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裝了人臉識別系統 物業通知業主讓提交家庭成員大頭貼

2020-12-22 華商網

     

      最近,曲江某小區南區1號、2號、7號樓負二層電梯間和車庫之間門廊的牆上,貼出了啟用人臉識別設備的通知。

  通知的意思是說,1號、2號、7號樓地庫負二層的人臉識別系統經反覆調試已經完工,計劃啟用人臉識別設備。請各位業主於12月10日前將家庭成員大頭貼照片發給物業管家處統一收集。收集完成後將集中導入人臉識別系統,進行整體測試後開始人臉識別。

  人臉識別進小區,這事您怎麼看?

  實地採訪:對外開放地下車庫進單元門通道 裝了人臉識別系統

  11月27日,華商報記者來到該小區南區大門口,看到門禁的確很嚴格,業主須刷卡才能進出。兩位自稱來做社會調查的男子,因為沒有門禁卡,被門衛擋在了門外。但在這裡,並未啟用人臉識別系統。

  華商報記者聯繫該小區物業公司後,一位物業工作人員帶記者來到該小區和步行街相連的一個停車場。在停車場和其中一個樓棟單元門相連的通道,華商報記者看到,通道直接面向停車場的門是個密碼門。裡面和單元樓道相連的門外,則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

  當記者靠近時,這個人臉識別系統的屏幕上立即出現了記者的形象,並開始識別,最終顯示識別失敗。而當物業人員走過來,距識別設備一兩米遠,系統已識別出物業人員,並在屏幕上顯示出了其姓名信息。

  物業人員介紹,這個停車場和商業區相連,是對外開放的收費停車場,所以停放的並非都是業主的車。但停車場和1號樓、2號樓、7號樓的多個單元門相連,為了把公共區域和業主住宅區域隔開,物業公司決定採用人臉識別系統,希望藉此更好地做好小區的安全保衛工作。「我們現在共安裝了9部人臉識別設備,每部設備加上其他材料和電腦等,平均都在一萬多元。要是在小區全部安裝人臉識別系統,這個成本是很大的。」

  從通知來看,業主提交全家人大頭照,錄入系統後就可以進行人臉識別,這是否意味著僅憑照片就可以破解該人臉識別系統?物業人員說,他們反覆進行過檢測,系統不僅能識別面容信息,還具有活體檢測功能,僅憑照片是沒法騙過該系統的。

  那麼,業主們提交了全家人面容等信息後,如何確保這些個人生物信息不被外洩?這位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專門安排了一個人做這方面工作,其他人不能涉及這方面事情。

  業主態度:有的不關心 有的很忐忑 有的說支持

  那麼業主們對此怎麼看?11月27日中午,華商報記者在該小區門口和附近店鋪,隨機採訪了十幾位業主和住戶。

  從該小區北區過來的一個小夥子說,對這事不清楚,北區還沒有安裝人臉識別系統。一位路過的女住戶也說,還不知道這事。看起來像是一家人的三位女士,一邊往小區大門走,一邊說:「我們不走前面車庫。」

  兩位結伴過來、準備進小區的六七十歲的女士停下來說:我們平常也是走大門,沒走過車庫那邊。這對小區安全來說很好啊!我們不擔心個人面容信息洩露。平時我們要拿門禁卡進小區的。對於有沒有打算叫大頭照做人臉識別認證的問題,兩位女士說:「到時候再說吧,我們不是那三棟樓的。」

  另一位小夥子說:「管他呢,只要我能進小區就行了麼。」對於擔心不擔心個人信息方面的問題,他猶豫了半天沒表態。

  南區北門附近一家超市的女店員認為,這事有利有弊。把公共區域和業主生活區域分開,我認為很好。把家人照片交了做人臉識別認證是可以的,反正現在人臉識別使用的地方很多,也不在乎多交這一次,將來適應了就好了。但小區有幾千戶人,交給負責片區治安的警方比較放心,交給物業公司說實話有點不放心。

  南區西門一家超市的年輕女老闆說,她是1號樓業主,經常走地下車庫,也注意到了車庫通往樓棟單元通道裝了人臉識別系統。我每次都是刷卡進單元門,因為忙也沒注意到物業的通知。「裝人臉識別系統我覺得可以理解,但要讓我提供全家人大頭照肯定不行。現在詐騙分子手段太多,個人信息萬一被這些人利用了怎麼辦?我是做生意的,特別注意這一點,不會給人提供個人資料的。我覺得不安全,對這事我還是很擔心的。我會繼續使用門禁卡。」

