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來襲 醫院中暑病患驟增 50歲以上中老年人群居多

2020-12-18 瀟湘晨報

入伏後,柯橋的氣溫也隨之上升,本周進入了酷暑燒烤模式,這樣的高溫天氣讓不少老年人身體吃不消,也成了中暑最多的人群。近日,記者從紹興市中心醫院急診醫學科了解到,近幾日,醫院接診的中暑患者數量持續上升,其中以老年人居多。

53歲的患者王燕(化名)日前被送到了紹興市中心醫院急診醫學科,經過診斷,王燕為重症中暑,接手的主治醫師何銀雲回憶起王燕的病情時說到:「當時病患手指痙攣,小腿酸痛,伴頭暈胸悶,伴噁心乏力。」記者從患者王燕家屬口中了解道,王燕在一家紡織廠工作,當天她因為工作比較忙碌也沒有顧得上喝水,廠區內通風情況不太好,所以她覺得有點悶,結果下班的時候就渾身不舒服,頭也暈乎乎的,於是被家人送到了醫院。

據悉,從六月底開始,紹興市中心醫院急診醫學科就陸陸續續接收了不少中暑患者,目前已治療了11名中暑患者。其中5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就有7人,佔比較高。那麼,為什麼老年人夏季中暑佔比這麼高呢?

「入伏以來,氣溫逐步升高,空氣溼度逐漸變大,人體排汗能力下降,再加上一些老人年本來就患有慢性病和基礎病,體質較弱,所以他們很容易就成了中暑的主要人群。」紹興市中心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何銀雲說。中暑之後有些人的症狀會表現為肌肉痙攣頭暈嘔吐。嚴重的高熱昏迷,甚至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急症。

發現有人中暑了該如何急救呢?目前急診醫學中暑分為三類,熱痙攣、熱衰竭、熱射病。熱痙攣是比較輕的情況,主要表現為在戶外的活動之後,大量的出汗,肌肉會發生抽搐和痙攣。這時應馬上終止戶外運動,到陰涼的地方進行物理降溫並補充運動飲料。如果不處理,繼續戶外活動,就會進展到熱衰竭。在熱衰竭的時候,病人的神志大都是清醒的。如果一旦進入到熱射病的階段,患者會出現高熱、無汗、昏迷的症狀,嚴重者甚至會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腫、腦水腫等。這個時候,必須要做馬上的降溫處理,比如可以在患者身上擦水溼透,再用自然風或者電扇吹,這樣能夠起到更好的散熱作用,從而得到有效降溫。

記者在街採時發現,大多數的老年人都存在著「開空調費電費錢」「中暑不是什麼大事」「熱一點也沒事」等想法和觀念,所以即使天氣炎熱,他們也不會選擇開空調的降溫方式,有些老人實在熱得受不了,就選擇到小區樓下或者外面待著,希望通過吹自然風來解暑。事實上,老年人體質較弱,一旦中暑,不及時治療甚至會導致死亡。所以醫生提醒,接下去的天氣會越來越熱,老年人在高溫天氣下,儘量多飲水,減少在戶外暴曬環境下活動,家中要常通風,有條件的可在家中安裝空調。儘量室內溫度適宜,若老年人出現食欲不振、腹瀉、胸悶、眩暈噁心等症狀時要及時就醫。若中暑反應持續應馬上送至醫院進行治療。

