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弟子規》,找回中華文化的禮儀

2020-12-15 餘莉開講群書治要

節選自《群書治要》之論語 第十二集*

(本文共 1410字,閱讀大約 5分鐘)

「禮之用,和為貴」,這個禮就是講規矩,不能亂。但是同時在講禮、講規矩的同時應該以和為貴。那麼中國古人通常用體、相、用來解釋一個事情。那麼這個禮的體,就是它的本體是什麼呢?就是敬;禮之相就是它的表現形式,是儀;而禮之用,主要就是和。也就是說這個禮的根本是從內心表示出的一種恭敬心。那麼內心的恭敬怎麼樣通過形式來表達出來呢?那就是外在的儀,禮儀的儀。所以通過各種規矩、儀式才能夠表達出內心的恭敬。

比如說我們《弟子規》就是最基本的禮,上面有一句話說:「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那麼這個「長者先,幼者後」就是一種形式,通過這一個形式表達出自己對長輩父母,老師的恭敬。

現在我們不講這個禮了,在飲、食、坐、走等方面,都是孩子先吃、孩子先走,這個孩子就成了小公主、小皇帝,沒有感恩之心了。父母為他付出了多少,他都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這個孩子教不好就是因為,沒有了這一個禮儀表達出內心的恭敬和感恩。

像我們學《弟子規》,學傳統文化的人都見面要行鞠躬禮。很多的現代人看了之後就不理解,說都什麼時代了還要行鞠躬禮,現在都講平等了,為什麼我要給你鞠躬啊?因為人生來都有一種傲慢之心,即使是貧窮得如乞丐的人,他躺在大街上看到那些豪華的車子走過,都會說:「哼,有什麼了不起!不就是有幾個臭錢嗎?」我們想一想,即使貧賤到乞丐地位的人,他還有傲慢之心,更何況我們一般人呢?更何況有一點學問、官位、財富的人呢?

傲慢之心會很容易表現出來。所以通過這一個鞠躬禮,把自己最尊貴的頭給低下去,折服了一個人的傲慢之心。所以現在的人學西方的平等覺得這個禮很難接受了,實際上他不知道通過這一個「禮」培養了一個人內心的恭敬。

那麼在日本人那裡,他把我們中國人的禮儀學的淋漓盡致。你看現在日本人見面,人與人之間問好都是九十度的鞠躬禮,結果日本的民族被稱為世界上形象最好的民族。那麼這個原因就是他們把我們的禮保持下來,一直運用在他們的生活之中,而我們自己卻把自己的禮給丟掉了,像在青島有一位企業家就給我們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

他們企業學習了《弟子規》,結果上上下下的員工都是相敬如賓,見面都是九十度的鞠躬禮。結果有一次,外國的企業家來參觀他們的企業一進門的時候,這個門衛就恭恭敬敬地給這個外國人行了一個九十度的鞠躬禮,結果這個外國人進來參觀之後就非常的感嘆,覺得這個企業治理得這麼好,氣氛這麼和諧。他就問,他說你們企業有多少人是日本人呢?這個老闆很激動,因為他很愛國,他說我們企業沒有一個人是日本人,我們全都是中國的員工。那一個外國人就不理解了。他說那我進門的時候你們那個門衛所行的禮可是一個標準的日本人的禮呀。這下老闆更激動了,他就把《弟子規》找出來了,他說你看我們《弟子規》上就有這樣的說法,說「揖深圓,拜恭敬」,而這個《弟子規》都是總結古聖先賢的禮,說明我們這個鞠躬禮自古有之,日本人的禮全是從中國人這學來的。

但是遺憾的是,在我們中國看不到禮儀之邦的這種景象了。你要學禮要到哪裡去呢?你要到日本那裡、到韓國那裡尋找中國人的禮儀。所以有人去日本留學到了一些非常偏僻的鄉村,說這個民風特別的淳樸,真的是古代人所說的好像有點大同世界的味道。他們賣菜的人不需要有人在那兒看著,只是把這個菜上寫上一個標籤,這個菜多少錢,然後把一個錢罐放在旁邊,誰想買這個菜自己放錢、自己找錢就好了。結果怎麼樣呢?沒有人說拿了菜不付錢的,那麼這是靠什麼來取得的效果呢?這就是靠禮教化的結果。

