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提供機遇超預期,創科職位數量幾近翻倍

2021-12-25 香港特區政府粵港澳大灣區速遞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5月6日出席「揚帆起航,灣區翱翔」青年論壇並發表演辭時表示,大灣區發展潛力巨大,為協助香港青年人把握大灣區發展的機遇,特區政府今年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在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均有業務的企業聘請香港的大學畢業生,派駐他們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協助他們在內地發展事業及深入了解內地的生活和文化。截至4月30日,共有321間企業就計劃提供共2394個職位空缺,較原先預計的2000個高,其中特別令人振奮的是有1267個創科職位,較原先預計只佔700個職位多近一倍。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5月6日出席「揚帆起航,灣區翱翔」青年論壇。圖為(左起)騰訊港澳及跨境金融事務總監及騰訊金融學院總監周頌琪博士、勞工處處長孫玉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專員袁民忠、騰訊集團副總裁、富融銀行董事長和騰訊金融學院院長賴智明、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校董會主席廖長城、林鄭月娥、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恆、科大校長史維教授、科大副校長(大學拓展)汪揚教授和騰訊港澳及跨境金融事務高級總監兼騰訊集團大灣區公共事務高級總監李子樹在論壇合照。

林鄭月娥表示,金融科技為香港社會大眾其實提供了很多多元化、更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和產品,亦有助企業提高它們的運作效率。特區政府十分重視金融科技發展,與金融監管機構、業界以及持份者緊密合作,透過對外推廣香港優勢、完善規管環境、優化金融科技基建、培養人才等,推動業界向前發展。

她說,事實上,香港近年在金融科技的發展可以說是一日千裡,在背靠內地和結合大灣區的優勢下,對青年人而言,更加可以說是機遇處處。目前,落戶香港的金融科技企業數目已經超過600家,當中包括由國際組織、學術機構或私人企業如銀行、商業機構等成立的與金融科技相關的實驗室。另外,亦有八家虛擬銀行、四家虛擬保險公司及一家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獲得相關牌照及授權於香港營運,提供嶄新金融服務。

林鄭月娥表示,香港在創科方面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績得到中央肯定和大力支持,所以國家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及提升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特區政府會繼續積極研究推出各項促進香港與內地跨境金融科技應用的措施。特別是在大灣區方面,特區政府鼓勵金融機構及科技公司研發可應用於大灣區的跨境金融科技應用方案及產品。特區政府的金融監管機構亦積極推動業界利用監管沙盒測試大灣區的跨境金融科技應用。此外,特區政府正全力發展位於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提供平臺讓進駐企業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創科發展可以產生協同效應,促進區內包括金融科技行業的發展。

     林鄭月娥表示,隨著《香港國安法》的實施及經完善的特區選舉制度落實後,深信香港會再次進入一個穩定發展的時期,亦會加快香港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這對各行各業的發展都有好處;加上隨著科技發展,各行各業亦會加快數碼化的步伐,金融科技業未來發展的潛力更闊更廣。希望青年朋友積極裝備自己,積極參與大灣區金融科技的融合,既為自己的事業謀求更好的發展,亦為香港、大灣區和國家在金融科技的發展作出貢獻。

