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究竟有什麼秘密,為何武則天的「守陵人」全沒頭?

2020-12-18 轉圈圈的娛樂圈圈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大周皇帝武則天的合葬墓,「一陵葬兩帝」,在中國歷史上皇帝的陵墓中,也是獨一個。

乾陵的選址聽上去非常高大上,據說由當時掌管大唐陰陽和天文曆法的太史令、風水大師李淳風和當時的風水大師級人物袁天罡共同參與,才最後確定的。然而走在述聖碑和無字碑之間,卻站立著六十一尊無頭人像。奇怪的是,石像旁邊的馬匹等都是完好的,唯獨這些人像的頭都不見了,這是為什麼呢?

一說在明朝末年,乾縣曾經大面積流行一種可怕的瘟疫,死者不計其數。當時封建的老百姓認為是乾陵的這些守陵石像在作怪。只有讓他們腦袋搬家,瘟疫才能制止,才能拯救整個縣。於是,大家把所有的石像都砍掉了。

二說是金、元兩朝的統治者,見到自己民族的首領,侍立在唐朝皇帝陵前,感到有辱皇家後代顏面,便命人毀壞了藩臣像。這種說法,貌似成立。但可疑的是,為何還留下兩顆頭像呢?是因為不是本族首領嗎?

三是認為明嘉靖34年,也就是公元1555年1月23日,陝西華縣一帶發生了強烈地震,震級達到8至11級。由於地震發生在子夜,人們還在熟睡中,致使80多萬人死於這次大地震。華縣距乾陵只有100多公裡,屬於震中地帶,乾陵也因此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關中大地震。此地震為8級以上的強烈地震,而石像因其頸部比較脆弱,所以出現了頭部斷裂的情況。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八國聯軍時期認為石像毀於八國聯軍侵華時期。八國聯軍認為這麼多外國使節在皇帝面前俯首稱臣,覺得十分恥辱,所以將石像的頭全都砸爛了。

