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學生扛課桌上學調查:撤點並校致資源失衡

2020-12-22 搜狐網

  9月5日,湖北省麻城市順河鎮南崗教學點,孩子們坐在嶄新的課桌上。和簡陋的教室相比,課桌顯得非常醒目。

  9月6日,麻城市順河鎮長衝教學點,背茶几來上學的汪涼有了新課桌,茶几被放在了一旁。

9月6日,麻城市順河鎮的中心小學,孩子們排隊搬運剛剛運到的新桌椅零件。

  核心提示

  日前媒體報導,湖北省麻城市3000多名學生「扛著課桌上學」,缺少基本教學配套設施。

  麻城市教育局回應稱,在2011年已啟動了「健康桌椅」工程,安排400萬專項資金,購置了32800套標準學時課桌椅,為全市所有的初中和部分小學更換了桌椅,並將在最近兩個月之內,更換所有學校的舊桌椅。

  9月5日,麻城市順河鎮西壪村教學點新添置的桌椅,格外「醒目」。

  在「撤點並校」政策實施之後,因教育資源逐漸集中至優勢學校,當地一些鄉村教學點面臨師資和配套缺乏,校舍破舊,教學設施老化,教育資金投入相對較少等諸多問題。

  暑假前,仲復海就桌椅的事曾特意詢問所屬中心小學的校長,對方說,桌椅已在配置,但「至少得等上一段時間」吧。

  和往常一樣,並沒有明確的配置時間。

  仲復海是麻城市順河鎮南崗村教學點唯一的老師,今年49歲,曾擔任南崗村小學校長。(教學點,是不完全的小學,設置年級少,大多是學前班和一年級學生,在一個課堂上聽課。分布在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的農村偏遠地區,為方便年齡小的孩子入學,就近設置。)

  近日,麻城學生「扛著課桌上學」經報導後,一批可升降的明黃色桌椅很快送到順河鎮西壪、長衝、棗林崗等多個教學點,替換了數十年沒有更換的桌椅。

  9月4日下午,顏色鮮亮的新桌椅送到西壪教學點,擺進教室,桌上「羅鋪中學」的字跡清晰可見。該教學點唯一的老師陳明志跑到村頭買了煙,分發給搬運工人。小賣鋪老闆娘說,頭一次看到陳老師笑得這麼開心。

  不過,在「撤點並校」政策實施之後,當地鄉村教學點仍一直面臨教育資源配置不足等難題。

  課桌需「提前預約」

  南崗村教學點,僅有幾張破舊桌椅。新生入學,家長們要「提前預約」,否則要自備桌椅

  今年,新學期開學,仲復海瞅著教室裡高低不平的桌子,和桌子後邊一個個新入校的學生,覺得心酸。

  每逢新學期,仲復海會面臨同樣的難題:整個南崗村教學點,僅有幾張當年開辦村小學時留下的破舊桌椅。即使破舊,新生入學,家長們也要跟他「提前預約」,沒有預約上,學生要自備桌椅。

  然而,他今年沒想到,前一天還是學生帶著課桌來上課,第二天,10套「健康桌椅」就出現在了教室。新送來的10套桌椅,讓仲復海覺得安心。此前,他曾一度擔心南崗村教學點也會被撤併。

  在麻城的其他教學點,與南崗村教學點的教育資源配置狀況區別不大。

  記者先後走訪了麻城市兩個鄉鎮的5個教學點,調查發現,在這次新桌椅到達前,大多數學校此前使用的是高低不平的舊桌椅,少數教學點的部分學生需自帶桌椅上課。其中包括長衝、南崗兩個教學點。

  需要帶桌椅上課的學生有多少,麻城市教育局稱,並沒有做出統計。

  麻城市教育局稱,已在2011年開展了「健康桌椅」計劃,對各學校的舊桌椅進行更換,第一批新桌椅優先分配到順河鎮的中心小學和部分中學,一些偏遠的教學點,需要慢慢解決。

