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20萬「候鳥老人」南下三亞越冬 抱團規律生活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北方被冰雪覆蓋時,他們「南下」越冬;春風喚醒了北國時,他們又「北上」消夏。

  據估算,僅海南三亞每年就有約20多萬北方老人在此越冬。這些像鳥一樣遷徙的老人,被稱為「候鳥老人」。

  4月14日,華燈初上。一曲「東北風」伴著椰風海韻,在海南三亞鹿回頭廣場響起,程福利和她的姐妹們陶醉在這氣候怡人的夜晚……

  去年12月左右,這支隊伍近500多人,這兩天剩下的人數不足30人。在這群來自天南海北的「候鳥老人」中,從瀋陽來的程姨無疑是一隻「頭雁」,大夥送她綽號「小瀋陽」……

  公寓生活

  省錢省事,工薪族選擇

  下洋田老人公寓離三亞鹿回頭廣場很近,屬於三亞市中心的繁華地段,一幢老式的六層樓建築顯得有些破舊,程姨已經在這裡度過了兩個冬天。這條街上還有很多這樣的老年公寓。每年9月底,老人們陸續來到公寓,他們多數是工薪層。

  經營這家公寓的老闆叫楊定輝,今年35歲。公寓有80多個房間,最火的季節這裡會住上150餘位老人。而來這裡的老人北方人居多,從瀋陽來有20多人。4個月以上每人1300元/月,如果只住一個月就要1600元。

  「早餐有雞蛋、豆漿、玉米粥、地瓜粥、稀飯、饅頭、小菜;中午是兩葷一素,一湯一米飯,固定一周能吃上兩次海魚,晚餐不定期有包子、麵條、餛飩,米飯時是兩個菜。因為東北來的老人居多,包子、餃子都是老人教我做的。」

  吳淑珍阿姨對這樣的夥食還是挺滿意的,一日三餐省得自己做了。

  選擇三亞

  患病老人想找個舒服的活法

  王麗芝的房間靠近公寓走廊的盡頭。這裡透風,房間也更明亮一些。她每年都會提早訂下這個房間。

  她的老伴常大爺今年87歲,是鍋爐公司的離休幹部,是一位老八路。5年前,常大爺得了嚴重的哮喘病,一年到頭常住院,走兩步就要一噴藥。王阿姨說,她一天拎著個氧氣袋到處跑,老伴身體遭罪,她心也跟著難受。3年前,同事就勸他們到海南過「候鳥」生活,說對身體有好處。

  王阿姨說,來這裡住了不久,常大爺的哮喘病就開始好轉。住了一年,再也沒住院,呼吸順暢了,走路也不用噴藥。他們很後悔沒早點來。

  「說心裡話,如果沒有病可能不會選這樣的生活。一是因為費用不低,每個月倆人2400元固定要交的,日常裡再買牛奶和水果一個月算下來大約要花3000多元。路費的支出也是一大筆,就算再選便宜的機票一個人單程也要接近1600元的。對工薪階層而言,生活壓力並不輕鬆。再就是離開家,這種漂泊在外的感覺始終讓我們不踏實。」王阿姨說。

  說到看病的事,王阿姨說,「啥時候咱瀋陽的醫保卡在這也能用就好了。」

  楊定輝注意到,來公寓住的老人七成左右是為了養病。

  排遣寂寞

  海灘上成群結隊規律生活

  沒事的時候,韓素坤老人就來老年公寓找程福利這些姐妹。大家一起去海灘走走,或者下海遊遊泳,遊累了就在椰樹下打打撲克,晚上去跳廣場舞,生活很自在。程福利說,當「候鳥」要學會排解寂寞,畢竟這裡沒有你的親人、鄰居和發小玩伴。

  下洋田老人公寓離大東海風景區步行大約15分鐘的路程。程阿姨說,他們幾乎每天都會到海邊轉轉,感受一下大海的寬廣。每天的生活很有規律。這裡的公交線路都能滿足大家的出行。