*內容來源《群書治要》學習網*

小故事 大智慧 學習傳統文化 利己又利他

相關焦點

  • 中華傳統文化微電影啟動 小演員演繹《弟子規》
    中華傳統文化微電影啟動 小演員演繹《弟子規》 時間:2014.12.1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李超
  • 「學習弟子規 致敬最親人」悅讀活動
    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引導陽山鎮光明村兒童少年快樂「悅」讀,學習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生活禮儀,學會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兄弟姐們,8月12日陽山鎮光明村婦聯攜手尹城村婦聯,開展了「學習弟子規 致敬最親人」讀書活動,本次活動邀請了從事家庭教育工作的鄭華老師進行了分享。
  • 講弟子規故事 循中華好美德
    講弟子規故事   循中華好美德——近城小學開展讀書節「講弟子規故事」比賽
  • 傳承國粹《弟子規》文化 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檢察風雲》雜誌社社會工作站河南站訊【記者 魏健 河南上街報導】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系列指導精神,進一步傳承國粹《弟子規》的內涵,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上街區中心路街道辦事處聶寨社區黨總支、聶寨股份經濟合作社,在祖國70華誕到來之際,9月19日,
  •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千人誦讀《弟子規》書畫歌舞樣樣通
    晨報訊(記者武巧兒)4月17日上午,太原市小店區教育局舉辦的「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爭做新時代好少年」傳統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在長治路小學啟動。「弟子規,聖人訓……」當日9時,悅耳的千人誦讀《弟子規》拉開了活動的序幕。
  • 做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之再讀《弟子規》
    《弟子規》,作者李毓秀,字子潛,山西絳州人,清康熙年間秀才,以教書為生。其根據童蒙教育需要,結合教書實踐,寫在《訓蒙文》。後經賈存仁修訂,改名《弟子規》。該書依據《論語》、《孟子》、《禮記》、《孝經》和朱熹語錄等儒學內籍編輯而成。核心思想是:孝、悌、仁、愛。
  • >> 《弟子規》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由余力,則學文……」近日,隨著一句句誦讀古文的聲音飄蕩在校園,愛心小學「學《弟子規》,做文明人」讀書活動開始了。這個學期,以「德育教育」作為學校特色的愛民小學,將進行一系列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們在誦讀中尋找傳統美德。
  • 大學生自創自辦中華傳統禮儀文化教育體驗展開幕
    與一般展覽不同,該展覽以情境化、沉浸式、多重感官互動等「穿越式」體驗,來實現中華傳統禮儀文化教育功能,配合移動新媒體與影像,給大學生帶來線上線下全方位的禮儀科普。展覽吸引了在華東師大就讀的,來自世界各國的諸多留學生們。
  • 《弟子規》國學經典讀物,值得所有的爸爸媽媽學習
    今天我想給大家分享一下《弟子規》,《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本書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我為什麼想分享《弟子規》呢?因為我們從小學到高中,基本上沒有接觸過弟子規,而且也沒有學過做人應有的禮儀,以及接人待物該怎樣做,有了《弟子規》,我們在為人處世的時候會有個方向。這本書有古文也有譯文,不懂得話可以看譯文。比如: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這一段的意思是: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學生的生活規範。
  • 弟子規該不該讀,怎麼讀?
    《弟子規》編選者怎麼看?對於《弟子規》的爭議由來已久。因其啟蒙性、易讀性,近年來,《弟子規》被許多小學列為國學啟蒙讀本。但是,也有很多人,像牛牛父母一樣,認為《弟子規》中涉及的禮儀、孝道教育,並不符合當下社會。2010年,山東省教育廳曾專門發文,「不可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如《弟子規》《三字經》《神童詩》等內容」。
  • 200多名兩岸家校代表齊聚江蘇鎮江 暢談中華禮儀"教育經"
