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多家日企排隊撤出中國」?真相沒那麼簡單

2020-12-17 瞭望東南

中國和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關係,雙方在經貿領域的合作十分密切,中日兩國也在儘可能的維持穩定的合作關係。12月9日日本首相菅義偉在峰會上也發表視頻講話,強調希望同中國維持穩定關係,同時菅義偉也認為國際社會應該加強合作,各個國家團結起來應對新冠病毒所帶來的危機。

實際上在2020年上半年,日本內部有一種聲音表示有大批日本企業要撤出中國。現在能夠做到經濟上漲,並且帶動周邊國家經濟復甦的主要經濟體只有中國。因此在今年出現大量的「1700多家日企排隊撤出中國市場」的新聞讓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廣州代表處所長清水顯司感到頗為詫異。

在《環球》記者採訪他時,這位代表顯得很無奈,他表示在華日企是不可能因為要響應日本的供應鏈計劃而撤出中國市場的;如果真的要撤離中國,很有可能是由於中國經濟在逐漸轉型,廉價勞動力缺少,或者是企業競爭導致業務量減少,必須尋找新市場等原因。

現在其實無論是日本還是其他亞洲國家,都很難在經濟上完全擺脫中國的影響,日本政府內部屢次傳出要減少對中國依賴的消息,也在情理之中,畢竟美國都在鼓吹讓製造業重回美國的政策。日本想要使得企業在本國建廠也是為了提振本國經濟,特別是在疫情後期經濟生產逐漸恢復,日本需要這些企業來為國家經濟做貢獻。

在今年4月份,日本出臺了針對新冠病毒的經濟對策,對回到本土的企業提供154億元人民幣的財政支持,對企業的異地搬遷也提供補助。到8月5日,一共有1670餘家企業向政府提出申請,從企業名單中可以發現,很多企業都是疫情期間所新設立的,包括防護服、酒精生產以及各種防疫用品等等,涉及傳統工業以及金融業較少,並不會影響日本企業在中國的發展。

也就是說,政府雖然鼓勵企業回到本土,但並不是以撤離中國為主要目的,他們主要是想振興國內的工業,對於那些在中國投資的日本企業,並不會過多幹涉。

除了上面的補助外,日本也將推動新的經濟刺激方案,12月8日日本宣布實施7080億美元的經濟措施,主要應用於數字創新以及綠色能源發展等領域。這些刺激措施可以很好的緩解日本目前的經濟衰退以及失業危機,對在華日企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相關焦點

