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與鄉土教育及鄉土教育思潮

2020-12-23 豐年穰穰

晚上,在回來的公交車上,看到了潘光旦的一篇《說鄉土教育》。好像,以「說鄉土教育」為題目的文章,潘光旦不止一篇。

這兩天,一共讀了潘光旦兩三篇關於教育(位育)的短文章。而,以及總以為讀的是費孝通的文章。直到晚上,或者下午,自己才又確認了,是自己記錯了。

關於「鄉土教育」,又在網上搜索到「鄉土科」的學習科目。這是民國時期的學校裡,比如江浙徽一帶的小學裡開設過的科目。其他地區,或許也有。而尤以江浙地區存留的資料多。

檢索「鄉土教育」的過程中,遇到一篇1933年發表於廣州《教育研究》期刊第48期的文章。作者為「廖鸞揚」。《教育研究》,為中山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及中山大學教育系創辦的刊物,發行超過20年,共發行110期。

原來,在那個時候,就有學者寫出了關於鄉土教育思潮的文章。而關於「鄉土教育」的討論文章,除了這一篇,以及潘光旦的,還有多篇。

因此,關於「鄉土科」「鄉土志」「鄉土教材」「鄉土教育」「鄉土教育思潮」,應該有一個系統性的理解。因為,它們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歷史背景與發展歷程。

檢索潘光旦的文章的時候,又發現民國時期的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楊開道,曾經主辦過一份《人物月刊》。這份刊物創刊於北京。其所能見到的三期中,有楊開道的文章多篇,潘光旦的文章或許有兩篇(其中,關於「鄉土教育」的一篇為轉載)。

關於楊開道主辦的《人物月刊》,其第二期的幾乎所有文章,圍繞「大學」理論及「大學人物」來展開,可謂一份討論「大學問題」的專刊。相比較而言,《人物月刊》的第一期與第三期主題較為接近。