  西壪村教學點老師陳明志說,對此事他並不知曉。他只了解,因為此次「桌椅風波」,西壪村被擱置的桌椅問題,一夕之間得到了解決。

  公共經費不足

  在教學點,數十名學生,每年的公用經費僅5000元,談不上修葺校舍,更換桌椅

  在當地,標準化桌椅配置為何一直未能普及?對此,麻城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葉柏華介紹,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初期,教學配套設施,如課桌椅,一般由村或學校自行解決,有些學校至今沿用當時的舊桌椅,或由學生自行帶課桌上學。

  2001年後,實行農村稅費改革,此後,麻城市各學校的教育經費主要依賴於公用經費,或者向上級申請項目資金。

  據麻城市政府網站公布,2011年,麻城市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中央和省轉移支持資金共計6951萬元,另有市一級財政教育支出28235萬,佔麻城市公共財政的15.97%。不過,直到2011年前,麻城市尚未給所有的中小學和教學點配備標準化課桌。

  對此,胡和平稱,因麻城市人口多,所轄中小學眾多,遠多於周邊其他人口少的縣市,鋪的攤子太大,教育經費的投入只能維持學校的正常運轉,若有多餘的經費,一般投入緊要的項目,如校舍安全、食堂吃飯等,所以,標準化桌椅的配置相對滯後。

  在師資方面,按相關規定,麻城市從2011年起將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在2010年基礎上提高100元,即小學生均達到500元每年。同時,對不足100人的農村小學教學點,按100人核定公用經費補助資金。

  然而,實際狀況是,南崗、長衝、西壪、棗林崗等教學點,仍是按照學生數來劃撥公用經費,均未達到一年5萬元的標準。

  在教學點的老師看來,數十名學生,每年的公用經費僅5000元,維持學校的水電、教學設備的開支已經捉襟見肘,更不用談修葺校舍,更換桌椅。

  教學點的多位老師稱,公用經費除了應付學校日常開支,還需要從中拿出部分支付老師們的住房公積金和醫療保險。

  對此,麻城市教育部門的負責人稱,本應由財政負擔這兩項開支,但因財力不足只能如此,整個湖北省狀況均如此。

  配套優先大的學校

  麻城教育局副局長坦言,學校太多,僧多粥少,有項目資金,最先考慮大的學校的配套設施

  在「撤點並校」之後出現的教學點,大多是「一師一校」,環境較差,教師負擔重。

  在南崗村小學任教30年的仲復海說:「我見證了這所學校的興衰。」南崗村小學成立於上世紀80年代,在2008年以前,是一所1-6年級齊備的初小,學生最多時,曾有300多人。

9月7日,麻城市木子店鎮楊嶺崗村教學點,換下來的舊桌椅成為小食堂的餐桌。

9月6日上午,麻城市順河鎮長衝教學點,孩子們拿著學校僅有的玩具在玩耍。

  當年,湖北省開展農村義務教育工程,教育部門為南崗小學配備了一臺DVD、電視機,以及一臺電腦,並安裝了一個接收器,接收教育頻道的教育信息。

  2008年,「撤點並校」時,鎮上的小學來了人,要搬走設備。仲復海請求留下電腦,對方反問:「你們一個教學點,要這幹嗎?我們那裡要搞多媒體教室,下邊的電腦全都得收上去。」如今,校舍屋頂上只剩下一臺光禿禿的白色接收器。