    此次活動主題為「行八禮四儀,做優雅少年」,意在共同尋求中華文化傳統美德,用以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 「儘管這是我第一次和臺灣小夥伴見面,但絲毫沒有陌生和距離感。」鎮江市江南學校初一學生陳曉陽說,《少年中國說》詩朗誦是此次交流活動的表演節目,兩岸學生雖是第一次合作,但卻默契十足。 來自新北市的大二學生李鈞如此次和父母及妹妹共同來鎮江參加活動。
  • 紅星幼兒園開展「學弟子規 做文明人」主題升旗儀式
    在當天的「學弟子規 做文明人」主題活動中,家長用活潑易懂的語言介紹了《弟子規》的內容,帶領孩子們一起誦讀《弟子規》節選,以「謙謙君子」的形象,展示了何為「彬彬有禮」,給孩子們上了一堂輕鬆、生動的文明禮儀課,起到了極好的示範作用
  • 東官莊小學德育特色教育——弟子規誦讀 活動實施方案
    東官莊小學德育特色教育——弟子規誦讀活 動 實 施 方 案作為古時少年兒童的啟蒙讀物的《弟子規》,傳播廣泛,影響深遠,時至今日它依然是是少年兒童了解中華文化傳統,接手優秀文化薰陶的重要寶典,是培養學生良好品質的好教材。
  • 藁城南營鎮中心小學舉行《弟子規》誦讀比賽
    為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全面檢測學生讀背《弟子規》的熟練程度,激發學生讀背興趣。2020年12月15日上午,我校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弟子規》誦讀比賽。2020年9月,我校將《弟子規》引進校園,引進課堂。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無形中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形成了我校的新的文化特色。
  • 花山區公益組織心夢想禮儀協會聯合佳山社區開展「學習中華傳統...
    花山區公益組織心夢想禮儀協會聯合佳山社區開展「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端午拜禮」活動 2020-06-24 03: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學經典之弟子規
    國學,不僅僅是傳統文化,不僅僅是先進文化,不僅僅是時尚文化;也不僅僅是自然國學,不僅僅是生命國學,不僅僅是家庭國學,不僅僅是公益國學;國學更是一種起源於原始太初而傳承於歷史現實的活著的正在繼續的中正文明、和諧文化、智慧源泉,是中華民族核心的價值理念和追求,是數千年來中國人思維方式、
  • 天津明德 | 少兒禮儀教育開班啦---少年知禮,人生多助!
    ~《常禮舉要》居家篇元月22日,全天制的少兒禮儀教育研修班正式開班了!今天中華志願者協會家庭教育管理委員會志願者,天津明德書院安娜老師,為孩子們分享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少兒禮儀教育課程!今天和孩子們分享了關於常禮舉要居家篇中的內容!
  • 廈門:寓傳統文化和文明禮儀教育於經典誦讀中
    為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怡情養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福建省廈門市在未成年人中廣泛開展經典誦讀活動,通過誦讀浸潤美麗心靈,弘揚傳統美德,普及文明禮儀,極大地豐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增強精神力量,提升綜合素養。
  • 劉文嫡《畫說弟子規》名家點評
    劉文嫡老師此次帶來的是以弟子規為題材創作的《畫說弟子規》系列作品,全集共有8幅畫作。《弟子規》的內容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禮儀的精髓規》不僅適合兒童,成年人學習也可以受益匪淺。它蘊含大量的倫理道德,禮儀風俗,人文歷史知識,不僅適用於古代社會,在當代社會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弟子規》強調倫理道德教育要從實際出發,從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去培養,去傳承,其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學習,故此劉文嫡老師反覆拜讀《弟子規》原文,潛心創作了與原文內容相連的繪畫作品,並附以注釋。
  • 國學創智遊戲《弟子規》在上海推出,用生動情景傳授做人做事
    《弟子規樂園》是由上海市婦聯直屬的上海市市立幼兒園與信息技術公司聯合開發的一款平板端兒童教育應用。上海市市立幼兒園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幼兒園,其前身為華東保育院,市立幼兒園獨到地提出了四立教育理念,以德立人,關注幼兒品性德行的培養,開展了豐富的傳統文化教育活動,例如經典誦讀、傳統節日、中華禮儀、服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