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軍地聯合出臺《軍人子女教育優待實施細則》
軍娃上學不再「擠破門」
■項 梁 王冬永 中國國防報 李 駿
「真沒想到!上幼兒園學費全免,上小學到重點學校,上中學可優待加分……」這幾天,廣東省湛江軍分區從該市教育局得到的消息令人欣喜:今秋,駐湛近千戶軍人家庭子女享受教育優待,近百名軍娃就近入讀全市優質中小學,還有不少軍娃被重點中學加分錄取。湛江軍分區政委陳洪告訴筆者,這些都得益於湛江軍地聯合出臺的《軍人子女教育優待實施細則》,切實解決了軍人子女受教育的難題。
在 湛江軍分區政治部,筆者見到了兩份對比鮮明的調查問卷:一份是2014年軍人子女上學情況的調查。參與調查的官兵中,87%的官兵感到孩子上學難,17%的官兵在偏遠地區服役。孩子能上好學校成為很多官兵的心聲。另一份剛剛拿到的統計表顯示,駐軍官兵對市委、市政府優待軍娃上學的好評率達 96%。不少官兵感慨:孩子上學無需擠破門、跑斷腿,一張申請表就可以輕鬆搞定。
「這個評價來之不易!」該軍分區主任章澤偉告訴筆者,湛江是駐軍大市,軍人學齡子女3000餘人,且每年還要新增200餘人,子女入學一直是困擾部隊和官兵的棘手事兒。一方面,軍人服役地區較為偏遠,遠離教育中心,軍娃時常面臨轉學、插班、借讀等困難。另一方面,學校按地區、戶籍、成績等招收生源,軍人子女入學困難重重。
「關乎官兵家庭的事,越是棘手,越要辦好。」湛江軍分區黨委「一班人」感到,改革關頭,絕不能讓駐軍官兵再為子女上學的事分神。為有效推動難題解決落實,他們利用市委議軍會、軍地聯席會、黨管武裝述職會等時機,讓地方黨政領導意識到抓好軍人子女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利用全民國防教育日和領導幹部大講壇,宣講上級《軍人子女教育優待辦法》,贏得地方支持。在去年的市委議軍會上,破解軍娃上學難題的議題得到了市領導和各級部門的大力響應支持。
此後,該軍分區牽頭市教育、人社、民政等部門,研究制定了《軍人子女教育優待實施細則》,明確了五種優待模式:
免費入學。駐湛軍人子女入讀公辦幼兒園和中小學,免交國家和省規定的收費項目以外任何的費用。烈士子女和因公犧牲軍人子女,在接受高中教育時,減免學費,優先享受助學金。
直接入學。湛江市統籌市內教學資源,按就近就便就優原則辦理軍人子女入學,明確20所市內優質幼兒園、重點中小學,以及9個縣(市、區)重點學校作為軍娃上學的定點學校,軍娃家庭的入學申請由師以上單位核實情況後,交軍分區和教育局共同審核,合格後就可順利入學。
加分入學。該市對駐「三類地區」「二類地區」的官兵子女實行較大幅度的加分優待。僅這學期,就有56名軍娃被加分錄取到湛江優質學校。
優先入學。對艱苦邊遠地區、島嶼、高風險高危險等環境工作的官兵子女,以及烈士子女給予特殊照顧。可在其父母或其法定監護人的戶籍所在地,根據自己的意願優先入讀公辦學校。
最後一項優待更實惠:兄弟單位軍人子女就讀軍分區附近學校的,由軍分區政治部協調辦理房屋租住,並在租金上給予優惠,盡最大可能方便軍人家庭。
湛江市委常委、軍分區司令員範新林認為,落實《細則》的最好辦法,就是形成一套管用便捷的服務約束機制,依法辦好暖心事。範新林介紹,近年來,軍分區聯合市教育局加大組織領導,強化優待審批,嚴格督導檢查落實,形成了固化的工作運行機制。
為防止有的部門不作為或者慢作為,該市還出臺了績效掛鈎機制,將軍人子女教育工作納入地方黨管武裝、軍地雙擁工作、各級為基層辦實事、任期績效考評內容,讓各級政府都有組織領導責任。軍分區政治部還與教育局領導組成專項領導小組,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解決問題,共同負責落實好軍人子女優待的接收、審核、管理和辦理工作,實現齊抓共管、各司其職的目的。
筆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近3年來,湛江市已有243名軍人子女享受最高加分40分的優待,1100餘名軍人子女就近入讀優質幼兒園和中小學。
編輯點評
多 些具體實在的政策
■李 沫
2011年7月,原總政治部、教育部聯合頒發《軍人子女教育優待辦法》,各地先後出臺配套政策,但落實起來有粗有細。湛江軍地聯合制定《軍人子女教育優待實施細則》,從細微發力,效果明顯。
當前,國防和軍隊改革正在向縱深挺進,國家機關和地方政府助力改革最實在的,莫過於從細微發力,為官兵辦實事,讓各個崗位的軍人都能心無旁騖地幹事創業、練兵為戰。從細微發力,當主動作為,善謀善為,面對難題迎難而上;從細微發力,需細中求細,制定配套細則,疏通制度落實的「腸梗阻」;從細微發力,更要齊抓共管、各司其職,明確各級各部門責任,打通制度落實的「最後一公裡」。細微之處最暖心,希望這樣具體而實在的擁軍優屬政策多一些、再多一些。
責任編輯:胡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