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平臺綁架的寫作者

2020-12-12 騰訊網

[摘要]新媒體的寫作平臺集中湧現,以至於有人說:平臺太多,作者都不夠用了。

作者:孫驍驥(騰訊·大家專欄作者,政治經濟史研究者。)

2016年被不少網際網路觀察者認為是自媒體爆發的一年。從寫作的角度來講,確實如此。每一個寫作者似乎都開足了馬力,開啟了每天寫一篇,甚至每天好幾篇的寫作「魔鬼模式」。前些年,有一些相識的作者還對我拿腔拿調地說,哎呀寫作是要惜字如金的,文字是要用時間來養的。所以,他每周只寫一篇東西,其餘時間找靈感。誰料幾年一過,新媒體排山倒海呼嘯而來,我發現當年提倡「文字要時間來養」的那傢伙現在自媒體號更新得比誰都勤。我對他說,你看你也扛不住了吧,背叛了你自己的主張。對方回了我兩個字:呵呵。

我認識的寫作者分兩類:認同新媒體的和不認同新媒體的,不過現在似乎這兩類越走越近,難以區別,大部分人已改變了當初的立場,紛紛湧向原本已經擁擠不堪的新媒體寫作平臺。作者的趨之若鶩有一個大的行業背景是,2016年的整個傳媒生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媒體的寫作平臺集中湧現,以至於有人說:平臺太多,作者都不夠用了。與前些年的微博、微信、今日頭條等等單一平臺不同,今年的自媒體寫作平臺數量已經井噴到讓人眼花繚亂的地步。

四大門戶都建設了各自的自媒體平臺,中國最大的搜尋引擎也在開始運營自媒體平臺。在這類大型自媒體平臺之外,眾多細分行業的大大小小的自媒體平臺多如蟻穴內密密麻麻的螻蟻攢動。經常,我會在微信和微博收到陌生人發來的信息:老師,我們是XXX自媒體平臺的,誠摯邀請您入駐。我打聽了一下這類平臺的背景都是啥。原來,他們的背景是從賣煙、賣酒到賣理財產品的公司,以及連自己都說不清自己賣啥的公司。總之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不敢做的平臺。還記不記得經濟學管這一窩蜂的現象叫啥?泡沫啊。我可以大膽地預測,媒體行業下一個「產能過剩」最嚴重的領域必將在自媒體平臺出現。

這種預測有點不討喜,因為包括我本人在內的寫作者其實這些年一直是緊密關注媒體平臺的動向,生怕錯過了下一波浪潮,沒搭上車,到達不了揚名立萬的幸福終點站。於是,驚慌的作者們註冊了一堆平臺的帳號,從四大門戶網站的自媒體平臺到犄角旮旯的小平臺,都是一個不落的佔了茅坑。但問題很快來了,佔著茅坑卻沒法產出足夠多的內容。

只要你不是團隊化內容產出(據我所知,至少一半以上作者並非團隊化寫作),那就意味著你得一個人每天花大量時間盯在辦公桌前寫寫寫,寫到天昏地暗。我不知道90後作者是否會有困難,但就我的年齡層而言,每天幾篇稿的直接結果就是稿件質量呈自由落體下降,並且,寫作套路和我們之前受訓練的那套嚴格的寫作方法也基本不挨邊。

但也有不少作者轉念一想:既然現在的江湖信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那咱就採用最快最有效率的方法,一篇內容,多處發表。於是,我看見很多作者每天花時間最多的事情不是讀書寫作,而是把文章拷貝複製到n個不同的平臺,然後根據不同平臺的特點修改標題、導語和配圖,然後看著手錶點擊發送按鈕。這一圈發布下來,一兩個小時時間說沒就沒。接下來,開始忐忑地盯著各個平臺的後臺統計——多少讀者閱讀,多少人點讚,多少人打賞。這一套監控流程走下來,半天的時間就沒了,然後作者又得花好幾小時時間構思寫作第二天的內容……如果我們再把一天中其他零碎的時間,諸如吃飯、上廁所、出門、睡覺等等算上,24小時基本排得滿滿當當。我想,那些自媒體人是根本抽不出時間看書的。其實也沒那個必要,產量的重要性永遠是第一,質量與呵呵是近義詞。我想,我們今天至少已經在寫作的層面成功實現了「多快好省」建設社會主義。其中,「快」字排在最醒目的位置。

以上的描述,看起來有些搞笑,甚至帶有點漫畫性質。確實,我是綜合了自己的所見所聞,也包括個人的一些體會,描述了以上的寫作場景。但這個場景卻不是起到逗人一樂的作用那麼簡單。我其實想借這個話題表達自己的一個體會:寫作的某一個時代已大致結束了,今天的寫作發生了質的變化。作者,實際上已經被平臺綁架了,成為了寫作的反義詞。

