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課程開發 教育科研引領

2020-12-22 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雅安8月20日訊 由滎經縣青龍小學申請,經教研室同意,8月18日上午,在青龍小學舉行了滎經縣教育科研課題《山區小學鄉土課程案例開發研究》結題評審會。縣教研室副主任楊明勇、王家榮,兼職教研員李元華、附城小學副校長徐洪全組成評審小組,參加了課題結題評審會。

評審組認真聽取課題負責人吳佳強校長所作的課題研究報告,分別就課題研究的背景、理論選擇、目標完成、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實驗的主要做法、研究成果的提煉、反思與展望等六個方面逐一進行點評和指導,他們一致認為:該課題自開題以來,課題組全體成員嚴格按分工安排,各施其責、通力合作,完成了各階段的研究目標任務,課題切題準、過程實、效果好,既立足學校校情,又符合本鄉實際,更適合學生發展,是通過本課題的開發,讓學生知鄉情、明鄉愁、懂鄉音、感鄉恩,進而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增強建設家鄉的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同時,也指出了在報告撰寫和成果梳理等方面的具體問題,還為下一步成果的拓展和進一步推廣提出了好的建議。課題組代表表示,一定按專家組提出意見和建議繼續做好下一步工作,把此次結題作為新的起點,讓鄉土教材不斷生根發芽,真正實現惠及學生,地方受益,變鄉土為「香土」。

本次結題評審會,是按縣級課題管理,由教科研引領,助推學校鄉土校本課程開發,共謀我縣教育發展,是科研興校之舉。(滎經縣教育局供稿)