  校門口的校名「南崗小學」鏽跡斑斑。唯一的一間教室,部分綠色塗料剝落,黑板上出現了幾條裂縫。「基本上好的資源,都給了大的學校。」仲復海說。

  因為教學點偏僻,仲復海與外邊接觸極少。執教多年來,僅僅參加過一次培訓的他,形容那次培訓為「提升」。

  2006年,湖北開展中小學教育提高工程,他獲得一次到華中師範大學(招生辦)培訓的機會,聽到不少專家學者的講座,「感覺耳目一新。」

  而其他教學點的公辦教師們,幾乎沒有參加過類似的培訓「提升」。

  9月6日,順河鎮長衝村教學點,教室裡點著一盤蚊香,老師向明秀說:「教室外是水塘和草叢,稍不注意,學生的臉蛋上就被叮得紅腫。」

  在順河鎮西壪教學點,孩子們一直沒有上過美術課,對唯一的老師陳明志來說,畫畫是個難題。

  和城鎮裡的學校不同,因老師的能力和教學設施的缺乏,教學點裡的孩子們接觸體育、美術等課目的機會很少,孩子們能參與的體育運動項目,就是圍著空地追趕嬉鬧,或爭著爬上教室門口的那棵歪脖子樹。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順河鎮的華中電網希望小學,這所鄉鎮中心小學的每個班級都換上了新課桌,籃球場、宿舍、食堂一應俱全,除了公用經費的投入外,華中電網集團對於大型項目均有數十萬的投資。

  麻城市教育局副局長胡和平坦言,學校太多,僧多粥少,一旦獲得項目資金,最先考慮解決的肯定是大的學校的配套設施。

  曾以「撤得多、撤得快」為榮

  當年撤點並校「蔚然成風」,很難去考慮鄉村的實際需要,撤掉了不少理應保存的學校

  此次發生「桌椅風波」的順河鎮,所轄51個村,原本的格局是「一村一校」,「撤點並校」過後,只保留了12個教學點。

  在「撤點並校」過程中,西壪、南崗、棗林崗、長衝等村小學,開始是撤掉5、6年級,後來,則成為只設學前班和一年級的教學點,歸屬鄉鎮中心學校管理。

  原來各個小學的老師也都調到優勢學校,各個教學點只保留一至兩名教師。

  9月6日,麻城市教育局副局長胡和平介紹,2006年,按國務院調整農村中小學布局的相關規定進行「撤點並校」,當時從市一級到各個鄉鎮,麻城市的中小學迅速撤併。

  胡和平解釋,原本教育經費就得不到保障的村小學,撤併之後,經費和資源集中到一定規模的學校,更容易形成教學效益。

  一位不願具名的中心學校校長也稱,正是在政策號召和教育經費受限的情況下,當時的撤點並校已「蔚然成風」,有些鄉鎮以「撤得多、撤得快」為榮,很難去考慮鄉村的實際需要,這種跟風,撤掉了不少理應保存的學校。

  麻城市木子店鎮楊嶺崗小學,就是其中的典型。

  楊嶺崗村村長說,學校被撤掉時,數十名家長圍著他問:「我們的孩子怎麼上學?」

  因為村小學的撤併,村裡的孩子們不得不前往20多裡外的一所小學讀書,有些家長不放心孩子寄宿,選擇離開村子,搬到鎮上租房子陪讀,村裡的人口數量不斷減少。

  保留在村裡的教學點,因投入不足,規模小,或較為偏遠,教學設施陳舊,多處危房校舍,公辦教師不肯前來,只能聘用民辦教師,狀況更是每況愈下。

  部分地區恢復教學點

  相關政策稱,已經撤併的學校或教學點,確有必要的應重新規劃,按程序予以恢復

  「撤點並校」之後,近些年一些問題開始凸顯,如上學難、教學資源傾斜、校車事故頻發等問題,要求恢復部分被撤教學點的聲音也隨之出現。

  今年50歲的老師汪定茹,是麻城市東邊的木子店鎮楊嶺崗村人,該村位於海拔1000米的大別山,她原本打算留在山腳下的一所教學點,因為環境舒適,並有一定規模。

  暑假期間,楊嶺崗教學點所屬中心學校的校長商興國,騎著摩託車走了20多裡的山路,幾次勸說她回村教書。

  汪定茹有些猶豫,此前的楊嶺崗小學,是一棟牆壁快要坍塌的土坯房子,沒有通電,陰雨天裡光線極暗,孩子們幾乎沒法看清黑板上的粉筆字。並且,吃水也是難題,除了偶爾從附近老鄉家裡提水外,大多時候,需要走上一裡地到水塘擔水。

