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城鎮化路上的「教育方程式」——從平陰撤點並校看深化改革...
一個財政收入在山東排名靠後的遠郊山區縣,竟然能夠迎刃破解全國城鎮化浪潮下的教育改革難題,而且學校硬體水平、教育教學質量、學生家長滿意度大幅躍升。可以肯定,平陰縣的撤點並校絕非像這四個字看上去這麼簡單。
-
封面新聞 華西都市報兩件作品 榮獲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
封面新聞 華西都市報兩件作品 榮獲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 《1個人和27個人生死對話》刊發於2019年4月4日《華西都市報》一版。 11月2日,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第十六屆長江韜奮獎評選結果揭曉。
-
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反侵權公告NO.107
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的原創稿件,一直被大量網站、移動客戶端等平臺轉載,通過封巢智媒體的全網數據監控、文圖及視頻對比分析、稿件來源追蹤、傳播路徑分析、以及媒體白名單篩選等技術手段,現將10月30日-11月16日期間未經授權轉載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原創稿件的部分平臺予以公布,請相關侵權網站、移動客戶端等平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
-
華西都市報告訴你:全世界才是你的大舞臺(組圖)
因為歷練才存在人生,因為舞臺才存在2015-2016,跨年迎新再一次熱血沸騰的存在激蕩你與生俱來的文藝天性一場高品質的民間文體盛典 只等你,和你的團隊亮相因為全世界,才是你的大舞臺 為四川喝彩:泰國大比舞 大媽跳起來 舞動·泰國以矯健的身姿閃耀泰國,贏取豐厚大獎 如果說,在國外即興跳十分鐘廣場舞並上傳到視頻網站屬於「小打小鬧」,那麼,由華西都市報
-
人民日報:鄉土教育,路在何方
或許他們看到的只是某個「點」,見解也未必全面成熟,但無疑給我們提供了更多鄉土中國的細節。更重要的是,作為鄉土中國走向現代中國的主人翁,這一代人對「變動中國」的觀察視角和思考取向,本身也成為這個時代中的組成部分,值得與大家分享。 ——編者 通往故鄉的路總是那麼悠長而惆悵。
-
鄉土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途徑
追求鄉土認同與國家認同的統一 「鄉土教育是人文教育的基礎,指學生在了解和認識家鄉的基礎上,激發鄉土情感、產生鄉土關懷和鄉土認同,並能為改善鄉土環境、促進國家認同貢獻力量。」謝治菊說,鄉土教育注重人的個性發展,維護純真的自然和人文生態環境,以自然規則培育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意志頑強、道德高尚、尊重他人、勇於擔當之人。
-
麻城學生扛課桌上學調查:撤點並校致資源失衡
9月5日,麻城市順河鎮西壪村教學點新添置的桌椅,格外「醒目」。 在「撤點並校」政策實施之後,因教育資源逐漸集中至優勢學校,當地一些鄉村教學點面臨師資和配套缺乏,校舍破舊,教學設施老化,教育資金投入相對較少等諸多問題。 暑假前,仲復海就桌椅的事曾特意詢問所屬中心小學的校長,對方說,桌椅已在配置,但「至少得等上一段時間」吧。
-
馬雲的撤點並校、推廣寄宿制學校建議靠譜嗎?
馬雲的撤點並校、推廣寄宿制學校建議靠譜嗎?鄢烈山教育扶貧對於農村孩子脫貧、走向光明未來的意義,根本不用饒舌。你聽,「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這誓言多麼動人!1月21日,在三亞舉行的2017年「馬雲鄉村教師獎」即將頒發之際,馬雲在午餐時間與80餘位國內知名企業家聚會,探討在中國貧困鄉村進一步推動撤點並校計劃,讓那裡的孩子們能夠讀上條件完善的寄宿制學校。馬雲並非看了「冰花男孩」的報導一時心血來潮,而是早有預謀。
-
《華西都市報》總編劉為民作客搜狐聊天
我當時也沒有下定論,但我覺得像都市報這種以盈利為目的的報紙,當然報社應該是企業。當時因為是叫「初探」,所以我沒說應該是什麼。我到《華西都市報》以後,我就覺得我們報紙就是一個商品,報社肯定就是一個企業,就是生產報紙、經營報紙品牌的一個企業。另外我辦黨報的歷史也是比較長的。我說的辦黨報不是指當記者、當編輯部主任。我是真正要出版面,最後要籤大樣。我值了八年黨報的夜班,從一般編輯幹到值班籤大樣的編委。
-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祝賀丹秋名師堂學校成立22周年