讓我們把話題扯遠點先。縱觀人類寫作的整個歷史,拋開結繩記事的史前時代不說,從文化昌明的時代開始算起,大概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神性寫作、知識精英寫作、大眾傳媒寫作、網際網路寫作,以及今天這種「不是寫作的寫作」。

神權時代的寫作,知識均被教會壟斷,掌握知識的人幾乎都是神職人員,他們寫稿子就跟寫福音似的,一動筆就大有「代表上帝說話」的勢頭。那個時候,老百姓也傻的可以,識字率極低,書籍並不普及。各位還記得英式英語裡邊「教授」的單詞怎麼拼寫吧,寫做「Reader」。為什麼教授的字面意思是讀者呢?原因在於當時老百姓不識字,書籍也很少,只有神學院的教授才有書。於是,向無知的群眾大聲宣讀書中的文字成了教授們的工作。這應該就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自媒體式熟人傳播吧——聲音是媒介,無知的群眾就是粉絲。

轉眼歐洲宗教改革來臨,之後的啟蒙主義思想成為主流,這套舊的規則漸漸玩不轉了,新的知識傳播體系取而代之。這套體系是由知識精英掌控世界上的主要知識,同時他們也負責傳播這些知識給群眾,但這時的知識已經不具有宗教神性,而瀰漫著一股精英主義的氣息。託印刷術的福,書籍的數量多起來了,文字傳播也遠比以前更廣,但寫作門檻依然是相當高的,新知識分子階層利用知識壟斷權加上用工業化印刷的新手段刷了大量粉絲。知識分子自以為是的臭脾氣,大概就是從此時養成並延續至今,已綿延有數百年歷史。

再後來,電報電話發明,新聞傳媒業進一步拉低了寫作門檻,有個叫做「專欄作家」的新物種出現了,他們搶了一些知識分子的風頭。這情況和今天有幾分類似,也是屬於平臺多了,寫作者不夠用造成的。當時的平臺,以今天的眼光看來還很落伍——報紙。

也就是在從知識分子的精英寫作到市場化的傳媒寫作這兩個歷史世代的過渡期,有一位偉大的讀書人對他所處的世代和寫作進行了啟人思考的剖析。此人名叫瓦爾特·本雅明,他寫過一篇很著名的文章叫《作為生產者的作者》。在文章裡他說到,機械大生產時代的寫作者,就好像流水生產線上的工人一樣,他們所進行的事業已經不再是寫作,而是「生產」,因為作品具有了時效性,或者叫保質期。一旦過期,就不再具有價值。

這種為了迎合讀者趣味的定時定量寫作和自動化工廠的機械大生產如出一轍。因此,報刊專欄作家被本雅明視為妓女一樣的存在,他們只是在定期出賣自己的文字,而文字本身從神權時代和知識分子精英時代繼承而來的神聖感和古典式美感已經破壞殆盡,變成了一種純粹的商品。

如果我們承認本雅明把報刊作者喻為妓女的比喻很恰當,那麼,在今天,寄生於移動端的自媒體作者又像是什麼呢?我認為,就從事寫作的人的具體表現和盈利模式來看,妓女的比喻確實有些不合時宜,那是上個世代發生的事。現在的媒體並不直接支付作者稿費,交易並不在媒體和寫作者之間直接發生。平臺的作用是為作家導入流量,然後按廣告分成計費,並且還增加了讀者打賞功能。這時的作者收入,已經不是按交易次數計算,而是按圍觀的人數計算。這個模式更像是街頭表演賣藝的藝人,類似於《水滸傳》裡打虎將李忠之流的角色,靠賺吆喝賺賞錢混生活。讀過水滸傳的朋友還會注意到,李忠除了賣藝之外,也向圍觀群眾兜售一些私家產品,例如跌打藥和狗皮膏藥等,這不就儼然是今天作者們在文章中植入的微商廣告和軟文嗎?

從被媒體包養的妓女,到行走江湖到處吆喝的藝人,寫作者在今天完成了個人身份的華麗轉身,我們必須大方承認這個事實,不要覺得有什麼難為情的。這不是寫作者的責任,而是因為時代變了,經濟環境變了,寫作這個工種的內涵也跟著變了。前段時間流行過一篇文章《為什麼寫作者應該告別微信公眾號》,但道理說破天,也完全不頂用,大夥還是一窩蜂往自媒體上撲。傳統媒體眼看著一個個倒了,廣告也在往自媒體上轉移。最近讀了Business Insider智庫的一個報告,說是原生廣告(Native Advertising)已經佔到全球社交媒體廣告總量的約40%,這些與文字內容緊密整合,更容易吸引用戶關注的原生廣告,其實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自媒體的植入廣告。區別在於,誰植入得更自然一些。寫作者PK的技能是這個。