  不過,最終她決定返回楊嶺崗。她說,這是因為商興國的一句話:「村裡人說,你回來教,他們才肯讓娃娃來讀書。」

  在村裡人的多次要求下,村委會集資了5萬元重新整修了教室,通水通電。最終,楊嶺崗教學點得以恢復。

  在恢復教學點方面,相關部門也有了相關政策。在8月2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對規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提出了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嚴格規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撤併程序,稱已經撤併的學校或教學點,確有必要的應重新規劃,按程序予以恢復。

  胡和平稱,因為政策推動,今年麻城市也開始鼓勵教學點的恢復。目前的計劃是,大的鄉鎮,將恢復至少兩個,小的鄉鎮也將恢復一處教學點,同時加大對教學點的投入,改善教學點的環境,吸引新老師前來。

  不過,在當地教育局一官員看來,必須從長遠來考慮教學資源的分布,已有的教學點要加大投入,彌補和中心學校之間的差異;而恢復教學點,也應採取一個科學的調研和評估,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才是長遠之策。

  (新京報)

相關焦點

  • 湖北麻城義務教育困境調查:缺的不僅僅是桌椅
    「捐桌」事件引發質疑  記者在麻城調查發現,一場「3000學生自帶桌椅上學」新聞事件,最終使麻城陷入了一場輿論的漩渦。背後折射出的卻是我國教育發展中一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以及一些欠發達地區義務教育實施中面臨的諸多困境。「早知道會產生這麼大的負面影響,當初還不如不搞"捐桌"活動!」
  • 自帶課桌上學,麻城你真那麼差錢嗎
    新學期開始,湖北麻城市順河鎮的家長們紛紛扛起課桌送孩子上學。據悉,整個順河鎮有5000多名學生,仍有3000餘人缺乏課桌。有的學生因此把茶几拿來當課桌,而留守兒童只能由年邁的奶奶扛桌子送其報到。有位送孫女報名的老人嘆息道:「希望在活著的時候,能看到孩子們不再扛著課桌去上學。」(8月3日《長江商報》)  新學期伊始,形形色色的開學故事佔據各大媒體主要版面,成為人們熱議話題。看多了「蘋果三件套」在學生族中的熱銷,看多了家長包車送孩子的寵溺,看多了孩子養尊處優入學不適應的事例,總感覺現在的學生娃太幸福。
  • 麻城市委書記談3000學生帶課桌上學 其名表可查
    圖為網傳湖北麻城市委書記楊遙佩戴名表  中新網9月9日電 湖北麻城市委書記楊遙今日在微博上就關於媒體報導該市學生自帶桌椅上學以及網友質疑其佩戴名表問題進行回應。楊遙稱,農村中小學校學生自帶桌椅上學的問題,的確在該市長期普遍存在。目前,財政安排的資金和捐款籌集的資金正在通過政府採購渠道購買所需的課桌椅。至於部分網友質疑他本人佩戴名表的問題,他表示,「這是他六年以前購買的一塊浪琴牌電子石英表,其價值相信網友一查便知」。  楊遙指出,9月3日,《長江商報》報導了麻城市順河鎮3000名學生背課桌上學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 湖北麻城3000多小學生自帶課桌上學
    湖北麻城3000多小學生自帶課桌上學
  • 探訪湖北麻城鄉村學校:老師兼職為學生做飯
    9月6日,湖北麻城順河鎮長衝村教學點,向明秀老師與8名孩子在簡陋的教室前合影。9月7日,湖北省麻城市木子店鎮楊嶺崗村教學點,教師汪定茹與學生們在一起。 棗林崗村教學點,59歲的老師蘭嬌在廚房為孩子們做營養餐,她在當地已經任教26年。9月6日清晨,湖北省麻城順河鎮長衝村教學點,孩子還沒有到齊,唯一的老師向明秀已經燒開了水,準備上課。
  • 湖北麻城兩月內配齊課桌椅 黨員幹部認捐26萬元
