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問臨死的官員:你姓什麼?官員:姓範!皇帝說:朕赦你死罪

2020-12-12 歷史吧扎嘿

在我國中國的古代,皇權專制,皇權一直大於法權,只要皇帝一生令下,所有該死不該死的人都必須去赴死,長期的這種皇權重壓之下,人們都養成了服從的慣性。在明朝是一個皇權尤為突出的朝代,明朝是一個皇權尤為突出的朝代,朱元璋將相權廢除了,這一切都是為了鞏固皇權,甚至為了能夠絕對的控制自己手中的皇權,將跟隨他多年一同打江山的兄弟,都慢慢的殺掉,而且基本都殺掉了。

但是無論多麼昏庸的皇帝,都幹過幾件利國利民的大事,比如懲治貪官。其實明朝時候朱元璋就曾經對於官員進行了一次非常嚴厲的徹查,在當時有一個非常耿直的御史大夫,非常的敢於直言進諫,他認為,皇帝對於官員的懲戒有些太過於嚴厲,有許多的罪不當死,希望皇帝能夠在好好的徹查但是卻沒想到被判處死刑,這個人就是範從文,範仲淹的第十三世孫。

雖然判處了他死刑,但是朱元璋卻也並不是一個昏君,所以在臨刑前,朱元璋卻又將他給提審了一次,問他一個問題:你叫什麼名字?老家是哪裡的?停頓了一下之後再問:你是不是姓範?你跟範文正什麼關係?朱元璋這麼問是有原因的,當朱元璋在無意間看到了案宗之後,發現範從文在處事風格還有性格方面,還有所寫的文章都跟範仲淹極其相似。而且他的老家還是蘇州的,而蘇州也是範仲淹的老家。為什麼朱元璋對於範仲淹如此的在意呢?因為朱元璋一直是非常的欽佩範仲淹的,尤其是範仲淹寫的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被朱元璋問了這麼多話之後,範從文其實是有些懵的,不知道為什麼朱元璋在臨死的時候還要對他進行關懷,雖說自己搞不明白朱元璋賣的什麼藥,但是還是老實的回答了他的問題:罪臣蘇州人士,吾乃范文正公第十三代孫。

朱元璋一聽竟然真的跟範仲淹有關係,於是就非常的高興,接著他又提出:「國家要立法、罪過分清、等級分明、法大於權」,當場就說:「朕赦你死罪!」而且朱元璋還特意回到書房,寫了五幅字,並且都是範仲淹的名句,送給範從文:「朕送你五幅字,可免你五次死罪。」這簡直就是無上榮耀,一道道的免死金牌。可以說朱元璋對於範仲淹的為人是非常的認可,因為範仲淹的正直清廉,所積下了非常大的福德,蔭及了後世子孫。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情的發生,導致朱元璋非常的後悔,他認為自己差點就冤枉了一個正直忠誠的臣子,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真的就是明朝的損失。所以在以後的日子之中,斷案就更加的謹慎,避免錯殺賢臣的事情發生。而且這個範從文真的是屬於才華橫溢的人,從小就非常的努力,一路求學考到了進士,圍觀之後更是非常的體恤百姓,不收任何賄賂,一直都深受百姓的愛戴,但是卻因為自己的為人太過於剛烈,所以就讓他在朝廷之中屢屢的被打壓,跟範仲淹的性格真的是如出一轍。

而且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朱元璋沒有想到像範仲淹這樣的名臣,如今他也能擁有,而且還是範仲淹的後代,不但親自的給他鬆綁,還說了許多的安撫話,也讓範從文非常的感動。誰能夠想到一個姓氏就救了他的姓名呢?這也教導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

