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直播幫空巢老瓜農賣瓜 回應:不存在分內分外

2020-12-12 新華網客戶端

  原標題:家中沒有勞力和交通工具,空巢老人看著地裡萬斤西瓜愁得吃不下飯 民警直播幫空巢瓜農賣瓜引爭議

民警幫老人挑瓜賣瓜

  6月28日,《武漢晚報》新媒體報導,武漢東湖經濟技術開發區濱湖派出所民警雷勇幫助瓜農賣瓜,昨天,濱湖派出所民警雷勇再次前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濱湖街檀樹嶺村西甲夏灣,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幫助瓜農售賣滯銷瓜,一些市民和網友看到報導後,也驅車前往該村莊現場購買,少則幾十斤,多則幾百斤。但東湖高新民警當「瓜販」幫空巢瓜農賣瓜引發網友爭議。

  一方網友認為幫瓜農賣瓜,不是警察應該做的事情,是屬於角色錯位不務正業;但另一部分網友則認為,民警幫空巢瓜農賣瓜,是中華民族扶危濟困助老的最好體現,是應該倡導的的一種社會風尚,一種主流價值觀。

  調解瓜苗被毀糾紛結識老瓜農

  去年4月一個早上,民警雷勇接警處理一起糾紛。

  西甲夏灣69歲老人夏昌術,氣衝衝找民警評理。事發當天早上,地裡發現剛長不久的西瓜苗被毀得亂七八糟,夏昌術以為是周圍鄰居故意搗蛋,要求民警找出「兇手」。雷勇一方面安慰老人不要著急,一方面與同事一起來到事發現場勘查。地裡的部分瓜苗確實被毀壞。但無法判斷毀壞原因。

  雖然是一起毀苗的小警情,但雷勇並沒有放棄追查,他協調村委會購買新苗幫夏老補回損失;並加大走訪摸排力度深入調查。性格有些倔強的夏爹爹看到民警為其忙碌的身影,內心也被感化了,多次主動表示不追究毀苗責任了。

  雷勇看到夏老家庭狀況不是很好,一大把年齡還種十幾畝地,缺少勞力,便主動與他結成「幫扶對子」,並擱下一個承諾:「有事找我」。

  民警當「瓜販」幫空巢瓜農賣瓜

  69歲的夏昌術是村子裡的「空巢老人」之一,兒子在蔡甸工作,女兒也遠嫁他鄉。今年6月25日,雷勇走村串戶路過夏爹爹地頭時,發現他蹲坐在路旁,長籲短嘆。

  原來,夏爹爹種了近兩畝西瓜,如今已經瓜熟蒂落。但連續降雨,家中又沒有勞力和交通運輸工具。年近七十的夏爹爹每天咬牙用籮筐挑著西瓜步行5公裡到處販賣,但銷路十分有限。

  看著2000餘斤西瓜在地裡成熟裂開,他愁得吃不下飯。

  雷勇決定幫他一把,現場自掏腰包,買了300斤西瓜。

  光靠一個人力量還是杯水車薪,回到派出所,雷勇又立即聯繫周圍同事、同學及家人,相約來到夏爹爹的田間地頭,將剩餘的1000餘斤西瓜以不低於市場價全部購買。看著地裡的西瓜一個個被搬上車,夏爹爹手裡捏著鈔票,臉上終於浮起了笑意。

  警花視頻直播賣瓜引來各路買家

  幫助夏爹爹後,雷勇發現,像他這樣的瓜農還不只一個,村裡11位「空巢老人」種植的近萬斤西瓜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老人們無法將大量西瓜運出去售賣。檀樹嶺村離最近的梁湖大道也有5公裡,村子裡沒有公交,老人只能將幾個瓜裝在籮筐裡,用扁擔挑出去賣,往往一天只能賣這幾個瓜。

  「我們幫瓜農賣瓜,是公益,也是責任。」 雷勇將幫瓜農賣西瓜的消息發布到朋友圈,通過其他民警、朋友、家人的轉發,同時也發動了一場「關愛空巢老人,幫賣愛心西瓜」的公益活動,為了吸引更多的市民前來購買,他還專門請來分局裡的警花,通過直播方式,吸引更多市民前往檀樹嶺村購買西瓜。

