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專欄」寫小說最重要的十件事,每個寫作者都應掌握的技能

2020-12-15 無戒雜談

記得頂置星標哦!

作者:紅小霓

1989年,24歲的羅琳在去往倫敦的火車上,一個瘦弱、戴著圓形眼睛的黑髮小巫師在窗外對她微笑。從此以後,這個黑髮小巫師再不曾從羅琳的世界中離開。8年後,《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橫空出世,一時之間風靡全球。

從一個平凡的單身母親,到深受喜愛的《哈利·波特》系列書籍的作者,除了帶給世人一部部優秀的作品外,羅琳的經歷也喚醒了很多平凡人們的作家夢。

執筆落字,一時的熱情總能撐起良好的開端。但是漸漸文思枯竭,無從下筆,一個個作家夢就在日漸褪去的熱情和枯竭的文思中破滅。

心懷作家夢固然寶貴,但是與吃飯喝水不同,成為作家並不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它是一項技能,需要學習、訓練並配以持之以恆。

對於已經在寫作道路上行走了一段時間的寫作者們而言,學習技能,精進技巧,是要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的必不可少的過程。正如著名美國作家厄休拉·勒古恩所說:「他們需要學習技巧、磨鍊手藝,在揚帆橫渡太平洋之前,掌握一些航海的技能。」

為了幫助寫作者們能夠離夢想更近一些,「科幻小說女王」厄休拉·勒古恩將自己及工作坊中所獲得的,小說家們在創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匯總在《寫小說最重要的十件事》中,幫助寫作者們避開寫作過程遇到的陷阱,掌握更多的「航海」技能。

說起厄休拉·勒古恩可能有的讀者並不熟悉,但是她的奇幻作品——《地海傳說》,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地海傳說》曾被吉卜力工作室翻拍成動畫電影,在動漫界和電影界掀起一股巨浪。這部奇幻小說奠定了厄休拉·勒古恩在西方奇幻文學界的地位,與託爾金的《魔戒》和劉易斯的《納尼亞傳奇》並駕齊驅。

圖源豆瓣

厄休拉一生著有21部小說、11部短篇小說集,以及眾多詩歌、兒童文學等書籍,在很多寫作領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多次獲得雨果獎、星雲獎、軌跡獎等獎項,被譽為「科幻小說女王」、「美國當代最偉大的科幻小說家」等殊榮。

厄休拉·勒古恩在《寫小說最重要的十件事》中,告訴寫作者如何通過掌握語言的音樂性來控制文章語句的節奏,寫出「動聽」的語句;用標點和語法,賦予句子生命;合適的句子長度和句法,讓文章更具連貫性和可讀性;用語言和結構的重複,讓文章的情感更加飽滿,帶領讀者在如樂曲般的重複結構中暢遊;形容詞和副詞讓形象雀躍紙上;人稱、時態、視角和口吻的正確運用,能夠讓讀者領略到宏大的圖景時,不至於暈頭轉向;把信息融入故事中,帶給讀者除了情節和行為以外的收穫;有詳有略,是讓讀者手不釋卷的法寶。

書中每個章節和知識點,厄休拉都相應地布置了練習作業,按照作業指示去不斷聯繫,寫作者會發現,在不斷跳出舒適圈挑戰自己的時候,自己的寫作能力已經悄然獲得了提升。

一、語言的音樂性,讓文章潺潺流動

有的文章能夠吸引讀者的目光,讓讀者迫不及待地想看到結局。而有的文章,讓讀者看了幾行之後就毫不猶豫地選擇退出。

好的文章之所以能夠吸引讀者,是因為它每一句都在推動情節的發展。我們常說某個故事情節發展得很快,主要是因為每一句話,每一個片段描寫,都在指引情節不斷推進,朝結局的方向奔跑。推動的速度快,加上保持一定的韻律節奏,這樣的故事讓讀者讀起來就會感到酣暢淋漓。

厄休拉·勒古恩在《寫小說最重要的十件事中》提到,「語言如同音樂一樣,本身能夠而且確乎表達自身的喜悅」。只有用耳朵去聆聽,才能切身體會到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和韻律。

