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亂象 | 臺灣當局無法無天!狂改高中歷史教科書,連夏商周都刪掉!

2021-02-15 歷史園地

臺灣高中教育新課綱爭議不斷,先是去年國語文領域高中文白比被「翻案」,從原本文言文比率維持在45%至55%,改降成35%至45%;近期則因課審進度大延宕,引發外界憂慮108學年恐匆忙上路的爭議。



摘要: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王仲孚表示,從教育角度看,這樣的歷史課綱實在很荒唐!質疑這是「臺灣國」的課綱嗎?

臺灣高中教育新課綱爭議不斷,先是去年國語文領域高中文白比被「翻案」,從原本文言文比率維持在45%至55%,改降成35%至45%;近期則因課審進度大延宕,引發外界憂慮108學年恐匆忙上路的爭議。

強勢過關?快刀斬亂麻?

本周六(11日)起,一連三天要開七場會議審議社會領域課綱,其中歷史課綱因「去中國化」,預料將引發另波課審大戰;課審大會三天火速快審決定下一代的「歷史」,教育部門是要強勢過關?還是為了要快刀斬亂麻?

依據草案,新課綱高中歷史將不再分臺灣史、中國史及世界史,而是分出3個分域:臺灣、東亞及世界,一改過往大量中國史內容,從原本的1.5冊內容縮減為1冊,並將中國史改放在東亞史的脈絡下討論。

採主題式老師:過於省略歷史脈絡

舊課綱的歷史科編排方式,是按照年代或朝代的順序排,比如中國史分成「先秦時代」、「秦漢至隋唐」、「宋、元、明與盛清」等。新課綱則用主題式的方式分單元,比如中國相關主題有4個單元,「中國與東亞的交會」、「國家與社會」、「人群的移動」和「現代化的歷程」。

依據課綱草案內容,國中及普高必修的歷史課程採分域架構,從人民的主體觀點出發,以由近及遠、「略古詳今」為原則規畫。

但像是石器時代、夏商周三代都消失,內容也著重文化史、制度史,政治史的部分幾乎都沒有了,有教師擔心「過於省略歷史脈絡」,恐讓學生難以完整吸收,老師補充勢必得要加強。

另有課審委員學生代表蕭竹均將於課審大會提案,提高臺灣史佔國中歷史科比率,臺灣史學習時數不得低於歷史科總學習時數的1/2,並建請研修小組於歷史科與公民科,研擬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相關學習內容,以及增加臺灣原住民史相關內容,蕭竹均說,希望擁有一個「以臺灣為主體的歷史課綱」。

王仲孚:這樣的歷史課綱為「去中國化」

「從教育角度看,這樣的歷史課綱實在很荒唐!」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王仲孚表示,這樣的歷史課綱,是為了「去中國化」,憂心下一代會變成「沒有史觀」,質疑這個課綱是「臺灣國」的課綱嗎?中華民國的課綱怎麼可以沒有中華民國的主體性?

王仲孚舉例,新課綱歷史部分,看不到關乎中國文明起源的石器時代,夏商周三代也都沒了,大禹治水傳說、甲骨文發現可以不知道嗎?他痛批「根本是在胡搞,實在太荒謬。」

全國校長協會秘書長謝金城表示,新課綱是以臺灣本位看史觀,意識形態的政治性可能不知不覺在課綱中呈現,呼籲課綱審議應該拋開政治上的紛擾,回到教育初衷。他認為,將中國文化納入東亞文化,跟既定觀念差太多,學生在史觀認識上,不該「重臺灣文化,輕中華文化」,應均衡發展。

臺北市中山女中歷史教師邱永春指出,目前的高中歷史課綱,中國史、臺灣史和世界史都很完整,現在改為主題式,變得「支離破碎」。完整的內容落在國中端,但學的是比較粗淺的內容,高中應該是要加強學生歷史能力的階段,但現在又變成全部是主題討論。

「就算是主題式教學,還是要有歷史脈絡。」邱永春舉例,一旦離開了歷史背景,怎麼談族群?例如,討論族群融合,學生還是要有「編年」的觀念,但在新課綱缺乏背景知識的情況下,就得靠老師額外補充,「老師和學生要做的功課都會更多」。

「歷史本來就是政治性的學問」,建國中學歷史教師莊德仁說,如果用意識形態去解讀歷史課綱,一定會變成「一邊一國」的政治概念。但他認為,可以換個角度去看,其實東亞本來就是一個世界,如果用善意的解讀,以往歷史科很少關心橫向的連結,而現在是全球化世界,學生應該想想南韓首爾或日本東京的學生在學些什麼,讓學生從區域性去想想自己、開闊視野,跟上世界腳步。

新北市三民高中歷史教師張文隆說,希望孩子不帶偏見,和不同民族、文化互動,所以國教精神很重要。否則未來的孩子,還是會像我們過去一樣,敵視或歧視其他民族與文化,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就像現在很多人會敵視日本、俄國,又瞧不起中國少數民族以及東南亞、南亞各民族。


