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鄉就是一個大農場 天台南屏鄉打通城鄉互動通道

2020-12-22 浙江在線

2018-11-22 07:40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鄧國芳 崔旭川 縣委報導組 徐平

10月9日,南屏鄉進入豐收季節,翠東村的姜農正在將豐收的大姜除泥整理,準備拿去銷售。 葉俞華 攝

初冬時節的天台南屏鄉,稻穀已經豐收,楓葉愈漸深紅。

在這個擁有十裡紅楓、千年古村、萬畝梯田的典型田園鄉鎮,有一群熱愛農業的鄉村能人,正以大膽的探索與創新,顛覆著傳統農業的產銷模式。

「要讓南屏鄉化身為一個全域大農場。」南屏人湯軍義雄心勃勃。他們要構建的是一個全新的農業模式,這個模式裡,各個農業生產、銷售領域的鄉村能人,通過有序的分工、創新的經營,打通種植與市場之間的通道。而農民專心以最生態的方法,安心種植糧食蔬果、飼養家禽。

今年7月,在縣、鄉兩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和指導下,湯軍義和一批鄉村能人聯手,將各自的合作社等資源化為股份,共同組建南屏鄉全域大農場服務有限公司。原本沉寂的山鄉田野,從此多了激越的心跳聲,並將改變眾多留守人們的生活。

10月28日,天台縣婦聯「和合家教」的孩子們和家長一起來到南屏鄉前楊村,在「全域大農場」承包田中,收割稻穀,體驗「秋•創」農耕之旅。 湯喜蒙 攝

山區農業鄉 苦尋產業路

被譽為全國八大賞楓基地、江南最美古道之一的南黃古道,起於天台南屏鄉前楊村,長約12公裡。每年楓葉紅時,遊客絡繹不絕。

好山好水,是寶貴的財富。但南屏也曾有難以言喻的發展之痛,全鄉近2萬人的戶籍人口中,留在家鄉的不到3000人。隨著大量年輕人外出務工,山鄉田地日漸荒蕪,閒置田地面積高達70%。

「我們曾計劃利用閒置田地發展現代農業。但如今田地大小不均勻、地勢不平整,現代化機械無法使用,人工開墾成本過高。」南屏鄉黨委負責人告訴記者,很多想來投資的人,最後都打了退堂鼓。

南屏的路在哪裡?8年前,面對著荒蕪的田地、空心的村莊、變老的面孔,南屏人靜下心來重新梳理。旅遊資源有古道、古村、梯田、紅楓、花海;農特產有土豬肉、土豆粉、老豆腐、高山菜。「原生態就是南屏的最大優勢。」鄉幹部葉俞華說。

2011年初冬,南屏嘗試推出首屆紅楓節,沒想到一舉點爆鄉裡的旅遊業。然而,鄉村節慶旅遊模式的季節性局限,難以帶動全年全域的農產品銷售。

金秋時節,南屏鄉的梯田上一片金黃,滿眼豐收景象。 湯天偉 攝

「一位老支書的經歷觸動了我。」鄉黨委負責人說。日新村村支書邱善夢是典型的南屏老農,勤勞質樸。老邱擅長種菜,經常凌晨4時起床摘菜,乘最早的公交趕往縣城賣菜。早市賣不完,老邱就等到午市賣完才回家。這正是南屏3000位留守農人的縮影。

「認準原生態農產品這個優勢沒錯,但產銷模式必須變革。」當地幹部群眾冥思苦想。今年,縣裡提出建設「全域大農場」的全新概念,讓他們找到了答案。在鄉裡的號召下,南屏鄉生態農業產業協會接過重任,湯軍義、翁海洋等鄉村能人迅速集結了起來。

2018年9月4日,南屏鄉全域大農場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掛牌。

1974年生的湯軍義和1981年生的翁海洋均是土生土長的南屏人。湯軍義自2000年開始飼養天台特色農產品——小狗牛,2007年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基地+農戶」的形式,帶動百餘戶村民致富增收,目前小狗牛年存欄量達300頭。翁海洋2007年從裝潢轉至生態農業,通過10餘年拼搏,為天台生態農產品建立了廣泛的銷售渠道。

「南屏蔬菜到縣城集市銷售,與其他大棚菜同價,原生態農產品的價值被低估了。」熱愛土地和農業的湯軍義看到了問題的癥結。翁海洋則認為,本地農產品的種植和銷售始終在兩端,沒有無縫對接。

南屏鄉在天台當地俗稱「南山」。鄉間遊步道兩側種植有觀賞花卉。秋日晴好天氣時,吸引大量市民來遊玩。頗有「悠然見南山」的意境。 俞偉勇攝

在思考和探索中,南屏鄉對「全域大農場」有了自己的註解:它是以生態農業產業協會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打造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主要面向城市居民,通過以城帶鄉、以城促鄉,為鄉村農民發展提供平臺,釋放鄉村土地資源。」鄉政府負責人說,這既是初心,也是期盼。