由於內容生產模式的轉變,今天的寫作者不得不在多個平臺更新自己的文字。賣藝的地方多了,圍觀群眾打賞的機會自然更多,獲得原生廣告植入得機會也就更多。不過,照這趨勢發展下去何時是個頭呢?暢想一下,在遙遠的未來,歷史學家回顧我們這個時代大眾媒體上的經典文字時,肯定會莞爾一笑,覺得非常有趣。那會是一種什麼感覺?試想,我們的中學生在課堂上閱讀梁實秋、魯迅之類的作者文選時,卻在需要背誦的正文裡讀到了植入廣告。比如《蒼蠅與戰士》裡寫道:有缺點的戰士終究是戰士,完美的蒼蠅終究不過是蒼蠅——請購買戰士牌蒼蠅拍。

這該是一種多麼酸爽的體驗!

…………………………

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閱讀精選文章。

相關焦點

  • 《綁架第一章:她的名字叫莎拉》即將登陸Steam平臺
    當你在深夜醒來意識到自己不是孤身一人,而是被一群來歷不明的生物所綁架,用你的智慧穿過你的房間並在綁架中倖存下來吧!
  • 《綁架第一章》上線Steam平臺 明年12月發售,支持英文
    Was Sarah)》正式上線Steam平臺了。 近日,VR遊戲《綁架第一章:她的名字叫莎拉(Abduction Episode 1:Her Name Was Sarah)》正式上線Steam平臺了。該作將於2018年12月發售,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 綁架比特幣平臺CEO後綁匪索要比特幣贖金,網友評論亮了
    被綁架者Pavel Lerner   據EXMO官網顯示,該平臺共有90多萬名用戶,在勒納遭綁期間,EXMO對外宣稱其業務照常運行,所有用戶的資金絕對安全;但在
  • 綁架比特幣平臺CEO後綁匪索要百萬美元比特幣贖金,網友評論亮了
    據英國《每日電訊》和《金融時報》近日報導,英國比特幣交易所EXMO的CEO勒納(Pavel Lerner)於12月26日離開烏克蘭首都基輔的辦公室後遭遇綁架,綁匪在收到價值100多萬美元的比特幣後,於28日將勒納釋放。 但目前尚不清楚是贖金究竟是由誰所支付的,烏克蘭警方正在對此案進行調查。
  • 如何成為高效率寫作者?也許你缺的不是技巧,而是思維方式
    有人說,這是寫作者最好的時代。因為有那麼多平臺可以發布你寫的東西,也有很多種方式可以變現或者獲取其他收益。所以,很多人興衝衝地投入寫作大軍。但有相當一部分人在嘗試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現實並不如想像的那樣美好,通過寫作獲取收益並不像自己以為的那麼簡單,躊躇滿志地開始,悄無聲息地放棄。作為一個從紙媒時代寫到現在的人,我也時常關注各種寫作課和關於寫作的書。
  • 寫作者的聖經:《寫作指南:非虛構寫作指南》
    為了能達到絕不贅餘,寫作者需要經常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並且注重細節。人們常說,寫作類似於裁縫,需要裁剪和拼接。但是好的裁縫還需要有專注和韌性,否則就只能做出馬馬虎虎的作品。無論這個語句看起來多麼優美,但只要它的存在並不影響意思表達,就請果斷的刪除它。
  • 寫作的精髓:如何填充有價值的信息,優秀的寫作者往往這樣做
    後來,我去學習那些大佬們寫的文章,並揣摩他們的寫作結構和精髓的時候,才領悟到差距有多大,原來真正優秀的寫作者他們往往都會這樣去做:01 學會搜索素材對於寫作者來說,要想不停地創作,就需要持續去獲取新的知識,這個時候不僅要抓住創作靈感,還要學會去搜索素材。
  • 人人都是寫作者,一種寫給自己看,一種寫給讀者看
    01 「自上而下」,提煉「主題句」,擅用「引導句」 從寫作者的角度來講,「自上而下」的寫作結構,有利於寫作者能迅速抓住重點,依據最重要的、次重要的、不重要的、最不重要的寫作順序,安排行文。掌握了「自上而下」、「起承轉合」、「整合相似內容」這三個方法,寫作者都能寫出一篇結構清晰嚴謹、主旨明確的文章來。
  • 《寫作7堂課》:4個關鍵點,讓普通寫作者輕鬆實現複利式寫作
    很多寫作者最終放棄寫作的原因,他們把寫作等同於賺錢,只看到眼前的一點回報,甚至為了達成目的低質量地日更,堅持一段時間後看不到回報,就輕易地放棄了。還有一些寫作者,看到別人出了爆文、賺了很多稿費,就生怕錯過「風口」,不顧自己的積累去盲目模仿,最終浪費了精力,寫作能力根本沒有提升。
  • 「綁架」報警,全城搜索!
