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關係,雙方在經貿領域的合作十分密切,中日兩國也在儘可能的維持穩定的合作關係。12月9日日本首相菅義偉在峰會上也發表視頻講話,強調希望同中國維持穩定關係,同時菅義偉也認為國際社會應該加強合作,各個國家團結起來應對新冠病毒所帶來的危機。
實際上在2020年上半年,日本內部有一種聲音表示有大批日本企業要撤出中國。現在能夠做到經濟上漲,並且帶動周邊國家經濟復甦的主要經濟體只有中國。因此在今年出現大量的「1700多家日企排隊撤出中國市場」的新聞讓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廣州代表處所長清水顯司感到頗為詫異。
在《環球》記者採訪他時,這位代表顯得很無奈,他表示在華日企是不可能因為要響應日本的供應鏈計劃而撤出中國市場的;如果真的要撤離中國,很有可能是由於中國經濟在逐漸轉型,廉價勞動力缺少,或者是企業競爭導致業務量減少,必須尋找新市場等原因。
現在其實無論是日本還是其他亞洲國家,都很難在經濟上完全擺脫中國的影響,日本政府內部屢次傳出要減少對中國依賴的消息,也在情理之中,畢竟美國都在鼓吹讓製造業重回美國的政策。日本想要使得企業在本國建廠也是為了提振本國經濟,特別是在疫情後期經濟生產逐漸恢復,日本需要這些企業來為國家經濟做貢獻。
在今年4月份,日本出臺了針對新冠病毒的經濟對策,對回到本土的企業提供154億元人民幣的財政支持,對企業的異地搬遷也提供補助。到8月5日,一共有1670餘家企業向政府提出申請,從企業名單中可以發現,很多企業都是疫情期間所新設立的,包括防護服、酒精生產以及各種防疫用品等等,涉及傳統工業以及金融業較少,並不會影響日本企業在中國的發展。
也就是說,政府雖然鼓勵企業回到本土,但並不是以撤離中國為主要目的,他們主要是想振興國內的工業,對於那些在中國投資的日本企業,並不會過多幹涉。
除了上面的補助外,日本也將推動新的經濟刺激方案,12月8日日本宣布實施7080億美元的經濟措施,主要應用於數字創新以及綠色能源發展等領域。這些刺激措施可以很好的緩解日本目前的經濟衰退以及失業危機,對在華日企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