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國學經典讀物,值得所有的爸爸媽媽學習

2020-12-12 寶寶知道

今天我想給大家分享一下《弟子規》,《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本書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我為什麼想分享《弟子規》呢?因為我們從小學到高中,基本上沒有接觸過弟子規,而且也沒有學過做人應有的禮儀,以及接人待物該怎樣做,有了《弟子規》,我們在為人處世的時候會有個方向。

這本書有古文也有譯文,不懂得話可以看譯文。比如: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這一段的意思是: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學生的生活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言語行為要謹慎小心,要講信用。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這一段的意思是:和大眾相處要平等博愛,並且要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許多的精力和時間,就應該好好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弟子規》這本書還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看過之後,一定會對你有幫助,此外,這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希望我們能繼承下去,並發揚光大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家有個超級小犟妞)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國學經典之弟子規
    國學,不僅僅是傳統文化,不僅僅是先進文化,不僅僅是時尚文化;也不僅僅是自然國學,不僅僅是生命國學,不僅僅是家庭國學,不僅僅是公益國學;國學更是一種起源於原始太初而傳承於歷史現實的活著的正在繼續的中正文明、和諧文化、智慧源泉,是中華民族核心的價值理念和追求,是數千年來中國人思維方式、
  • 《弟子規》:一本粗製濫造的兒童讀物
    2014年,浙江某小學組織學生誦讀《弟子規》近年來,蒙學讀物《弟子規》大熱,被冠上「國學經典」的稱號。《弟子規》算不上什麼「國學經典」1、該書至多只能算二、三手儒學讀物我們今天所見的《弟子規》,三字一句,共360句、1080字。
  • 勸君慎讀《弟子規》,國學經典待商榷!
    作為一個自小受過蒙學,後來在國學機構工作過,如今依舊給孩子講詩詞和古文的老師而言,我對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弟子規》並非國學經典,雖然短時間它能規範孩子言行,但是長此以往,容易誤導孩子的教育,影響孩子對國學知識的深耕。
  • 國學創智遊戲《弟子規》在上海推出,用生動情景傳授做人做事
    嘉嘉和媽媽一起玩的這款《弟子規樂園》APP,於5月27日在蘋果iOS和安卓Android平板端上線,6月1日正式發布。它是國內首款用情境遊戲演繹國學經典的兒童創智遊戲。       復旦大學中文系副系主任吳兆路教授認為,《弟子規》的特點就是讓小孩子從小清楚要怎麼做人做事,通俗易懂、易學易背。
  • 《弟子規》引爭議,國學經典還是一本垃圾?
    近幾年,有不少國學培訓機構把《弟子規》作為國學啟蒙必修課,甚至被選入中小學教材。有家長表示自從孩子學習了《弟子規》比以前懂事了,但也有不少家長對此表示疑慮,甚至非常牴觸。那麼,《弟子規》到底是本什麼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還是封建糟粕的遺毒?
  • 國學經典進社區 醫院每周誦讀《弟子規》
    顏愛民教授向現場觀眾介紹國學經典《弟子規》。 華聲在線9月8日訊(記者 王一辰)昨天上午,長沙市望城區丁字灣街道會議室內,座無虛席。通過通俗、親切的演講,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南大學人力資源研究中心主任、湖南踐行國學公益基金會理事長顏愛民與街道社區幹部、企業家和青年志願者一起,分享國學經典的精神大餐。 在兩個多小時的演講中,顏愛民教授從「文化自信」談起,深入淺出地分析了國學精粹的內涵和標準。顏愛民教授從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心的和諧三個方面與大家探討了國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等問題。
  • 兒童啟蒙教育,國學經典《弟子規》
    希望華萌的陪伴可以給大家的假期居家生活增添幾分歡樂增加幾分收穫我們的祖國歷史悠久有很深厚的文化積澱許多經典的國學著作都滲透著深刻的做人道理華萌線上趣味課堂也專門開闢了國學版塊讓我們一起品讀經典著作培養優秀品格小朋友們
  • 赫赫有名的《弟子規》,你有在給孩子們作為國學啟蒙嗎?
    國學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好似傳統文化的星火逐漸有了燎原的趨勢。國內各大幼兒園跟上這股「時尚」的潮流,紛紛開設了學習國學經典的課程。從小學習傳統文化經典,這是好事兒。學習國學經典,當然離不開經典的啟蒙國學讀物。
