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專稿】致敬「最可愛的人」 細數藝術作品中的軍人形象

2020-12-18 雅昌藝術網20201029

威武炫酷的99A坦克

【編者按】看過沙場點兵的你,是否還沉浸在激動自豪的心情裡不能自已?與天安門檢閱閱兵部隊不同,此次是將剛完成實戰化演習的實際參訓不對直接拉杆子上戰場。那些出現的各式新型兵器裝備固然讓大家感嘆國之重器,實在威風,但是那些軍人們威武雄壯,霸氣外露,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滿滿的荷爾蒙!滿滿的精神狀態,讓屏幕前觀看的人也不由得精神振奮,鬥志昂揚。這就是我們的軍人!

從九十年前的八一南昌起義開始,一支鐵的軍隊在中國誕生。經過多少艱難磨折、外敵入侵,無論經過多少風雲變幻、社會前行,他們依然凜然不可動搖。在藝術家們創作的經典作品中,他們的光輝形象被悉數記載和描繪。在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細數藝術作品中的軍人形象,接受心靈的洗禮和震撼。

【砥礪90年:軍隊從這裡走來】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標誌著人民軍隊的誕生,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武裝鬥爭。這些經典力作用畫筆忠實描繪軍隊的光輝歷程,用色彩生動再現革命年代的波瀾壯闊並告訴人們:人民軍隊從這裡走來,共和國在這裡誕生。

黎冰鴻《南昌起義》布面油彩 119×159cm 1977

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的第一槍。畫面中,五位領導人相對集中地出現在畫面的主要部位。周恩來正在臺上講話,號召大家團結一心,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臺下熱血沸騰,積極響應的士兵都已手持武器整裝待發。

《秋收起義 》 1973年作 中國美術館藏 何孔德、高泉、紀曉秋、陳玉先作

1927年9月29日,毛澤東率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進行著名的三灣改編,標誌著人民軍隊建設的開端。

與南昌起義比較,秋收起義不僅是軍隊的行動,而且有數量眾多的工農武裝參加,它第一次公開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的旗號。這次起義在遭到嚴重挫折後,及時從進攻大城市轉到向農村進軍。

古田會議-何孔德 1972年作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藏

1929年12月底,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在古田召開,確立紅軍建軍原則。油畫《古田會議》再現了會議召開的一個歷史片段。作者構圖時將主席臺推至中景,把描繪的重點放在前景和中景聽報告的代表身上。會場的氣氛十分活躍,代表神情專注,反應熱烈。毛澤東雖著筆不多,卻把他做完報告,等待聽取意見和反應的神態表現得非常傳神。

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人民軍隊建軍紀念日。次年10月,中央紅軍撤離中央根據地,開始進行長徵。

《遵義會議》沈堯伊

沈堯伊的油畫《遵義會議》選取了遵義會議開場前的場景,描繪了參加會議的二十多位參加者,人物形象和神態各異,深刻地展示了這場關係到黨和中國革命命運的嚴肅鬥爭。畫面選用了灰暗的色調,表現了當時政治氣氛和革命形勢的嚴峻。

▲《紅軍過雪山》 艾中信

▲《紅軍過草地》董希文

▲《三大主力會師》蔡亮、張自嶷

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分別與甘肅會寧、將臺堡勝利會師,標誌著紅軍長徵勝利結束。油畫《三大主力會師》,深刻反映了戰士們相聚時的幸福之情。

《七七事變·盧溝橋》--楊克山 崔開璽 220x400cm 2009年 藏於中國美術館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蓄意製造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全民族抗戰爆發。為了能夠更好地表現出戰場上雙方激烈交戰搏殺的震撼場面。畫面中因爆炸引起的烈火、飛升而起的濃重黑煙、炸彈崩起的塵土石礫、燒焦的鐵絲圍欄、奮力拼殺的中國軍士、兩國陣亡兵士的屍體……這些震撼人心的生動細節呈現了戰事的異常緊張與形勢的激烈殘酷。

