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食日|如何正確吃素?這份「素食指南」承包你的健康!

2020-12-20 新華網客戶端

從前,「大魚大肉」是人們對飲食生活的美好追求,但近年來,吃素食的人越來越多。有調查顯示,近10年來全球素食人口增加10%左右,中國的素食人群也在不斷壯大。吃素好在哪裡?吃素如何補充蛋白質?怎樣健康吃素?

……

今天是健康素食日,一起來解讀素食的健康之處,了解如何科學吃素食。

什麼是素食?

素食是指不包含畜、禽、魚、蝦等動物性食物的膳食模式。素食者以穀物、雜糧、大豆及製品、蔬菜等食物為主。

根據不同的膳食組成,素食分為全素、蛋素、奶素、蛋奶素等,每種素食又有其各自的膳食特點。全素食者是所有動物性食品都不吃,只吃五穀、蔬菜、水果、堅果和豆類等植物性食品;不吃肉類,但是在嚴格素食的基礎上增加蛋類或奶類被稱為蛋素或奶素;不吃肉類,但是在嚴格素食的基礎上蛋奶都吃的被稱為蛋奶素。

吃素有哪些好處?

降低2型糖尿病風險

食用高品質的素食(如全穀物、水果、蔬菜、堅果以及豆製品)有利於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風險。肉類太多的飲食會使腸道中致病細菌快速生長,而富含膳食纖維的素食則會增加腸道有益菌,改善腸道菌群,因此,適當吃素有益全身健康。

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素食含有較低含量的膽固醇、飽和脂肪酸、總脂肪酸以及鈉鹽,還含有較多的植物化學物,如多酚、類黃酮等,具有抑制膽固醇吸收與合成的作用,所以,適當吃素能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改善腸道菌群

吃太多肉類會使腸道中致病細菌快速生長。而富含膳食纖維的素食則會增加腸道有益菌,改善腸道菌群,有益全身健康。這是因為水果和蔬菜是全面的抗氧化營養素,可保護心臟及大動脈。再加上它們不含飽和脂肪或膽固醇,也有益健康。

怎樣健康吃素?

適當增加穀物的攝入

一般來說,素食含熱量相對較低,蛋白質與脂肪容易不足,長期以素食為主易,可能引起營養不良。為減少素食所引起的各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B12的缺乏,吃素時要注意適當增加穀物的攝入。穀物是素食者能量的主要來源,能提供碳水化合物、B族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等。全穀物營養素更豐富,應該適量增加。

用豆類食品補充蛋白

大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和B族維生素,是素食者的重要食物。將大豆類與穀類食物搭配食用,可發揮蛋白質的互補作用,提高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大豆類製品包括豆漿、豆腐、豆乾、豆腐皮、黃豆芽等。發酵豆製品中含有維生素B12,常見食品有納豆、腐乳、豆豉、豆瓣醬、醬油等。三餐換著吃,可幫助滿足大豆類食品的推薦攝入量。

常吃堅果、海藻和菌菇

植物性食物中,堅果的鐵、鋅含量較豐富,而且還是植物蛋白質的很好來源。素食人群最好每天有堅果攝入。海藻富集微量元素能力極強,富含多種礦物質和長鏈n-3多不飽和脂肪酸(如DHA和EPA);菌菇類含豐富的蛋白質、糖類、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及菌菇多糖等,可作為素食人群維生素(B12)和礦物質(鐵、鋅)的重要來源。

合理選擇植物烹調油

選n-3多的油素食人群易缺乏n-3多不飽和脂肪酸,建議在選擇食用油時,應注意選擇富含n-3的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用油,如亞麻籽油、菜籽油、豆油等。

攝入充足的蔬果

對嚴格的素食者而言,蔬菜的選擇尤為重要,不僅要承擔提供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的重任,維生素B2、鈣、鐵、葉酸等營養素,也需要從日常攝入的蔬菜等食物中獲得。

這幾類人不宜只吃素

素食雖然好處多多,但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吃的,以下幾類人群就不宜只吃素:

