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2500億重金補貼日企撤出中國?涉事企業回應了

2020-12-22 快科技

多年來,中國一直是世界工廠,聯合國認定的工業產品類別都在國內有生產,是生產能力最齊全的國家,沒有之一。日前有報導稱日本政府擔心太過依賴中國製造,不惜給出將近2500億日元的補貼將日本企業遷回本土製造,其中就涉及到口罩企業愛麗思,不過官方已經否認撤出中國。

根據報導,日本政府已經開始啟動去中國化的行動,並專門制定了額外預算給予補貼,其中有2200億日元(約合142億人民幣)用於資助日本企業將生產線轉移回日本本土,235億日元(折合15億人民幣)用於資助日本公司將生產轉移到其他國家。

這個計劃最近得到了不少日本企業的歡迎,日經中文前兩天報導稱,日本經濟產業省7月17日確定了第1輪的補貼對象,決定向生產口罩的愛麗思歐雅瑪(仙臺市)等57個項目合計補貼700億日元。

所以這幾天不少人都在擔心什麼日企撤離中國,中國製造不行了的消息,不過這次涉及的日企愛麗思歐雅瑪早前就發表過聲明,澄清了所謂撤出中國市場的問題,稱自媒體的報導不實,已經嚴重損害了愛麗思在中國的品牌形象。

根據愛麗思歐雅瑪的說明,他們2007年在中國大連、2013年在中國蘇州增設了口罩生產線,為中日韓等國家和地區供應口罩。

在今年的疫情期間,愛麗思歐雅瑪決定在日本增設口罩生產線,實現從原材料到口罩成品的全鏈內作化生產,但大連、蘇州的工廠也在增加口罩生產線,下半年預計實現每月2.3億片的口罩產能。

事情到現在就明了,愛麗思歐雅瑪並沒有撤出中國製造,今年反而加大了在國內的口罩生產。與此同時,日本境內也增設了新的生產線,以便滿足日本國內的需要,口罩屬於醫療物資,疫情期間是非常重要的,日本這樣的國家不希望完全依賴進口是正常的。