    「湖北麻城部分農村小學生扛課桌上學」後續  據新華社電 針對部分學校新生秋季入學時需自帶課桌上學的情況,湖北麻城市計劃在未來兩個月內為全市所有學校配齊標準化課桌,結束學生自帶課桌上學的歷史。
  • 華西都市報:撤點並校:別抽空"鄉土教育"內核
    今年,是撤點並校走過的第11個年頭。隨著撤併「後遺症」漸次凸顯,其存廢之爭也加劇。只是,簡單沿襲或叫停,恐怕都不是糾偏正途。   7月23日,教育部公布《規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的意見》。教育部表示,將嚴格規範學校撤併,多數家長反對的,將不得撤併;已撤併的學校,確有必要的應恢復。
  • 中國城鎮化路上的「教育方程式」——從平陰撤點並校看深化改革...
    一個財政收入在山東排名靠後的遠郊山區縣,竟然能夠迎刃破解全國城鎮化浪潮下的教育改革難題,而且學校硬體水平、教育教學質量、學生家長滿意度大幅躍升。可以肯定,平陰縣的撤點並校絕非像這四個字看上去這麼簡單。
  • 馬雲的撤點並校、推廣寄宿制學校建議靠譜嗎?
    馬雲的撤點並校、推廣寄宿制學校建議靠譜嗎?鄢烈山教育扶貧對於農村孩子脫貧、走向光明未來的意義,根本不用饒舌。你聽,「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這誓言多麼動人!現在他又試圖解決學生上學的困難,在貴州資助「鄉村寄宿制校園計劃試點」的基礎上,邀請國內企業家共建鄉村寄宿制學校,讓「冰花男孩」不再出現。1月21日,在三亞舉行的2017年「馬雲鄉村教師獎」即將頒發之際,馬雲在午餐時間與80餘位國內知名企業家聚會,探討在中國貧困鄉村進一步推動撤點並校計劃,讓那裡的孩子們能夠讀上條件完善的寄宿制學校。
  • 湖北麻城書記回應網民「查手錶」:為6年前所購
    綜合新華社、本報記者胡維報導 近日,湖北省麻城市因為被爆出3000多名小學生背課桌上學成為輿論熱點,麻城市委書記楊遙也因為其所戴的手錶而被網民稱為「表弟」。9日凌晨,楊遙現身微博,在其實名認證的微博公開回應。他表示,麻城市計劃在未來兩個月內為全市所有學校配齊標準化課桌。
  • 麻城職教暑假集訓開展「學生人格健全與知識積累」講座
    麻城職教暑假集訓開展「學生人格健全與知識積累」講座麻城市職教集團暑期集訓邀請知名教授來校開展「學生人格健全與知識積累」主題講座8月26日下午15:00,講座中彭禮堂教授從「黃麻教育公益事業」說起,引入自己在工作、生活、公益事業的親身經歷和感悟,從人格健全教育對學生人生的意義,學生人格健全教育的關鍵,學生文化技能與人格健全同步發展,教師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影響四個方面進行講述,讓教師對於學生健全人格有了全新認識,引導教師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應注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引導學生向正確的人生道路發展,完善自己教育理念,成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
  • 鄉村教育在城鎮化進程中失衡
    現象:鄉村教育在城鎮化進程中失衡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胡衛這一年沒少往農村跑,在對口幫扶的四川涼山州農村,他看到一些村小和教學點已經空空蕩蕩,而鄉中心校裡,有的課桌後面竟然擠著7名學生,學校周邊的小旅館也都變成了學生們的宿舍。「農村學校留不下學生啊!」他感嘆道。
  • 關於教育住房 網民建議根據學生年齡階段修改課桌尺寸
    關鍵詞:教育  網友「1010」:中小學教育應該加強運動常識普及  2020年開始,體育考試以60分計入中考總分,這說明現在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值得點讚。但需要指出的是,學生們基本的運動常識知識還很缺乏,熱身常識、運動後恢復的知識普及還不夠。出現導致「粗放型」運動的現象,無論是效果和安全都打了折扣。建議學校和社會應該注重這方面的教育,讓學生掌握正確運動的知識和方法。
