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大周皇帝武則天的合葬墓,「一陵葬兩帝」,在中國歷史上皇帝的陵墓中,也是獨一個。
乾陵的選址聽上去非常高大上,據說由當時掌管大唐陰陽和天文曆法的太史令、風水大師李淳風和當時的風水大師級人物袁天罡共同參與,才最後確定的。然而走在述聖碑和無字碑之間,卻站立著六十一尊無頭人像。奇怪的是,石像旁邊的馬匹等都是完好的,唯獨這些人像的頭都不見了,這是為什麼呢?
一說在明朝末年,乾縣曾經大面積流行一種可怕的瘟疫,死者不計其數。當時封建的老百姓認為是乾陵的這些守陵石像在作怪。只有讓他們腦袋搬家,瘟疫才能制止,才能拯救整個縣。於是,大家把所有的石像都砍掉了。
二說是金、元兩朝的統治者,見到自己民族的首領,侍立在唐朝皇帝陵前,感到有辱皇家後代顏面,便命人毀壞了藩臣像。這種說法,貌似成立。但可疑的是,為何還留下兩顆頭像呢?是因為不是本族首領嗎?
三是認為明嘉靖34年,也就是公元1555年1月23日,陝西華縣一帶發生了強烈地震,震級達到8至11級。由於地震發生在子夜,人們還在熟睡中,致使80多萬人死於這次大地震。華縣距乾陵只有100多公裡,屬於震中地帶,乾陵也因此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關中大地震。此地震為8級以上的強烈地震,而石像因其頸部比較脆弱,所以出現了頭部斷裂的情況。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八國聯軍時期認為石像毀於八國聯軍侵華時期。八國聯軍認為這麼多外國使節在皇帝面前俯首稱臣,覺得十分恥辱,所以將石像的頭全都砸爛了。
但無論是哪種說法,都無疑說明了「無頭石像」是由後天人為因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