  西瓜銷售的效果非常好:來到村子購買西瓜的張女士說,在朋友圈看到派出所民警轉發的這條信息,就想儘自己的力量去幫助這些老人,買400斤回去分給家人、朋友和客戶。帶著孩子來的李媽媽表示,瓜的質量很好,帶孩子過來讓他們體驗一下勞動的不易,也讓他們學會關愛老人,多幫助他人。

  村裡另一位「空巢」老人嚴爹爹告訴記者,有2000斤西瓜摘下來放在堂屋裡,一直賣不出去,有熱心市民和一家超市負責人當場將2000斤西瓜全部買走。(記者 萬勤 實習生 洪苗苗 通訊員 李雨生)

  【評論】

  「有困難找警察」的辯證法

  民警幫瓜農賣瓜是不是「不務正業」?這樣的爭議,在一句老話上也有出現:「有困難找警察」。

  這句話雖然深入人心,但也有人認為,公安民警自有職責所在,不可能也不應該解決所有困難。兩種爭議裡的內核,其實是相通的。而這個問題,並不能簡單地用「是」或「否」回答。

  一方面,需要認識到的是,雖然在公眾眼中有些「特殊」,但公安民警也有其權責邊界。要求民警對一切困難拿出解決方案,不僅有些強人所難,還有浪費警力資源之嫌。

  但這樣的認識,並不能否定民警參與某些「分外事」的積極意義。相反,在能力和權限範圍內,對有需要的群眾伸出援手,更能體現一心為民的情懷。

  回到新聞中。民警幫助瓜農賣瓜,當然需要時間精力。但並不能推論出民警本職工作的質量因此而下降,更不能由此得出「不務正業」的結論。

  瓜農們最為急需,也是最難獲得的是信息渠道。民警所做的,僅僅是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和交際圈,將消息加以擴散。其間既沒有什麼利益往來,也不涉及任何公權力。如果拋開公職人員的身份,他們所做的,甚至只是出於一個普通人助人為樂的心理。

  保一方平安與扶危濟困,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人民群眾的福利。如果說前者是「本分」,後者是「情分」,那么正是這樣的「情分」,才最為珍貴,也讓警民魚水情更有溫度。(楊京)

  【網友熱議】

  民警當「瓜販」是不是不務正業?

  「民警不該賣瓜」

  英子@:警察都不務正業了,「萬名警察進社區」是要結合公安工作的,路走偏了。

  韻@:警察可以找人幫扶銷瓜,角色錯位了,屬於不務正業。

  一簾幽夢@:有鬧眼子嫌疑。

  123木頭人@:增加民警負擔。

  小哥@:民警要去幫助街邊的乞丐要飯去了,再要不到乞丐都要餓死了。

  平@:如果是利用休息時間做公益,那倒是值得提倡。如果是利用上班時間做公益,那就是角色錯位。不僅不值得提倡,還應該按曠工處理。

  「民警該賣瓜」

  谷英@:萬警進社區,扶危濟困符合主流價值觀,看見這樣的新聞好感動,要謝謝那位警官,也要謝謝那些買西瓜的愛心人士和企業,好人好報。

  匆匆過客@:公益活動,不存在警察角色問題,這才是泱泱大國最值得肯定的人民警察,值得人民尊敬的,滿滿正能量。

  花仙公主@:這才是好警察,為老百姓服務,有這樣的好民警國家人民有福氣,點讚!希望全國的民警多像他們一樣愛護關心弱勢群體。

  浪跡@:警察本來就是為人民服務,除了日常工作上的,還有這種真正意義上的服務。

  狼之惑@:角色錯位?眼看瓜爛掉?警察做了該做的事。

  明明白白走四方@:力挺民警,看到這樣的報導流淚了,向人民的好警察雷警官致敬!

  遠方1468@:你是真正的人民警察。

  雷勇回應質疑:不存在分內分外

  「我是這個村的社區民警,在維護好村裡治安防範任務的同時,力所能及幫助需要幫助的老人是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不存在分內分外」雷勇這樣回應網友質疑。

  濱湖派出所教導員吳培勇介紹,今年3月份,武漢市公安機關開展了「萬警進社區」活動。社區民警的本職工作就是進行「巡邏盤查、走訪檢查、矛盾化解、扶危濟困、服務群眾」等各項社區警務工作。民警深入社區,對空巢孤寡獨居老人幫扶是民警盡職盡責的表現。「萬名警察進社區」,就是把政策、資源、人力、物力、財力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最基層,最大限度解決群眾「最需、最急、最困、最盼」的事。雷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幫助解決了村民最急需解決的事,爭取了群眾對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是應該大力弘揚的。而且他的行為已經帶動了一大批熱心市民前來購買西瓜,一天已經賣了上萬斤西瓜,解決了西瓜滯銷這一老百姓當前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弘揚了社會正能量。