經期女性和貧血患者

貧血大多是缺乏蛋白質和鐵造成的,而這兩種營養素在肉類中都比較多。所以貧血人群必須吃肉,最好是豬肉、牛肉、羊肉等紅肉。女性月經期間也應該吃肉。

孕婦和哺乳期女性

她們要為自己和寶寶兩個人攝入營養,要葷素搭配,才能保持健康。

兒童和青少年

他們處在生長發育的階段,機體蛋白質的合成應該大於分解,所以必須要用充足的肉類來保證蛋白質供應。

老人

老人的肌肉開始鬆弛,蛋白質可以延緩肌肉流失。如果不喜歡吃肉,不妨用雞蛋或者奶製品代替。

相關焦點

  • 國際素食日|讓這份「素食指南」承包你的身體健康
    國際素食日(World Vegetarian Day):原稱「世界無肉日」,開始來源於印度的一個節日,起源於1986年。是一個由群眾發起的素食運動,當年全球有950萬人積極響應,之後逐漸發展為一個世界性的節日,時間定於每年的11月25日。 什麼是素食?
  • 「素食日」吃素就代表健康?關於吃素你是不是有什麼誤解!
    還有小李子萊昂納多,雖然在拍戲時有要求吃肉,但戲外小李子卻是一名真真正正的素食者,萊昂納多吃素的理由沒有任何的宗教立場,單純只是熱愛且善待動物。因為發自內心的愛動物,不忍心傷害牠們,因此拒絕穿帶皮革製成的服飾。他說:「素食主義不只是正確的道路,它是一件值得當眾高聲喝採的事!」,他不但尊重動物,也從生活實踐,是一個充滿愛心的素食者。
  • 國際素食日|全素食總是沒力氣?一起打開吃素的正確方式!
    如何吃素更健康? 那些人不適合吃素? 11月25日 國際素食日 關於吃素的這些小知識 一起來get
  • 素食年夜飯:28道美味素食,健康新年從吃素開始!
    素食鍋包肉 健康粗糧紅薯餅
  • 素食吃不對 對健康傷害可不小
    「吃素風」盛行,真能帶來更健康的體魄?「吃素養生」關鍵並非吃素,而是均衡飲食近日,話題「素食養生靠譜嗎」再度衝上熱搜,近6000萬的閱讀量可見其社會關注度之高。近年來,由於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高發,推崇「素食」的人群越來越多,「素食餐廳」也屢屢被推上餐飲排行榜。然而素食真的健康嗎?長期吃素又是否會對身體產生影響?
  • 素食頭條|紐約市1800學校將推「周一吃素」
    正確吃素有利於保持健康,優點有十:  多吃菠菜、羽衣甘藍和豆類等富含膳食硝酸鹽的食物會讓你感覺精力更充沛。硝酸鹽對血管健康有益處,它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甚至能提高運動能力。古聖先賢告訴我們,選擇了素食,就選擇了健康,增加了善行,增長了福慧,遠離了災難,保護了地球,造福了後代。多吃蔬菜瓜果,五穀雜糧。少吃或不吃肉和精工成品等。吃素不僅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種默默的修行,還是一種促進和諧的方式。
  • 健康吃素,走進仁愛家素食餐廳!
    為了幫助周邊社區鰥寡孤獨,空巢老人、環衛工人、殘障人士,2015年6月26日仁愛集團設立仁愛家公益素食餐廳,仁愛家是利益社區空巢老人、鰥寡孤獨的免費互助式餐廳;是倡導「健康養生、低碳環保、關愛生命、保護地球」的大餐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力行地;是各界人士播種愛心、收穫幸福的試驗田;是身心和諧、社會和諧的清水源,也為推廣國學相關文化,傳統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實踐基地。
  • 長期吃素食會導致腦容量變小,怎麼吃素才健康呢?
    英國最新的一項研究證明,長期吃素食會導致腦容量變小。真的是這樣嗎?怎麼吃素才健康呢?現在素食者越來越多,其中包括很多演藝圈和政界的名人。素食的原因不外乎幾種:1) 為了健康;2) 為了不傷害動物;3) 為了環境保護;4) 為了信仰。可調研之後,我們發現很多人吃錯了,反而對身體造成了傷害。
  • 國際素食日:吃素的十大好處
    Here's a look at just ten benefits of being a vegetarian:   有些人很難想像一天不吃肉會是什麼樣子,而另一些人則堅持認為吃素是享受食物、保持健康的最佳方法。如果你還在猶豫要不要一頭扎進一個更有益於保護地球和動物的菜單的話,那就在做決定前想想吃素的好處。以下十條都是吃素可以帶來的益處:   1.
  • 堅持吃素,真的有益健康嗎?關於素食,你可能要了解得更多
    喜歡吃肉和喜歡吃素是每個人不同的飲食習慣,肉類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比較高,而蔬菜和水果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高,這些營養物質都是人體必需的,因此只要是對身體健康沒有太大的影響,不管是吃肉還是吃素都是可以的。首先要解釋一個普遍人群的錯誤認知,吃素不是代表著只吃蔬菜和水果不吃任何的肉類的,素食包含很多種類,除了蔬菜和水果之外,乾果、豆製品、雜糧等都是屬於吃素的範圍的,吃素也是分為幾種方式的,每個人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吃素方式。國際上將素食種類定義為以下四種。