相關焦點

  • 朱元璋問死囚:你姓什麼?死囚回答後,朱元璋:赦免,免死五次!
    朱元璋問死囚:你姓什麼?死囚回答後,朱元璋:赦免,免死五次 !在中國古代可是一個皇權至上的社會,皇帝的話是不了違背的,皇帝要你死,你就不能活,這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朱元璋作為一個開國皇帝,也是威信很高的,而且朱元璋也殺了許多開國功臣,能說什麼嗎,什麼也不能說,但是有一個人明明犯了死罪,但是朱元璋最後卻赦免了他,而且還給了他五次機會免死,這是為什麼呢?
  • 周朝皇帝姓姬,那夏朝和商朝皇帝姓什麼?
    ▼▼▼   以秦朝為分界線,秦朝以前的王朝,被稱之為先秦,關於先秦時期的歷史,我們如今能夠確認的,就是夏商周三朝,而再之前的三皇五帝時期,則是不能稱之為王朝;而這三個王朝中,周朝相對來說更為世人所知一點;周朝皇帝的姓氏,在如今看來也是一個非常冷門的姓了,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也就是說,周皇室是姬姓
  • 為什麼滿人會出現爺爺姓米,爸爸姓李,兒子姓傅這種奇怪現象?
    剛剛我說的是個錯誤的說法,首先和珅不姓和,傅恆也不姓傅,有人就問了,這個不姓和,那個也不姓傅,那麼他們究竟姓什麼?和珅,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所以您看,和珅並不是他的全名,他的全名應該是:鈕祜祿·和珅(好傢夥,以前怎麼不知道甄嬛和和珅當年也是本家啊!)
  • 中國古代的姓、名、氏、字、號、諡號有什麼區別?
    姓氏,名,字,號是人人都有的,死去皇帝賜的叫諡號。姓氏,氏為族,姓為母。貴族都有氏,無名氏指的就是沒有身份的草民。姓是隨母親的,可以區分是誰所生,後父系社會代替母系,姓就是區分父親是誰的作用。如呂尚,是指呂氏家族,姓姜,證明他的母親姓姜。
  • 官員以死鳴冤,結案批語竟是:自殺就是不信任法律,死不足惜!
    「官員應該相信法律,有冤情,應該相信一定能伸冤,自殺就是對法律制度的不信任,這種人死不足惜!」這就是殺和珅的嘉慶皇帝說的話,今天的歷史故事,講述一個讓人心寒的故事!一升一降嘉慶七年八月,廣東博羅縣的民間幫會起義造反,嘉慶皇帝嚴厲申斥地方官員,吉慶就率兵圍剿但是進度緩慢,遲遲不能平定起義,最後甚至像朝廷求援。
  • 大臣和皇帝說話,口水濺到皇帝臉上,皇帝手一抹說沒事
    封建社會的時候,處於上層社會的官員和貴族有天生的「特權」,包拯能毫無顧忌對這些「特權」說不,全因有一個後盾,這個人就是北宋仁宗皇帝趙禎。包拯劇照趙禎原本是真宗皇帝和一個妃子所生的,當時皇后和這個妃子同一天生產,皇后生的孩子當時就死了,趙禎就被皇后抱養在宮中,這就是民間「狸貓換太子」的故事。
  • 從冗繁公文,談崇禎皇帝之死
    當你讀完今天我給大家推薦的這個文,你就明白這可真不是一件小事兒。別說我是在談歷史,這個歷史故事裡面的每一個人物和公文都是有據可考的;也別說我在拍瞎話,文章無小事,文字大似天。你不仔細,你可能在無意中做了一名冗繁公文的製造者,你也可能糊裡糊塗地成為一名冗繁公文的受害者。閒話少說,書歸正傳。還是來看看大明王朝末年的冗繁公文吧。
  • 一個堂堂的皇帝,因一個官員的奏摺大發雷霆,自尊心受到傷害
    皇帝還是皇帝,他想,那我要就這樣住進這宮殿,我不得被批死,那些讀書人指不定怎麼寫我,所以,嘉靖再一次玩了一套鬼把戲:讓大臣上書,弄點個東西,讓自己名正言順的住進這個宮殿。按照他以前的套路,從沒有失手過,但是這次啊,嘉靖真真正正的被自己的小聰明給絆住了。一個小小的官,戶部主事海瑞出現。
  • 8歲男孩看見皇帝說:我是你皇孫,皇帝剛要認,官員卻直接給了一耳光
    在乾隆時期,就有一個八歲的小孩子告訴自稱是其皇孫,乾隆本來想要相認,但是官員卻直接上前,給了這個小孩一個耳光,事後也證明,該小孩的確是假冒的。 內監聽到之後也不敢小視此事,趕忙加緊盤問,這才知道,原來這個小孩子是履端親王永珹的次子。幾年前,僧人從都門返回涿州的途中,剛好遇到了這個被遺棄的孩子,出於同情,收養了他。
  • 有人姓死 有人姓「爨邯汕寺武穆雲籍韝」
    比如,明朝有一本書叫《皇明千家姓》,明朝的「百家姓」不以「趙錢孫李」開頭,而以「朱」姓開頭。還有一本叫《御製百家姓》,是康熙皇帝親自編纂指導的,它以「孔、孟」開頭,因為清朝的皇帝要表達自己對漢族傳統儒家文化的尊崇。
  • 古代的這3個姓,自我介紹不用說「免貴」,有你的姓嗎?
    從最早期的姓、氏各成一體,到最后姓氏合二為一,實際上也是家族觀念深入人心的重要標誌。古人第一次見面的時候,都會首先問一句:「您貴姓」,而回答者也會說「免貴姓某某」,但是卻有3個姓不必說免貴,老祖宗傳下的講究。