  • >> 《弟子規》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由余力,則學文……」近日,隨著一句句誦讀古文的聲音飄蕩在校園,愛心小學「學《弟子規》,做文明人」讀書活動開始了。這個學期,以「德育教育」作為學校特色的愛民小學,將進行一系列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們在誦讀中尋找傳統美德。
  • 弘揚國學經典 助力精準扶貧——新編兒歌《弟子規》試點教學在河北...
    央廣網石家莊10月14日消息(記者 於聞)弘揚國學經典,助力精準扶貧---新編兒歌《弟子規》試點教學在河北曲陽舉行。  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加強兒童素質教育,解決教育師資難和精神扶貧難等問題,近日河北省曲陽縣溫家莊小學呈現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新編兒歌《弟子規》試點教學活動。
  • 學生誦讀《弟子規》在國學經典中迎新年
    華西城市讀本訊(記者 宦小淮 實習生鄒婧)「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1月7日下午,達州市達川區沿河鄉中心學校傳來了朗朗的讀書聲,全校師生舉行了國學經典《弟子規》的背誦展示活動。
  • 易中天公開表示,拒絕學習《三字經》和《弟子規》,都是害人的
    最近幾年,國家的經濟不斷增長,「國學」也在國內掀起一片熱潮,很多學生家長認為學校的教育不足以教導孩子,於是將眼光轉向了中國傳統文化。起初的時候,家長們信賴國學教材,隨後又開始學習《三字經》和《弟子規》。
  • 如何讓國學經典親近現代兒童?《弟子規》入教材存爭議
    這套包含了《弟子規》、《論語》等在內的系列圖書在豐臺區不少小學被採用,除了國學小書院系列之外,一些學校還會使用北師大出版社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按年級涵蓋了古詩、論語等不同內容。在使用過程中,一些學校的老師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對學習生活有指導意義的內容。
  • 為什麼要讓孩子讀國學經典?
    作者:寶寶知道 詩淼~媽媽國學是以中華傳統文化典籍為核心的教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而國學經典是指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範性著作。國學啟蒙教育旨在繼承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提高廣大少年兒童的道德文化修養,弘揚民族精神。
  • 當現代兒童遇上《弟子規》
    比如,孩子該不該學習蒙學讀物《弟子規》,已成為讓很多家長頭疼的事情。與此相關,社會上圍繞《弟子規》的爭論也一直不絕於耳,各路人馬的觀點幾乎是冰火兩重天。  當代淨土宗一代名僧淨空法師,宣稱「沒有《弟子規》,你的一生努力最後都等於零」,他和弟子陳大惠、蔡禮旭等人,結合著佛教的因果報應,多次宣講此書,感化了大批民眾。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則把《弟子規》一路講上了央視的《百家講壇》。
  • 第一學期國學經典誦讀學習計劃
    一年級《弟子規》學習計劃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給人類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詩文這些經典詩文寄託了先輩對人格與道義的追求與嚮往,是中華民族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的著名學者、教育家李毓秀先生所作。
  • 《弟子規》也算國學?充其量也就是個私塾學生守則
    我們通常所說的國學,早期是以先秦諸子,百家經典為基礎,後世多以「三玄四書」的注釋解讀為主。三玄,即《老子》《莊子》《周易》;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或者是按子、經、史、集四大分類來介紹國學。至於《弟子規》被當做國學經典而備受推崇,實在莫名來的笑談。
  • 國學經典《弟子規》中的教育,讓人受益匪淺!
    《弟子規》總敘: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是《弟子規》的內容提要,言簡意賅,而又內涵豐富;讀起來琅琅上口,又有韻律美,讓人過目難忘,過目成誦。而現在有很多的家庭教育就是本末倒置,只重視孩子的學習,而忽略孩子的做人之道。這樣教育出來的人,走向社會缺少誠信,導致假冒偽劣產品泛濫成災。因此,我們現在來學習國學經典很有必要,汲取精華,為我所用,成為品學兼優的人才,見賢思齊,修身養性,報效祖國,共圓中國夢。
  • 《弟子規》動畫片(全集)
    〖點擊 藍色字體▲  或搜索XSGXWH 關注「習尚國學文化」公眾號,並置頂,長期學習國學文化 〗《弟子規》全書以《論語》中「弟子入則孝
  • 國學崛起,幾本書讓孩子領略華夏五千年文化風採
    學習國學好處多,尤其是對處於三觀形成初期的少年兒童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普及國學,提高國民素質,提升文化自信。各地都興起了國學教育。從國學書院、國學班,到祭祀孔廟、文廟,再到漢服文化、茶道香道文化的廣泛傳播,國學正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