所以當文章完成之後,大聲地讀出來,用耳朵去聆聽詞語譜寫出的樂曲,去掉那些妨礙情節推進的障礙物,讓文章如奔騰的溪水般,流暢而歡快地前進。

二、語言和結構的重複,那些躲在暗處揮手的精靈

文章如樂曲般充滿韻律,而樂曲總離不開重複。文章也一樣,有規則、有預謀地重複,會讓文章的韻律感更強,讀起來更加生動,同時還會撐起文章的架構,讓讀者在等待下一個重複的過程中,體會到不一樣的情感。

魯迅先生的《秋葉》,開頭是這樣描寫的:「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很多人提出疑問,為什麼魯迅先生不直接寫:我家後院有兩棵棗樹呢?我們接著看文章,就會找到答案。「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沒有見過這樣奇怪而高的天空。」

從一棵棗樹到另一棵棗樹,再根據下文內容,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的視線變化:從一邊移到另一邊,再從下方到上方。魯迅先生使用重複的描寫手法,帶領著讀者跟隨他的視線,去捕捉他看到的事物,並體會由此產生的感情。

語言重複的重要性就在於,它可以準確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再沒有其他的詞語可以表達相同的意思。

魯迅先生是使用語言和結構重複的高手,我們最為耳熟能詳的當屬他的《祝福》。

「我真傻,真的」,這是祥林嫂的標誌性語言,在文章中反覆出現。但是文章中人們對這句話的情感表達,卻從最初的同情到後來的厭煩,到最後的嘲諷調侃。祥林嫂從最初見人就敘說自己的不幸命運,到後來的閉口不言,每次這句話的重複,也會讓讀者產生不一樣的感受。就如厄休拉·勒古恩所說:「……每一次重複,它的意味就加深一層。它的身量就越來越重。滑稽之下的黑暗一點一點地擴展,變得更加黑暗。」

《祝福》還採用了「結構性重複」的寫作手法。所謂「結構性重複」指的是,故事中出現了相似的事件。

從祥林嫂的出場到最後的離世,貫穿文章的重複性結構是:死了丈夫——離家——做工——離開。

小說中的詞語、畫面、結構重複,就像是音樂結構中的再現和發展,推動情節起伏的同時,將文章推向高潮。而讀者的情感也會隨之飽滿、膨脹,直到迎接結局的降臨。

三、講故事的口吻,不要讓視角限制你的想像

在我們大多數寫作者的認知中,講故事或者寫小說最常用的視角是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第一人稱能夠增加讀者的代入感,迅速吸引讀者注意力。第三人稱又成為「上帝視角」,它無所不知,能夠將所有的人物、情感徐徐展現給讀者。而第三人稱中多又提倡文章從頭到尾,始終以特定的某個人的視角來抒寫故事的發展,過多的視角容易給讀者造成混亂感。

然而在實際的寫作中,仍然有其他的視角和人稱,同樣可以帶給讀者清晰的視覺和閱讀效果。厄休拉·勒古恩在《寫小說最重要的十件事》中,整理了所有抒寫故事時可以採用的視角和人稱。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不同的人稱和視角各自都有什麼特點,以及在實際的寫作中如何運用。

五種視角

第一人稱,以「我」的視角來講述故事,通過我的所見、所感、回憶、心理活動等,將信息傳遞給讀者。

例:

我抱著文件,緊張地看著坐在會議桌旁的參會人員。他們有的湊在一起聊天,時不時傳出嬉笑的聲音,有的在悶頭玩手機,有的在皺著眉頭打電話,還有兩個人神情冷漠地望著我。這是我第一次主持會議,我不知道應該說些什麼,將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接下來需要討論的事情當中。

有限第三人稱,以特定的「他/她」的視角來講述故事,通過「他/她」的所見、所感、回憶、心理活動等,將信息傳遞給讀者。整個文章視角固定在某個「他/她」身上,不發生變化。

例:

陌陌將文件環抱在胸前,神情緊張地看著圍坐在會議桌旁的參會人員。他們有的湊在一起聊天,還不時發出嬉笑的聲音,有的在悶頭玩手機,有的在皺著眉頭打電話,還有兩個人神情冷漠地望著她。這是陌陌第一次主持會議,她不知道應該說些什麼,將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接下來需要討論的事情當中。

介入作者,也稱全知作者,擁有上帝視角。可以了解每個人的所見、所感、回憶、心理活動等,通過不斷變換視角,將信息傳遞給讀者。

例:

陌陌將文件環抱在胸前,神情緊張地看著圍坐在會議桌旁的參會人員。湊在一起聊天的幾人正在討論某個綜藝節目,說起其中好笑的片段,大家忍不住笑得前俯後仰。玩手機的正沉浸在鬥地主的遊戲中,琢磨著地主手裡還有些什麼牌。老李接到了客戶投訴,這家客戶事真多,可是又不能跟客戶翻臉,只好耐著性子跟客戶解釋著。剩下的兩個人倒是安靜地坐在桌子旁,等待著會議開始。可是已經過了五分鐘,那個主持人還是縮手縮腳地一言不發,公司把這麼重要的項目交到她手裡真的沒問題嗎?實際上這是陌陌第一次主持會議,她不知道應該說些什麼,將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接下來需要討論的事情當中。

客觀作者,就像一隻趴在牆上的蒼蠅,以客觀不帶感情的視角,如實描述所見到的情景。

例:

那個叫陌陌的女孩抱著文件站在桌子前,默默地看著桌邊的人們。他們有的湊在一起聊天,不時發出嬉笑的聲音,有的低頭玩著手機,有的在皺著眉頭打電話。還有兩個人什麼也沒做,就坐在那裡面無表情地看著陌陌。而陌陌則站在那裡,一動也不動,也沒有開口說一句話。

觀察者-敘述者,使用第一人稱來講述故事,但並不是故事的主角,而是講述目睹到的情節。

例:

她看上去很緊張,睜著圓溜溜的大眼睛來回看著會議室裡的參會人員。他們有的在聊天嬉笑,有的在玩手機遊戲,有的在打電話,似乎是在給客戶解釋什麼。我和老劉已經坐在這裡半天了,可是那個主持人卻什麼都沒說。公司把這麼重要的項目交給她真的沒有問題嗎?我不禁懷疑。

觀察者-敘述者,使用有限第三人稱來講述故事,不是故事的主角,通過有限第三人稱視角,描述整個故事的情節。

例:

她將文件緊緊抱在懷裡,稚嫩的臉上是緊張的表情,圓溜溜的大眼睛無助地掃視著屋裡的人們。旁邊的嬉笑聲引起了老楊的注意,明明已經到了開會的時間卻還在聊天,真是太不像話了!這位主持人也是,都不知道維持會議秩序的嗎?還是太年輕了!老楊望著女孩,失望地搖了搖頭。

除了常用的第一人稱和有限第三人稱,厄休拉·勒古恩同樣鼓勵寫作者去嘗試其他的視角和口吻。只是在視角切換的連續性和頻率方面,寫作者要做到心知肚明,每一次切換都有充足的理由。並且還要有足夠的控制文字的能力,不要因為視角和口吻的轉換,給讀者帶來混亂的感覺。

詹姆斯·伍德說:「小說既是奇技淫巧,又是某種真實。」 「小說是關於敘事的藝術」,藝術的表達有賴於運氣和不可多得的天賦。雖然天賦無法強求,但是技巧卻可以培養。去學習,去掌握,通過提高技巧來獲取自己的天賦。

厄休拉·勒古恩在《寫小說最重要的十件事》中說:寫作是一葉颶風中的小舟,但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法技巧讓它繼續航行,免於傾覆,免於破碎,免於撞上冰山。