全域大農場 勾連城與鄉

11月18日,南屏鄉開始了第八屆紅楓節。不到3天裡,由「全域大農場公司」推出的農產品大禮包已銷售出560多個。這個禮包288元,包括南山小狗牛、「夠周豬」、小黃姜、番薯面等4種本地原生態農產品。

這個禮包,是「全域大農場公司」打出的又一記漂亮拳。每到紅楓節,鄉裡每日湧來遊客過萬。「看完風景,吃了農家飯,再順手買幾個特產禮包帶回去送人。」翁海洋笑著對記者說,這是為產品銷路千方百計,借勢出擊。

「南屏鄉乃至天台縣有很多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農產品銷售商,但長久各自為政,碎片化經營,農產品地域品牌效應很難形成。」湯軍義說,當鄉裡提出建設「全域大農場」,他們豁然開朗。

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相比,「全域大農場公司」擁有法人資格,對接市場更靈活。目前公司已吸納8個股東,領域涵蓋小狗牛、土雞、蜜蜂等養殖,小脆果、中藥材等種植,以及蒸糕、玉米粉、薴麻等農產品和食品加工。

南屏鄉的南黃古道成為遠近聞名的賞楓聖地。每年深秋霜降前後,古道間楓葉鋪地,景色醉人。 陳學君 攝

以「全域大農場」為載體,勾連起城市和鄉村,實現以城帶鄉、以城促鄉,是這群人的理想和目標。為此,鄉幹部和他們初步探索出3種可操作、能落地的模式,即認購、認租、認種。「比如,天台縣人民醫院眼科醫師羅偉榮,帶著幾個朋友,每戶每年出3000元,認購大農場蔬菜等,總之,既解決種植和銷售問題,又把城裡人與鄉下人『捆綁』起來。」鄉黨委負責人說。

早在今年4月22日,南屏鄉就探索性地舉辦認種認養對接大會。短短半小時內,「夠周豬」、小狗牛、山羊、土雞、石斑魚等均被客戶認養,小脆果等農作物也被現場認種,場面火爆,蔬菜也銷售一空。

11月中旬,東畚村村委會主任湯將義興奮地帶記者來到農戶家,指著豬圈裡一頭體重已超過300斤的大豬說:「這頭豬不愁賣,因為它已經有買家了。因為『全域大農場』的認養模式,村裡10餘戶農家飼養的豬都不愁售賣了。」

近段時間來,湯軍義和團隊一直四處奔走上馬一個項目,項目計劃將20畝大小的田地,試點建設「共享農場」。「我們已對接到5戶城市家庭,每戶認種3分到5分地,交給本地農戶打理。如此,每畝地農戶的種植收益可達1萬元至1.5萬元。」他說。

不僅如此,團隊還將在「共享農場」基礎上,打造「共享民居」「共享食堂」。在「共享農場」附近,凡是有閒置房間出租的,都可與「全域大農場」公司對接,按公司標準裝修,交給公司經營;公司還將配套建設以土灶頭為特色的公用食堂,讓遊客體驗農耕的同時,享受農家炊事之樂。

