初中數學應用題的學習一直是重點和難點內容,很多學生對應用題解題時的技巧存在著盲區,這與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有著很大的關係。
一、初中生在解決應用題過程中遇到的阻礙
(一)不理解應用題的題意
在中學階段,應用題的題幹比較長,因此學生在讀應用題的題幹時往往會遇到不理解應用題題意的問題,這就導致初中生在解決應用題過程中並不能夠進行很好的解答。由於部分初中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較差,這就導致有學生在閱讀應用題的題幹時難以理解題意。由於不能讀懂整個應用題講的是什麼,在進行作答的過程當中,也就不能夠找準應用題的作答要點,這就導致初中生在應用題這一題型中失分較多。
(二)存在著恐懼心理
很多初中生看到應用題較長的題幹時,往往在心中都會產生恐懼心理,還有一部分學生並不想去閱讀文字,他們認為閱讀文字是浪費時間的行為,長此以往,當看到這些應用題時就會產生厭惡的心理。由於有牴觸心理,因此在面對很多簡單的應用題時,學生也不能夠進行很好的解答。
學生對應用題存在著恐懼心理的原因有很多種,主要是因為應用題這種題型較難。很多學生在面對應用題時無法完全做對,而且他們抗挫折能力比較弱,在面對應用題時會害怕自己再次出錯,因此便不敢去做應用題。長此以往,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不但得不到有效提高,反而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出現退化的現象。
(三)對應用題的題型掌握程度較淺
應用題的題型分為很多種,但是,很多學生並沒有對所有的應用題有一個全面而系統地掌握。每一種應用題都有相應的不同的解法,很多學生並沒有掌握住其中的解法,因此在面對應用題時會出現無從下手的現象。很多學生僅僅從表面上掌握了有關應用題的知識,但在面對稍有深度的應用題時就會存在不同的疑問。對應用題的題型掌握程度較淺是阻礙學生解決應用題的一座大山。由於應用題需要學生有更高的理解能力,而很多學生往往並不願意去理解應用題背後所蘊含的數學知識,不能把題目中的文字轉化為相應的數學知識點,這就導致很多學生並不能夠掌握應用題的解法。
二、初中數學應用題解題技巧分析
(一)根據不同的題型,選擇不同的解題方法
初中數學的應用題有著多種題型:第一種常見的題型是行程與工程問題。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時,可以運用作圖法來進行解決。工程應用問題主要用數學原理和知識進行解決,作圖法是一種很好的方法。第二類常見的數學問題是生產問題,生產問題主要包括計算產值、用量和調配等問題,在面對這些問題時,一定要熟悉公式,如銷售總額等於單價乘以銷售量,這些有關生產方面的公式一定要進行記憶。第三類數學問題是營銷類問題,這種問題需要學生根據掌握的有關信息和數據對數學知識進行分析,從而對應用題做出解答。第四類常見的數學問題指的是圖像和信息問題,其中函數圖像和幾何圖形問題十分常見,學生應利用方程幾何知識和函數等有關方面的數學知識,進行綜合運用,從而解決圖像和信息問題。
(二)多次閱讀題幹,圈點關鍵詞
在進行應用題的解答時,勾畫關鍵詞是很好的一種方法。有很多應用題的題幹較長,甚至達到了8到10行,如果學生只是匆匆忙忙地讀了題幹,之後並不會對題幹有什麼深刻的印象,更別說去解答應用題。因此,學生在做數學應用題時應該對題幹中出現的關鍵詞進行標畫,利用這些關鍵詞去提煉有關的數學知識,並通過這種方式對整個數學題幹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時快速找到題幹當中所蘊含的數學知識,從而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將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應用題的解答過程中,使自身的解題速度加快,避免因為不懂應用題的題意而出現不能做出題的現象。
(三)仔細與其他學生進行討論交流
由於應用題的類型較多,學生並不能做到對每一個應用題都胸有成竹,因此,學生應該針對自身沒有把握的應用題與同學進行討論交流。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同時也能夠提出自身對應用題的看法,久而久之,形成自身對應用題的理解能力。在面對同一個應用題時,很多學生會有很多不同的思路,通過與同學進行交流,能夠收穫更多有關應用題的解題知識,豐富自身的數學思想提高自身對應用題的掌握能力,獲得不一樣的解題思路和不同的應用題解題方法。因此,在初中應用題學習階段,學生之間應該多進行討論交流,不斷完善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樹立數學思想。
(四)提高自身對應用題的理解能力