相關焦點

  • 香港正式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 共提供2000個名額
    中新社香港1月8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8日公布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在香港及大灣區有業務的企業,聘請及派駐香港青年人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名額2000個,當中約700個專為創科職位而設。「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是行政長官2020年《施政報告》公布的其中一項措施,目的是鼓勵和支持香港青年人到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及發展事業,讓他們了解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最新發展並把握大灣區的事業發展機遇。根據計劃,任何在香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均有業務的企業都可申請參與,提供職位空缺。
  •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推行半年:已有370企業提供2800職位
    (以下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6月27日發表的題為《從回歸紀念到把握粵港澳大灣區機遇》的網誌全文)還有幾天便是7月1日。今年的回歸紀念有更大的意義,因為除了是「一國兩制」框架下成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24周年,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要裡程碑。回顧歷史,祖國與香港的發展一直血脈相連,密不可分。從人口角度,香港在上世紀60年代初的人口增長主要來自內地。
  • 香港政府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 即日起接受登記
    」,並邀請有興趣的企業申請參加計劃,提供職位空缺予青年人。計劃即日起接受企業登記職位空缺,津貼名額按秘書處收到企業的「津貼初步申請及住宿安排申報表」先後次序分配,先到先得。特區香港政府期望青年人能放眼國家,把握大灣區在學習、就業、生活方面的機遇,開拓更廣闊的空間實現夢想。  香港政府指,任何在香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均有業務的企業都可申請參與計劃。香港政府表示,參加計劃企業須在香港按照香港法例聘請合資格畢業生,並派駐他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及接受在職培訓,而「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合共提供2 000個名額,當中約700個名額是專為創科職位而設。
  •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出爐 2000個崗位備選
    新華社香港1月8日電(記者王茜)香港特區政府8日公布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將向2019年至2021年畢業的香港大學生提供2000個職位空缺,其中約700個為創科職位。特區政府將向參加計劃的企業發放津貼,每名獲聘畢業生為每月1萬港元,為期最長18個月。
  •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出爐,月薪最低1萬8,香港特區政府出1萬
    1月8日,香港特區政府正式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在香港及大灣區有業務的企業,聘請及派駐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名額2000個,當中約700個專為創科職位而設,月薪不低於1.8萬港元,特區政府會按每名獲聘畢業生向企業發放每月1萬港元的津貼,為期最長18個月。
  • 香港各商會支持「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 會員企業提供職位助青年發展
    中新社香港1月8日電 (記者 史冰筠)香港各大商會8日發表聲明,對香港特區政府正式開展「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表示支持,認為該計劃可為香港的大學畢業生提供在內地就業和發展機會,從中汲取寶貴經驗,擴闊青年人對國家發展的視野。
  • 每周聽香港|「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現已推出
    香港律政司司長:將在大灣區落實更多法律服務新措施 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司長鄭若驊4日在立法會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上表示,未來律政司的工作重點將包括在粵港澳大灣區落實更多法律服務新措施,特區政府會安排培新課程予月底參加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的人士,以配合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
  • 創科局局長:大灣區創科合作穩步向前
    「粵港澳大灣區創科合作已經穩步向前,我預期在疫情之後,這個合作將得到更好的深化。」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恆近日接受中新社專訪時如是說。依靠位置相近加速創科園區建設之餘,港深在政策方面亦醞釀強強聯手推出吸引海內外人才的聯合政策包。「已經寫好初稿,應該毫無懸念會在今年度出臺,我自己期望會在第二季或第三季完成。」薛永恆表示,聯合政策包除了提供稅務優惠之外,還會為創科人才提供資助計劃,讓他們知道在港完成基礎研究後,深圳可為研究成果產品化提供優惠安排。
  • 《行政長官2020年施政報告》記者會答問內容
    記者:特首你好,我想請問你,今日早上看到你的《施政報告》中提到有七千萬人口在大灣區,會提供很多就業機會給香港的青年人。我想跟你了解一下,請問你和特區政府下一步對此有些什麼進一步的計劃?謝謝。 行政長官:感謝你的提問。粵港澳大灣區可以說是香港未來經濟發展丶民生改善的重要契機。
