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後,柯橋的氣溫也隨之上升,本周進入了酷暑燒烤模式,這樣的高溫天氣讓不少老年人身體吃不消,也成了中暑最多的人群。近日,記者從紹興市中心醫院急診醫學科了解到,近幾日,醫院接診的中暑患者數量持續上升,其中以老年人居多。
53歲的患者王燕(化名)日前被送到了紹興市中心醫院急診醫學科,經過診斷,王燕為重症中暑,接手的主治醫師何銀雲回憶起王燕的病情時說到:「當時病患手指痙攣,小腿酸痛,伴頭暈胸悶,伴噁心乏力。」記者從患者王燕家屬口中了解道,王燕在一家紡織廠工作,當天她因為工作比較忙碌也沒有顧得上喝水,廠區內通風情況不太好,所以她覺得有點悶,結果下班的時候就渾身不舒服,頭也暈乎乎的,於是被家人送到了醫院。
據悉,從六月底開始,紹興市中心醫院急診醫學科就陸陸續續接收了不少中暑患者,目前已治療了11名中暑患者。其中5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就有7人,佔比較高。那麼,為什麼老年人夏季中暑佔比這麼高呢?
「入伏以來,氣溫逐步升高,空氣溼度逐漸變大,人體排汗能力下降,再加上一些老人年本來就患有慢性病和基礎病,體質較弱,所以他們很容易就成了中暑的主要人群。」紹興市中心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何銀雲說。中暑之後有些人的症狀會表現為肌肉痙攣頭暈嘔吐。嚴重的高熱昏迷,甚至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急症。
發現有人中暑了該如何急救呢?目前急診醫學中暑分為三類,熱痙攣、熱衰竭、熱射病。熱痙攣是比較輕的情況,主要表現為在戶外的活動之後,大量的出汗,肌肉會發生抽搐和痙攣。這時應馬上終止戶外運動,到陰涼的地方進行物理降溫並補充運動飲料。如果不處理,繼續戶外活動,就會進展到熱衰竭。在熱衰竭的時候,病人的神志大都是清醒的。如果一旦進入到熱射病的階段,患者會出現高熱、無汗、昏迷的症狀,嚴重者甚至會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腫、腦水腫等。這個時候,必須要做馬上的降溫處理,比如可以在患者身上擦水溼透,再用自然風或者電扇吹,這樣能夠起到更好的散熱作用,從而得到有效降溫。
記者在街採時發現,大多數的老年人都存在著「開空調費電費錢」「中暑不是什麼大事」「熱一點也沒事」等想法和觀念,所以即使天氣炎熱,他們也不會選擇開空調的降溫方式,有些老人實在熱得受不了,就選擇到小區樓下或者外面待著,希望通過吹自然風來解暑。事實上,老年人體質較弱,一旦中暑,不及時治療甚至會導致死亡。所以醫生提醒,接下去的天氣會越來越熱,老年人在高溫天氣下,儘量多飲水,減少在戶外暴曬環境下活動,家中要常通風,有條件的可在家中安裝空調。儘量室內溫度適宜,若老年人出現食欲不振、腹瀉、胸悶、眩暈噁心等症狀時要及時就醫。若中暑反應持續應馬上送至醫院進行治療。
【來源:浙報融媒體】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