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跳轉至下載頁面

相關焦點

  • 臺灣當局無法無天!狂改高中歷史教科書,連夏商周都刪掉!
    質疑這是「臺灣國」的課綱嗎?臺灣高中教育新課綱爭議不斷,先是去年國語文領域高中文白比被「翻案」,從原本文言文比率維持在45%至55%,改降成35%至45%;近期則因課審進度大延宕,引發外界憂慮108學年恐匆忙上路的爭議。強勢過關?快刀斬亂麻?
  • 文言文、夏商周統統被刪,蔡英文修改課綱力求讓臺灣下一代失憶
    一直以來,不少「臺獨」分子都將之奉為信條,從李登輝到陳水扁,都沒少在歷史、文化教育上做文章,試圖割裂臺灣與大陸的聯繫,搞「文化臺獨」。如今,蔡英文也接過了接力棒——據報導,臺當局即將審議「12年國教新課綱」。
  • 遭李登輝、民進黨異化的臺灣歷史教科書:還能做「堂堂正正中國人...
    從商周到隋唐,2400年歷史用1600字講完,只提秦始皇、漢武帝等寥寥數人,《史記》、三國、南北朝、貞觀之治、安史之亂統統不見。這齣自臺灣9月開學使用的初二歷史教科書。
  • 鄭成功形象 臺灣歷史教科書今昔改很大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    近年來臺灣高中教科書裡,明鄭時期率軍民渡海來臺的鄭成功形象大變,從過去的「民族英雄」搖身一變「入侵(原住民)者」。研究鄭成功歷史多年的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副教授張伯宇直言,目前教科書敘述鄭成功的方式,是民進黨當局為了「族群和諧」及自身統治正當性而放大臺灣「原住民」感受;但對漢人而言,鄭成功奠定臺灣漢人移民型態是歷史事實,漢人不可能因為尊重臺灣「原住民」而否定鄭成功。
  • 臺灣初二歷史教材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
    為了推動「去中國化」主張,淡化中國歷史,培養所謂的「世界公民」,民進黨當局對初中歷史教科書下手了。臺灣初中二年級所用的新課綱歷史教材中,中國古代史部分被大幅刪除,課程被簡化到「令人髮指」的地步,從商周到唐朝2400年的歷史「僅用1600字講完」,三國等歷史時期隻字未提。
  • 強行「去中國化」,臺灣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從商周到隋唐...
    臺媒查證後發現,新課本第一章、從商周到隋唐的歷史被刪到僅剩4頁,2000多年歷史僅用1600字就講完了,課程簡化到「令人髮指」的地步。延伸閱讀:強行「去中國化」,臺灣高中「東亞史」課本編不出來了還有兩個月就是下學期開學,但臺灣高中歷史第二冊至今沒有任何版本過關,而且正在送審的幾個版本內容80%都是中國史。
  • 臺灣教科書刪減歷史只會讓島內的下一代變得無知
    編輯:野原圓圓 校對:酸菜魚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的歷史老師們發現新版課本中中國歷史的部分被大量的刪減,臺灣當局的這個行為也受到了輿論的嚴重指責。
  • 臺灣「教育部課審大會」通過,高中教材裡的中國史不再單獨存在
    日報導,臺當局「教育部課審大會」13日通過,12年義務教育高中歷史課綱分成臺灣、東亞及世界等3個分域,並明確提到「中國史納入東亞史的架構下討論」,中國史不再單獨存在。這是民進黨用政治力量推動「文化臺獨」的關鍵一役,將「中國史」從「12年國教」的歷史課本中徹底剷除。 他表示,未來「12年國教」新課綱高中歷史將不再分臺灣史、中國史及世界史,而是另分3個分域,即臺灣、東亞及世界;一改過往大量中國史內容,從原本的1.5冊內容縮減為1冊,並將中國史改放在東亞的脈絡下討論。
  • 獨家專訪|臺灣歷史教授談最新「臺獨」教科書:將禍害百萬學生
    今天,臺灣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在接受海峽導報記者採訪時非常氣憤。他說,民進黨為了「臺獨」,絞盡腦汁在教科書上做手腳,實在太可惡。不過,他同時表示,文化的穿透力遠比政治力深許多。「不管民進黨當局怎麼政治操弄,臺灣人在文化認同上,還是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認同中華文化,民進黨想『去中國化』沒那麼容易。」
  • 臺灣中小學教科書詳解
    新版歷史教科書對於歷史事實多有篡改、抹殺。就《臺灣史》來說,幾個版本或從圓山遺址開始,或從臺灣少數民族開始講起,還都介紹了向來被「臺獨」人士奉為「臺灣地位未定論」重要法理基礎的《舊金山和約》和《中日和約》。從上周開始,臺灣的中小學結束寒假陸續開始新學期。在這個學期,島內的高一學生拿到了新版歷史教科書第二冊――《中國史》。
  • 數典忘祖 臺當局妄圖消滅「中國史」!