【來源:浙報融媒體】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上海高溫多人中暑死亡 中暑急救小妙招
    上海高溫多人中暑死亡  7月25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部分醫療機構獲悉,最近中暑病人主要集中在郊區,老年人居多,其中不乏90歲以上高齡老人,有些患者最終因熱射病死亡  他們一部分是高溫天在路邊行走時中暑昏倒,也有部分人是家中中暑,「不捨得開空調」。部分醫院接診的中暑病人中,在家中暑比例甚至超過室外中暑。  對此,上海市疾控中心專家表示,多年監測顯示,夏季家中無空調或有空調不用的人群,更易發生重症中暑,且發病較為兇險,甚至危及生命。高溫熱浪期間,人們在室內一定要開啟空調。
  • 連日高溫武漢市已有50人中暑 多家醫院「高溫病」門急診量急升
    江城近日熱浪滾滾,26日,武漢首次發布高溫橙色預警。記者昨日從多家醫院了解到,各家醫院門急診量節節攀升,其中中暑、腹瀉、空調病等「高溫病」尤其突出,暑期就醫高峰提前來臨。中暑篇熱射病頻襲戶外作業農民工據武漢市職業病防治院統計,截至6月27日,全市監測部門共報告中暑病例50起。其中輕症中暑29例,重症中暑21例,中暑發生年齡段以40-60歲為主,共30例。男性42例,女性8例。
  • 高溫來襲,中暑咋辦?
    今年的夏天高溫7月交了白卷八月份卻沒有缺席,你準備好了嗎?這才是如假包換的三伏天~,氣溫較高,空氣溼度大,人體悶熱感較強,稍不注意,就會出現中暑,或誘發心腦血管疾病。今天,我們邀請急診科醫生,共同來了解一下中暑急救方面的相關知識。【專家介紹】劉慶寶安徽靜安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畢業於安徽醫科大學,擁有二十多年臨床工作經驗。
  • 連日高溫武漢已有50人中暑 「高溫病」門急診量急升
    連日高溫武漢市已有50人中暑  多家醫院「高溫病」門急診量急升  江城近日熱浪滾滾,26日,武漢首次發布高溫橙色預警。記者昨日從多家醫院了解到,各家醫院門急診量節節攀升,其中中暑、腹瀉、空調病等「高溫病」尤其突出,暑期就醫高峰提前來臨。  中暑篇  熱射病頻襲  戶外作業農民工  據武漢市職業病防治院統計,截至6月27日,全市監測部門共報告中暑病例50起。
  • 高溫來襲!預防中暑看過來:公眾高溫中暑預防與緊急處理指南
    ①高溫引起的不適、疾病或死亡是可以預防的;②老年人(>65歲)、嬰幼兒和兒童、慢性疾病和精神疾病患者、從事戶外工作及戶外體育運動項目的人員等是高溫中暑的高危人群;③涼爽通風的環境是防止高溫引發的不適、疾病、甚至死亡的最好保護措施;④當氣溫達到≥32℃時,應儘量留在室內並保持通風,避免正午出行,或長時間在戶外停留;
  • 高溫36℃,老漢中暑高燒40.5℃
    -老漢工地施工中暑住進ICU,醫生稱是極嚴重的重症病人  -昨日省城120接到10名中暑病患,未來幾天注意防暑  省城昨日迎來了36℃的高溫天氣。氣象部門預告,之後幾日將持續高溫。炎炎烈日下,夏季常見的急性熱病之一——中暑,成為了市民需時刻提防的問題。僅昨日一天,省城120疾控中心接到近十起市民中暑事件,更有人因嚴重中暑住進了ICU(重症監護)病房。  事件回放施工老漢中暑進了ICU  睜開雙眼時,58歲的伍志軍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正躺在市一院的ICU裡。周圍病號都是患絕症的人,而他卻是因為中暑被送進來的。
  • 高溫來襲,如何預防中暑?
    40天超長待機的三伏天現已來了「桑拿形式」和「蒸烤形式」加上有必要戴的口罩這樣的溫度很簡單形成中暑高溫氣候怎麼防備中暑?中暑是人體暴露在高溫環境下,體溫調理功用紊亂,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妨礙為首要體現的急性疾病。一般分輕度中暑與重度中暑,按發病機理不同,重度中暑又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其間熱射病歸於重症中暑,逝世率較高。
  • 煙臺1天平均7人中暑 五種中暑類型及處理方法
    水母網7月21日訊  (YMG記者於明君 徐峰 通訊員吳明順 王善浩)連續高溫給市民特別是既往身體虛弱者帶來明顯不適。據市120急救指揮中心統計,近幾天,大約每天有7例市民中暑,個別中暑者症狀較重。中暑者以中老年居多,多為戶外長時間勞動或活動誘發。
  • 長沙持續高溫,這四類人群需防「情緒中暑」
    指導專家:蔡溢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老年及軀體疾病精神科男病房主任 主任醫師  長沙晚報記者 唐江澎 通訊員 徐珊  持續高溫天氣不僅僅容易讓人身體中暑。這一事件也再次引發人們對「情緒中暑」的關注。  持續的高溫天氣容易讓人心情急躁,增添煩悶,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專家提醒市民要注意調節情緒,遇事冷處理,避免「情緒中暑」。