  來年再見

  要回家了,心情依舊迫切

  如今公寓裡剩下的人已經不多,不少人也都定了自己的歸期。

  從3月底開始就有老人陸續離開,王阿姨老兩口在公寓裡是最後一批回瀋陽的「候鳥老人」。「4月21日,我們就要回家了,天開始熱了,去年回去晚老頭身上起痱子了,很遭罪的。今年打算坐火車回去,這樣能省一些,沿途也可以看看風景。」說到回家,王麗芝很興奮。「想孩子想孫子,畢竟離家半年了。過春節的時候,心裡挺難熬的。」

  和家人分離的痛苦也是這些「候鳥老人」最大的痛點。

  公寓前的8路公交車直達三亞的鳳凰機場,當公交車緩緩駛來,程阿姨拋下一句「來年再見」便上車了。

  在異鄉寄居,她們這些「候鳥老人」就像是一個新的家庭,註定會成為這座城市別樣的風景……

  記者手記

  習慣「遷徙」也是一種釋放

  老年公寓的老人多數來自北方,相同的生活背景、同樣的飲食習慣,很快就讓老人消除陌生感。融合性、熟悉感、生活的隨意、氣候的舒適都讓「候鳥」們很開心。

  他們習慣了遷移的同時,也釋放了自己。本報記者 王遠

相關焦點

  • 三亞候鳥老人多達20餘萬 省下採暖費租房4個月
    近日北方氣溫驟降,瀋陽也將迎來寒冷的冬季,而不少瀋陽老人已經像「候鳥」一樣準備出發,「飛」到三亞過冬。9月24日,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即便今年要比去年多花至少一成的費用,瀋陽的「候鳥老人」仍然樂此不疲。而據統計,近年來,僅東北三省的「候鳥老人」就達到13萬人。
  • 遼寧超過3萬「候鳥」老人今年到三亞租房過冬
    每年秋冬相交之時,我國北方省份有大量老人到海南過冬,被稱為「候鳥」老人。10月19日,記者從三亞市異地養老老年人協會了解到,今年東北三省將有20萬老人奔赴三亞過冬,其中來自遼寧的老人要超過3萬人三亞:廣場上遛彎的八成是東北人隨著天氣漸涼,不少家庭已經翻箱倒櫃地找出秋冬的厚衣服,可年逾七旬的劉先生卻一點兒不著急。「我們已經4年沒有翻出冬天的大棉襖了,馬上又要『南下』,現在三亞的房子都訂好啦!」
  • 冰城候鳥老人組團入住三亞公寓
    哈爾濱越來越冷了,好多候鳥老人已經打好行囊,準備南飛。可今年與往年不同,不少「候鳥」不用再費心費力地去尋找越冬房租住,而是結伴租住當地的候鳥老人公寓。在這裡可以一日三餐吃現成的、房間有人打掃、出去逛景點還可組團……省心,是候鳥們選擇租住老人公寓的主要原因。
  • 東北20萬老人赴三亞過冬 途家長租房解決住宿難題
    近日,一則《東北三省今年將有20萬老人到海南三亞過冬》的新聞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據報導,由於被三亞溫暖氣候的吸引,將有逾20萬老人奔赴三亞過冬,對「候鳥」老人來說,選擇住宿是最難的問題。不少商家已看到這背後巨大的市場需求,途家網適時啟動三亞長租房項目,以長租的形式最大程度滿足老人們的度假和休養需求。  去海南過冬,對於不熟悉海南市場的一般家庭來說,如何選房是個難題。小區環境、配套、房源信息、以及長租需要的生活用品、家用小電器等,都是在選擇時的重點考慮,很多家庭正是因此而無法安心找到適合的越冬房。
  • 北方老人熱衷去南方「越冬」 期待公共服務更暖心
    北方老人去南方「越冬」,期待公共服務更暖心——  為「候鳥老人」搭好安樂窩(民生視線)  「我不是怕冷,我是奔著海口的好空氣來的。」  「我們老年人有的是時間,水呀、菜呀、車呀這些難題,都能應付,最怕的還是生病。」  「希望各類社保服務早點實現全國聯網,把我們『候鳥老人』當自己人的城市也能多起來。
  • 全國每年逾40萬老人三亞當「候鳥」異地過冬或成新型養老模式