    但是,在民進黨當局眼裡,只要能順利推銷它扭曲的世界觀,什麼都可以拿來利用,包括歷史!從8月11日起臺教育部門開始審議臺灣十二年教育社會領域新課綱,其中高中歷史的多項重大變革引發兩岸關注——教學方式由朝代編年史改為主題式、中國史併入東亞史、夏商周和秦漢憑空消失……種種改變,讓島內的歷史專家先懵圈了。
  • 臺灣歷史教科書爭議,已走進了死胡同
    ,編有《高中歷史課綱烽火錄》近日臺灣十二年「國教」社會科領域課綱草案經媒體曝光,其中高中歷史科引起「臺獨」、「去中國化」的質疑。主要原因是草案取消原有課綱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的劃分,改以三個分域加以取代:「臺灣相關分域」、「中國與東亞的歷史交會」、「臺灣與世界」,並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區域歷史討論。臺灣十二年「國教」要到2019年才正式上路,而這份課綱草案還要經過討論、公告、審議等漫長環節才會正式施行,但已經引起包括大陸媒體在內普遍的關注與批評。
  • "新課綱"及教科書上路:拋棄歷史,傷害未來!
    島內「108課綱」及其教科書上路,正引發兩岸關係波瀾和臺灣社會的反對。      10月30日,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勢力主導推出的所謂新課綱,企圖割裂兩岸的歷史和文化連接,不僅荼毒臺灣年輕一代,更進一步破壞兩岸關係,加劇兩岸對抗,必然遭到臺灣社會的強烈反對。
  • 臺灣學界教育界痛批新版歷史教科書
    核心閱讀今年9月新學期以來,臺灣依據新版課綱編寫的高中歷史教科書開始使用。其混亂的體系、錯漏百出的內容和扭曲的價值導向,引起臺灣學界和教育界的強烈不滿。他們呼籲全社會共同反對「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不再讓其毒害臺灣學子。
  • 台歷史課綱竟刪三國歷史
    民進黨當局推行「去中國化」教育多年,早已臭名昭著。2019年9月,民進黨當局教育部門編撰的「臺獨」高中歷史教科書正式進入課堂,其中充斥諸多扭曲史實的內容——以所謂「多元文化」取代中華文化,在文化上「去中國化」;用所謂「南島語族」取代中華民族,在民族上「去中國化」;從法理上直接否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復談所謂「臺灣主權未定論」。該教科書遭到島內學界和教育界的撻伐。
  • 臺灣再創「教育奇蹟」!新課綱課本「難產」臺當局卻要「硬上弓」
    ,罔顧民意諫言與臺灣莘莘學子的教育福祉,硬行通過了「課改」……而今,8月就要上路、攸關臺灣60萬左右學生的各類新教科書,竟然還有近85%,沒有審核通過!  得知此消息後,不僅多個教育團體都忍不了了,連老師、家長甚至「立委」也都出面質疑:這急就章編出來的教科書,恐怕質量堪憂,「這不是拿學生當小白鼠嗎?」
  • 臺灣新課綱中國史大縮水:連「辛亥革命」都沒有
    據海外網援引臺媒報導,3日,臺「國教院」公布「12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草案」,其高中歷史的中國史不但從原本一冊半縮減為一冊,還擺脫傳統朝代史,改放在東亞脈絡中。為此,有學者指出,新課綱把中國歷史的架構完全拆解,連「中華民國」、「辛亥革命」、「八年抗戰」都看不到,還美化了日本侵臺的歷史,這就是「去中國化」的深化,搞「文化臺獨」。
  • 連橫《臺灣通史序》被臺當局剔出教科書,理由竟是……
    臺當局「教育部」29日召開課審大會,續審高中文言文推薦選文,最終選出15篇文言文。
  • 臺灣教科書之殤
    身在海峽對岸的曹老師很急切,也很焦慮,因為9月新學期一開學,臺灣小學、初中和高中一年級的新生們,就要開始使用蔡英文當局根據新課綱修訂的新課本。而翻開這些教科書,無論是所謂「臺灣地位未定論」的荒謬陳述,還是沒有中國史的歷史書,都讓已經執教35年的曹老師痛心疾首。從李登輝到陳水扁再到蔡英文,臺灣課綱修改歷經20多年,一步步走向「去中國化」,而歷史這門課,總是首當其衝被「上下其手」。
  • 去「中」播「獨」,臺灣新版歷史教科書遭痛批!
    今年9月新學期以來,臺灣依據新版課綱編寫的高中歷史教科書開始使用。其混亂的體系、錯漏百出的內容和扭曲的價值導向,引起臺灣學界和教育界的強烈不滿。他們呼籲全社會共同反對「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不再讓其毒害臺灣學子。民進黨當局自2018年以來強行通過新版歷史課綱,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框架,並大幅壓縮「中國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