  一位從小區西門走出來的女士則表示,「在小區裝人臉識別系統挺好。我不擔心個人信息洩露,人臉識別將來肯定是趨勢啊,可以防止外面的人進入小區。」

  在附近另一小區居住路過該小區步行街的中年男子說,他們小區已經裝了,進小區大門要刷臉,感覺挺不錯的。不過確實要錄入個人信息。如果業主不願意錄入個人信息也可以繼續使用門禁卡,刷門禁卡和人臉識別都可以的。」

  說起人臉識別,一位五六十歲的男業主說,如果將來在整個小區推廣開,全部實行人臉識別,小區應該會更安全吧?外面的人不就進不去了嘛。但提起個人信息保護問題後,他思考半天后表示很擔心,「如果將來真要在整個小區實行人臉識別,我還是堅持刷卡吧!我覺得,在小區關鍵地點搞人臉識別是可以的,但要全部實行人臉識別,恐怕問題會比較多。」

  專家分析:把個人面容等信息交給別人 後果無法預料

  那麼對於人臉識別進小區,相關專家和安全研究人員怎麼看?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ISN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楠楠表示:「把個人面容信息交給別人,和把身份證交給別人是一樣的,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是不可預料的。就看是誰在使用、怎麼使用了。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如何規範管理的法律問題。在別的國家,個人信息是很難拿到的。在我國,由於監管不夠嚴格,個人信息很容易就能拿到。」

  西安四葉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安全研究員餘俊峰表示,如果僅僅提供照片就可以進行人臉識別認證,即便是可以進行活體檢測,也還是有漏洞的。做得比較好的人臉識別都是3D識別,僅僅靠一張照片是不夠的。「現在人臉識別使用的越來越多,個人面容信息一旦洩露,很有可能會被不法分子利用,而且後果卻是無法預料的。」

  深度思考:規範個人信息採集問題 政策法規應及時跟上

  市民趙先生很疑惑:個人信息誰能採、誰不能採到底有沒有規定?難道只要是個單位就能採集?個人信息採集,到底由誰來監管?出了問題到底該由誰負責?技術可能帶來了便捷和效率提升的同時,也可能帶來技術濫用的問題,立法是不是應該及時跟上?

  對此,西安交通大學蘇州信息安全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陝西法學會信息安全法學研究會會長馬民虎教授表示,網絡安全法提到的個人信息包括個人面容信息在內的生物信息。收集方只要告知了,就算沒有違法。但往往存在個人信息被收集後沒有很好管理,導致被洩露的情況,所以要有一個安全管理義務的要求。信息收集方不僅要告訴大家他如何收集信息,還要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管理的。告訴大家後,大家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如果強行收集,大家就可以告他。簡單來說,就是必須要附加一個告知其如何管理的義務。這一點表面上看起來簡單,但其實要求很高,很多企業做不到。做不到就可以以商業欺詐、虛假陳述等進行追責。這也是符合法律要求的。「另外,是不是不論哪個單位都可以採集個人信息?我認為,國家立法部門應該制定規則,明確規定哪些部門、哪些行業可以收集個人信息。不能說任何行業、任何單位都可以採集個人信息。不需要這些信息的,就沒必要去收集;沒有能力管理的,也不應該去收集。現在這方面的情況已經是公眾普遍關注的問題了,希望國家政策法規應當對此有所反映。」