    海南三亞因為其得天獨厚的氣候地理條件,成為「候鳥老人」們度假過冬的首選,報告顯示,近年來全國各地每年前往三亞過冬的老人數量已經超過40萬人。那麼,「候鳥老人」們在三亞如何生活?又有著怎樣的故事?近期,晨報記者在三亞對這個特殊群體進行了採訪。
  • 寒冬,他們在鄱陽湖守護越冬候鳥
    江西鄱陽湖是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每年到鄱陽湖越冬棲息的候鳥數量多達60-70萬隻。到鄱陽湖越冬白鶴最高數量達4000餘只,佔全球98%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鶴棲息地,被譽為「候鳥天堂」。這個農民劇團不僅是江西省第一個致力於候鳥保護宣傳的採茶劇團,也是全國第一個該類型劇團。林發榮告訴記者:「8年多來,農民劇團走村串鄉演出50多場,輻射10多個鄉鎮、40多個行政村,上萬人次觀看了保護候鳥戲曲演出。站點所在地昌邑鄉從曾經的捕鳥高發地變成了連續9年獲得鄱陽湖區越冬候鳥和溼地保護工作先進鄉鎮的愛鳥護鳥之鄉。」
  • 鄱陽湖越冬候鳥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多 萬鳥齊飛的場景隨處可見
    隨著鄱陽湖水位的逐步消退,飛抵湖區越冬的候鳥逐漸增多,萬鳥齊飛的壯觀場景隨處可見。近日,記者隨縣候鳥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前往鄱陽湖朱袍山、三山等水域開展巡護活動。遠遠望去,裸露出來的湖灘草洲綠草茵茵,小天鵝等成群的越冬候鳥,時而在空中飛翔、時而在湖灘上覓食棲息。因今年鄱陽湖水位回落較慢,致使越冬候鳥來馬影湖越冬推遲一個多月。
  • 房租降了機票低了,冰城人這個冬季飛三亞的卻少了丨「候鳥」停飛為...
    三亞曾經火爆的東北老人「候鳥房」,在進入12月份後,價格同比去年降了15%左右,每家房產中介機構都有不少「存貨」。哈爾濱飛三亞的機票,有3折左右的貼地皮價。據三亞異地養老老年人協會不完全統計,到12月初,冰城「候鳥」大約比往年冬季少了三成。
  • 海南成了候鳥式老人越冬的首選之地,你怎麼看待這種生活方式?
    每年這個時候,北方一些退休的老人就移居到海南島過冬去了。我是長年在天津打工一族,目睹了他們冬去春回的情景,聽他們講訴著候鳥式的生活,顯然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旅行式的生活。這批候鳥式老人,有的是在海南買了房的,到冬季去住幾個月,越過北方漫長的寒冬;有的是去海南租幾個月的房子,等來年春天,北方暖和了,他們退房又回到了北方;還有一群人就是冬季去海南來一次漫遊,十天、二十天、一個月……也可能隨走隨到。在海南租房過冬的候鳥老人,沒有固定的租地,今年在三亞,明年可能在文昌,後年可能在瓊海……買了房的,每年就去固定的地方。
  • 申城逐漸迎來越冬候鳥大軍 罕見灰腹灰雀再現身
    東方網12月13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寒風颳過,鳥兒隨之展翅南飛,最近幾天,申城逐漸迎來越冬候鳥大軍。專家稱,與八九月來滬歇腳即走的遷徙候鳥不同的是,眼下這些越冬候鳥將在本市安家落戶。   「這兩天我們已安排專門的工作人員前往鳥類保護核心區,一方面統計越冬候鳥的數量,一方面監控有無非法捕鳥的行為。」
  • 三亞候鳥公寓和過冬租房哪個更合適?
    三亞候鳥養老夏天北上,冬天南下,這個冬天就要來了,三亞無疑是候鳥養老的最佳選擇。那麼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來三亞過冬要住哪裡?有兩個選項,一種是住在三亞候鳥公寓,第二種就是三亞過冬租房,兩種方式都是各有利弊。