  • 日本再現高溫紀錄 東京半月50多人死於中暑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日本再現高溫紀錄 東京半月50多人死於中暑日本持續多日高溫,17日最高溫度攀升至41.1攝氏度,平了紀錄。8月15日,在日本東京,人們戴口罩出行。圖源:新華社靜岡縣濱松市中午12時10分所測氣溫為41.1攝氏度,連續第二天最高溫度突破40度,平了2018年7月23日出現在埼玉縣熊谷市的高溫紀錄。日本氣象廳和環境省向多地發出高溫警報。日本廣播協會電視臺17日報導,截至15日,東京8月中暑死亡人數達到53人;10日至15日27人死亡,多數是老年人。
  • 熱浪來襲!夏日高溫如何科學預防中暑?
    放眼全國,廈門、泉州將持續高溫,好在福建這邊還有點夏天的感覺。據說北方再過幾日也會迎來高溫天氣,看來酷暑雖然會遲到,但並不會缺席!該來的還是會來,對於中暑這一「暑」患,我們要防「患」於未然!· 輕度中暑面色潮紅、皮膚灼熱、體溫38℃以上,可伴有嘔吐、面色蒼白、心率增快、皮膚溼冷等。出現這些情況後再休息、喝水,逆轉病情就沒那麼容易了,一般需要去醫院。
  • 高溫天氣來襲 不光身體熱得難受、情緒也跟著「中暑」
    最近一周,在高溫天氣煎熬下,對於熱的抱怨早已經成了大家的口頭禪。23日,記者走訪我市多家醫院以及長春急救中心獲悉,這樣的高溫天氣下,不僅人體各項機能出現不適,失眠、焦慮、易怒的「急脾氣」人也越來越多。為了讓大家不被高溫天氣「熱暈」,也聽專家們為我們支招降溫。
  • 日本持續高溫,已有170人因中暑身亡
    日本持續高溫,已有170人因中暑身亡 源 / 新財網 文 / 新財網 2020年08月25日 17時54分
  • 重度中暑住進ICU 醫生提醒:高溫、高溼、不通風環境,更容易中暑
    ■天氣酷熱難耐,謹防中暑 記者 鄭志波 攝熱熱熱!最近持續高溫,市內醫院接診的中暑患者也越來越多,甚至有人因此而住進了ICU。最近在長安醫院,還有個三十來歲的小夥子也因為重度中暑住進了ICU,不過程度稍輕,住了兩天就轉入了普通病房。不通風環境工作導致中暑「兩個人都是因為在不通風環境下工作導致中暑,兩人平時身體都很健康。」
  • 高溫之下,中暑了怎麼辦?
    夏去秋來,溫度卻並沒有降低,秋老虎依舊強悍,高溫環境下工作的朋友經常會中暑,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溫作業的環境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風差則極易發生中暑;農業及露天作業時,受陽光直接暴曬,再加上大地受陽光的暴曬,使大氣溫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腦膜充血,大腦皮層缺血而引起中暑
  • 高溫來襲 避免寶寶中暑有絕招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成長發育>正文高溫來襲 避免寶寶中暑有絕招   高溫來襲感冒發熱腹瀉讓小兒頻「中招」   從門急診情況看
  • 中暑症狀跟新冠肺炎差不多 日本醫療機構擔憂病患太多不堪重負
    來源:海外網資料圖:路透社【海外網5月13日|戰疫全時區】自5月起,日本各地進入了炎熱的夏季,在往年,這裡都有很多中暑患者被送醫救治。但由於新冠肺炎和中暑初期症狀有不少相似之處,因此有醫務人員擔心,過多的病患會令醫療狀態更加緊張,甚至「可能會崩潰」,並呼籲各方儘快做好預防措施。據日本《產經新聞》13日報導,進入5月後,日本多地出現高溫天氣。2日,在長野縣飯田市觀測到33.1度的高溫天氣。11日,甲府市氣溫也上升至和盛夏一樣的33.4度。預計全國大部分地區高溫天氣還會繼續。
  • 紹興醫院裡熱痙攣病人增多 疾控中心發出「防中暑」提醒
    近日熱浪滾滾,有不少人因為熱出來的病被送往醫院。究竟該怎麼防暑?昨天,市疾控中心針對目前持續高溫容易引發「中暑」的情況,提醒市民注意防範和補救,尤其是一些高危人群應給予更多關注。
  • 感冒發燒又中暑?三伏天身體「吃不消」
    近日,記者走訪區內醫院獲悉,近期受到前期雨水後期高溫等天氣影響,感冒發燒的人群較多。此外,也有市民因高溫而中暑。市民需根據自身健康狀況做好相關的應對措施,多喝水和勞逸結合是兩大主要預防途徑。其中,總院區在當日上午11:30時候診室仍滿滿是小病患及其家屬,而文明院區在當日上午12時的輸液室仍有約20名患兒在輸液,加上家屬,輸液室可謂坐滿了人。一名年輕的護士在下班時還告訴護長郭紅英,下午本來已安排了她休息,但現在輸液室病患眾多,下午可能要改為值班。記者了解到,近期的小病患以感冒發燒為主,部分伴有咳嗽症狀。而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小病患有所增加。
  • 高一新生軍訓中暑死亡!高溫天氣,需要注意這些
    高溫天氣,戶外活動要注意慎防高溫病,莫釀悲劇。8月4日,湖南省臨澧一中在高一新生軍訓期間一名15歲的學生王某發生中暑送往醫院搶救無效身亡。當日天氣預報報導的氣溫是37度,高溫的天氣加上辛苦的軍訓,使得王磊身體不適,並出現中暑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