  • 傳1700多家日企「撤出」中國?真相來了!近9000億外資已瘋狂入華
    近年來,外企將大量撤出中國的謠言甚囂塵上。日前,還有日本媒體消息稱,「1700多家日企正排隊撤離中國」。然而,真相到底如何呢?據澎湃新聞12月15日最新報導,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達8993.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3%(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這一數據充分表明,中國依然是大量外資的主要投資目的地,外企大量撤出中國謠言不攻自破。
  • 「日企排隊撤出中國」真相調查
    1700多家日企「撤離」真相今年以來,日本政壇屢次出現「減少對華依賴」的提法。3月,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未來投資會議」上表示:「由於中國等國向我國供應的產品減少,對我國供應鏈的影響令人擔憂,因此對一國依賴和附加值高的產品,謀求生產據點回歸我國,對於其他產品,也儘量不依賴一國,讓生產據點分散到東南亞等地以實現多元化。」
  • 日本政府2500億重金補貼日企撤出中國?涉事企業回應了
    多年來,中國一直是世界工廠,聯合國認定的工業產品類別都在國內有生產,是生產能力最齊全的國家,沒有之一。日前有報導稱日本政府擔心太過依賴中國製造,不惜給出將近2500億日元的補貼將日本企業遷回本土製造,其中就涉及到口罩企業愛麗思,不過官方已經否認撤出中國。
  • 補貼700億「搬家費」,請求87家日企從中國撤離
    然而,就在其他國家加大對華投資力度的當下,日本卻做出意外舉動,不惜「自掏腰包」補貼700億搬家費,請求87家日企從中國撤離。據報導,日本將向那些把工廠遷出中國的企業支付報酬,這是一項確保供應鏈、減少對中國製造業依賴的新計劃的一部分。這些遷出中國的企業將把工廠遷回日本,或其他東南亞國家。
  • 日企排隊撤離中國?為給自己解套,兩任日本首相挑釁中國沒底線
    作者:刺客日前,由日本媒體聲稱,受美日產業鏈「轉移」政策影響,大批日本企業正「排隊撤離中國」。不過,日前,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就上述問題發表聲明稱,所謂「大批日企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據中方統計,今年1月到10月,在全國新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2.29萬家,其中來自日本的企業就有604家,實際投資金額高達202.6億人民幣。另外,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日企在華擴大、維持和縮小業務的比例基本維持穩定,其中計劃縮小規模的日企只佔極少一部分。
  • 日本阪南大學教授洪詩鴻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認為:日企離不開中國...
    洪詩鴻最近參與的一項調查發現,受疫情影響有意撤出中國的日本企業,佔受訪總量的4%,集中在電器、服裝等下遊勞動密集型產業。他認為,日企不會大規模撤離中國,因為短期內離不開中國供應鏈和中國市場。日企對中國投資在持續增加南方日報:我們注意到,近日有傳聞美日兩國政府支持本國企業撤出中國,您認為實際情況會怎樣?洪詩鴻:從日本企業角度來看,搬出中國與否主要與其既定的盈利調整有關,疫情促使它們多了分散考量是真的。
  • 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出中國?商務部:並不屬實
    證券時報記者 江聃12月10日,商務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高峰表示,注意到有關媒體的調查報導。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資企業的調查顯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高峰說,從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企的調查報告來看,2015-2019年,在華日企擴大、維持和縮小在華業務的比例基本保持穩定,其中計劃縮小在華業務的企業佔比較小。除2015年這一比例達到8.8%外,2016-2019年均在5%至5.4%之間。
  • 日本不惜耗費700億日元,幫助日企撤離中國,背後原因何在?
    而中國市場的潛力可以說是十分巨大的,因此也吸引了許多外資企業紛紛來中國市場投資發展。可以說,中國市場在這些外企的眼中就是一塊「香饃饃」,大家都想分上一口。然而最近,卻有一個國家不惜耗費巨額的資金,來幫助本國的部分企業從中國市場中撤離,這個國家就是日本!近期以來,種種跡象都表明,日本正在鼓勵部分在中國的日企撤離中國市場。
  • 多慮了!美日企業要從中國撤離?70%美企已亮明態度:堅決不遷
    近日,國內各大社交網站都在討論一件大事,即美日企業紛紛要從中國撤走。為此,很多網友留言稱,大批量的外企遷走會不會給中國經濟以及就業帶來很大的問題呢?面對這一情況,我國發改委也公開作出回應稱,外資基本盤總體穩定,換句話說,國人完全多慮了。
  • 日企回家路費報銷?明治乳業:沒聽說沒計劃 剛追加在華投資