「100年只做一件事——教育」!這句丹秋名師堂學校的宣傳語在西南教培行業擲地有聲,這不僅是丹秋名師堂學校校長張丹秋對教育的終身誓言,也是所有丹秋名師堂學校員工的信念。1998成立以來,丹秋名師堂學校始終致力於良好的品牌和口碑建設,經過22年的不斷創新前進,已經從只有一個教學點發展為擁有13大學科、1600名專職教師,近百個教學點的西南著名教培機構,深受學生和家長信賴。22年攜手共進 發出行業規範最強聲22年間,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與丹秋名師堂學校攜手共進。
-
鄉土與鄉土教育及鄉土教育思潮
晚上,在回來的公交車上,看到了潘光旦的一篇《說鄉土教育》。好像,以「說鄉土教育」為題目的文章,潘光旦不止一篇。這兩天,一共讀了潘光旦兩三篇關於教育(位育)的短文章。而,以及總以為讀的是費孝通的文章。關於「鄉土教育」,又在網上搜索到「鄉土科」的學習科目。這是民國時期的學校裡,比如江浙徽一帶的小學裡開設過的科目。其他地區,或許也有。而尤以江浙地區存留的資料多。檢索「鄉土教育」的過程中,遇到一篇1933年發表於廣州《教育研究》期刊第48期的文章。作者為「廖鸞揚」。
-
以教育之名,承鄉土文化
以教育之名,承鄉土文化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蘊藏著豐富的人文內涵。近日,浙江師範大學實踐隊就走進黃店,深入挖掘其內核,並開展了一系列傳統文化課程。賞·鄉土婺劇演技精湛,自具一格,起源於金華的婺劇一向有著極強的魅力。隊員們緊跟潮流,開設了一系列「婺劇」特色課。課堂上,隊員播放《僧尼會》《牡丹亭》《火燒子都》等精彩視頻,激起學生高昂興致,也讓學生對婺劇形成初步了解。欣賞之餘,關於婺劇本身的技藝知識也搬上課堂。「老師,這個故事講了什麼?」
-
楊冪:祝福華西都市報25周年生日快樂!祝封面新聞不忘初心,越辦越好!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杜恩湖「我祝福華西都市報25周年生日快樂!祝封面新聞不忘初心,越辦越好!華西都市報25歲生日之際,楊冪特別發來祝福視頻。12月10日,「新物種·進化論」華西都市報創刊25周年論壇暨封面新聞用戶節在成都正式啟動,開啟為期三個月的盛大用戶互動活動。這是一次老朋友的聚會,也是一次新朋友的結識。今年25歲的華西都市報將「迭代不止」。
-
華西都市報96111「2016年玉樹新鮮蟲草特賣會」明日開搶(圖)
(原標題:華西都市報96111「2016年玉樹新鮮蟲草特賣會」明日開搶(圖))
-
《鄉土教育》奇遇記
可我水平太差,寫不來,就算寫點豆腐乾也不敢示人。不過又一想,反正大家知道我沒什麼文化,笑話也就笑話了,還是嘗試著學習吧。 想起上次鄢、雷、方三位老師在青簡社聊起過鄉土教材,而我手邊剛好有那麼一冊,給他們看過,三師均表示第一次見此書,對今後編撰鄉土教材有一定的借鑑作用。那麼不妨就先試著聊聊此書吧。
-
四川邛崍:特色鄉土美術教育下的川劇文化復興
在邛崍市「文化立校,提升邛崍區域教育品質」的春風吹拂下,大批中小學挖掘、傳承地域文化,形成了「一校一品」、百花齊放的盛景。其中,川劇作為傳承地方厚重文脈的載體,讓傳統文化在巴蜀四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古臨邛煥發生機。
-
致城勢 智未來|第18屆榜樣中國封面-華西房產TOP50城市發展論壇重...
118載進化迭代鑄就西部地產「奧斯卡」2002年,經過多方科學論證,由中國第一張都市報——華西都市報精心打造的「榜樣中國·華西房產TOP50」排行榜應運而生。而在「萬物皆可雲」的時代,12月17日,由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主辦的第18屆「榜樣中國·封面-華西房產TOP50」城市發展論壇也將在雲端啟幕。本屆TOP50城市發展論壇將邀請相關主管部門,在去年行業現狀、來年形勢預判方面提綱挈領,為行業、論壇量身定製系列主題。
-
潘光旦:說鄉土教育
個人家世除外後,其餘的問題都屬於所謂鄉土教育的範圍。 鄉土教育可以有許多很顯明的貢獻。第一點貢獻是從本末賓主的原則來的,良好的公民要由教育產生,但目前流行的教育,即使辦得極好,所能造成的公民是多少有些不著邊際的,沒有重心的, 「滿天飛」的,找不到據點或支點的。例如若干大都會,造成了歷年來都鄙與城鄉之間那種頭重腳輕的不健全的形勢。
-
鄉土課程開發 教育科研引領
四川新聞網雅安8月20日訊 由滎經縣青龍小學申請,經教研室同意,8月18日上午,在青龍小學舉行了滎經縣教育科研課題《山區小學鄉土課程案例開發研究》結題評審會。縣教研室副主任楊明勇、王家榮,兼職教研員李元華、附城小學副校長徐洪全組成評審小組,參加了課題結題評審會。
-
「四川品牌報刊」名單對外發布 四川日報、華西都市報等20種報刊榜...
作為報刊資源大省,入選「四川品牌報刊」的只有20家,其中川報集團一共有3報1刊(四川日報、華西都市報、文摘周報、廉政瞭望)入選2017年首屆「四川品牌報刊」,是全省入選最多的傳媒集團單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報刊司司長李軍出席發布活動並講話。李軍對四川品牌報刊建設工作給予高度評價,對四川報刊業近年來在轉型發展、創新融合、出版能力建設等方面所作的有效探索給予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