  民警該不該幫助空巢老瓜農賣瓜?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公安分局政治處主任成漢昌認為,這個問題不用爭論,人民警察為人民,這是一個公益活動,我們民警搭建一個這樣的平臺幫助弱勢群體,扶危濟困助老,既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成為東湖高新分局人民警察密切聯繫人民群眾的一部分,符合「萬名警察進社區」的要求。

相關焦點

  • 天氣無情人有情,洛陽68歲瓜農雨天無處可去,女警花送飯又幫賣瓜
    坐標洛陽,68歲的張方超,洛寧縣東宋鎮照冊村人,家裡4畝地的西瓜陸續成熟,剛賣了不到一半。儘管他知道近幾天我市降雨頻繁,但21日凌晨3點,他還是從家裡拉了一車西瓜前往市區賣。「西瓜熟了不能放,必須儘快賣出去。」張方超說,約7個小時後,他到達西工區,像不少進城賣瓜的瓜農一樣,晚上他捨不得住旅館,而是露天打地鋪睡。
  • 開封瓜農鄭州街頭排長隊賣瓜:在開封只能賣2毛!來這兒還能賣個6、7毛
    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240國道兩側,眾多瓜農等待收瓜的商販。【1】西瓜賣不上價 鄭州街頭的開封瓜農有些著急8月4日下午,鄭州北三環與文化路交叉口附近一個小區內,來自開封的瓜農老李,拿著半個切開的西瓜,丟到了垃圾桶內。「放的時間長了,不好看了。」
  • 淇縣瓜農西瓜經常被偷,癥結何在?豈能讓被偷者哭、偷瓜者笑
    最近網絡上瘋傳一段視頻:河南鶴壁淇縣的一位瓜農龐某正在訴說自己的苦衷:一對母女偷了自家的瓜,因為瓜農拉住其車不讓走,致使三人都摔在了地上,偷瓜女因此受了點傷。警察處警後,進行調解處理。處理的結果是被偷的瓜農,向兩位偷瓜者各賠償300元。
  • 南瓜變「難」瓜!邯鄲肥鄉瓜農叫苦不迭,數萬斤南瓜高溫下腐爛
    幾天後,瓜農們笑不起來了,因為負責收購的運祥科技不但沒有及時來拉瓜,還對收購標準進行了補充,除了原來規定的少於3公斤的不收,多於10公斤的不收,另外又規定南瓜直徑超過25釐米的不收,長度超過42釐米的不收,皮發紅或綠的也不收,如果瓜上有一個黴點更是不收。瓜農們對此感到不能接受,認為這樣一來會有一部分長得好好的南瓜被淘汰,況且南瓜是自然生長的,實在不好人為控制。
  • 乾隆在路邊吃西瓜,邊吃邊誇瓜甜,為何剛拐彎就下令殺了瓜農
    在清朝的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優秀的皇帝,其中乾隆就是這樣一個存在。乾隆執政期間勤政愛民,經常假扮平民百姓微服出巡查看當時的民情。
  • 挑選西瓜有技巧,老瓜農:牢記3個特徵,好不好吃一看便知
    挑選西瓜有技巧,老瓜農:牢記3個特徵,好不好吃一看便知西瓜是夏天的標配,沒有西瓜的夏天是不完整的,一到天氣炎熱的時候,就預示著改吃西瓜了。夏天到處都有賣西瓜的,不過相對於超市、水果店來說,去集市上買會更便宜。大一點的4毛錢,小店的2毛錢一斤,怎麼選都覺得划算。常吃西瓜還能夠利水消暑,清爽解渴,幾乎沒有其他什麼水果可以超越西瓜。
  • 瓜農自己為啥都不吃
    瓜農自己都不吃,為什麼?現在正是各種瓜種成熟上市的季節,市場上有種特別甜的香瓜,您吃過嗎?是不是很甜呢?您知道為什麼會那麼甜嗎?請看中央一套的新聞報導。[新聞30分]「嘎嘎甜」香瓜為何「嘎嘎甜」?瓜農:嗯。記者:聞著不香啊瓜農:嘎嘎甜 不甜不要錢。是不是甜記者:還行 挺甜 這瓜雖然很甜,但是當地人很少吃,為什麼呢?
