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江聃
12月10日,商務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高峰表示,注意到有關媒體的調查報導。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資企業的調查顯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高峰說,從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企的調查報告來看,2015-2019年,在華日企擴大、維持和縮小在華業務的比例基本保持穩定,其中計劃縮小在華業務的企業佔比較小。除2015年這一比例達到8.8%外,2016-2019年均在5%至5.4%之間。今年4月,該機構對華南地區約3500家日企進行了調查,其中91.7%的日企表示並沒有計劃轉移在華業務,較2月的調查增長了6.9個百分點。
實際上,大部分在華日資企業並沒有考慮退出或撤離中國市場。一些日企在日本和東南亞國家的投資大多為新增的非同質化項目。根據中方的統計,今年1-10月,在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95萬家中,來自日本的有604家,實際投資金額達202.6億元人民幣。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中國擁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完整的產業配套能力、充足的人才資源、良好的基礎設施,所謂「減少對華依賴」的提法不符合市場規律,也不會成為企業投資決策的依據。
高峰強調,中國將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加大對外資企業在產業鏈配套、產業轉型升級等各方面的服務力度,有針對性地解決外資企業面臨的實際問題,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使外資企業能夠植根中國市場,實現互利共贏。
12月8日,中國和新加坡宣布啟動中新自貿協定升級後續談判。高峰表示,今年是中新兩國建交30周年。在兩國領導人的引領下,近年來中新經貿合作快速發展。中國是新加坡第一大貿易夥伴,新加坡是中國第一大新增外資來源國和主要境外投資目的國。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後,雙方深入開展醫療和防疫物資合作,建立必要人員往來「快捷通道」,共同維護地區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暢通。目前,中新經貿各領域合作有序恢復。今年前10個月,雙邊貿易額達715.6億美元,同比增長0.5%;中國對新加坡直接投資增長近1.3倍,新加坡對華直接投資增長7%;雙方新籤承包工程合同額37.5億美元,同比增長10.6%。這充分體現了雙方合作的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
此次中新雙方共同宣布啟動自貿協定升級後續談判,主要聚焦服務和投資領域,將採取負面清單模式開展談判,旨在提高雙邊服務和投資領域政策透明度,進一步提升兩國間服務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為兩國企業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推動兩國和地區經濟的復甦和發展。
高峰介紹,本周,中歐雙方正在進行中歐投資協定第35輪談判,雙方將聚焦解決遺留問題,為實現雙方領導人確定的談判目標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