《臺兒莊大捷》--何孔德 何衛 曹吉剛 1985年作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藏

1938年3月至4月中旬,中國軍隊在山東省臺兒莊與意圖由山東分兩路進攻徐州的日軍師團精銳進行戰鬥,史稱臺兒莊戰役。半個月激戰,參戰4.6萬人,傷亡、失蹤7500人,殲滅日軍1萬餘人,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透過畫面,那個硝煙瀰漫的殘酷戰場似乎就在眼前。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標誌著抗日戰爭結束。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軍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全國解放戰爭正式開始。

《小米加步槍》 劉大為

《百萬雄師下江南》 董希文

《攻克錦州》 任夢璋 張洪贊 李樹基 廣廷渤

《平津戰役——會師金湯橋》 孫立新 白展望 竇紅

《決戰淮海》 駱根興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中少有的以少勝多的規模巨大的戰役,60萬解放軍消滅了國民黨軍隊80萬,打掉了蔣介石五個王牌主力中的其中兩個。

《紅旗之一》 陳逸飛

1947年10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發表,這是全軍性改稱「人民解放軍」的重要標誌。1948年11月1日,中央軍委作出《關於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團以上各部隊均冠以「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

《攻佔總統府》陳逸飛 魏景山作

1949年,百萬雄師強渡長江佔領了國民黨中央政府所在地南京,把勝利的紅旗插上了蔣介石「總統府」的門樓上。陳逸飛、魏景山的油畫《攻佔總統府》著力塑造了一組不同年齡、經歷和性格的普通戰士群像,宛如一座士兵的豐碑,處在中心的是一位身經百戰、老練精悍的戰士,他扯下了千瘡百孔的國民黨旗,正揮臂展開紅旗準備升上高空。

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規定以「八一」兩字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和軍徽的主要標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將此紀念日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歲月如歌 誰是最可愛的人】

從抗戰時期到抗美援朝、自衛反擊戰,中國軍隊勇往直前,一個個軍人們前赴後繼,成就了許多英雄事跡,也使軍人的形象在普通人的心目中高大。在藝術作品中,除了宏大場面的描繪,也有英雄事跡的讚歌。他們有的有名字,比如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壯士、為避免暴露放棄自救的邱少雲,而更多的是無名英雄。

詹建俊《狼牙山五壯士》 1959年

狼牙山五壯士指的是八路軍5位英雄: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在寡不敵眾的形勢下,他們據險抵抗,直至彈盡援絕,毅然砸槍跳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的樹枝掛住,倖免於難。詹建俊用藝術手法再現了五壯士的英雄形象。他以雕塑的造型將五壯士矗立在山巔上,並與遠處的山峰形成對比。一種視死如歸的精神,正表現了毛澤東所讚揚的「重於泰山」的品格。同時,詹建俊把形象塑造和周圍環境連結到一起,給人以烈士與山河同在的感覺。

全山石《中華兒女——八女投江》 布面油彩 192×300cm 1989

1938年10月,以冷云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官兵,主動吸引日偽軍火力,使部隊主力迅速擺脫敵人的攻擊,但卻被敵軍圍困河邊。在背水戰至彈盡的情況下,她們毀掉槍枝,挽臂涉入烏斯渾河集體沉江。在這幅畫中,八位抗日聯軍女戰士互相扶持,艱難行走在滾滾江水中,激戰後的她們傷痕累累、衣衫襤褸,但她們臉上流露出的寧死不屈的頑強和英勇就義的從容讓人無比動容。

《邱少雲》 孫國歧 1982 110×152cm

邱少雲於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1952年10月12日因美軍燃燒彈發落在邱少雲潛伏點附近,火勢蔓延全身,為避免暴露,放棄自救壯烈犧牲,時年26歲。1953年8月30日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羅盛教

1952年1月2日,志願軍47軍第141偵察隊文書羅盛教在朝鮮平安南道冒著零下20攝氏度的嚴寒,三次跳入冰窟中搶救落水朝鮮兒童崔瑩而不幸犧牲。

《生命不息 衝鋒不止》 何孔德 1969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在珍寶島擊退蘇聯軍隊入侵的戰鬥。1969年3月,蘇聯軍隊幾次對黑龍江省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的珍寶島實施武裝入侵,並向中國岸上縱深地區炮擊,中國邊防部隊被迫進行自衛反擊。