自己,也覺出「鄉土教育」,在與「鄉村教育」「農村教育」中,「鄉土」的某種獨特意義。想必,已經學者解釋過,「鄉土」與「鄉村」「農村」的區別與聯繫。

因為沒有看過相關文章,也沒有做過專門對比,所以,對這個問題,還只是很有朦朧。但,潘光旦、費孝通等社會學家關於教育尤其是鄉土教育的論述,值得進一步了解。

傍晚,聽同事說,頭腦一沉,險些暈倒。昨天,與另一同事,從單位,步行了好遠的路程。好久沒有如此遠足了。天氣好,也就又「放縱」了一回。

隔壁部門來的新同事,算是正式見過了。真的是很熱情的一位。在這裡,每一年,也幾乎是每一個部門,都有一位很熱心的人,也是最讓人感到高興的,也將其最讓人感到懷念的。

也有一些不那麼harmony的存在。謝謝,往往說不出。或許,是因為不好說出。也或者,是不值得說出。或至少,是不必說出。因為司空見慣,因為見慣不怪。

相關焦點

  • 潘光旦:說鄉土教育
    個人家世除外後,其餘的問題都屬於所謂鄉土教育的範圍。   鄉土教育可以有許多很顯明的貢獻。第一點貢獻是從本末賓主的原則來的,良好的公民要由教育產生,但目前流行的教育,即使辦得極好,所能造成的公民是多少有些不著邊際的,沒有重心的, 「滿天飛」的,找不到據點或支點的。例如若干大都會,造成了歷年來都鄙與城鄉之間那種頭重腳輕的不健全的形勢。
  • 《鄉土教育》奇遇記
    想起上次鄢、雷、方三位老師在青簡社聊起過鄉土教材,而我手邊剛好有那麼一冊,給他們看過,三師均表示第一次見此書,對今後編撰鄉土教材有一定的借鑑作用。那麼不妨就先試著聊聊此書吧。  是書為浙江省第八學區初等教育輔導叢刊《鄉土教育》,二十三年六月(1934年),浙江省立衢州初級中學附屬小學教本,編輯者沈文亮,32開102頁,雖是平裝本,可還是採用紙捻裝訂。
  • 摸索中的鄉土教育
    大寨小學的鄉土教育實踐從主題活動社團活動,逐步向課程建設探索。>其一:鄉土教育實踐的價值不是鄉土,也不是特色,而在教育,是教育的回歸,是回歸生活的美好,踐行最貼近生活的教育。其二:鄉土教育實踐是為了解決我們最核心的需求,讓孩子的綜合素養大幅度提高,讓自我工作充實而有成就感,當然更是實踐個體不斷反思、修正、生長的過程。其三:鄉土教育實踐更是一個廣泛的概念,也是五育融合的綜合體,它存在於學校,也存在於家庭,既在課堂內,又在課堂外,它無處不在,又無時不在發生。
  • 鄉土教育的課程特徵與實施策略
    對於鄉土教育, 十年後,朱典馨將「鄉土」定義為「本土本鄉,乃是指學校所在地區,針對學生的家鄉而言」,強調了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特徵。當代鄉土教育增加了更多內涵。在鄉土教育「人、事、情、地方」的結構下,這種以感情為影響範圍,以人為本的教育行為,恰好符合促進人全面發展的新課程改革理念。從近年來的研究成果看,鄉土教育研究取得可喜成績,新的生長點不斷出現。
  • 經典潘光旦:什麼是鄉土教育
    個人家世除外後,其餘的問題都屬於所謂鄉土教育的範圍。鄉土教育可以有許多很顯明的貢獻。第一點貢獻是從本末賓主的原則來的,良好的公民要由教育產生,但目前流行的教育,即使辦得極好,所能造成的公民是多少有些不著邊際的,沒有重心的,「滿天飛」的,找不到據點或支點的。例如若干大都會,造成了歷年來都鄙與城鄉之間那種頭重腳輕的不健全的形勢。
  • 研討「海峽鄉土教育資源開發」
    研討「海峽鄉土教育資源開發」 延平學子考上哈佛大學 日期:[ 2012年6月27日 星期 三] -- 科教 --版次:[ 12 ] 科教動態研討「海峽鄉土教育資源開發
  • 鄉土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途徑
    追求鄉土認同與國家認同的統一  「鄉土教育是人文教育的基礎,指學生在了解和認識家鄉的基礎上,激發鄉土情感、產生鄉土關懷和鄉土認同,並能為改善鄉土環境、促進國家認同貢獻力量。」謝治菊說,鄉土教育注重人的個性發展,維護純真的自然和人文生態環境,以自然規則培育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意志頑強、道德高尚、尊重他人、勇於擔當之人。
  • 新時代鄉土教育的學校德育方案
    2015年以來,老城中學深入研究地域鄉土史志資料,追溯鄉土人文現狀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從中發現和汲取優秀教育因素,成立鄉土德育系列社團,編寫鄉土教育系列教材,將其系統整理、融合應用到學校教育教學,特別是德育工作之中。
  • 開學第二課,請注重「鄉土教育」
    我想說的是,在愛國教育之外,對中小學生的「鄉土教育」,也同樣需要被關注。鄉土教育的必要性鄉土教育,這裡的「鄉」不是指鄉鎮、鄉村,而是指故鄉、家鄉。然而,一個時期以來,由於種種原因,大陸各地的「鄉土教育」都是缺位的。筆者本人的教育經歷中,就從來沒有接受過「鄉土教育」的相關內容。
  • 開學第二課,請注重「鄉土教育」!
    我想說的是,在愛國教育之外,對中小學生的「鄉土教育」,也同樣需要被關注。鄉土教育的必要性鄉土教育,這裡的「鄉」不是指鄉鎮、鄉村,而是指故鄉、家鄉。然而,一個時期以來,由於種種原因,大陸各地的「鄉土教育」都是缺位的。筆者本人的教育經歷中,就從來沒有接受過「鄉土教育」的相關內容。以我所在的鄭州為例,同齡人中對鄭州本地歷史與當代發展有全面認識的人,佔比不高;而在受教育水平與信息開放程度更低的前人中,這一比例更是少之又少。
  • 鄉土教育是故鄉的教育 教材要有別於城市教育內容
