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現場。劉偉攝
浙江在線03月21日訊花季的少男少女,敏感、多思、叛逆,家長們該如何與他們溝通,陪伴他們健康、幸福、快樂地成長?上周六下午,本報「甌江學堂」開展第二期線下活動,100多位有「青春期煩惱」的家長跟著溫州大學首席心理諮詢師張海音老師一起,學習青春期家庭教育方法。
青春期教育五大誤區
上周六下午,在學院路維度咖啡館裡,溫州大學首席心理諮詢師張海音請面臨「青春期煩惱」的100多位家長,參加這場精彩的沙龍分享會。
進入正式講課之前,張海音讓現場的家長和孩子們一起伸出雙手,通過做手指遊戲,引導大家很快進入親子溝通沙龍的氛圍。
在一番自我介紹後,張海音開門見山,將分享會引入主題——解密「青春」。隨後張海音道出了很多家長來參加沙龍的目的:怎樣幫助青春期的孩子活得幸福,身心健康,擁有自信,快樂學習?
張海音說,家長要走出青春期教育的五個誤區:重學習成績輕情商培養;重學齡後期輕學齡前期;重物質滿足輕精神交流;對孩子要求過高;父母負面情緒過多。
「家庭教育最關鍵的是品德教育不是學業教育,人品永遠是擺在第一位的;家庭教育是教會孩子怎樣做人。」而走出這五個誤區需要父母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用幸福教育理念,學會與孩子交流的技巧,做善於聆聽和表達愛的父母。
怎樣敲開孩子的心扉
沙龍分享會的後半場,講臺上的張海音和講臺下的家長們開展了互動討論。「為什麼我的孩子自律性這麼差」,「為什麼我一說話,孩子就不耐煩」,「我想走進孩子的內心,卻被他狠狠地拒在了門外」……
一位年輕的媽媽一臉沮喪,當提問的話筒傳遞到她的手上,她抬頭看著張海音,輕輕地說道:「我兒子今年15歲,我知道他內心是想上進的,但是他常常管不住自己。以前讀書還好,現在放學就玩手機,作業也不好好做。」
針對這樣不能自律的孩子,張海音給出「規矩定在前」的方法。她說,「管」要有方法,家庭是不講「理」的地方,如果把大人的理念強行灌輸給他們,反而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家庭要有一套「家規」,而家規要定在前面,不要遇到問題了才想起「立規矩」。
張海音現身說法說:「在我的家裡,我採取的是『無聲』的教育,當孩子做作業時,我會把電視機、手機都關了,然後拿本書跟她一起看書。」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以身作則和潛移默化的影響比說教更重要。
一位「開明」的父親上臺提了一個問題,他的兒子13歲了,但他發現兒子會逃避責任,對什麼都不上心。張海音聽完這位父親對兒子的描述後,建議他培養孩子的興趣,甚至父親可以帶兒子一起參與。
場內還有很多家長不約而同提到了青春期孩子的叛逆,經常父母一開口,他們就嫌囉嗦,心煩。有一位母親心焦地告訴張海音,她為兒子費盡心思,安排了最好的學校,最好的生活照料,但是兒子卻不領情,甚至不願跟她說話。這位母親說:「我想走進孩子的內心,卻被他狠狠地拒在了門外。」
張海音幫她做了簡要的分析後,建議這位母親要用平常心來對待這件事,因為青春期本身就是一個叛逆期。兒子最煩的是父母的「嘮叨」,所以跟孩子交流時要記住語言簡潔。而很多父母把孩子青春期出現問題的責任歸結在自己身上,這也是不對的。正確的做法是,父母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然後把「規則」定好,保持自己的積極情緒,告訴孩子有需要隨時可以找父母尋求幫助。
溝通讓父母孩子更親密
沙龍分享會還通過不少經典案例和引用國外著名心理教育專家的成功經驗,將解密青春、打開孩子心靈大門的「鑰匙」交到在場的每一位家長手中。
家長如何給孩子恰如其分的愛?一次沙龍分享會不可能給出全部的答案,但卻為每一位在場的父母樹立了一個幸福教育的理念。沙龍分享會結束後,仍有不少父母圍在心理專家身旁抓緊時間溝通交流,希望能早日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當晚,在「溫州日報甌江學堂家長群裡」,網名「黑妞」的媽媽說自己聽完講座後,回家就跟兒子道歉了,孩子當時眼眶都溼了。她跟孩子聊天溝通,兒子的話也多了,願意跟母親講出自己的想法。
不少家長表示,會在今後的生活中,用心理專家教授的方法,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青春期的各種問題,通過與孩子的聊天和交流,打開他們的心靈大門,做他們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