《老兵》 田友莊 1982 90×134cm

《黃繼光》 董辰生 1969 30.3×35cm

《當年十八》作者 創作年代:1991 21×22×52cm 鑄銅雕塑

《戰鬥中成長》 張定釗 1964 138×130cm 布面油畫

《烽火少年》 林宏基 1977 80×145cm

《野菜》 張文源 1982 80×108cm

《義勇軍進行曲》 全山石、翁誕憲 2009 400×480cm

《勝利者》 李鷹 1984 87×95.5cm

何孔德 《二級戰鬥英雄楊國良》

何孔德 《戰士》 布面油畫

【結語】軍人們的努力,不僅創造了一個新的時代,他們還在默默守護著這來之不易的和平。1998年那場洪災,讓人們再次見識到中國軍人的熱血,對「血肉長城」與「子弟兵」有了切膚的深刻理解。不僅如此,在每一次的災難面前,衝在前面的,永遠是我們的軍人。

就像那句話:「你覺得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在替你頂風前進。」這句話用在軍人身上再合適不過。因為抗戰先烈們衝鋒陷陣,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和平年代;因為現代軍人們的保衛守護,才有了我們的平淡生活。他們沒有周末,所有與家人團聚的節日大多是不能回家的。平時辛苦訓練,隨時準備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大火中,洪水中,廢墟中,無處不在。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和犧牲,我們才擁有了這個可以抱怨、可以互懟的和平年代。最可愛的人,向你們致敬!