    這是在「第四屆全國鄉土教材研討會」上的一節展示課。研討會是在瓦爾俄足節的第二天舉行的。6月中旬,300多名來自全國十多個省份的教育工作者、鄉土教育研究者匯聚美麗的羌城——茂縣,圍繞「鄉土文化教育進課堂」的主題,深入探討鄉土教材如何與學校教育相融合。鄉土教材,有根的教育沃布基是餘曉蓉老師課上的主人公。
  • 以教育之名,承鄉土文化
    以教育之名,承鄉土文化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蘊藏著豐富的人文內涵。近日,浙江師範大學實踐隊就走進黃店,深入挖掘其內核,並開展了一系列傳統文化課程。賞·鄉土婺劇演技精湛,自具一格,起源於金華的婺劇一向有著極強的魅力。隊員們緊跟潮流,開設了一系列「婺劇」特色課。課堂上,隊員播放《僧尼會》《牡丹亭》《火燒子都》等精彩視頻,激起學生高昂興致,也讓學生對婺劇形成初步了解。欣賞之餘,關於婺劇本身的技藝知識也搬上課堂。「老師,這個故事講了什麼?」
  • 傳承鄉土文化是鄉村教育的使命
    隆冬季節,記者走訪了四川閬中多所鄉村學校,發現在這些平房矮牆的校園裡,處處閃耀著師生們自己動手建設學校的智慧:可樂瓶子栽花、一根麻繩健體、校園裡種地……層出不窮的「土辦法」,被師生們創造出來,不但節省了大量資金,更激發出蓬勃的教育活力。閬中樸素而幸福的鄉村教育實踐,也許正在醞釀著中國鄉土教育的一條新路。
  • 揚鄉土教育資源,潤思政課堂教學
    研究旨在探討鄉土教育資源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在高中思政課堂教學中運用鄉土教育資源,培育學生核心素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激發學生的文化自信。通過綜合實踐活動途徑,有利於思想政治德育的教化功能在學生、教師、家庭、社區互動中不斷生成、不斷增值。鄉土指人們的出生所在地,或者是從小開始一直生活的地方,或是指人們因為某種原因而產生深厚情感的地方。
  • 「農文化」教育應充分挖掘鄉土資源
    問:傳承並弘揚優秀的鄉土文化,有利於促進新農村建設。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遠離了鄉土文化,對農村、農業生產知之甚少。那麼,鄉村學校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幫助孩子們傳承鄉土文化呢?導致農村孩子遠離農文化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村級校點撤併,使很多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住校;進入學校後,國家統編教材內容與鄉村生活相關的並不多;很多家長教育孩子努力離開農村等。但是學校可以充分挖掘鄉土教育資源,主動探索農文化傳承的路徑。開發校本課程。雖然現行教材與農村生活有一定距離,但是校園生活是可以跟農文化緊密結合的。
  • 鄉土課程開發 教育科研引領
    四川新聞網雅安8月20日訊 由滎經縣青龍小學申請,經教研室同意,8月18日上午,在青龍小學舉行了滎經縣教育科研課題《山區小學鄉土課程案例開發研究》結題評審會。縣教研室副主任楊明勇、王家榮,兼職教研員李元華、附城小學副校長徐洪全組成評審小組,參加了課題結題評審會。
  • 臺北將加強鄉土語言教育
    臺北將加強鄉土語言教育 2001年07月06日 07:30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中國臺灣網7月6日消息 臺北市長馬英九昨天在教材發表會上宣布臺北市將出版鄉土語言教材。
  • 對鄉土課程幾個核心概念的探討——鄉土課程建設(一)
    上海鳥瞰圖對這樣的孩子,「鄉土」在哪裡?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家」在哪兒,「鄉土」就在哪兒。「籍貫」「故鄉」,就是祖居或個人出生的地方,這是一種身份,也是一種文化認同。而從教育的角度出發,「生活」在哪兒,「鄉土」就在哪兒。陶行知先生說: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的融通,書本世界與學生實際生活世界的息息溝通,才是好的教育。
  • 深耕鄉土教育28載
    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9月7日,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主辦的第三屆「感動江西教育年度人物」頒獎晚會在南昌市第一中學舉行,揭曉了我省第三屆「感動江西教育年度人物」名單。「身軀瘦小,以之為筆;赤心執著,以之為墨。播撒火種,興教扶智;深耕鄉土,傳承文明。二十八年追夢,三所學校領航。
  • 從第一位跳地戲的女人,看鄉土教育和農村教育的未來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組織的「鄉土教育和農村教育的未來」發布會上,中國科學探險協會青少年科學考察工作委員會展示了反映長順縣「鄉土教育」的探索實踐紀錄片《這方熱土這方情》。紀錄片在積累十年影像資料基礎上,歷時三年拍攝製作,記錄了長順縣成其靈校長和地方老師、學術界、縣政協、民間機構樂施會等各種主體在探索「一個小而美的農村小規模學校」實踐上的努力,是一個鄉土教育有益的探索和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