  • 堂吉訶德式的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
    在崇禎皇帝的管理理念之中,官員就是打工的,官員辦不成事情,一定是官員的問題,不是事情的問題,崇禎皇帝可能認為人定勝天,可以對抗客觀現實,但是有些事情是有難度的,甚至是無法完成,或者說是跟沒有官員沒有一點責任,崇禎皇帝一味只知道懲罰,就能改變客觀事實嗎?顯然不是,只會讓官員更加寒心,更加離心離德。
  • 打雜的碰到皇帝,皇帝:你想當什麼官,打雜的:我最多只能當七品
    在我們的印象中,人對官職的要求是越高越好,但是在我國數千年的歷史中總有那麼一些特例,他們不要求高官,只想要個小官做一做,原因是因為自己認為自己的能力不夠,只能當一當小官,這就好現在一位十分敬業演員胡歌所說的——我不拍電影是因為我認為我還不擁有拍電影的資格一樣,在雍正時期就有這樣的一個人
  • 清朝官員為什麼害怕生女兒,這個理由難以啟齒,好色皇帝笑而不語
    清朝皇帝後宮佳麗三千,絕大多數都不是皇帝自己看上的,只是因為要得人心,所以新皇帝都要和朝廷重臣的家屬通婚,皇后基本上都是政治聯姻的產物,這也是為什麼,皇帝都比較喜歡妃子而不是皇后。妃子的來源有兩個,一個是民間美女被官員推薦,然後一層一層推薦到皇帝面前,還有一個就是那些宮裡的秀女被皇帝喜歡上了,封為妃嬪。
  • 古代官員也有年終獎清朝皇帝一般會有賞賜 螞蟻莊園1月8日答案
    古代官員也有年終獎清朝皇帝一般會有賞賜 螞蟻莊園1月8日答案時間:2021-01-07 23:0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古代官員也有年終獎清朝皇帝一般會有賞賜 螞蟻莊園1月8日答案 沒想到吧,其實在古代官員也是有年終獎一說的,但是你知道清朝的皇帝在年終會給官員賞賜什麼嗎,這也是螞蟻莊園
  • 古代官員俸祿為何按石劃分?皇帝賞賜功臣,又為何按戶來算?
    在中國古代官員俸祿制度當中,「石」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存在,它一直作為古時官員俸祿的計量單位,就像是今天的「元」一樣。除「石」以外,「戶」也是與官員息息相關的計量單位,尤其是在漢代,皇帝封賞有功之臣時,都是按戶來算。那麼,這裡的「石」和「戶」,都是什麼意思呢,它們又為何能夠成為官員俸祿封賞的計量單位?
  • 古代契丹的耶律和蕭這兩個姓消失了,那他們的後代現在姓什麼
    在整個遼代,契丹族只有耶律與蕭兩個姓。耶律氏是皇族,蕭氏是後族。而且,遼代規定,皇族的娶親範圍相當嚴格,「王族唯與後族通婚」。那麼為什麼會只以兩個姓氏的形式存在呢?契丹在唐代曾被賜予「李」姓。契丹族產生初期只有名字,沒有姓氏。它最早的姓氏始於唐朝,這個姓還是被別人賜予而來。
  • 殿試中皇帝對考生們說:這次不考文章,擲骰子定名次勝出者為狀元
    負責科舉之事的禮部主事和負責殿試之後銓選工作的吏部官員一起,前往皇帝所在的宮殿,請示此次殿試的準備工作及殿試之後銓選細則。可這時耶律洪基正在釣魚,對於禮部和吏部的幾位官員的前來很是惱火,因為他們驚動了快要上鉤的魚兒。他很不高興地詢問他們所為何事。
  • 李世民原本只是一個官員的兒子,他後來怎麼就成為了皇帝了呢?
    李世民他本來就只是一個朝廷官員的兒子而已,但是後來他卻成為了皇帝,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現在就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啦。李世民的父親是李淵,在當時的隋朝是一名官員,他的母親竇氏則是北周的一個皇族女子。有一天李淵的一位朋友來看望李淵,經過花園的時候看見正在花園裡習武的李世民,他仔細的看了他一會兒,連連稱讚地對李世民的父親說:「老兄啊,我說你實在是太好命了,不但你自己是貴人,你的兒子更加是貴人中的貴人哪,相信我,不用多久,你的兒子就會成為一個特別了不起的人物的!」
  • 萬曆皇帝朱翊君
    據說皇帝臨死之前的前一天,這幾個人被召到皇帝的寢宮之中,老皇帝(當然皇帝不老,只有36歲)抓著高鞏的手說「以天下累先生」,這句話很好解釋,今後的天下大事就要麻煩先生您了。還有一句話「事與馮保商榷而行」,我們說剛才那句話高鞏比較好理解,他要輔佐小皇帝治理天下,第二句話對高鞏來說相對有點難度,什麼意思呢?以後你凡事和馮保商量著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