  • 勞福局局長:400港青已入職,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反應理想
    政府一直關注青年就業的情況,並致力為他們提供就業支援。勞工處今年有多項措施,幫助不同學歷的年輕人尋找機遇。勞工處於5月至8月,為有意投入職場的中學畢業生推出「就業創前路」特備支援項目,協助他們掌握最新就業資訊、計劃事業路向及提升就業競爭力,有關項目正進行得如火如荼。
  • 香港行政長官2020年施政報告全文!167條重磅信息!
    兩地政府正研究在香港園區首批樓宇落成前,由香港科技園公司承租及管理深圳福田科創園區的部分地方,讓有興趣開展大灣區業務的機構和企業先落戶深圳科創園區,因為在創科路上,沒有最快,只有更快,我們須不失時機,推動港深兩地的創科產業生態鏈,為香港青年人創造大量的就業和創業機會。「傑出創科學人計劃」55. 人才是創科成功的關鍵。
  • 香港行政長官2020年施政報告全文來了!167條重磅信息來了!
    兩地政府正研究在香港園區首批樓宇落成前,由香港科技園公司承租及管理深圳福田科創園區的部分地方,讓有興趣開展大灣區業務的機構和企業先落戶深圳科創園區,因為在創科路上,沒有最快,只有更快,我們須不失時機,推動港深兩地的創科產業生態鏈,為香港青年人創造大量的就業和創業機會。「傑出創科學人計劃」55. 人才是創科成功的關鍵。
  • 月薪至少1.8萬,香港青年大灣區工作機會來了
    香港特區政府今日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共提供2000個名額,當中約700個專為創科職位而設,月薪不低於1.8萬港元,特區政府會按每名獲聘畢業生向企業發放每月1萬港元的津貼,為期最長18個月。該計劃在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去年11月25日的《施政報告》中提出,為鼓勵和支持香港青年人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和發展事業。林鄭月娥指出,以香港的經濟和市場規模,青年人的失業率可能會維持雙位數字一段時間。另一方面,有7000萬人口的大灣區發展潛力卻十分巨大,能為香港青年人提供事業發展機會。
  • 張建宗: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青年事業發展提供更多路向
    中新社香港12月15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15日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為香港青年人的事業發展提供更多路向。張建宗當天主持以網上形式進行的第二屆人力資源規劃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時作出上述表示。
  •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來了!
    上周五(1月8日)政府推出了「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在香港和大灣區有業務的企業,聘請及派駐本地大學/大專院校畢業生到大灣區工作,名額共2000!(圖源:政府新聞網)這個計劃大家應該不陌生,早在去年底特首林鄭月娥就在《施政報告》裡提到過。她表示大灣區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能為香港青年提供事業發展機會。
  • 國際創科中心:香港手握「三重機遇」
    2020年9月12日,香港青年福田創新創業社區啟動暨鄉情文化基地揭牌儀式,在廣東省深圳福田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舉行       2020年11月25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立法會發表她任期內的第四份施政報告
  • 民政事務局局長:做好「三業三政」工作,助港青拓展大灣區視野
    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1月11日出席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政策簡報會介紹《行政長官2020年施政報告》有關民政事務局工作政策範疇的內容時表示,本屆政府致力為青年創造多元發展機會,做好與青年「三業三政」相關的工作,即關注青年的學業、事業及置業,並鼓勵青年議政、論政及參政。徐英偉說,近年越來越多青年人對創業感興趣。
  • 粵港澳大灣區創科合作猶如「接力跑」——專訪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
    中新社香港12月11日電 題:粵港澳大灣區創科合作猶如「接力跑」——專訪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恆  中新社記者 曾平  今年4月履新的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恆是一位機電工程師,擁有30多年的公共行政經驗。這樣的背景讓他談吐間既用詳實的數據作依歸,也有形象的比喻令人易懂要旨。
  • 香港資訊丨中央發布惠港青年八條措施,5年內提供2萬個內地就業實習機會,助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當日宣講會上,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秘書處就八項措施進行介紹,具體包括以下內容:五年內為香港青年提供一萬個實習機會,18歲以上香港大專院校在讀或畢業離校不足兩年的香港青年、及在內地高校就讀的香港學生均可報名,職位包括國家機關、中央企業及中央金融單位等;五年內為香港青少年提供兩萬個赴內地交流機會,讓香港青年走進內地學校、企業、社區、鄉村等,促進他們在內地進行深入社會及文化的交流
  • 澳門舉辦青年就業博覽會 提供逾3000職位空缺
    中新社澳門8月29日電 (記者 龍土有)由澳門勞工事務局、中華新青年協會與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合辦的「2020青年就業博覽會」,29日在澳門科技大學舉行,共有63家企業及機構參展,提供3000多個職位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