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媒體圖文,你在寫文章的時候,會不會有這種時候:心裡知道是什麼回事,腦袋裡也想好了流程,強烈的情感呼之欲出,但提起筆來卻寫不出來,不知道用什麼詞來表達?
如果你也有這種情況,應該是詞彙量短缺所致,怎麼提高詞彙量呢?
1、積累詞彙量
一說到積累詞彙量,絕大多數人肯定首先想到的翻成語詞典、多看書籍雜誌等做摘抄。
這是比較傳統經典的做法,不說錯,但是見效慢,且很難堅持。曾經我也喜歡在閱讀的同時看到美文美句就摘抄到筆記本上,結果是,摘抄了幾大個筆記本,全部放在書架上落灰,成了一個沒有被用起來的「資料庫」,記得的根本沒幾句。
積累對提高中文寫作確實很重要,但前提是你能把積累的素材用起來、慢慢內化成自己的東西。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為了積累而積累,去看一些枯燥的詞典,去閱讀自己不感興趣的書籍,哪怕當時勉強自己看下來了、摘抄了,甚至背誦了,可後面再去「撿起來」複習的時候,太難了,那種勉強自己做不喜歡的事的感覺,相當不愉快。
那就不積累了嗎?
不是。
積累其實很簡單,去看你感興趣的一切文章、小說、新聞、電影、電視等等。只有去看你感興趣的東西,才有動力持續下去。
積累的內容主要包括下列幾個方面:
積累字音、字形、詞語、成語的意義和用法;積累文言實詞;積累古詩文名篇;積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片段。在積累的過程中,為了做到更有效,你可以嘗試這兩個小方法:
第一,將學到的知識點以自己理解的方式進行整合改寫;
第二,看到的好玩又記不住的詞組,做成手機屏保,聊天背景,開機頁面,軟體分組欄的名字等等,所有你能看到的目所能及的地方。
2、訓練詞彙量
積累是輸入想,訓練是輸出。詞彙只是積累起來不加以利用,那你就會和我一樣,讓它們成為書架上落灰的資料庫。
訓練詞彙量最簡單的方法,將你記得的(甚至背誦過的)詞句,原封不動地用起來。
這就要你在積累的過程中,去細細體會原作者使用這些詞句時的意境、前後文的關係。作者在什麼情況下使用了這樣的詞句,有什麼樣的意象、代表等,下次當你寫作時遇到類似的情境,就可以直接用起來。
其次,改寫,將這些你積累到的詞句,用自己的理解去改寫出來,可以將原句摘抄下來,在後面留一定空白,以後每次看到這句,都可以在後方空白處寫下以自己的理解來改寫的內容。
還可以仿寫,跟著你積累的美文詞句,按照相同的句子結構來仿寫,就像讀書時訓練排比句式那樣。不過新手訓練詞彙量時,首先不要陷入形容詞的陷阱中去,形容詞不是句子的核心,動詞和名詞才是。
動詞和名詞是最容易寫得準確的詞,真要用詞的時候,要想方法讓你的詞準確,把主謂賓寫明白。
詞彙量與你的生活圈子、工作圈子的信息交流頻率是正相關的。平時工作生活中,可以多去了解你感興趣的領域,如歷史、財經等等,多和這些圈子的人交流,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學得最快。
以上。
還有什麼好的提高寫作詞彙量的方法,歡迎大家一起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