相關焦點

  • 【雅昌專稿】蜷川實花:攝影是我創作的原點
    展覽現場1972年,蜷川實花出生在一個藝術世家,她的母親是一位拼布藝術家,作品色彩豐富而爛漫。蜷川的父親蜷川幸雄更是日本泰鬥級莎劇和電影導演,曾在1980年代拍攝經典作品《敦煌》,在古稀之年仍關注邊緣青年的話題,執導《蛇舌》。蜷川的「藝二代」身份,讓其在幼年時就對藝術耳濡目染,劇場,劇院、美術館、書店是她課業之餘最長去的地方。
  • 瑤海娃娃致敬最可愛的人
    7月31日,合肥市少兒藝術學校的少先隊員看望抗美援朝老戰士張俊芳奶奶,同學們和張奶奶一起回憶崢嶸歲月,致敬最可愛的人。劉熠暄同學表演了陶笛吹奏,梅宇凡、豐宇昊等同學學習防汛英雄,用畫筆繪出心中軍人最美的形象。王彥涵同學的書法「致敬最可愛的人」代表了每一個的心聲。
  • 【雅昌專稿】國內藝術機構的非營利之路(下):非營利的理想與矛盾
    三年裡,國內著名策展人黃專、藝術家張曉剛、周春芽、方力鈞、葉永青都曾是這座美術館的藝術委員胡成員,後來,藝術史家、批評家、策展人巫鴻也被邀入。同時,美術館收藏了近百件作品,覆蓋了張曉剛、王廣義、方力鈞、舒群、周春芽等人的力作。  在美術館未能獨立註冊「民非」的時代,上河美術館振奮人心過,最終仍消逝在歷史長河中。它的存在,讓更多地產企業摸索了一條新的路徑。
  • 順德用交響音樂會致敬最可愛的人
    (順德城市網攝影俱樂部「梁平凡」攝)  今天(8月1日)是八一建軍節,昨日(7月31日)晚,《有一種力量》致敬最可愛的人——「八一」建軍節交響音樂會在演藝中心大劇院舉行,致敬最可愛的人——軍人。10名順德區「最美退役軍人」在現場受到表彰。
  • 【雅昌專稿】周大為:我想讓所有人知道Cc 知道這是周大為的品牌
    對於展覽命題,周大為做以回應:「每個人對『社會情緒』都有自己的感受。與其說這是一場藏品展,不如說讓作品本身說話。我並不是要用展覽告訴大家我的收藏脈絡,觀眾可以自己找到線索,並提出自己的觀點。」過去幾年裡,周大為致力於打造屬於自己的當代藝術品牌:收藏作品、投資畫廊、創辦藝博會、設立Cc藝術基金會並開設實體空間,他的每一步都在訴說自己更廣闊的藝術遠景。
  • 【雅昌專稿】從中國到日本 「金繕」中的匠人精神與陶瓷美學
    金繕不僅給人以完成後的美感,而且將修理後的痕跡作為景色加以珍重。這也與日本文化中獨特的侘寂美學相呼應,對侘寂所描繪的殘缺之美的崇拜。日本金繕藝術展開幕剪彩「你好釉花」金繕教室代表成員金繕其實是陶藝和漆藝的衍生藝術。八百年前,加藤四郎回瀨戶築窯,按中國陶法開始在日本燒制陶器。而日本漆工的興起是在佛教傳入日本之後。
  • 致敬最可愛的人!
    「節日」感言 馮逾 無論國家和人民面對何種災難,總有一群時代最可愛的人衝鋒在前,負重前行。致敬老兵,八一節快樂!
  • 【雅昌專稿】閆曉靜:以日常物構建對話中西的「第三空間」
    近年來,閆曉靜利用東方和西方之間的「共有之物」作為元素,例如珍珠、松針、靈芝等材料,希望創作一系列能夠在不同文化語境下被觀眾所理解,同時又能各自解讀的作品,作為連接中西方文化的第三語義場。閆曉靜是江蘇人,現居多倫多,2000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裝飾專業,2004年畢業於加拿大多倫多喬治布朗學院首飾專業,2007年畢業於美國印第安納賓夕法尼亞大學雕塑專業,獲藝術碩士學位。
  • 【雅昌專稿】李一:東京藝博會用國際「逆輸入」破局日本藝術市場
    東京藝術博覽會海外事務總監李一雅昌藝術網:今年是東京藝術博覽會參展畫廊最多的一年,您是負責海外事務,您是如何看待東京藝博會的國際化特點?作為海外事務的負責人,東京藝術博覽會正在向國際化的方向努力,這種國際化的特點不單單是把人帶進來,而是更多的把人推出去,讓本土的聲音更好地進入國際社會。
  • 建軍節——致敬最可愛的人
    濟南天橋教育公眾號:jntqjy關注很多人在孩童時期都會有一個軍人夢,為了激發幼兒們的愛國情感,表達幼兒們對解放軍的崇敬之情,近日,天橋區實驗幼兒園開展了「八一建軍節,致敬最可愛的人」主題活動。ONE致敬最可愛的人活動中,老師向孩子們介紹了建軍節的由來及相關革命故事,在孩子們心中埋下強國強軍的種子。
  • 【雅昌專稿】周斌:一場持續365天的「自我改造」計劃
    「開幕式上我說過,從年齡上來說我的人生進入下半場,我的藝術也進入了下半場。那麼下半場還有沒有可能性呢?我相信好的創作狀態取決於人本身,因此展覽之後,我把更多的思考放在了如何改造我這個人上。」通過高強度,持續性的思考和創作,周斌在完成365件作品後談到「非常慶幸當時開始這個項目,也慶幸我把它完成了」。
  • 100句建軍節文案,致敬最可愛的人
