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是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稱為「寶寶叛逆期」,其心理是以自我為中心,這個時候的孩子有自己的思考能力,自我意識增強,對外界充滿好奇,什麼都想嘗試,他們在兩個極端「要-不要,行-不行」。這個時期的大人經常被孩子「折騰」的煩惱不已,不知所措。
那麼面對「寶寶的叛逆期」媽媽們是怎麼和孩子相處溝通的呢?我總結了幾點建議,供媽媽們參考。
1、把自主權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解決。大人將孩子的意見做參考,尊重他的決定。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沒有危險傷害的情況下,放手放孩子自己嘗試、摸索。多給孩子選擇的權利,比如今天晚上你想吃排骨還是雞腿,你想要紅色還是藍色,周末是想去公園還是動物園,可以給孩子2-3個選項。比如報興趣班,可以提前和寶寶溝通好,告訴他上的課是幹什麼的,為什麼想給他報這門興趣課,然後再問寶寶的意見或者上完試聽課後問寶寶的意見。
2、 適當採取不理睬的態度,裝作沒看見。
孩子到處扔東西以吸引父母注意力,父母可以裝作沒看見,繼續做自己的事情。孩子看見沒引起她想要的效果,就會自動停止
3、言傳身教,做好孩子的榜樣。
父母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為,不要讓牴觸情緒控制自己,特別是在孩子面前。
4、不輕易給他們貼標籤,用遊戲力的方式、幻想來幫助他們實現願望,解決問題。
幼兒期的寶寶不懂什麼是真正的危險,當大人限制他們的願望或抑制他們的行為的時候,寶寶會表現出不滿,與大人背道而馳,這時候大人喜歡給孩子貼各種各樣的標籤,比如調皮啦、不聽話啦,不講道理啦,和孩子溝通的時候用命令的口氣威脅孩子,比如你再這樣,我就怎麼怎麼,你再不走,我就把你丟在這裡等等,這樣和孩子溝通不但不能讓孩子信服,反而使孩子更加逆反,即使當時因為害怕而妥協,久而久之會使孩子膽小懦弱沒有主見。
對待寶寶的叛逆,媽媽們需要不斷學習,要有超強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