    來源:觀察者網原標題:日企回家路費報銷?明治乳業:沒聽說、沒計劃、剛追加在華投資(文/觀察者網 呂棟)「只要是把中國當作市場的日本企業是絕對不會離開中國的,這是一個非常容易得出的結論。」4月15日,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柯隆在專欄文章中表示。
  • 樂天瑪特撤出中國倒計時 87家賣場被消防勒令停業
    韓國零售巨頭樂天集團可能步易買得後塵,將超市業務撤出中國。早在今年3月,樂天集團就曾通過增資和貸款方式為樂天瑪特中國門店緊急「輸血」3600億韓元,但結果仍無法承受巨額營業損失。根據媒體報導稱,樂天瑪特在中國的112家賣場中,有87家仍被中國消防當局勒令停業,除去主動停業整頓的賣場外,目前僅有12家正常營業,但這12家賣場的銷售額也銳減了75%。另有數據顯示,樂天瑪特每月營業損失額高達1000億韓元,僅今年上半年營業赤字規模累計已突破830億韓元。
  • 日企回家路費報銷?明治:沒聽說、沒計劃、剛追加在華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7年前因成本問題將奶粉業務撤出中國的明治,隨著冷藏牛奶等業務在華的穩步增長,已計劃到2026財年將海外營收佔比提高至20%,中國市場也被其視為這項計劃的核心。上述分析師則進一步指出,退出中國市場的日本乳企,包含森永、朝日等,沒能像明治這樣迎來高端乳製品發展的好時期。明治可被認作是中國低溫乳產品高端化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推手之一。尤其在酸奶和鮮牛奶產品品類上,明治乳業在華東、華南優勢明顯。
  • 日本魚竿品牌為何會撤出中國市場
    另外一是這幾天我這邊家裡要裝修(房子放了7年沒裝修),電商的辦公室要搬家,事情比較多(主要是人少),大家的提問我也沒有時間看,望諒解。正文大家對日本本土魚竿比較有興趣,今天和大家說一下日本魚竿在中國的歷程。
  • 在日本火了5代人的店,在中國卻越開越少?內幕揭露,不怪國人!
    「除了在中國能掙錢,還有哪裡?」,前幾日,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廣州代表處所長在面對採訪的時候,對記者說出了這句話。之所以說出這句話,是因為在今年早些時候,一直有著外媒報導「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出中國」的消息。這種新聞,讓此人非常詫異,他覺得,現在日企是否大量離開中國市場的說法,還沒有根據。
  • 陸客縮減 臺北東區精品名店經營慘兮兮紛紛撤出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9月3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近年陸客縮減、店面租金高、加上百貨公司吸走人潮,臺北市東區精品名店如女鞋大牌Miss Sofi、亨得利三寶名表等紛紛撤出。
  • 「深度」外國企業真的會撤出中國嗎?
    4月10日,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向全美呼籲: 在中國的美國公司應考慮撤離中國,而美國政府應考慮提供全部的「搬家」費用。同一天,日本同樣呼籲日本企業撤離中國,並宣布提供20億美元的資金用以支持日企搬回日本,另外2億美元用來支持日企搬離中國,轉向東南亞等亞洲其他地區。
  • YC為什麼撤出中國?呼喚國內真正的YC
    YC在中國只成立了一年多,就決定撤走了。我看過不少分析文章,但沒人願意把真實原因說出來。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中美的競爭屬性太強,有人擔心扶持太多的競爭對手。甲骨文撤出國內時,總裁埃裡森直言:中國是美國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大的威脅/競爭對手,不能任由中國培養出比美國還多的工程師。這是YC撤出的主要原因,也是YC撤出後,重倉印度的原因。YC是2005年,由美國程式設計師、博客作家Paul Graham創立的,以孕育創業公司為目標的Y Combinator。
  • 沃爾瑪即將撤出濟南,目前山東僅剩2家
    最近,關於沃爾瑪要撤出濟南的消息不脛而走。7日,在沃爾瑪泉城路店,不少貨架已經售空。多位工作人員表示,售空的商品不再補貨,超市很快就會關門。不過超市顧客並不多。「這是要關門吧,沒啥貨不說,空調也不開,太熱了。」不少顧客反映超市內過於悶熱。其實沃爾瑪從年後一直在搞大規模促銷活動。今年3月份,超市打出了超過1000款商品長達90天的低價活動。不過,此前超市並未出現貨架售空的情況。「很快就要關門了。」
  • 多家日企在韓業務陷困境 或瞄準中國市場
    來源:海外網圖源:日本經濟新聞海外網11月7日電由於日韓關係的惡化,韓國國內掀起一場抵制日貨的「不買運動」,令日本企業在韓國的經營業績受到很大影響。相關統計顯示,2019年7月至9月間,在韓國銷售額比重較高的日企淨利潤同比減少3成以上,降幅明顯大於其他國家企業。
  • 又一日企在華關閉,中國市場環境變了,還是日本企業正撤離中國?
    眾所周知,得益於國內人口紅利的優勢,很多外資企業積極的湧入國內市場,由於土地價格相對低廉,政策也比較好,不少外資企業都在中國建立了工廠。同時,還在國內市場實現了很好的發展,但如今國內市場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勞動力成本、企業運營成本上升之後,部分外資企業就搬出了國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