    9.祖國領土由你守護,網絡城市由我實現10.富國強軍,向軍人致敬11.一騎致敬,一路感恩12.國土安全你們守護,家人幸福我們守護13.鐵血軍魂,初心不改14.軍人守衛偉大的國家,惠裝打造溫馨的小家15.每一種安全,都源於強大16.初心,是一生堅守,是一路護航17.緬懷歷史,向軍人致敬
  • 雅昌專稿 | 書者盧俊舟:直覺和本能下的「空間再造」
    「我希望在我的作品裡沒有他人的影子,單純而快樂的表達自己的坦率。」在沒有預定的書寫中,卻有合適的排列布局,雖然筆下線條穿插疊加,但文本和每個字的完整性要保證。同時,這些大大小小分黑布白的空間感和韻律感在書寫的過程中和完成後更加凸顯出來。
  • 【雅昌專稿】凌菲菲:滬上雙館的運營之道
    明圓文化藝術中心首個展覽:吳炫三個展 展覽現場  雅昌藝術網:明圓文化藝術中心最初的定位是怎樣的?這個展覽引發了我們持續關注現代水墨藝術。當時,水墨已經被壓縮到很邊緣的狀態,青年藝術家從事水墨創作的也不多——我記得當時我們做上海青年美術大展的時候,在投稿的三千多件作品裡大概只有六、七十件水墨作品,其他主要是油畫。因此,我覺得要承擔起推廣現代水墨藝術的責任。直到現在,我們每年依然堅持舉辦水墨類的展覽。
  • 【雅昌專稿】並非水墨的十種可能之馮斌、蔡廣斌: 以自身經驗出發...
    馮斌、蔡廣斌、武藝、魏青吉十人的作品匯集於此,以「並非水墨的十種可能」為主題,意在探討當代水墨在當下的可能性。馮斌:這次參展的作品有六幅,時間跨度從2012年到2017年,都是我「跳舞系列」的作品,分黑白和有色彩的兩類。這個系列的創作始於2006年,也是我對自己標籤性的「西藏系列」的突破和嘗試。最開始畫面是彩色的,後來也有黑白。在這一系列中,可以看到亞麻布上我的創作明顯借用了水墨的用筆和浸染效果。觀眾也可以從這個系列看到我這十來年的探索和實踐。
  • 雅昌將在上海開辦實體藝術書店
    雅昌文化集團在重點打造了北京、深圳兩大藝術中心之後,日前正式啟用雅昌(上海)藝術中心。該集團同時啟動「傳藝術之美」系列活動。活動由「新造書運動」書籍藝術展、「雅昌多元化藝術產品與服務展」、「點亮孩子藝術夢想」三大部分組成。
  • 原創作品展-​《致敬最可愛的人》
    致敬最可愛的人 每天一起床,手機,電視裡每天鋪天蓋地播放著新型冠狀肺炎的消息,確診人數、死亡數、傳染率等等的數字讓原已緊張的神經變得更加焦躁不安。當我看到為了防止感染減去長發的天使護士,看到你們摘掉口罩臉上出血的勒痕,摘掉手套被汗水浸泡變形的雙手,還有你們為了節省防護服一天都不敢喝水穿上紙尿褲,累了就躺在地下休息……這樣的一幕幕讓我潸然淚下,這樣的你們在我心裡是最美,最可愛,最值得敬佩的人!是你們的付出為全國人民注入了一股強大的力量,而這種力量的溫暖、感動著我們每一個人!
  • 致敬最可愛的人!回顧那些令人熱淚盈眶的「純爺們兒」電視劇
    值此八一建軍節到來之際,本期傳媒大眼盤點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軍旅題材電視劇,讓我們一同回到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致敬最可愛的人!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在此後的軍事題材電視劇作品裡,又湧現出了一批新的個性鮮明的英雄形象,令人記憶猶新,如《亮劍》裡的李雲龍,《士兵突擊》裡的許三多等,傳達出的「亮劍」「不拋棄,不放棄」等精神,令人產生對軍人的無限敬佩。
  • 【雅昌專稿】500件名作集結廣東美術館
    廣東美術百年大展海報(雅昌藝術網訊)2017年8月4日上午,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廳、廣東省文聯、中國美術館、廣東美術館聯合主辦的「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廣東站)」於廣東美術館隆重開幕。「其命惟新」出自《詩經大雅文王》中的「周雖舊邦,其命惟新」。
  • 【雅昌專稿】空降成都,Art Chengdu還有哪些機會?
    Art Chengdu的誕生將讓更多人看到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當代藝術新形象。Art Chengdu創始人 黃在Art Chengdu將會是一個節日「因為家庭的關係,我從小就接觸藝術,後來也加入了這個行業。成都有著非常非常濃烈的藝術氛圍,有許許多多的藝術家在這裡出生,或者生活在這裡。成都帶給他們無窮的靈感和激情,也讓他們自由創作著最動人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