  • 一對空巢老人的「候鳥」生活-
    兒女不在身邊的空巢老人,如何度過健康愉快的晚年?家住江北洋河花園景樂園的劉澤英有她的妙招,那就是做一隻「候鳥」,每年隨季節變化,「飛」到大自然裡修養幾次。幾天前,她和老伴剛從武隆仙女山上小住了半個多月回家,就被社區的老人們拉去傳授養生經。「我們才去仙女山的那幾天突然降溫,結果三月飛雪,滿山銀妝素裹。
  • 越冬候鳥如期赴約
    越冬候鳥如期赴約 2021-01-09 13: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昌創新湖泊溼地管理呵護候鳥越冬
    保護區是典型的河口三角洲溼地生態系統,主要以越冬候鳥及其棲息地為主要保護對象。保護區內自然生態系統較好,保護對象相對穩定。根據2019-2020年度南磯溼地保護區越冬期鳥類同步調查與監測統計與分析,共記錄到鳥類11-12萬餘羽,屬13目26科86種,其中雀形目鳥類9科13種,佔種數的15.12%。
  • 三亞老年公寓-過冬候鳥養老新時尚
    在三亞這座城市,生活節奏慢,可以體會到城市慵懶的氣息,不僅有最具有煙火氣息的市井,也具有高調奢華的都市,三亞的空氣也是冬暖夏涼,常年溫度保持25.5度,冬天避寒,夏天避暑,睜開眼睛就能呼吸到最清新的空氣,看到湛藍的天,潔白的雲,蔚藍大海和挺拔椰林,還有三亞的海鮮,三亞的熱帶水果,來這裡「候鳥養老」可以說是享受。
  • 候鳥老人在瓊「花樣」養老 醫養結合、以養代遊受青睞
    中新網海口1月24日電 (記者 付美斌)每年冬天迎接數十萬「候鳥老人」南下過冬已成為海南島的常態。隨著海南養老、旅遊和相關機構不斷探索開發適合「銀髮一族」的新模式、新產品,「候鳥老人」在海南的養老模式越來越呈現多樣化的趨勢。記者採訪發現,「醫養結合」、「以養代遊」兩種模式備受「候鳥老人們」的青睞。  「醫養結合」  以「醫養結合」為亮點的健康度假園區正在搶佔「銀髮市場」蛋糕。
  • 三亞異地養老老年人協會啟動 為「候鳥」提供維權醫療等服務
    當日,據三亞市異地養老老年人協會相關人員介紹,該協會為公益性質,可免費為來三亞過冬的廣大「候鳥」人群提供維權、生活顧問、老年特長班、志願服務、專家義診等多項服務。  當日上午,三亞新聞網記者在三亞市異地養老老年人協會看到,數位來自哈爾濱的「候鳥」老人正在填寫《三亞市異地養老老年人協會會員登記表》。「我今天來就是想諮詢一下入會的情況。」
  • 3萬隻越冬候鳥飛抵雲南大理 灰鶴數量破歷史紀錄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雲南大理的劍川劍湖溼地位於我國西部候鳥遷徙的主要通道上,這裡既是候鳥遷徙的集結點和停歇地,也是雲貴高原上水鳥越冬的重要棲息地。隨著冬季的到來,劍湖溼地迎來了近3萬隻越冬候鳥,經科研人員監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灰鶴種群數量達到33隻,創保護區建立以來最高紀錄。 隨著候鳥遷徙高峰的到來,這幾天,灰雁、赤麻鴨等大量候鳥來到雲南大理劍湖溼地越冬,當地保護區工作人員也加大了巡護力度。近幾年隨著劍湖溼地鳥類棲息環境不斷得到改善,來這裡越冬的候鳥種類和數量持續增加。
  • 海南日報數字報-候鳥生活
    候鳥生活,即像鳥兒一樣隨著氣候變換,選擇不同的地域環境。  人變成「候鳥」,曾經是一種無奈。  先是東北人,為了逃避寒冷,選擇了三亞。冬天兩地溫差有六七十度。一邊凍得要死,一邊熱得流汗;一邊裹著棉猴,一邊汗衫褲衩。兩相權衡,就知道孰好孰孬。近年則是京津冀、晉魯豫為多。選擇的地方遍布海南全島。當然還是海口、三亞、瓊海、文昌、保亭和五指山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