相關焦點

  • 日本自掏腰包!補貼700億「搬家費」,請求87家日企從中國撤離
    然而,就在其他國家加大對華投資力度的當下,日本卻做出意外舉動,不惜「自掏腰包」補貼700億搬家費,請求87家日企從中國撤離。據報導,日本將向那些把工廠遷出中國的企業支付報酬,這是一項確保供應鏈、減少對中國製造業依賴的新計劃的一部分。這些遷出中國的企業將把工廠遷回日本,或其他東南亞國家。
  • 「日企排隊撤出中國」真相調查
    「先不說『大批日本企業』這種說法是否恰當,即使是真的決定離開中國的企業,其最大的原因也可能是無法與中國正在崛起的企業競爭,業務量減少,不得不尋找新的市場,而非是響應(日本)政府的供應鏈計劃。」清水表示。1700多家日企「撤離」真相今年以來,日本政壇屢次出現「減少對華依賴」的提法。
  • 傳1700多家日企「撤出」中國?真相來了!近9000億外資已瘋狂入華
    近年來,外企將大量撤出中國的謠言甚囂塵上。日前,還有日本媒體消息稱,「1700多家日企正排隊撤離中國」。然而,真相到底如何呢?據澎湃新聞12月15日最新報導,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達8993.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3%(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這一數據充分表明,中國依然是大量外資的主要投資目的地,外企大量撤出中國謠言不攻自破。
  • 「1700多家日企排隊撤出中國」?真相沒那麼簡單
    實際上在2020年上半年,日本內部有一種聲音表示有大批日本企業要撤出中國。現在能夠做到經濟上漲,並且帶動周邊國家經濟復甦的主要經濟體只有中國。因此在今年出現大量的「1700多家日企排隊撤出中國市場」的新聞讓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廣州代表處所長清水顯司感到頗為詫異。
  • 日本不惜耗費700億日元,幫助日企撤離中國,背後原因何在?
    然而最近,卻有一個國家不惜耗費巨額的資金,來幫助本國的部分企業從中國市場中撤離,這個國家就是日本!近期以來,種種跡象都表明,日本正在鼓勵部分在中國的日企撤離中國市場。7月17日,日本的經濟產業省表示,目前已有87家日本企業獲得了日本提供的補貼,從中國市場中撤離。而這87家企業,有一部分撤回了本國,還有一部分則將產業轉移到了東南亞。
  • 日本阪南大學教授洪詩鴻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認為:日企離不開中國...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南方網訊 近日,有關美國和日本政府支持本國企業撤出中國的傳聞甚囂塵上。這是美日政府的一廂情願?會得到企業響應嗎?南方日報記者就此專訪了阪南大學教授洪詩鴻,他是研究日本經濟和產業並涉足日本企業規劃的中國學者。「疫情會促使涉及國家安全的生產線回流,但影響有限。」
  • 日本砸700億日圓助87家日企撤離中國
    據外媒報導,安倍花巨資鼓勵日本企業擺脫對中國的依賴。在日本政府公布的撤離中國的日本公司中,總共將獲得總計700億日圓(約合6.53億美元)的資金。符合條件的企業,其產品涵蓋航空零部件、汽車零部件、化肥、醫藥和紙製品生產商,其中包括夏普、Shionogi、Terumo 和Kaneka 等知名企業。這次撤離中國的日企名單中,其中30家公司將把生產轉移到東南亞,包括生產硬碟部件的Hoya公司將遷往越南和寮國;其他57個項目將搬往日本。
  • 重金邀臺積電建廠,補貼企業遷出中國:日本在下一盤什麼棋?
    2020 年 7 月 19 日,日本《讀賣新聞》報導稱,日本政府政府打算邀請有能力製造先進半導體的海外製造商參加日本的聯合項目,而該項目的重點之一就是中國臺灣的半導體公司——臺積電。迄今為止,日本政府一直在敦促日本企業進行重組和合作,比如堅持純日本國產的「旭日半導體」,但這些努力都以失敗告終。為了應對快速變化的數字時代,日本政府決定需要改變路線,以積極吸收國外先進半導體製造商的技術訣竅。
  • 「深度」外國企業真的會撤出中國嗎?
    4月10日,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向全美呼籲: 在中國的美國公司應考慮撤離中國,而美國政府應考慮提供全部的「搬家」費用。同一天,日本同樣呼籲日本企業撤離中國,並宣布提供20億美元的資金用以支持日企搬回日本,另外2億美元用來支持日企搬離中國,轉向東南亞等亞洲其他地區。
  • 日本從中國遷回的企業是什麼企業,經過調查發現,再不遷要破產了
    此前,美國發出了製造業回流的號召,呼籲那些在華美企將生產線搬回國內,或者轉移到其他國家,以分散風險係數。對於美國政府的號召,美國企業並沒有進行積極響應,因為轉移生產線是要花錢的,而且還不是一筆小數目,美國政府不提供補貼,大多數美國企業都不願意折騰。
  • 日本企業正在大規模撤離中國?這個問題需客觀看待
    文丨洪詩鴻 日本阪南大學經濟學教授 國內媒體近期大肆渲染「日資企業大規模撤離中國」這一話題,以申請日本政府補助離開中國的企業達1670家為由,認為日企撤離中國的意願越來越高。