  • 老瓜農:香瓜分公母,母的才甘甜好吃!牢記這4點,一挑一個準!
    導讀:老瓜農:香瓜分公母,母的才甘甜好吃!牢記這4點,一挑一個準!那麼問題來了,挑選香瓜時,卻是一件很難的事,因為香瓜中有很多「生瓜蛋子」和口感、味道不好的,所以,我們在挑選香瓜時,就要聽聽老瓜農是怎麼說的了,老瓜農說:香瓜分公母,母的才甘甜脆口!只要牢記三點,才能一挑一個準,下面就我們看看究竟是哪三點吧。
  • 老瓜農:記住這4招,個個皮薄香甜
    因為其實很多人不知道西瓜還分公母,能知道西瓜分公母老闆一聽就知道這人一定不能忽悠,畢竟是懂西瓜的行內人。「母西瓜」一般皮比較薄,又甜又多汁。那麼為了怎麼樣的西瓜是「母西瓜」呢?最近哆啦A夢跟老果農學到了,只要從這4點來挑選,絕對能挑出又脆又甜的母西瓜。
  • 漯河:瓜農突發疾病 眾人及時救助
    周偉濤將瓜農抱上擔架。名城網訊(文/圖漯河日報全媒體記者 齊放 實習生 李博昊)6月12日下午,在郾城區華山農貿市場,一位瓜農突發疾病,在市場管理人員和商戶的幫助下,瓜農被及時送醫並脫離危險。6月12日下午5點40分,郾城區華山農貿市場管理人員趙學英和董會葉在市場巡查時,發現一名賣瓜的男子坐在凳子上,神情痴呆,言語不清,臉色蒼白,面前地上吐了一片。見此情景,趙學英趕緊詢問男子家人的電話,董會葉撥打了120。隨後,120急救車趕到,急救人員測量賣瓜男子的血壓,發現高壓186、低壓128,血壓非常高,形勢危急。
  • 賣瓜翁寧願天熱似蒸籠 一天多賣兩三百斤(圖)
    金牛路上的瓜農   對許多瓜農來說,這個夏日,炎熱似乎有些姍姍來遲,瓜農都希望趁著天熱多賣些瓜,能賣上好價。酷熱之下,瓜農瓜販們,辛苦並快樂著。每天從早上7點忙到晚上10點,姜大姐和丈夫都在忙著賣。「我們家兩個孩子,一個上初中,一個上高中,我們夫妻倆也不會什麼手藝,就靠賣這些瓜給孩子上學了。」姜大姐說,他們的瓜都是從上百裡以外的山南買回來的,生意好時,平均每兩天能夠賣掉一車瓜。「前些天涼快,好瓜五毛錢一斤都不好賣,次點的瓜五塊錢兩個也賣不出去。」
  • 瓜農抓賊倒賠300元,警方調解很有意思,逆轉後的警方通報更韻味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如果你是瓜農,遇到有人偷你的瓜,你會不會眼睜睜看著他們順手牽羊還不敢抓?前兩天,河南淇縣發生了一件稀奇事。瓜農龐大哥承包了200多畝地,經常有人在瓜熟後前來偷瓜。民警處警後進行調解,考慮到耿某受傷,而其所摘的西瓜僅20餘元,因此瓜農賠償了耿某300元。天底下哪有這樣的道理?自己的西瓜被偷,偷瓜賊還抓不得,難道還要人笑臉相送?偷別人的西瓜還想跑,拉扯過程中受傷還要別人賠償,真不知道,這樣的調解方案,是宋某提出來的,還是警方的主意?偷瓜賊也好意思要錢?也不知道瓜農是怎麼接受這個方案的,明擺著欺負人嘛!
  • 西瓜是頭茬瓜好還是二茬瓜好?看看10年瓜農怎麼說
    養分供給種過西瓜的老農都知道,我們瓜農為了提高頭茬瓜的產量,一般一株瓜苗只會留下一個西瓜,這樣便能確保土壤、肥料中的養分集中供給這個西瓜,並促進這個西瓜的膨大。冬春季節的氣溫較低,降雨量也少,西瓜的病蟲害也相對較少,所以,我們瓜農很少會給頭茬瓜噴施農藥,迫不得已時,最多也就噴1-2次。隨著夏季的到來,氣溫逐漸升高,降雨量增多,高溫高溼的環境下本就容易滋生病菌,同時,隨著西瓜的不斷生長,西瓜的根系、莖葉、瓜藤等不斷老化,西瓜的抗病蟲能力也會隨著下降,我們給給二茬瓜噴施農藥的次數也會增加,一般5-7天左右就要噴施一次。所以,二茬瓜的農藥殘留比頭茬瓜多。