不久後,新南屏公路即將開通。從縣城到南屏的車程,也將由40餘分鐘縮短到10分鐘。城與鄉的距離,已越來越近。


1542843600000

相關焦點

  • 浙江天台:鄉村「數字大農場」助力農戶戰疫情
    新華社北京5月7日電(記者方問禹)5月7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浙江天台:鄉村「數字大農場」助力農戶戰疫情》的報導。原本10元一斤不捨得賣,預計春季價格更好,卻因疫情遭遇銷售「速凍」。眼看50萬斤砂糖橘就要「爛在手裡」,浙江天台縣農戶曹聖偉試著把滯銷信息傳到了「天台大農場」App上。平臺連結了商鋪超市、企業大戶、個人消費者,供需信息交叉碰撞,幾天就化解滯銷壓力。曹聖偉坦言,沒想到縣級的數字平臺能有這麼大威力。「早摘三天是個寶,晚摘三天是根草」。
  • 浙江天台南黃古道,徒步最美「童話世界」,是秋天該有的樣子
    想要盡情享受不同的秋天,有一處是一定要去的,這裡就是台州市天台縣南屏鄉前楊村的南黃古道。最佳觀賞時間是11月初起。賞秋一定要去浙江的天台山,看楓一定要去南黃古道。深秋的天台南黃古道已經美到骨髓。這裡不需要太多的廣告去推廣它的美,因為它是真的很美,我們現在就來介紹一下南黃古道。
  • 鄉建|左靖:把鄉建工作做成一個閉環
    它明確,也堅定了我鄉村工作的方向——我們這些所謂的知識分子,能夠真正給鄉村帶來的,就是文化和教育。而鄉村最缺的是什麼?我覺得就是文化和教育。帶領村民提高收入、發家致富,不是我們的能力所及。有一個樂隊叫五條人,他們用家鄉話創作關於自己家鄉——海豐的故事,他們有一首《城市找豬》,裡面有兩句歌詞:「農村已經科學地長出了城市,城市又藝術地長出了農村。」
  • 浙江天台:黨代表助力殘疾人「在家就業」
    「多虧了黨代表翁頌陽幫我們提供來料加工的機會,防疫期間我們在家就能就業,覺得日子有奔頭了……」近日,在浙江天台南屏鄉永福村,有一個身影穿梭在各家殘疾戶之間,指導殘疾人來料加工,這個身影就是縣黨代表翁頌陽,他也是永福村的黨支部書記。
  • 底層鄉校:回不了的鄉 入不了的城
    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會用從小就在鄉校日常生活中所養成的視角和行動去創建一個我們今天所無法預知的未來中國。 筆者所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中國城鎮化進程中西部底層孩子們階層再生產發生的日常機制及策略幹預研究》,在展開全國大樣本調研基礎上,深入中國西部農業縣——四川芥縣,展開為期半年的田野工作,微觀揭秘鄉村底層孩子們日常寓居的「文化子宮」——底層鄉校的生存困局。
  • 廣東梅州,著名華僑之鄉、長壽之鄉
    梅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國十佳綠色環保標誌城市、廣東首個宜居城鄉示範城市。素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客家菜之鄉之稱,同時還享有金柚之鄉、溫泉之鄉、長壽之鄉、版畫之鄉等美稱。
  • 讓「空心」鄉校重現生機
    驚喜之餘,她決定送女兒回芳莊鄉上學。如今已經開學一個月,周末全家人聽著女兒分享在學校的開心點滴,心裡特別踏實。  實際上,自從民辦名校「牽手」鄉村小規模學校之後,像吳菲菲一樣為了孩子求學而「回流」芳莊鄉的村民越來越多。一度僅能招到兩名新生的芳莊鄉學校,又逐漸恢復多年前的生機勃勃。  作為一所「空心化」學校,芳莊鄉學校如何實現「蝶變」?
  • 清華大學文創院助力江西浮梁鄉村振興,鄉創學院、鄉創特派員工作營...
    程新宇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搶抓建設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和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兩大國家戰略機遇,立足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新格局,繼續以「雙選雙引」為主抓手,聚焦「短期『3+1』、中期『1+3』、長期『三合一』」發展目標,借鑑各地優勢經驗,用好、用活「鄉創特派員」制度,努力推動城鄉資源有機融合和鄉村振興綠色發展,呈現出
  • 【南屏動態】直播抖音齊上陣 賦能鄉村更振興
    鄉內40餘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農家樂(民宿)經營戶代表參加了本次培訓。   此次培訓在鄉一樓大禮堂舉行,邀請了國家高級企業培訓師、國家高級勞動關係協調員、天成職技校培訓中心辦公室副主任陳晨;國家高級勞動關係協調員、天成職業技術培訓中心老師戴翊如;天成職業技術學校教師餘露怡;天成職技校培訓中心老師
  • 鄒城市縣鄉道路網規劃
    1.5 研究思路及技術路線立足鄒城市情,著眼於經濟社會長遠可持續發展,以縣道、鄉道功能定位和規劃目標為指向,以調整後的國省道和現有的縣道、鄉道布局為基礎,按照「完善市際通道、強化縣(鄉)際聯繫、擴大服務範圍、提升網絡效率」的思路,優化調整、補充完善縣道、鄉道布局。