  • 麻城以紅色精神引領學生成長
    在乘馬會館紅色舊址,學生們參演了革命話劇《紅軍乾娘》,並化身小講解員,為遊客講解黃麻起義的歷程和紅軍事跡。當天,師生們行程近10公裡,歷時8個多小時,吃的是南瓜飯,休息的地方是營房。一名家長陪同走完紅軍路,直言非常震撼。他說,很多孩子身在麻城,卻不知道這片紅土地的歷史。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色旅遊是紅色文化傳承的生動課堂。
  • 為廣西賀州學生募捐3050套課桌
    孩子們高興地往教室裡搬新課桌。受訪者供圖    Apple蘋果、Boy男孩子、Cat貓……廣西賀州南華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跟著城裡來的「留學生老師」第一次學習英文單詞。    8高中生留學前赴山區體驗    參加此次助學活動的,還有來自中山市華僑中學國際部的8名高中生,他們很快將要到國外留學,參加活動的目的是,在出國前體驗一下貧困學生的求學之路,同時儘可能地幫助山區的孩子們。    12月26日下午,8名學生被分成小組分別跟隨愛心人士探訪了南華小學的3個貧困學生家庭。「感覺這裡的孩子每天上學要走的路太辛苦了。」
  • 麻城,為什麼需要一所大學?
    令人遺憾的是,麻城至今沒有一所正規大學。現在武漢高校紛紛選擇在周邊縣市辦分校,湖北已經有不少縣市建了大學,有的大學甚至還建在鎮上。爭取武漢的高校資源辦分校,這是周邊縣市都垂涎欲滴的香餑餑。大學夢,是麻城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我作為一個麻城年輕人,非常期待麻城籌建一所大學,我也堅信麻城能夠成功創建大學。
  • 麻城農商行金融服務進校園
    黃岡日報訊 (通訊員陶孝柏 黃齊林)9月1日,秋季學期開學第一天,在麻城理工學校學雜費收費現場,往年熱鬧的繳費場景不見了。「通過農商行微信銀行就可以繳費,我提前一個星期就交了,操作很簡單」,一位學生家長正認真地指導同行的友人通過「繳費易」交納學費。
  • 家校合力讓在家上學效果最大化
    相對於傳統的學校教育,在家上學無論對於教師、學生,還是家長來說,都屬於新興事物。它最突出的一個特點是,需要家長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那麼,疫情期間的在家上學,家校如何密切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最大限度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呢?家校合作要做到深度信任理解、共擔責任。
  • 麻城職教集團平安校園建設亮點紛呈
    麻城市職教集團是職教資源整合後的省級示範中等職業學校,全國內保工作先進單位。學校有四個專業部,17個專業,在校105個班,在籍學生6700多人。學校把握住建部扶貧駐點機遇,成立了大別山(麻城)建築產業工人培育示範基地,申報大別山(麻城)技能等級鑑定中心(試點),為麻城各類職業培訓技能等級認定提供了更廣泛便利的平臺。職教集團與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籤訂了合作辦校協議。
  • 學生課桌排椅按用途分類有哪些?
    如今學生課桌排椅種類越來越多,不同學校的課桌都不同。一般學校還是採用的木質課桌,因為木頭給人大自然的感覺。在大學中課桌現在一般採用不鏽鋼課桌,質量更好使用年限更久不易損壞。學生課桌排椅椅尺寸的選擇:正確的桌椅高度應該能使人在坐時保持兩個基本垂直:一是當兩腳平放在地面時,大腿與小腿能夠基本垂直。這時桌子抽屜前沿不能對大腿平面形成壓迫。二是當兩臂自然下垂時,上臂與小臂基本垂直,這時桌面高度應該剛好與小臂下平面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