相關焦點

  • 研討「海峽鄉土教育資源開發」
    研討「海峽鄉土教育資源開發」 延平學子考上哈佛大學 日期:[ 2012年6月27日 星期 三] -- 科教 --版次:[ 12 ] 科教動態研討「海峽鄉土教育資源開發
  • 鄉土教育的課程特徵與實施策略
    只有對農村鄉土教育資源進行了充分開發和科學建設並與課程變革同步進行,才能建立與城市文化並行不悖的當代鄉土文化,並在對鄉村獨特教育資源和社會資源不斷發掘的基礎上,建立對鄉村文明的文化自信。在實行鄉土教育的過程中,從課程目標到教學目標,應強調服務農村的人才建設本位,發揮鄉土文化對民俗、族群、情感紐帶的獨特、持續影響作用。隨著校本教研逐漸成為基礎教育教學研究的重要形式,鄉土教育逐漸向校本化過渡。
  • (丹江口)調研鄉土歷史資源 開發校本課程
    為研究開發和利用學校所在地的教育資源,把地方潛在的人文資源轉化為現實的課程資源,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打破學校與社會隔離的狀態,12月16日上午,丹江口市白楊坪九年制學校利用周末時間,組織部分教師走進家鄉親近自然,開發校本課程,傳承歷史文化,從豐富的地方資源中發掘教育價值。
  • 借力鄉土資源 促進兒童發展——「漣水縣小學語文鄉土課程資源開發...
    2020年12月29日,北風呼嘯,瑞雪飛舞,但漣水小語人的研討熱情卻異常高漲,「漣水縣小學語文鄉土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專題研討活動」暨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立項課題《基於兒童語文素養的鄉土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研究成果匯報與推廣活動在漣水縣徐集中心小學報告廳如期舉行。
  • 對鄉土課程幾個核心概念的探討——鄉土課程建設(一)
    鄉土課程資源:識別、層級與教育處理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教師也想開發鄉土課程,但要麼感覺身邊沒有什麼資源,要麼吃不準究竟哪些是鄉土課程資源,只好作罷。這一現象透射出了兩大問題:一是多數教師對自己生活著的這塊土地,在認知上有著不同程度的陌生感;二是多數教師對什麼才是鄉土課程資源存在理解上的模糊。
  • 鄉土文化進課堂 美術教育更精彩
    ——東升教育集團以課題研究引領學校特色發展    記者 胡楊        龍泉,一直有著豐富的鄉土文化資源。「非遺寶地」「人文聖地」「生態高地」「長壽福地」,一張張靚麗的名片,都為學校美術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
  • 三河湖鎮中心小學開發特色課程,弘揚鄉土文化
    組織實施了「音階」德育教育和課堂教學「12345」工程,書畫、蚌殼畫、啦啦操、足球和經典誦讀等18個項目已成三河湖中心小學素質教育的特色。更新教育理念,推進素質教育發展。三河湖鎮中心小學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抓實鄉土美術資源 推進校本課程建設
    「抓實鄉土美術資源 推進校本課程建設」是彭水自治縣的美術教育思路。劉光文校長告訴記者,彭水自治縣美術教育教學成績的取得首先得益於大家的上下一致、齊心協力,縣教委、縣教師進修學校在政策、資金,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並把「服務教師專業成長 助推學校特色發展」作為每一位教職工的工作方向,引領教研員把工作做好、做細、做實。
  • 開學第二課,請注重「鄉土教育」
    我想說的是,在愛國教育之外,對中小學生的「鄉土教育」,也同樣需要被關注。鄉土教育的必要性鄉土教育,這裡的「鄉」不是指鄉鎮、鄉村,而是指故鄉、家鄉。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言:傳統課程最明顯的弊病就是與兒童的個人生活與經驗相分離,若要建立兒童在學習知識上的興趣,必須消除他們的實際生活與課程之間的脫節。在他創辦的芝加哥實驗學校中,歷史教育就是從社區、鄉土歷史開始的。
  • 開學第二課,請注重「鄉土教育」!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言:傳統課程最明顯的弊病就是與兒童的個人生活與經驗相分離,若要建立兒童在學習知識上的興趣,必須消除他們的實際生活與課程之間的脫節。在他創辦的芝加哥實驗學校中,歷史教育就是從社區、鄉土歷史開始的。一些發達國家就很重視鄉土教育。
  • 統整資源,開發課程——實現鄉鎮學校內涵發展
    作者: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克一河小學校長 樊慶冬 鄉土資源的豐富多樣性給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提供了可能,但現狀是鄉鎮學校對鄉土課程資源的開發還不是很盡如人意。近年來克一河小學在開發本土課程,實現內涵發展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嘗試,我們的認為鄉鎮學校應揚長避短,突出特色。
  • 鄉土教育是故鄉的教育 教材要有別於城市教育內容
    這是在「第四屆全國鄉土教材研討會」上的一節展示課。研討會是在瓦爾俄足節的第二天舉行的。6月中旬,300多名來自全國十多個省份的教育工作者、鄉土教育研究者匯聚美麗的羌城——茂縣,圍繞「鄉土文化教育進課堂」的主題,深入探討鄉土教材如何與學校教育相融合。鄉土教材,有根的教育沃布基是餘曉蓉老師課上的主人公。
  • 職業教育項目課程開發方興未艾
    項目課程是21世紀以來職業教育最為重要的課程形式之一,它強調以真實的工作任務為載體,在情境化的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工作能力,並達到對相關知識的深刻理解。與學科課程相比,項目課程更契合職業院校專業教育的需要。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對於項目課程開發的研究和實施可謂是熱門話題,眾多職業院校紛紛與科研院所、企業合作打造適合自己的項目課程體系。
  • 如何探究小學生家國情懷課程的開發與實踐?川益小學領銜重慶市教育...
    南岸區川益小學基於學生全面發展的視角,將「家國情懷」界定為依託本土資源,以學校教育為主陣地,以課程開發和實施為抓手的具體實踐,創造性地規劃了「培養小學生家國情懷的課程開發與實施研究——以《銅元局記憶》為例」的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
  • 鄉村學校涵養鄉土文化生態
    一方面,鄉村學校擁有豐富而獨特的鄉土文化資源,可以培育鄉村少年的鄉土人文性,從而為鄉土文化的傳承發展打好人力資源基礎。另一方面,鄉村學校作為溝通外來文化與鄉土文化的橋梁,可以發揮文化的輻射與引領功能,促進鄉土文化的變革,推陳出新。針對伴隨我國社會急速轉型中鄉土文化生態出現的危機,有學者主張鄉村學校教育要培育鄉村學生「生命之根」,重新創造鄉村學生「精神家園」。
  • 「農文化」教育應充分挖掘鄉土資源
    問:傳承並弘揚優秀的鄉土文化,有利於促進新農村建設。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遠離了鄉土文化,對農村、農業生產知之甚少。那麼,鄉村學校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幫助孩子們傳承鄉土文化呢?導致農村孩子遠離農文化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村級校點撤併,使很多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住校;進入學校後,國家統編教材內容與鄉村生活相關的並不多;很多家長教育孩子努力離開農村等。但是學校可以充分挖掘鄉土教育資源,主動探索農文化傳承的路徑。開發校本課程。雖然現行教材與農村生活有一定距離,但是校園生活是可以跟農文化緊密結合的。
  • 段會冬:鄉土課程建設的三種境界及其反思
    有學者在回顧歷史的過程中發現,清末學制改革之所以強調鄉土課程,不僅因為鄉土課程的開設有助於學生了解鄉土,更重要的是,在差序格局中人都是由近及遠地認識所在的世界,所以了解鄉土是形成國家認同的基礎。[7]由此,國家被納入鄉土課程建設的思考框架之內,鄉土課程建設也更具政治意義。第四類為「實踐說」。這派學者主要關注鄉土課程開發中的成功經驗、面臨的經費不足、與考試衝突等現實問題。
  • 寒亭區融合鄉土文化資源激發德育工作「新活力」
    立足本土文化資源優勢,對蔡家欄子紅色教育基地、柳毅傳說、楊家埠木版年畫等鄉土文化內涵進行挖掘、整理、總結,結合教學內容進行研究開發,構建起集課本知識與鄉土文化為一體的融合課程體系。以「基於立德樹人的鄉土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科研課題為依託,開發鄉土文化資源,主動適應課堂教學和學生德育的需要,編制出一系列特色鮮明、內容翔實的鄉土教材和校本課程,形成了「溼地文化」「楊家埠木版年畫藝術」「
  • 對鄉土課程核心概念的探討(一)
    o 搜微信號「diyijiaoyu」或公眾號「上海教育」---✄-課程改革的本土化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對鄉土課程的探索不完全等同於課程的本土化,但它又確實是實現課程本土化的一種重要的實踐形式。然而,由於鄉土課程是近年才提出的一個概念,缺乏對其有深度的學理研究、概念實踐的驗證,導致對一些相關的概念、命題及其彼此間關係的理解產生了差異,這給深化此項改革、規範話語系統與交流相關經驗帶來了困難。因此,我們邀請到了上海市崇明縣教師進修學校校長宋林飛闡述其對鄉土課程核心概念的一些思考。
  • 【關注】鄉土教育:為精神家園打上一生的底色
    此行,他除了要向來自全國各地的與會者介紹自己研究了十多年的中國鄉土教材開發、收藏與研究,還希望能在自己退休後,為自己收藏整理的近5000冊清末以來的中國鄉土教材,找到合適的歸宿,發揮這些寶貴文化遺產的最大作用。6月中旬,第四屆全國鄉土教材研討會在美麗的茂縣古羌城舉行。研討會圍繞「鄉土文化教育進課堂」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