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再創「教育奇蹟」!新課綱課本「難產」臺當局卻要「硬上弓」

2021-01-08 中國臺灣網

  臺灣包袱鋪,「洗腦」要加速!近來的臺灣,真是熱鬧非凡啊,那邊賴清德公開「羞辱」蔡英文、欲奪2020「大位」的內鬥大戲還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呢,這邊新課綱又「出包」、爭版面來了。

  去年,蔡當局為「去中」、洗腦「天然獨」,沒少幹缺德事兒,還不惜把「政治毒手」伸進了校園,其中的「新課綱事件」就鬧出了不少風波,彼時就算島內專家、學者、教育團體、家長、老師等各方勢利極力規勸阻撓,民進黨當局卻依舊我行我素,罔顧民意諫言與臺灣莘莘學子的教育福祉,硬行通過了「課改」……而今,8月就要上路、攸關臺灣60萬左右學生的各類新教科書,竟然還有近85%,沒有審核通過!

  據悉,關於臺灣12年義務教育的新課綱即將在今年8月正式上路,但因先前課綱內容公告太晚、內容變動太多等因素,至今審查通過的只有約15%;面對如此境況,臺灣「教育研究院院長」許添明卻表示,會依審查進度「如期如質」完成任務,最遲5月底就會完成所有教科書的審查,屆時新課綱的課本會在小一、初一、高一學生中先實施!

  也就是說,剩下那85%沒通過的,涉及初高中社會、自然、科技、健體以及技職等領域的課本,都會在接下來的2個月中——「被審核通過」!

  得知此消息後,不僅多個教育團體都忍不了了,連老師、家長甚至「立委」也都出面質疑:這急就章編出來的教科書,恐怕質量堪憂,「這不是拿學生當小白鼠嗎?」

  相關業者還爆料,他們去年1月底才接到語文課綱的新標準,但臺「教育部」卻要求6月底就送審第一冊,今年2月底再送審第二冊,每冊約只有半年時間完成;而今更過分,以往要編2年的課本居然現在只給2個月時間!

  「根本是臺灣的『教育奇蹟』!」島內教團在以日本和芬蘭的課改實施為例時指出,與其他地區少則4年、多則18年的編審試行相比,臺灣不僅在新課綱公告後半年就要完成教科書的審定,且還沒有經過試教就全面上路,難道這也是臺灣的「教育奇蹟」嗎?教團同時喊話主管部門,教育措施要「準備好才上路」,不能「先求有再求好」。

  臺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立升認為,臺教育主管部門對外表示今年5月就可審完,新課綱一定上路,「其實就是一定會放水」!

  他認為,新課綱的推動應遵循完整程序,否則急就章編出來的教科書不僅會讓家長十分擔憂質量,也很難達到臺灣12年義務教育課綱規劃的理想,更嚴重的是,若連一套好的教科書都沒有,臺灣的孩子又怎麼能學得好?為此王立升呼籲,「教育政策要尊重專業,不要有政治因素的幹擾」,同時建議相關主管部門,審書時一定要負起嚴格把關的責任,不用急著5月底前審完所有教科書,甚至必要時,新課綱可「分階段上路」。

  「苛政猛於虎啊」,身為翰林出版社語文課本總召集人的宋裕,日前在評論文章中感嘆並指出,編書時間太短,令他們勞累異常這種都還是小事,他滿肚子惱火的是:有這樣把教育當兒戲的當局,臺灣這12年義務教育的質量實在令人憂心啊!

  「『教育部』除了達到『去中國化』的目的,我看不出任何教育意義。」臺灣「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長」段心儀痛批,只花一兩個月倉促編出來的課本,就要叫臺灣62萬學生吞下去;且還把中國史刪掉了,讓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虛幻了,直言「新課本沒有以前好,為何硬要上路?」

  身為高中學生家長的黃秀韻更是氣得痛批,臺當局是意識形態掛帥,稱「教改愈改愈糟,這是凌遲小孩」,還奉勸所有家長「多存點錢」,因為「出走是必然的」。

  然而面對教育界各方人士的不滿與建議,臺「教育部次長」範巽綠的回應則是,12年義務教育的課綱「僅剩最後一哩路」,堅持8月1日「如期上路」……

  那麼問題來了:臺教育主管部門這麼猴急又不顧一切的推新課本上路,到底是為啥呢?臺灣網友給出了正解!