寫作是一條艱難的路,但既然選擇了,那就讓自己有足夠高的技能去駕馭文字,去表達確切的情感。用可以掌舵的技巧將情緒寫出,將想要表達的信息,準確地傳遞給讀者。

相關焦點

  • 寫小說最重要的10件事,你都知道嗎?
    怎麼寫好小說?寫一本小說,到底有多難?多數人認為,小說創作很簡單,只要你會用文字,能夠把故事講清楚就可以。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在科幻大師厄休拉·勒古恩看來,小說創作,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光有創作的熱情還不夠,寫作者們更需要學習各種創作課程,不斷練習寫作,才能提升寫作能力,寫出更好的作品。為了幫助寫作者們掌握其中訣竅,厄休拉·勒古恩成立了一個寫作工作坊,基於多年創作經驗與豐富的閱讀所得,結合課堂講義,歸納總結出《寫小說最重要的十件事》。
  • 這是我見過掌握一項技能最快的方法
    那你現在就要開始學習「寫作」這個技能了,你腦海裡閃現的第一步是要做什麼呢? 寫,對吧。 好,那我們就寫,我們白天寫,黑夜寫,工作日寫,休息日寫,總之就是每時每刻都在寫。 因為老師告訴過我們: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 小說寫作:很想寫小說,但閱歷不夠怎麼辦?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想明白幾件事:1.創作小說,需要的閱歷是什麼?2.我們常說的寫小說需要積累,這個積累的過程到底是怎麼樣的?3.我們常說太年輕的作者,因為缺乏閱歷寫不出太深刻的稿子,這句話到底對不對?一、創作小說,需要的閱歷,並不是指創作小說需要的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這個「閱歷」所指的更偏重於「人生閱歷」。
  • 80多本評分在8以上的網絡小說推薦,都是精品,值得一看
    從零開始,讓你學會寫——散文/雜文,哲理美文,寓言/童話小小說/微型小說,短篇故事/小說你想學習如何正確寫作嗎?請點擊--》影視製作融資編劇劇本分鏡腳本拍攝剪輯特效宣發全攻略         這次給大家推薦89本玄幻類型的網絡小說,個人認為都是精品,評分都在8以上,值得一看。
  • 關於「寫字」的思考
    怎麼寫,都覺得不對勁。怎麼寫,都覺得「醜不堪言」。作為一個小有經驗的「小作者」,我想說:我至今都覺得自己寫的文字,不說很醜吧,至少看來看去總覺得有點怪怪的,除此之外,還總是會變相給自己挑刺兒。總有個習慣,針對幾句話,反覆品讀,「當時咋想的,這句話寫在這兒有點尷尬啊,那時候的我想表達啥意思呢……」。諸如此類的「反芻」,每次都在復現。其實,這是每個文字寫作者的必經之路(一幅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嘴臉)。
  • 推理大師的三個寫作建議:如何通過拆解,掌握小說的寫作技巧?
    ——海明威在過去一年裡,為了學習小說寫作,我曾認真地按照某位寫作大師的寫作流程和作息時間來安排自己的寫作和生活。比如,在寫小說前,我會認真準備好人物小傳,從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無一例外。我會用卡片勾勒出重要的情節,為了避免故事時間線的混亂,我還特意找來一個過期的日曆,在上面標識出重要事件的發生時間。
  • 孩子通過學習不僅學會「聽說」,更要掌握學術英語的「讀寫」
    隨著越來越多的家長給孩子規劃國際教育路線,語言「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能力也成了考核孩子的英語水平的指標。而對於閱讀的比拼就是孩子的詞彙量和讀書量,比如轟動家長圈的「5歲小朋友簡歷」,就有英文年閱讀量超過500本。
  •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林奕含:寫出這個故事,是我一生最在意的事
    剛剛在飯桌上,思琪用麵包塗奶油的口氣對媽媽說:「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媽媽詫異地看著她,回答:「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謂教育不就是這樣嗎?」思琪一時間明白了,在這個故事中父母將永遠缺席,他們曠課了,卻自以為是還沒開學。
  • 寫大眾小說常犯的錯誤
    就像孫子兵法,是為讓人打勝仗寫的書,但不是每個念過兵法的都一定會打勝仗…….  不要描寫日落:不要寫流水帳,花時間在描寫瑣碎的事  讀者看小說時,需要透過「描述」來描繪設定與人物,他們才能真正進入互動。但有些作者常常太投入花太多力氣在描述上,常常在故事進行的途中,停下來描述日落,想著把寫出美妙的散文為目的,而忘了當他們駐足於描述某物有多長時,故事的進展同時也停了下來。
  • 第二十講:如何寫專欄?