  • 冬日牽手暖師心 城鄉結對送春來——南樂縣倉頡小學、西邵鄉中心學校城鄉結對教研活動
    由我校兩名教師與西邵鄉中心學校兩名教師進行「同課異構」精彩課堂展示,同學科兩堂課是圍繞著相同的內容,卻因為截然不同的巧妙構思,運用了不同的教學手段和學習方法而帶給了我們不一樣的感受。倉頡小學的趙慧妍老師一段精彩的即興朗誦把學生帶入到了一個神奇的世界,彷佛置身於神話故事中!
  • 天台有個「生態銀行」 丟垃圾拿「存摺」用積分換獎品
    昨天下午,隨著天台南屏鄉下楊村垃圾分類監督員楊秋肖在村廣播裡的一聲吆喝,村裡的農戶們一手拿著「綠色存摺」,一手拎著分好的垃圾,笑眯眯地紛紛趕來。近年來,天台縣以創建省美麗鄉村示範縣為目標,持續推進農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其中,天台縣南屏鄉創新推出的「生態銀行」常態化管理機制,成效顯著,並在全縣範圍內推廣。那麼,「生態銀行」到底是怎樣的?
  • 開陽縣禾豐鄉:「美麗風景」帶來「美麗經濟」
    眼下,開陽縣禾豐鄉千畝稻田進入最佳觀賞期,每天吸引大量遊客前來「打卡」、進行直播。定格下好風景,再環山繞寨,看石斛、吃葡萄、買大米、住民宿,體驗農耕生活,感受土司文化……被遊客點評為「玩不夠的禾豐鄉」,正用一路「美麗風景」託起一方「美麗經濟」。
  • 一個純農業鄉的村貌大變樣
    這樣的變化,對於經濟實力不弱的地方,難度不算多高,但作為河北省鹽山縣南部最遠的一個純農業鄉,常莊鄉能在沒有任何村集體經濟積累的條件下,從2006年起,以「三年一大步」的啃骨頭精神整治村莊環境,提升農民生活質量,整體達到目前的村莊公共環境水準,難度確實不小,做法確實感人。
  • 在臺灣,小小的草莓竟為一個鄉創造了大奇蹟
    大湖鄉是臺灣苗慄縣的一個鄉,位於苗慄縣南方,四面環山,海拔300-700公尺,不受東北季風的影響,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加上培肥管理、品種改良等生產技術上的突破,生產的草莓品質優良。綜上所述,草莓文化園區針對旅遊消費的新特點,增強互動參與性,不斷研發創造出更加個性化、高附加值的體驗型鄉村旅遊產品。據統計,大湖草莓年產值達10億元新臺幣,因草莓帶動發展起來的休閒觀光產業,也有10億元新臺幣,一年產值可超過20億元新臺幣(將近4億人民幣)。臺灣大湖草莓「一鄉一休閒」除推廣草莓種植外,也包括特色旅遊項目及文化資產項目。
  • 左靖:我的鄉建歷程(2011-2018)
    本次講座由著名策展人、中國文藝鄉建的代表人物左靖先生主講,講題為「我的鄉建歷程(2011-2018)」,由四川美術學院副教授尹丹主持。談到為何選擇徽州一個普通村子作為起點,左靖說「起初的理想是承接民國以來的鄉村建設傳統,動員各地的知識分子、藝術家前來鄉村,一方面展開共同生活的試驗,嘗試互助和自治的社會實踐,同時也著力對一些源遠流長的歷史遺蹟、鄉土建築或民間戲劇等等加以考察和梳理。這既是我們的一個願望,也是給自己定的一個方向。」
  • 三年行動計劃完美收官 天台「四好農村路」暢通鄉村發展「脈絡」
    在台州市率先實現「三個第一」,即全域農村公路納入財產保險第一縣、農村公路安保工程三年計劃一年完成第一縣、城鄉公交一體化公車公運營完成第一縣,探索出一條加快發展縣「四好農村路」跨越發展」的「天台經驗」、「台州樣本」。實現有錢「建好」政府撬動投資。
  • 浙江紹興一個縣級市,擁有天下第一瀑,是中國領帶之鄉
    今天要走進的一個縣級市,它位於浙江東部,和寧波接壤,被稱為「中國領帶之鄉」,它就是紹興嵊州市。嵊州是中國領帶之鄉、廚具之都、電聲零件之都,現已形成領帶服裝、電器廚具、機械電機三大產業集群。尤其是領帶產業,嵊州是全球最大的領帶生產加工、批發銷售和外貿出口基地,擁有領帶生產企業兩千餘家,年產領帶3億多條,可繞地球多圈,約佔全國90%、世界60%。
  • 雞冠山鄉:黨建引領「生態興鄉」
    「生態興鄉」戰略的一項基礎工程來抓,聚焦「強基礎、創特色、嚴管理」,堅定不移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按照「四強化三融入」工作法,統籌推進「三化」建設,各村黨的基層陣地資源全面整合,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三化」建設促發展利民生成效被《學習強國》等平臺報導。豆田村、流源村獲得全市「三化」建設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嚴格抓幹部隊伍管理。以「月初定方向,月末定分子」評分考核,黨員幹部幹事創業氛圍更濃。湧現了「龔全珍式好黨員好幹部」黃織萍、退休村支書喻紹祥、退役軍人劉煌斌、創業先鋒黃世界等先進典型。
  • 咖啡、鄉創、潮玩……一個都不少,蘆苞腊味美食節等你來打卡
    廣州日報佛山全媒體傳播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廣州日報佛山全媒體傳播中心通過創意集市為鄉村注入新玩法,讓潮流玩法增加遊客與鄉民間的互動,為鄉村文旅發展開拓更多的體驗模式,在為鄉村的文旅發展注入活力的同時,助推蘆苞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