在閱讀應用題時,也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語文是數學學習的基礎,如果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強,必然不能更好地理解應用題背後所隱藏的數學知識。如果不能把應用題背後所隱藏的數學知識發掘出來,學生對待應用題就像無頭蒼蠅一樣,找不到解題的方法。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出現,學生一定要學好語文,通過不斷閱讀文章來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使自己在閱讀應用題的過程當中能夠暢通無阻。通過這種鍛鍊方式,學生在閱讀應用題的過程中就能夠更好地理解應用題所表達的數學思想和數學知識,從而可以輕鬆確定應用題的類型,選擇相應的解題方法進行解決。解決應用題的過程就是對學生整體應用能力的檢測過程。在應用題得到解決的過程中,學生的有關數學思想會得到更好的鞏固,其閱讀表達能力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這對於學生今後的應用題學習有著很大的幫助。
三、加強數學建模能力的培養
在生活當中,數學被應用於很多方面。為了使學生的數學能力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不斷地樹立建模的思想,使學生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不一樣的解決方法。教師在平時的數學課堂上一定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建模意識,為學生樹立起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的理念,讓學生明白很多數學知識都是從複雜的生活問題中演化而來的。很多問題都有著實際的背景,重視實際生活當中的背景,通過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出現的數學概念,使學生能夠對數學產生應用的興趣。例如,在面對有關生產類和營銷類的問題時,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將其與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進行聯繫,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真正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從而使數學知識發揮出自身真正的作用,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從多個渠道和多個層面提高自身的應用意識。
其次,要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初中數學教師應該立足於課本,鞏固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因為數學課本是學生提高建模能力的有效器材。數學課本中存在很多例題,這些例題就成為了應用題的來源。學生只有將數學課本中的應用例題完美地掌握,才可以提高自身的建模能力。數學建模能力是一種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只有讓學生真正掌握了數學教材當中的例題,他們在建模時遇到的困難才能迎刃而解。很多學生在建模的過程當中往往會遇到很多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學生對教材知識的掌握不紮實有著很大的關係。
四、加強學生文字圖形轉化為符號語言能力的培養
初中數學的知識點很多,這就需要中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各種數學語言。很多學生在面對篇幅較長的應用題時,沒有將其轉化為符號語言的能力。符號語言可以使學生對文字背後的數學知識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化被動為主動,化未知為已知。大多數學生都能夠看懂文字語言,但是由於數學這門學科的獨特性,運用符號語言時會更加簡潔明確,可以使學生能夠更加精準地知道數學知識。符號語言對應用題來說有著高度抽象性,有的應用題會用文字語言進行敘述,但由於文字語言太過繁雜,學生在讀這些文字的時候往往會出現不耐煩的現象。在這時,學生就可以將這些應用題簡化為符號語言或者圖形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是較為簡便的語言方式。通過這樣的語言方式,學生能夠將數學問題簡化為數學模型,在一定的數學模型中進行解答。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同時也可以使學生自身對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的認知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五、結語
數學應用題的靈活性較強,很多應用題存在著多種解法,同時也有很多應用題並不能夠用常規的方法進行解決,而需要選擇捷徑。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進行應用題解題技巧的傳授時,一定要面面俱到,確保學生可以真正掌握應用題的類型屬性。此外,初中數學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發散自身的思維,通過歸納解決應用題的技巧,從而提高學習能力,提高自身對於應用題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