  • 美日企業要從中國撤離?70%美企已亮明態度:堅決不遷
    近日,國內各大社交網站都在討論一件大事,即美日企業紛紛要從中國撤走。為此,很多網友留言稱,大批量的外企遷走會不會給中國經濟以及就業帶來很大的問題呢?面對這一情況,我國發改委也公開作出回應稱,外資基本盤總體穩定,換句話說,國人完全多慮了。
  • 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出中國?商務部:並不屬實
    證券時報記者 江聃12月10日,商務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高峰表示,注意到有關媒體的調查報導。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資企業的調查顯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高峰說,從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企的調查報告來看,2015-2019年,在華日企擴大、維持和縮小在華業務的比例基本保持穩定,其中計劃縮小在華業務的企業佔比較小。除2015年這一比例達到8.8%外,2016-2019年均在5%至5.4%之間。
  • 68億,中企收購澳大利亞奶粉巨頭!美國奶企卻負債70億面臨破產?
    據媒體11月15日最新報導,澳大利亞批准中國蒙牛乳業公司以14.3億澳元(約合人民幣68億)的價格收購澳大利亞嬰兒配方奶粉Bellamy’s Australila Ltd(貝拉米),這也意味著澳大利亞市場的大門再次向中國資金開放。
  • 李嘉誠拿走1.6億政府補貼,國內卻套現了2500億,還漲了香港電價
    在2011年,李嘉誠整個套現的金額已經高達2500億元。不管是賣他名下的房產,還是賣他名下的一些股份。整個套現金額能夠達到2500億也是。可見李嘉誠資產是豐厚的。而一直以來,港口的生意是李嘉誠比較注重的。在2011年的時候,李嘉誠卻決定賣掉和記港口的一大部分權益。而這一次變現直接得到了429億。很多人當時都想不明白,為什麼李嘉誠要賣掉。
  • 日政府回應在野黨答辯書聲稱要向中國索賠100億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孫秀萍】日本野田內閣13日在國會展示了一份回應在野黨議員的答辯書,要求中國政府賠償中國反日遊行中日本企業的損失,「對日本企業的損失賠償應根據中國國內法進行」。日本《朝日新聞》13日報導稱,在中國各地爆發的反日遊行中,日本企業遭受的損失約為數十億至100億日元。一些日企的建築被破壞、物品遭搶,不得不停止營業。《日本經濟新聞》稱,自民黨議員木村太郎此前在國會上提出質問書,詢問政府將如何處理在中國反日遊行中日本企業受到的損失問題。
  • 為什麼美國想要本國企業從中國撤出,而俄羅斯卻要驅除美國企業?
    美國將本國企業從中國撤出,這是川普政府一直都有的想法,只是此前在正常時期,因為美國企業在我國能夠獲得更低的人力成本和原材料價格優勢,所以美企並沒有遵照川普政府的意思從我國撤離。(普京)此次新冠疫情似乎給了川普政府一個藉口,疫情之下各國都需要依靠本國的製造業企業生產大量的防疫物資,加之疫情讓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減少,在這種情況下擁有完善產業鏈的國家將會擁有更強的抵禦疫情衝擊的能力。
  • 又一日企在華關閉,中國市場環境變了,還是日本企業正撤離中國?
    眾所周知,得益於國內人口紅利的優勢,很多外資企業積極的湧入國內市場,由於土地價格相對低廉,政策也比較好,不少外資企業都在中國建立了工廠。同時,還在國內市場實現了很好的發展,但如今國內市場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勞動力成本、企業運營成本上升之後,部分外資企業就搬出了國內市場。
  • 日企回家路費報銷?明治:沒聽說、沒計劃、剛追加在華投資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近日,一則「日本政府將資助日企將生產轉出中國」的報導引發輿論關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受新冠疫情衝擊的當下,一批有戰略眼光的跨國公司非但未撤離,反而加快了在華投資布局的步伐。仍是外商投資興業的熱土在新冠疫情對全球產業鏈造成衝擊的情況下,不少企業感到焦慮不安,因此外媒報導「日本政府將資助日企將生產轉出中國」一事在網絡上引發討論。
  • 日企回家路費報銷?明治乳業:沒聽說沒計劃 剛追加在華投資
    近日,一則「日本政府將資助日企將生產轉出中國」的報導引發輿論關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受新冠疫情衝擊的當下,一批有戰略眼光的跨國公司非但未撤離,反而加快了在華投資布局的步伐。仍是外商投資興業的熱土在新冠疫情對全球產業鏈造成衝擊的情況下,不少企業感到焦慮不安,因此外媒報導「日本政府將資助日企將生產轉出中國」一事在網絡上引發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