  • 孕婦可以「全素食」嗎,素食準媽媽是否應開葷?「吃素風」盛行,專家...
    長期吃素又是否會對身體產生影響?對此,滬上部分醫學專家直言,素食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適合作為一種養生方式。同時,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不管是否崇尚「素食主義」,最重要的仍然是日常飲食均衡。 素食吃不對,對健康傷害可不小 素食人群是指以不食肉、家禽、海鮮等動物性食品為飲食方式的人群。
  • 素食行業須轉型:改變素食的經營思維,轉向大健康!
    來自素食界的不同職業者各抒己見,表達出自己對於素食產業從宗教文化轉向大健康意見。本次沙龍主要分五個方面來進行探討,現在給大家分享這次素食轉型沙龍主要的一些想法,希望給在素食行業摸索的你帶來些許的靈感。張思說到在美國很多人吃素確實是因為素食很健康而已,還有就是很多餐廳確實是好吃,大家去吃的話就是認這個餐廳,他有可能是朋友帶過來,然後覺得很好吃,他就下次還會再來。然後很多人吃素,也是因為那邊的很多明星也吃素,明星包括媒體,他們不會說因為素食好像比較小眾,我就會不願意表明自己的身份。
  • 那些素食者是什麼原因吃素的?為什麼會選擇長期吃素?
    素食是一種簡單是生活方式,每一個人吃素也是都有原因的,因為原因不同所以對於素食的認知也有不同的解釋和說法,和尚吃素是日常的齋飯,常人吃素都有自己的目的,目的不同所持的觀點也就不同,素食與美食、素食與健康、素食與信仰、素食與養生等,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觀點,所以關於素食的一些褒貶不一的說辭也能理解
  • 素食可以讓人活得更健康
    當「素食風」襲來時,全球為之動容:在中國,北京大學成立了素食協會;在美國,人們更以「吃素」作為生活品質的象徵,55%的美國人外出用餐時,會點全素菜餚;世界權威營養學家、被譽為「世界營養學界愛因斯坦」的美國康奈爾大學終身教授柯林·坎貝爾博士,近日在北京接受記者專訪時,也大談了他的「素食經」。素食究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多大改變?
  • 學霸們居然更愛吃素?帶你領略這些全球頂級名校的素食氛圍
    ,素食20多年,曾經寫過一本《素食家族做飯指南》。之後,他就成了MIT素食界的傳奇。2019年,MIT和abillionVeg 攜手出了一款APP素食電子指南。這份素食電子指南不僅推薦了MIT校內外大部分的素食餐館,從主食到小吃、飲料、甜點一應俱全,還收錄了素食雜貨店和素肉供應店,方便學生自己買菜做飯。
  • 多吃素食有益於健康
    我們都知道,素食有益於健康。但有研究發現,長期素食者高血脂、脂肪肝的狀況並不遜色於普通飲食者。為什麼呢?有人認為,因為素食的口感太差,所以菜裡的油和調味料添加的太多。從中醫來分析,根本不是這樣的。這是長期錯誤地食素,導致肝臟陽虛,陽氣的氣化不利,進而出現脂濁積滯。
  • 兒童素食指南:新學年,明智的家長都在讓孩子吃素
    和孩子一起吃素,引導他們更健康、更有愛。新學年已經開始,除了關心孩子學得好不好,我們更應該關心孩子吃得好不好。這個好不好,當然不是指大魚大肉,而是營養均衡。這種均衡,有時來自「斷魚去肉」後的純素食。那麼,發育階段的孩子真的適合素食嗎?孩子吃素,又該注意什麼呢?
  • 吃素一定健康嗎?可不是人人都適合吃素
    每年的11月25日 是國際素食日 (也稱國際素食節),該節日於1986年起源於印度,原稱「世界無肉日」,後來漸漸發展為一個世界性節日。對於素食,我們並不陌生,比如,參觀寺廟有時會遇到開齋飯。素食是素食者基於宗教因素、身體健康、動物權益以及環保考慮做出的飲食選擇,是一種飲食習慣 ,也是一種飲食文化 。
  • 素食健康:科學研究一再證明 素食幫你擊退病魔
    眾多的研究已經證明素食對健康具有顯著的益處。「素食主義者」的定義是避免進食所有的動物肉,包括魚和家禽。避免吃肉,但接受如奶酪、牛奶和雞蛋等其他的動物製品的素食者屬於奶蛋素食者(英文為ovo-lacto-vegetarian,其中ovo=蛋,lacto=牛奶,奶酪等)。那些放棄所有動物製品的素食者的人數正在迅速增加,這些人被稱為純素食者或嚴格素食者。
  • 素食準媽媽這樣吃更健康
    >素食準媽媽這樣吃更健康2010-07-19 09:25:10出處:太平洋親子論壇作者:佚名圖片來源CFP  在這個社會,吃素的人越來越多,很多女性因為基於宗教或身體因素,而長期茹素。但是,有一些吃素的準媽媽,常會擔心長期吃素的話無法供給胎兒所需,其實,各位吃素的準媽媽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