  華商報記者 馬虎振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編輯:報社方正

相關焦點

  • 小區安裝人臉識別系統 擔心安全未錄入人臉的業主被攔在門外
    業主擔心人臉識別系統不安全,害怕信息被盜用未錄入人臉,但進入小區時遇到被門衛阻攔的尷尬情況。門禁系統升級為人臉識別 業主擔心個人信息的安全2007年,楊女士購買了位於西安市科技路楓韻藍灣小區的一套房屋,2008年10月左右,楊女士一家入住小區,並用房產證、身份證等證件辦理了門禁卡。
  • 人臉識別門禁之憂:業主質疑安裝不告知 臉「丟」了咋辦?
    人臉識別系統安裝如何規範?信息安全咋保障?如何規範個人信息的收集?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近日進行了走訪調查。門禁隨意裝?華潤二十四城小區的人臉識別門禁是一塊形如平板的顯示屏,安裝在出入口的閘機上。在華潤紫雲府的門口牆上,記者看到了有華潤置地標誌的「門禁功能全新上線」的海報,其中也提到「人臉識別」功能和下載悅家APP的二維碼。記者隨後又走訪了約十個安裝了人臉識別門禁的小區,幾乎所有居民都表示,裝之前不知道通知沒有,沒什麼印象。
  • 人臉識別門禁之憂:業主質疑「悄悄」安裝,「我的隱私咋保障」?
    從前段時間網上引起熱議的「戴著頭盔看房」短視頻,再到日前(10日)出現的廣西南寧十幾名業主刷臉賣房被騙超千萬元,人臉識別系統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記者通過實地走訪發現,今年成都很多小區也陸續安裝了人臉識別等智能門禁系統。而一邊是「人臉識別門禁」的熱潮,一邊是越來越多居民的質疑——如何防止個人信息被盜用?問題的背後,是數據的去向和安全問題。
  • 自助洗車、人臉識別業主……北京這12個智慧小區有多牛?
    原本2個車位如今可以停放32輛私家車,自動洗車設備可以節省一半用水量,人臉識別自助辨識非業主……這是位於昌平區瑞普小區的最新情況。2017年,本市推進智慧小區建設,將信息技術用於小區管理,記者上午從市智能建築協會獲悉,目前已建成12個智慧小區。
  • 福州多個小區安裝人臉識別門禁,個人信息如何保護?
    走訪:不少小區安裝人臉識別門禁從2020年開始,公園道一號小區推出了人臉識別門禁系統。業主鄭女士告訴記者,物業有提前告知,業主可自願選擇是否錄入,她還詢問過人像信息的歸屬,得知是統一收集到社區。在實際應用中,有不少居民因未採集人像信息,不能刷臉開門,只能讓小區門口的安保人員幫忙開門。鄭女士說,物業工作人員告訴她,社區要求推廣人臉識別門禁系統,人像信息不會洩露。魯能公館入口也已裝上了人臉識別機。現場,一位業主在人臉識別機前刷臉,很快就通過閘門,但也有業主通過時,因人臉識別失敗,只得調整角度,嘗試多次才得以通過。
  • 進出小區必須「刷臉」?租戶質疑人臉識別存在強制性
    進出小區必須人臉識別?社區回應:並非強制,多數業主已錄入人臉信息目前進出紅豆家園小區,可在大門旁移動帳篷內進行身份登記。紅豆家園小區的人臉識別系統(圈內)目前正在試運行。12月17日,天府新區萬安街道紅豆家園小區的劉先生向記者反映,最近,他們進出小區必須使用人臉識別系統,且不允許辦理門禁卡業務。劉先生說,他在小區物業問詢得到的回應是為了方便小區管理,沒有人臉識別信息不能進出小區。18日上午,記者在萬安街道高飯店社區採訪了解到,該小區採用人臉識別並非強制,如需要進出,仍可採用在大門口登記身份證信息等方式。
  • 「人臉識別第一案」雖然勝訴,當事人還是不服。更多的人臉識別攻防戰,居民有權選擇不刷臉嗎?
    好在經過郭兵等人的力爭,10月底,杭州市人民政府提交市人大審議的《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草案)》有了變化,修訂草案新增第六條規定,不得強制業主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設施設備,保障業主對共用設施設備的正常使用權。不出意外的話,已經進入徵求意見階段的這一條例有望在年底前通過。
  • 山東濱州:金居東城新天地小區業主撰文揭穿對物業的報導!
    近日,金居東城新天地小區業主私信吐槽:媒體報導了一篇名為《濱州市福家居物業:為業主服務,為小區環境提檔升級,我們是認真的!》的文章,報導裡面對金居東城新天地小區物業的採訪呈跪舔的姿勢,讓這個小區一些業主不禁又想笑又想拍桌子!「我們也不是盼著多麼高端的服務,能滿足日常之需就很知足」業主說。
  • 動物園「人臉識別案」一審宣判 人臉識別使用邊界到底在哪?
    央廣網北京11月21日消息(總臺央廣記者白傑戈 富陽臺記者章凌智)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將年卡中的指紋識別入園變更為人臉識別入園,被法學博士出身的用戶郭兵告上法庭,成為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杭州富陽區人民法院20日一審宣判,判令杭州野生動物世界賠償郭兵合同利益損失及交通費共計1038元,刪除郭兵辦理指紋年卡時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內的面部特徵信息,駁回郭兵提出其他訴訟請求。原、被告雙方在庭後都表示將會上訴。案件源自2019年4月,原告郭兵支付1360元購買杭州野生動物世界雙人年卡,確定指紋識別入園方式。郭兵和妻子留存了姓名、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等,並錄入指紋、拍照。
  • 困於人臉識別