  聲明:本文為「臺灣包袱鋪」團隊投稿作品,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臺灣網無關。

相關焦點

  • 蔡英文當局修改歷史課綱再「去中」 臺媒:三思
    據臺灣《旺報》報導,這對蔡當局而言並非個案,實際上有跡可循,她的就職演說就將兩岸關係放在「區域」;就職兩天後臺當局「教育部長」就立刻廢除了馬英九當局時代通過的歷史課綱微調案。難怪有學者表示,長期推行「文化臺獨」造成「急獨」勢力猖獗,蔡英文當局應該三思,小心到頭來,即使想「維持現狀」也維持不下去。
  • 臺灣:臺當局修改歷史課綱遭批
    央視網消息: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當局近日出臺的「12年公共教育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公告,其中中國史部分內容大減並移至東亞歷史脈絡中討論。這份新課綱,引發外界對臺灣「文化臺獨」的質疑。對此,國民黨痛批蔡當局是數典忘祖。
  • 臺當局推出「臺獨」課綱
    編輯:拾遺 根據相關報導顯示,近期,臺灣地區又有新的舉動,推出所謂的「臺獨」課綱,赤裸裸地教育後代「反中」,對此,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這是倒行逆施、數典忘祖的做法。
  • 臺當局擬改課綱:中國史併入東亞史,夏商周全消失
    臺媒質疑,臺當局三天「火速快審」決定下一代世界觀的歷史課綱,是要「強勢過關」還是「快刀斬亂麻」?據臺灣《聯合晚報》9日報導,根據臺灣十二年教育新課綱草案,高中歷史將不再分為「臺灣史、中國史及世界史」,而是分成「臺灣史、東亞史及世界史」三個領域,將過去的中國史內容大幅刪減,從原本的1.5冊內容縮減為1冊,並將中國史放入「東亞史」的脈絡下進行討論。
  • 九月開學,臺灣毒害下一代的新「臺獨」歷史課本又要上路了!
    大家之所以如此關注2019年即將上路的歷史課本,是因為它是在新的修改過後的「108課綱」的指導下編寫的。  2018年8月13日,臺當局「教育部課審大會」通過了新的12年義務教育高中歷史課綱。即所謂的「108課綱」。
  • 人民日報批民進黨當局篡改歷史課綱:不容「教育臺獨」得逞
    新學年開學以來,臺灣「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多次召開記者會,揭露按照臺灣新課綱編寫的歷史教科書扭曲事實、篡改歷史,搞「去中國化」和 「教育臺獨」,他們大聲疾呼:「教育臺獨」貽害無窮,必須正本清源。時至今日,蔡英文當局搞出史上最『獨』歷史課本,簡直完全淪為民進黨『臺獨』思想宣傳品。」20多年來,島內「臺獨」分裂勢力在教育領域不斷推進「去中國化」,滲透「臺獨史觀」,圍繞中學歷史課綱的爭議一直不斷。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蓄意修改歷史教科書,以「日治」取代「日據」,把日本「投降」改成「終戰」,為日本侵略者塗脂抹粉,這樣的極端例子不勝枚舉。
  • 臺當局要對歷史課綱下手:中國史併入東亞史 夏商周全消失
    臺灣新歷史課綱因「去中國化」,預計將引發課審大戰。(圖源:聯合新聞網)據臺媒報導,臺當局將從本周六(11日)起,一連三天開七場會議對社會領域課綱進行審議,其中歷史課綱因大幅度「去中國化」,預計將引發爭議。
  • 臺灣公告高中歷史新課綱 日本殖民統治成調整重點
    中國臺灣網2月10日消息 臺灣當局教育部門10日晚間正式核定公告高中語文、社會領域課綱微調案。根據公告的版本,歷史科「日本殖民統治」、「中華民國(1912-1945)」時期,增加了大量內容,「二二八事件」、「土地改革」等被提升為重點。
  • 臺當局改課綱欲"洗掉"中國史 出版商編不出教材:想跳樓
    島內高中歷史教科書(中時電子報)海外網12月3日電 臺當局早前修改高中歷史課綱,欲強行「洗掉」中國史,結果鬧了個大笑話。在這份不切實際的課綱「指導」下,出版商編不出教材,島內明年2月就要使用的高中歷史第二冊教科書,至今沒有任何版本過關。有編書者說,「跳樓的心都有了」。去年,民進黨當局修改課綱,要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之中,打的算盤就是通過「去中國化」,欲強行割裂兩岸的歷史和文化連結。然而,在這份內容空泛的課綱下,出版商根本編不出教材。
  • 臺當局拍板高中語文課綱文言文比例下調10%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當局「教育部課程審議大會」24日經過2輪投票,決議普通高中語文科文言文比例為35%到45%,較臺灣「教育研究院課程發展委員會(簡稱「課發會」)研修小組草案下修10個百分點;「推薦選文」則由草案的20篇,下修為15篇。
  • 臺灣新版高一歷史課本將露面,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論」?
    我能理解美、日政府國家立場的史觀,但看不懂臺灣的史觀。「中華民國」自孫中山創建後,清楚的一脈相承,殆無疑義。臺灣的「憲法」開宗明義就說「依據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之遺教」,「憲法」也讓蔡英文每月笑納47萬(新臺幣,下同)餘薪水,臺當局「教育部長」20萬,外加年終及各種福利。他們榮華富貴皆來自「中華民國」的名位,但他們如何對待「中華民國」歷史?