  • 「「我爺爺曾經給紫禁城裡送過瓜……「老瓜把式的新門道
    大中小型西瓜在大興這個「中國西瓜之鄉」打起了擂臺,最終,一枚重達80.06公斤的京欣8號西瓜,奪得今年的「瓜王」錦標。距離大興體育中心25公裡的龐各莊鎮東梨園村,72歲的瓜農張克義正在給上門取瓜的客戶裝車。作為曾經叱吒風雲的老瓜把式,張克義早已看淡「瓜王」大戰的硝煙,「好多西瓜大戶,都是當年從我這兒學的技術」。
  • 甜瓜甜不甜,一看就知道,老瓜農分享挑選方法,別買錯了
    甜瓜甜不甜,一看就知道,老瓜農分享挑選方法,別買錯了 一入夏天,各種應季的瓜果都成熟上市了,西瓜、荔枝、楊梅、芒果、桃子甜瓜等等。西瓜是最受歡迎的一種,但是西瓜個頭比較大,每次買一整個都會吃不完。我更喜歡吃甜瓜,甜瓜個頭小,一人吃一個正正好。
  • 藍田縣焦岱鎮50畝西瓜滯銷 瓜農心急如焚,快讓愛心飛起來…
    沒有客商前來收購,焦急的老馮只好在路邊零售。過往人流不少,偶爾有路人購買,但對老馮來說是杯水車薪,50畝西瓜這樣賣怎麼也賣不完。馮老漢和僱工在摘瓜。據馮老漢介紹,他種植的西瓜,每畝地施肥等投入在2000元左右,僱傭人工費用大約3萬餘元。馮老漢說每畝地產量七八千斤,而最近的批發價在五六毛,辛苦一年下來賺不了幾個錢,還可能賠錢。
  • 中牟大西瓜一斤7毛沒人買,小瓜一斤3元"供不應求"
    姚家鎮是中牟的產瓜大戶,僅一個155戶村民的雷家村就能產瓜200多萬斤。 「去年1斤1塊5,今年整個農作物市場不景氣,西瓜1斤只能賣到7毛多。」在接受採訪時,雷家村黨支部委員王小林說,他家也種有5個大棚地瓜,目前還有一大棚的西瓜沒有賣掉,「賣不上價」。 王小林回憶,去年的五六月份,外地車一車一車的過磅,而今年一共才來了6、7輛車。
  • 女民警第一次當主播直播賣桃 背後有一個溫暖的故事
    因為要照顧孩子,她只能打零工,開網店賣土特產,但生意不太好。最難的時候,為了補貼家用,她擺地攤賣衣服。靠著微薄的收入,既要生活,還要給孩子做幹預治療,日子過得捉襟見肘。她的情況,社區知道了,發動居民捐款,幫她辦低保,轄區派出所知道了,跟局裡一說,大家就這麼結了對子,公安分局裡很多女民警都加入進來,她們大多是孩子媽媽,能說上話,有時她們去許軍梅家,幫助帶匡匡,成了「臨時媽媽」。
  • 服務員工不分「分內」「分外」
    住得不安穩,工作起來也不安心。2013年,上海推出公租房,按政策規定新市民或本地無房戶都可申請。該集團工會主席周群最早在廣播裡聽到這個消息,她就琢磨:如果能給員工申請公租房,就解決了住房大問題,可是件大好事!個人申請公租房要搖號,租上一套很不容易。集體辦理有企業作擔保,公租房管理中心便於管理,因此辦理起來容易一些。
  • 老瓜農教你4招挑西瓜,個個紅瓤薄皮沙甜
    買西瓜多數人都喜歡用手拍一拍,老瓜農說:太外行了!種豆得豆,種瓜得瓜。西瓜好不好吃,首先是品種好,其次是土壤,最後施肥。只要品種好、地好、肥好,是個熟瓜一準個個薄皮紅瓤、沙甜!難不成種的是個厚皮瓜,你還能挑出薄皮的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