    在碎片化閱讀佔主流的當下,大部分人已經沒有耐心讀完一篇長文了,尤其是連載時間長的專欄文章。說得不客氣一些,現在許多年輕人壓根就不知道專欄的存在,更別說主動閱讀專欄文章了。那麼,寫專欄是不是沒有多大必要,變成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了呢?
  • 「讀寫困難」寫作:人類特殊的語言能力
    希望能夠讓大家找到更加全面的了解讀寫困難~寫作:人類特殊的語言能力一、寫作與人類語言能力的發展兒童入學以後,要學習和培養的一項重要的語言能力就是寫作,寫作能力的發展對兒童今後的學習和生活都將起到重要作用
  • 想寫好文章就該看小說?大學老師改考卷改到崩潰 呼籲學生別看輕小說(網文)炎上
    日本有位大學老師最近就因為改考卷改到崩潰,於是再推特發文呼籲學生多看「小說」而不要看「輕小說」。她認為就算是翻譯的小說,文體也比輕小說來得正式許多,學會這種寫作風格不但有助於考試作答,當然也可以讓她改考卷改得輕鬆一點!
  • 「餘途閃小說」沉詞默語
    「餘途閃小說」沉詞默語 2020-08-16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比「贏在起跑點」更重要的事 ↓
    說到底,養孩子的「亞歷山大」,很多都是父母們在為自己的教育焦慮而買單!有位網友說得好:我不知道要花多少錢才能養孩子,但我想讓孩子一輩子活得痛快,做自己喜歡的事,追自己喜歡的人。累了就可以停下來歇一歇。有時候我不免懷疑,會說出「贏在起跑點」的人,是不是因為他自己的人生輸在終點線,所以才會有這種期待…近年來,愈來愈多文章對於這種「起跑點」的概念加以批評,認為這會對孩子的學習揠苗助長,我們應該要讓孩子快樂學習,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成長,才不會被挫折擊倒。對於「起跑點」的爭論很多,每個論點都有他的理由。
  • 『寫作課堂』短篇小說寫作指南·寫作者看小說·短篇小說之我見
    任何論述短篇小說的文章一開始都提到別的作家,這一點很重要。因為讀得不深不透,似乎也就不可能寫深寫透;或者,從商業性或任何其他角度看,甚至不可能寫得很成功。實際上,初學寫作者要遵循的第一條規則很簡單,很輕巧,甚至像是說著玩兒:先讀後寫——讀小說,長篇短篇都要讀。假如願意,可以讀到心醉神迷的地步,讓小說的酒精改變你的血流,而後,就相信你腦海中充滿的各種幻象吧。
  • 被平臺綁架的寫作者
    每一個寫作者似乎都開足了馬力,開啟了每天寫一篇,甚至每天好幾篇的寫作「魔鬼模式」。前些年,有一些相識的作者還對我拿腔拿調地說,哎呀寫作是要惜字如金的,文字是要用時間來養的。所以,他每周只寫一篇東西,其餘時間找靈感。誰料幾年一過,新媒體排山倒海呼嘯而來,我發現當年提倡「文字要時間來養」的那傢伙現在自媒體號更新得比誰都勤。我對他說,你看你也扛不住了吧,背叛了你自己的主張。對方回了我兩個字:呵呵。
  • 師北宸:2個月,如何從寫作小白到專欄作家?我把走過的「捷徑」都告訴你
    這樣的高標準給我帶來了極大的好處:半年後,《彭博商業周刊》邀請我開專欄;再過半年,紐約時報中文網也來邀請我開專欄。曾經我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專欄作家,而僅僅在我開始寫作兩個月後我就成了專欄作家,一年以後,我就成了頂級媒體的專欄作家。我和這位即將前往慕尼黑的學員分享完這段經歷,說:寫作有捷徑。最快的路就是最難的路,也是最笨的路。
  • 讀寫障礙訓練方法(通用)
    很多人問,讀寫障礙可以治療嗎?至少在目前,針對讀寫障礙還沒有「治療」這一說。全世界通行並且有效的方法是通過特殊設計的訓練方法,加強讀寫障礙者對文字的掌握,如「多感官訓練法」、「單詞切割法」、「漢字拆字法」、「聯想法」等等;伴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孩子再輔以專注力訓練,伴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則輔以感統訓練。
  • 2021年和我們一起,每個月都持續提升英語
    「現象級英語社群」是我和 Justin 老師的創業項目,也是我們持續提升英語的學習平臺。如果你想繼續提升英文水平,持續每個月都在聽說讀寫上進步,了解下我們的社群吧。1. 為什麼要做這個學習社群?為啥學了這麼多年英語,還是不夠自信?是方法、材料還是工具有問題?
  • 明明白白我的心:從小說《十八歲的季節》看寫作者需要哪些素養
    這篇小說超過作者以前任何一篇的篇幅,三萬多字。作者基本不願涉足長篇,但也總能在不長的篇幅裡展現出創作能力和文學涵養來。這篇小說也一樣,並且更多地展現出了一個寫作者所需要的一些要求。這些寫作者所需要具備的要求如下——1,講述故事的能力。一名文學作者,要想寫作,首先就要能講故事。故事是小說的主要成分,不會講故事的作者,是不合格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