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美凱龍集團是一家民營企業,主營家具。該集團主要由家具連鎖商場構成,總部設在上海。目前在全國110多個城市擁有158家連鎖商場,員工1.6萬人。
在員工中,企業的工會享有很高聲譽。這主要源自於工會做事做到員工心裡去了。
工會給辦下來了公租房
紅星美凱龍的大多數員工來自外地,在大城市租房不易,有人七八年裡換了七八次房子。住得不安穩,工作起來也不安心。
2013年,上海推出公租房,按政策規定新市民或本地無房戶都可申請。該集團工會主席周群最早在廣播裡聽到這個消息,她就琢磨:如果能給員工申請公租房,就解決了住房大問題,可是件大好事!
個人申請公租房要搖號,租上一套很不容易。集體辦理有企業作擔保,公租房管理中心便於管理,因此辦理起來容易一些。集團工會就積極與上海市公租房審批中心接洽,工會辦公室只有5名專職幹部,一名工會幹部甚至成了「專攻」公租房的專職,三天兩頭往公租房管理中心跑,「盯著」有關部門不放,有需求儘快登記,有房源立即申請。
目前,他們已有300多位員工、商場商戶住上了公租房。這使原先在外租房的員工平均每年可節省房租1萬餘元。
集團營運中心的紀靈靈2012年畢業來紅星美凱龍工作。剛來時收入微薄,她就租了個8平方米的小隔間,每月700元,跟其他8個人共用一個衛生間。紀靈靈通過公司申請到了公租房,拎包即住的新房子,一租六年不漲價,六年後有良好記錄還可優惠。「我父母都從老家過來跟我一起生活了,工會真是給我們創造了一個很大的福利!」
「住公租房的同事們遇到斷水、停電等麻煩都來找工會,有條狗一直在窗外叫也來找我們去跟物業協調。」一名工會幹部告訴《工人日報》記者,儘管這項「分外事」給他們增加了工作量,但看到員工們有了安身之處後發自內心的感激,很有成就感。
「異想天開」的天台農場
紅星美凱龍集團食堂裡的蔬菜一度因不夠新鮮而遭到員工吐槽,對於這類情況,本來工會只要向後勤部門呼籲呼籲就可以了,但工會工作人員卻動腦筋討論開了:能不能自己種菜,讓員工吃上新鮮的無公害蔬菜?後來有人提出了一個「異想天開」的主意——在天台上種菜。
工會幹部把設想向集團領導匯報後得到了支持。2014年,上海浦東滬南商場樓頂天台上,紅星美凱龍工會首創的「城市天台農場」實驗基地開張了。「我的辦公桌正對著窗口,每天能看著這些蔬菜和植物一點點成長,真是賞心悅目。」集團開發三部部長屠維嘉告訴記者。
經過科學培育和精心灌溉,截至目前,150平方米的基地已經產出600多千克綠色無公害蔬菜,品種就有十多個。這不僅能滿足員工食堂的蔬菜供應,還能有效降低商場的室內溫度。該項目獲得了上海市總工會等聯合頒發的2014年度上海市職工合理化建議優秀成果獎。
今年,他們在另一個商場的天台上又種了7畝地的蔬菜,並將逐步在全國各地的158家商場中推廣。
拓展了工作邊界
「我們工會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服務員工、服務企業、服務社會,而鍋裡沒有,碗裡怎麼會有?民營企業尤其注重經濟效益,我們很多工作都是圍繞經濟槓桿來做的。」
紅星美凱龍工會圍繞這「三個服務」,做了很多在外人看來是分外的事——
他們積極爭取政府補貼,比如在發展電商和連鎖商場的信息化管理方面,去年就爭取到國家商務委的扶持資金。工會在處理智慧財產權事宜方面亦立下了汗馬功勞:2014年,他們通過努力令公司名下主商標順利通過了上海市著名商標的覆審認定,還對公司600多件商標進行實時監控並進行保護。其中最為突出的是66件關於「紅星美凱龍」系列商標的爭議案件,工會準備了大量充分有力的證據材料並及時跟進,最終國家商標局一致裁定,紅星美凱龍全部勝訴……
2013年,工會負責人去深圳拜訪一家知名網際網路公司。年輕人居多的網際網路企業活力四射,牆上掛的一幅圖讓她很感興趣——員工工作部的工作內容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示出來。回到公司,他們也照此製作了一張工會工作圖,掛到職工餐廳牆上,工會各項活動一目了然。
推行家庭醫生的念頭也是從這家網際網路公司受到的啟發。「民營企業如果能在看病問題上為職工解決後顧之憂,很利於留住人心。」工會負責人介紹,他們藉助社會專業機構,首批為老職工辦理了醫療卡,在全國各大城市,都能由此綠色通道幫持卡人及其家屬找到好醫生。
在集團董事長車建新眼中,工會就是員工的另一個家,「關愛員工、服務員工」是工會的第一要務。其工會負責人則對《工人日報》記者說:「我們把企業的事當作家裡的事來做。那些額外的、創新的事,我們不做不會少一分錢工資,但做好了,員工和企業都受益,工會自身的話語權也能提升。」
換一個角度來看,這些造福員工並在潛移默化中推動企業健康發展的事,又何嘗是「分外」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