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焦慮症 如何緩解
焦慮症,顧名思義就是對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表現得異常焦慮的一種疾病,其實,焦慮只是焦慮症一個較為明顯的症狀,對於焦慮症,其表現症狀是多種多樣的,為了讓大家對焦慮症有進一步的認識,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焦慮症的表現症狀。
症狀一:軀體不適症狀。這是焦慮症患者常有早期症狀。在疾病進展期通常伴有心悸、心慌、胸悶、氣短、尿意頻急、頭昏、眩暈、恐懼、暈厥、心疼痛,心跳和呼吸次數加快,全身疲乏感等。嚴重者出現月經不調、停經、性慾減退等。
症狀二: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絕大多數焦慮症病人還有手抖、手指震顫或麻木感,簡單的日常家務工作變得困難不堪,無法勝任,如此症狀反過來又加重患者的擔憂和焦慮。
症狀三:睡眠障礙。這是焦慮症最常見的症狀,常與焦慮情緒伴發,或惡夢頻繁,或易驚醒。有的患者夜間鼾聲大作,醒後自感徹夜不寐,缺乏睡眠感。
症狀四:情緒焦慮。具有特徵性的是急性焦慮發作。患者突然感到心悸、心慌、喉部梗塞、呼吸困難、透不過了氣來、頭暈、無力,並伴有緊張、恐懼和瀕死感,或感到控制不了自己,即將精神失常,甚至驚叫、呼救。
症狀五: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焦慮症影響精神功能,可涉及各個內臟器官。檢查可見心率增快、多汗、肌肉緊張、腱反射活躍、雙手震顫等。
症狀六:精神運動性不安(簡稱精神性不安)。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搓手頓足、踱來走去、小動作增多、注意力無法集中、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如此惶恐不安。
症狀七:憂鬱易怒。70%的患者同時伴有憂鬱症狀,對生活缺乏信心和樂趣。有時情緒激動,很容易失去平衡,經常無故地發怒,與家人爭吵,對什麼事情都看不慣,不滿意。
症狀八:認功能障礙。焦慮症患者常有認識方面的障礙,對周圍環境不能清晰地感知和認識,思維變得簡單和模糊,整天專注於自己的健康狀態,擔心疾病再度發作。
以上就是焦慮症的常見症狀,相信通過這篇文章,大家對焦慮症的表現症狀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有出現以上症狀的,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做檢查確診,一旦確診為焦慮症,應該要及時接受治療。
什麼叫焦慮症障礙
很多小孩子,天生依賴自己的父母,這或許也和父母的教導方式有關係吧。當父母離開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陷入一種焦慮之中,這樣對孩子的心理髮育是很不健康的,這種依賴性也是會毀掉孩子的,所以說父母的教育方式很重要的。兒童焦慮症可以自愈嗎?
需要一定的輔助治療的,自愈難度較大。
1、家庭輔導治療
為患兒父母提供諮詢,提高對患兒疾病的認識,了解產生疾病的因素,並請父母配合醫療,消除家庭環境或家庭教育中的不良因素,克服父母自身弱點或神經質的傾向。
2、採用支持、認知的心理治療
兒童焦慮症的治療首先要與患兒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繼而耐心聽取患兒的主訴和家長的介紹,作仔細分析。然後有目的的進行交談,使患兒認識到這是心理疾病。要告訴患兒只要積極配合,醫師非常願意幫助他治好病。
3、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是孩子的天然課堂,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啟蒙老師。孩子整體素質的基礎,是從小在父母身邊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薰陶。要想把孩子培養成自信、豁達、活潑、開朗的人,家庭環境一定要整潔、樸實、條理、明快;家庭成員之間要和睦、民主、互敬、互助。
兒童焦慮症的表現症狀
1、焦慮體驗,無客觀不良處境或不足以引起緊張的處境下,而表現出一種緊張、惶惶不安的心境和情緒體驗。較大的兒童可以訴說自己煩躁、緊張、恐懼和不高興,年幼兒童難以用語言表達自己的不安和惶恐,而常表現為哭鬧且難以安撫。
2、精神與行為異常,焦慮常伴有不安的行為。兒童焦慮症的症狀如年幼兒常有哭鬧、打滾、打人或自傷,年齡大者多表現坐立不安、來回走動、注意力難集中、發脾氣,甚至搔首頓足,多方勸解難以消除。
3、年幼的孩子由於語言發育尚未完善而不能很好地表達內心的不安和惶恐,常表現為愛哭鬧、不易安撫、對環境變化比較敏感,在環境變化時焦慮加重,出現睡眠障礙和排洩習慣紊亂,如入睡困難、夜驚、尿床、便褲等。
4、有的孩子拒絕上學,即使勉強到校也很少與老師、同學交往,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難以完成課堂作業。
5、有的孩子還會出現食慾減退、腹瀉、嘔吐、頭痛、睡不著覺,甚至心慌、氣短、大汗淋漓等症狀。
以上就是有關於「兒童焦慮症可以自愈嗎」的介紹。心理健康對兒童的成長來說至關重要,心理狀態良好的兒童會變得活潑和聰慧,相反,長期處於焦慮、憂鬱狀態的兒童長大後也會變得沉默寡言甚至是心理病態。當兒童患上焦慮症時,家長應該及早發現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