    「剛才有個人捅了我一刀,我在他的麵包車上……」9月22日,一個稚嫩的聲音傳到沽源縣公安局指揮中心110接警平臺。沽源警方高度重視,立即啟動重大案件應急方案,最終警方鎖定了機主身份信息,並聯繫上機主。經核實,查明系小學生報假警。
  • 自媒體寫作者的小秘密,被田中泰延的這本書點破了
    01取悅自己才是寫作者的原動力取悅自己,才能將寫作繼續下去。這和我們自媒體寫作者很像,熬更守夜地寫,卻無人點擊,無人點讚,更無人轉發。長期下去,當初的寫作激情之火早就熄滅。田中泰延是怎麼堅持寫了幾十年,且成為了人氣專欄作家的?為自己而寫。「只要寫出自己想讀的文章,自己便會很開心。」倘若要是他的目的就是為了點擊量,恐怕早就鬱鬱寡歡了吧。
  • 七一讀書|如何成為合格的寫作者③跨越百年的寫作手冊|桂池專欄
    這要求寫作者的思維方式、表達方式也要有所調整。規則4:使用明確、具體的語言那些讓讀者身臨其境的描寫,得益於具體生動的細節;一切深入人心的觀點和論證,其論述必然清晰明確。肯定而不含糊、明確而不籠統、具體而不抽象,這樣的語言,更容易吸引讀者注意力。
  • 七一讀書|如何成為合格的寫作者⑤為解決問題而寫作|桂池專欄
    本文是「如何成為合格的寫作者」系列的第5篇文章。我寫該系列的初衷,有一點點「私心」——通過閱讀經典寫作手冊,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慶幸的是,有熱心讀者讀後留言,說「有所收穫」。以文字為媒,與讀者共同學習並有所收穫,這是一種幸運。這樣的寫作態度,我將一直保持下去。
  • 有一種綁架,叫做親情綁架
    當今社會,道德綁架,親情綁架的事件層出不窮。有一種綁架,叫做親情綁架。相信聽完小青的故事,大家心裡都有些想法吧,現在的親情綁架著實太過於嚴重,就拿小青來說吧,你不是萬能,被當錢袋子當久了,「無底洞」真的會讓你感覺無比的可怕。所以你得先狠心,而且是必須的。我們必須懂得什麼是我們的責任,什麼不是我們的責任,用智慧去分辨,什麼是我們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這樣才能免於被親情綁架。
  • 什麼是道德綁架?遇到道德綁架該怎麼辦?
    何為道德綁架?(也可以百度下,詳細了解)簡單來說,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準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審判他,這種不是道德綁架,而是捍衛道德,讓正義發光。
  • 情緒綁架
    綁架的定義是:用暴力把別人劫走。  那麼情緒綁架就是,用語言或行為強行讓對方順從自己的意願 。
  • 雙語寫作者:在語言的異鄉裡,帶著口音講故事 | 顏歌&錢佳楠
    這是一期倫敦、洛杉磯和紐約三地連線的節目,顏歌、錢佳楠和鍾娜三位雙語寫作者分享開始創作英文小說的契機,以及過程中遇到的挑戰。用兩種語言進行創作,就像擁有兩種人格、發出兩種聲音。但與此同時,雙語寫作者面對的不只是語言的割裂,還有思維和審美的差異。
  • 涉嫌綁架290餘人 西港特大綁架團夥覆滅
    吳哥時報訊 2020年10月27日,重慶警方宣布成功偵破一起特大跨境賭博衍生綁架勒索案,出動330名警力,摧毀涉嫌綁架290餘人的吳某及梅某兩個犯罪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121名。據《吳哥時報》記者了解,以吳某某為首的綁架集團,即為去年年末在西港多次製造綁架案件、讓旅居西港的中國人提心弔膽的綁架團夥。
  • 綁架造句和解釋_綁架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綁架(bǎng jià)。近義詞有:勒索。反義詞有:逃脫。指用強力劫走人。[何其芳《我們的城堡》:「第二天聽說某家被綁架了。」]綁架參考例句:1、在美國等國家,時有綁架小學生的事件發生。2、綁匪昨天在四川路綁架了一個小孩。3、公安人員很快將被綁架的人質救了出來。
  • 明明白白我的心:從小說《十八歲的季節》看寫作者需要哪些素養
    這篇小說也一樣,並且更多地展現出了一個寫作者所需要的一些要求。這些寫作者所需要具備的要求如下——1,講述故事的能力。一名文學作者,要想寫作,首先就要能講故事。故事是小說的主要成分,不會講故事的作者,是不合格的作者。這篇小說講了很多個故事,僅在高考前,就講了「晨起」、「河邊」、「練習」、「牽手風波」、「春遊」等多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