  • 王睿:臺當局為何要刪減語文課的古詩文比例?
    【教育部此前表示,語文教材所選古詩文數量將大幅提升,而在海峽對岸,臺當局卻在課綱審議中打算降低文言文比例,引起各方爭議。 臺灣「中研院院士」王德威等人8月25日發起聯署,呼籲課綱拋開文言文和白話文比例之爭,截至9月5日下午,超4萬人參加聯署。 兩岸語文教育對文言文與白話文的態度互有起伏。
  • 「中國」無處不在 臺灣卻趕製"沒有中國"的課綱
    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破壞兩岸關係政治基礎,支持縱容形形色色的「臺獨」分裂活動。強行修改高中歷史課綱並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就是在教育領域推行「去中國化」「臺獨」分裂行徑的又一實證。這樣的情況下,不難看出,從負責這次新課綱審議的「課審委員」結構來看,執政的民進黨已經掌握了接近過半數的「課審委員」,加上民進黨找來的許多所謂「學生委員」,過去都是「反國民黨課綱運動」的成員,這無疑讓此次的審議更充滿政治味,所謂「課綱審議」實為民進黨說了算,所謂「民主制度」蕩然無存。島內輿論也抨擊,這種「多數暴力」的作法,會像「年金改革」一樣,將讓臺灣社會付出沉痛代價。
  • 臺灣「108課綱」歷史課本將露面,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論」?
    臺灣新版的高一臺灣史課本,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論」。(圖片來源:臺媒)中小學歷史課本該長什麼樣子?這是個好問題。令人難以想像的是,臺灣新版的高一臺灣史課本,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論」。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在臺灣「中時電子報」發表評論說,看看美國中學歷史課本,大都從前殖民時期,殖民地時代,一路講到獨立戰爭、兩次大戰勝利迄今。版本雖因人因地而有不同,但都有效的建立了美國國民榮耀感。其他世界各國也莫不如此,戰後70年了,日本歷史教科書一直在持續淡化二戰的侵略過程與殖民事實,視主流史觀為「自虐史觀」,即使因此與亞洲各國反目也在所不惜。
  • 臺灣宣布廢止"課綱微調"向"臺獨史觀"妥協
    為撥亂反正,2014年,臺灣教育主管部門發布了高中微調課綱,其中包含把「中國」改回「中國大陸」、在慰安婦前面加「被迫」、把「日本統治」改成「日本殖民統治」等內容。這本來是導正臺灣年輕人史觀的一件好事,但島內分裂勢力卻無理取鬧,刻意製造社會對立,讓新課綱寸步難行。  「5·20」還沒到,尚未上臺執政的民進黨就迫不及待對課綱議題出手了。首先是4月中下旬,有多名即將上任的臺教育部門官員表示要求廢止馬英九任內通過的微調課綱。
  • 【解局】「中國史」變「東亞史」,臺當局眼中還有祖宗嗎?
    而這次修改後,課本將採用主題方式分單元,比如中國相關的主題單元有4個,「中國與東亞的交會」、「國家與社會」、「人群的移動」和「現代化的歷程」。至於中國的石器時代、夏商周三代都將消失,中華文化的起源及政治史部分,也通通不見。事實上,「中國史」的消失已非一朝一夕之事。自李登輝執政時期起,臺當局就斷斷續續在歷史、文化教育上做文章。
  • 臺灣民眾將推動「恢復中國史」課綱「公投」
    臺高中歷史課本(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1月26日報導,今年8月,臺「教育部」課審大會通過將高中歷史課綱分成臺灣、東亞及世界等3個分域,並明確提到「中國史納入東亞史的架構下討論」,「中國史不再單獨存在。」
  • 學生審課綱 笑話伊於胡底
    28日,臺教育部門將召開第三次會議遴選審課綱的學生代表。前兩次遴選會上,學生們吵成一團,意見超多而效率奇低,沒能選成。簡單的遴選尚且如此,專業性極強的審課綱會亂成什麼樣,可想而知。難怪島內有學者痛批,臺當局讓學生審課綱,要鬧國際笑話。
  • 臺灣教科書之殤
    身在海峽對岸的曹老師很急切,也很焦慮,因為9月新學期一開學,臺灣小學、初中和高中一年級的新生們,就要開始使用蔡英文當局根據新課綱修訂的新課本。而翻開這些教科書,無論是所謂「臺灣地位未定論」的荒謬陳述,還是沒有中國史的歷史書,都讓已經執教35年的曹老師痛心疾首。從李登輝到陳水扁再到蔡英文,臺灣課綱修改歷經20多年,一步步走向「去中國化」,而歷史這門課,總是首當其衝被「上下其手」。
  • 臺灣當局修改高中歷史課綱
    據新華社臺北8月14日電 臺灣當局教育主管部門「課審大會」13日決定,對現行中學社會領域課綱進行修改,在高中「中國史」教學中不再使用傳統的朝代編年史,並將「中國史」放在「東亞史」架構下呈現。這一決定引發島內輿論強烈質疑與批評,認為這是民進黨當局在歷史領域「去中國化」的又一政治操作,是在破壞兩岸關係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