    文|湯禹成進入日常縫隙處今年3月,勞東燕發現,小區每單元的電梯裡都貼上了通知,要求業主下載一個APP,錄入人臉信息,用於門禁升級。她將收集到的材料發在了一個兩百多人的小區微信群中。一位關心此事的居民,又將她拉進了接近500人的小區業主群。在那裡,她發的材料獲得更多共鳴,許多業主表達了對風險的擔憂。此前,業主們主要的不滿是:「幹嘛要收集房產證信息?」
  • 「人臉識別第一案」主訴人郭兵:我為什麼推動「人臉識別」入法
    「修訂草案」中新增了一款規定,物業服務人員不得強制業主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設施設備。提出這條建議的,是浙江理工大學特聘副教授郭兵。「修訂草案」第四十四條企業義務條款中新增了一款規定,物業服務人員不得強制業主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設施設備。如果該規定最終付諸實施,將成為全國首部將小區人臉識別納入物業管理的法定條例。提出這條建議的,是浙江理工大學特聘副教授郭兵,他研究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問題多年。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一一「國內人臉識別第一案」主訴人。
  • 【深度】人臉識別泛濫,誰有權拿走你的人臉數據?
    這則通知中寫到,隨著新冠疫情工作轉入常態化,為了加強居家隔離人員管理,有效降低外來輸入型病例傳播風險,小區計劃安裝智慧社區門禁系統,需要居民通過手機APP或到居委會現場上傳包括手機號碼、身份證以及人臉照片等信息,辦理新的出入權限。王軼所在的業主群共有近500人,群內成員包括小區的業主和租戶。
  • 小區人臉識別應用實測:有App明文上傳人臉照片及房產證
    從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一審宣判到售樓處暗中使用人臉識別,從北京推出人臉識別垃圾桶到東莞公廁停用人臉識別供紙機,過去一年中,人臉識別應用正在經歷越來越嚴格的公眾審視。12月22日,由南都個人信息保護研究中心主辦的「2020啄木鳥數據治理論壇」在北京舉行。
  • 建智慧小區 搞人臉識別 綿陽市遊仙區東津路派出所用科技打造...
    四川在線消息(楊挺 記者 薛世榮)「李勤,下午你一定要抽時間去一趟海悅銀河城,把安裝人臉識別系統的重要意義給那裡幾家重點場所的業主講透,讓他們配合,儘快把這項工作落實到位。」8月13日下午,在綿陽市公安局遊仙區分局東津路派出所,有很多人在排隊找所長陳翔辦事,可忙得不可開交的陳所長還是沒忘抽空給副所長李勤打個電話,讓李副所長親自去過問一下轄區內重點場所人臉識別系統的安裝工作。作為創建「楓橋式派出所」的重要抓手,建設智慧小區,在重點場所安裝人臉識別系統,是東津路派出所今年以來,最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
  • 全球城市觀察︱房東想裝人臉識別系統,租戶有權說不嗎
    全球城市觀察︱房東想裝人臉識別系統,租戶有權說不嗎 澎湃新聞記者 李麑 綜合 2019-05-31 16:18 來源:
  • 姜堰這小區的物業和業主怎麼了?
    今天中午,有微友向姜堰在線報料,姜堰中天御苑小區業主和物業發生糾紛,昨天和今天已兩次報警,不少業主前往信訪局反映情況。 昨天,業主們拆掉了這幾處道閘,與物業發生糾紛。轄區派出所接到報警到場進行了調解。今天上午,業主們發現地下車庫進出口的道閘又被裝了上去,再次與物業發生糾紛,隨即又報了警。
  • 小區物業使用人臉識別門禁合法嗎?
    什麼是個人信息,人臉識別技術提取的特徵是否屬於個人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五十三條之一規定的「公民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通訊聯繫方式、住址、帳號密碼、財產狀況、行蹤軌跡等。
  • 事發秦皇島某小區!業主急了!物業公司回復……
    @***偉:堅決反對我們小區物業收取我們業主的車位費,我們停車的車位是綠化,物業沒有權利收費。@大*****:你好我是秦皇島市麗景華府業主,我們這的物業要在小區內收取停車費,他沒有任何批文,也沒有和任何一個業主協商這個事,直接就讓我們交費,我們不交的話有可能不讓車進小區,他這樣的做法合理合法嗎?
  • 「人臉識別第一案」宣判,用法律為人臉識別釐清邊界
    被惹惱的郭兵於是在去年10月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確認野生動物世界店堂告示、簡訊通知中相關內容無效,並以野生動物世界違約且存在欺詐行為為由要求賠償年卡卡費、交通費,刪除個人信息等。目前,一審判決園方賠償郭兵合同利益損失及交通費共計1038元,刪除辦理指紋年卡時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內的面部特徵信息。不過郭兵向新京報記者表示,由於其大部分訴訟請求未得到法院支持,將繼續上訴。
  • 大興景苑沒門禁 業主覺得不安全 將安裝智能人臉識別系統
    8月1日讀者來電:大白楊南路大興景苑小區大門沒有門禁,單元也沒有門禁,樓道裡貼滿廣告,住戶家也有丟東西的現象。8月1日華商報向西安市蓮湖區紅廟坡街道辦事處發函諮詢。8月14日收到回函:大興景苑小區屬於大興管委會分配的拆遷安置型住宅。2013年6月交付使用,小區共5棟樓,由西安和美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提供物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