但無論是哪種說法,都無疑說明了「無頭石像」是由後天人為因素造成的。

相關焦點

  • 5本詭秘懸疑小說,寧過鬼門關,不下神堂灣,玄龜守陵,雙龍護棺
    萬字完結講述一個有著福爾摩斯和小丑的多重人格分裂的正常人在scp世界搞事的故事,算是三渣這種神經病風作品裡唯一一本我看的感覺沒有畫虎不成反類犬而是真正體現作者高超水平的小說,強烈推薦哦撿了一片荒野奧比椰151 萬字完結倒黴催的被某個神秘存在連人帶房子一起搬到了未知位面的野外
  • 武則天死後葬在乾陵,你真的想不到,她的「棺材」是這種材料的!
    小編今天的話題是說棺材,有讀者說棺材是不吉利的東西,有讀者說它寓意升官發財,是非常好的東西。小編作為一個寫歷史的自媒體人,非常同意後面的話,因為凡事都往好處想的人,生活一定過得很陽光和快樂。為何會出現這種「語焉不詳」的情況,因為帝王的陵墓位置,地宮結構,隨葬品的種類,還有棺木的材質,全都是唐朝的核心機密,換句話來說,誰打聽這事兒,就是意欲不軌的大罪,距離用鬼頭刀砍腦袋,就只是一層窗戶紙的距離了。有讀者問:小編,你號稱萬能的,難道你知道武則天死後。斂葬她的棺木是什麼材質的?
  • 武則天墓前的61個無頭石人是何來歷?最後被兩位農民無意中揭開
    自那時以來,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保存得最完好的一個墓,從未有盜墓賊涉足,使得乾陵的顯得更加神秘莫測。 除了武則天墓前的無字碑,該墓旁的這61個無頭石人像奇觀也引發了人們的關注,這些石人像究竟有何隱秘?這個謎團多年來一直未曾解開,直到1974年,陝西兩位農民的偶然間的發現,才揭開了其中的隱秘......
  • 武則天墓前有60多個無頭石人,專家都很難解釋,卻被兩位農民解開
    武則天離世後被葬在乾陵,不過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在乾陵外面卻有卻有六十多個無頭石頭。原本武則天所弄出的一個無字碑就讓後人感到很是疑惑不解,結果在乾陵外又出現了六十多個無頭石頭,這便又讓後人更感到不解了。只是為什麼這些石頭沒有頭?他們的身份又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具體了解一下。
  • 武則天墓前有61個無頭石人,千年來無人能解,最後卻被兩農民破解
    在乾陵目前有兩塊碑,一塊是唐高宗的墓碑,上面有武則天的題詞,一塊是就是武則天的無字碑,關於無字碑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武則天在誇耀自己,表示她的功高德大已經不是用文字所能表達出來的
  • 乾陵地宮多神秘?兩個小姑娘說了幾句話,讓人十分好奇
    1971年,美國太空人在蜿蜒的黃河旁邊發現9個一字排開的黑點,立即拍照當做是我國的秘密武器發射架報告給了尼克森。十年以後,這位太空人帶著當年的疑惑,來到中國鹹陽看到了排列在渭北高原上的二十餘作帝王陵墓,才恍然大悟,原來當年看到的黑點是帝王陵墓。
  • 武則天墓前有61個無頭石人,千百年難以解釋,結果被老農一鋤頭解謎
    而武則天的生平也是十分不凡,無論是她的感情生活、還是心計謀略一直都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從武則天稱帝後,史書上對她的評價眾說紛紜,坊間也對這位傳奇的女性議論紛紛。不僅生前是為風雲人物的女性,武則天死後的寢陵也因諸多謎團惹得人們有許多好奇,其中之一的便是墓前61個無頭石人。
  • 武則天費盡千辛萬苦,建立武周王朝,為何最終又把江山還給李家?
    她究竟又有哪些異於常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勇氣,在李唐江山和武周政權之間她又將如何權衡利弊?  武則天在給大周當十五年的皇帝之前,還在大唐以二聖臨朝的身份,輔助唐高宗二十三年的時間,後又在高宗去世後以太后的身份統治大唐7年,加起來一共是45年,而且她統治的可不是一般的政權那是大唐王朝,大唐王朝在當時可是全世界的最高峰。
  • 武則天傳奇的一生,為何死後卻只留下無字碑,這有什麼含義
    再來說說武則天的碑上為何沒有寫字,大家都知道當時她是和唐高宗一起合葬於乾陵。陵前呢,一共有有兩塊石碑,一側是述聖碑,一側是一個字都沒有,述聖碑是為唐高宗立的碑,是由武則天自己親手為其撰寫,字數也是相當的多,大概有五千字,而另一側的無字碑卻一個字都找不到。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真跡究竟在哪?郭沫若:挖開乾陵就能找到
    如今大家看到的《蘭亭序》並不是真跡,而是唐朝時期臨摹的,那麼真跡究竟在哪裡呢?王羲之去世後,《蘭亭序》代代相傳,一直傳到唐朝唐太宗在位期間。當時《蘭亭序》在王羲之第七世孫王法極的弟子辯才和尚手中。王法極法號智永,他繼承了王羲之的衣缽,精勤書法,尤工草書。
  • 武則天乾陵11號陪葬墓遭盜,地下炸出隱秘盜洞,隔了10天才挖
    據說乾陵是目前唯一一座沒被盜過的唐朝帝王陵,但是,乾陵周邊不少陪葬墓未能倖免,大都被古今盜墓者光顧了。幾人下車後,走到村子附近的一塊田地裡,這裡有一個大概有6米高的大墳頭(封土堆),離最近的一戶人家僅有50米。因為是本地人,黎新社對乾陵情況很了解。他看到封土堆旁邊有一個沒人住的老院子,院內還有廢棄的老窯洞,窯洞緊貼封土堆北側,黎新社頓時有了主意,這窯洞位置太好的,可以從窯洞內部挖洞,外面人不容易發現。
  • 坐高鐵來乾縣,遊覽乾陵,有優惠活動
    乾陵景區是乾縣最重要的旅遊目的地,位於陝西省乾縣城北六公裡的梁山之上,是唐朝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陵, 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評為全國首批4A級旅遊景區,被譽為「露天石雕藝術博物館」。
  • 武則天為何不將皇位傳給自己女兒,又還回李家,背後有什麼秘密
    武則天為何不將皇位傳給太平公主,背後原因耐人尋味我們都知道一代傳奇女皇武則天,憑藉自己的強大能力登上皇位,可是後來為什麼不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女兒太平公主,讓武姓人世世代代傳下皇位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武則天有如此選擇呢?武則天是君權主義而不是女權主義。在封建社會的秩序中,宗姓制度是維護延續統治的根基所在,對每一代接班都要有這樣的考慮。雖然武則天作為女皇登上了皇位,但她卻不是一個女權主義者,她對傳位還是有以傳給李姓人為基礎的思想,這樣才能實現後世的穩定秩序。
  • 武則天墓前有61個無頭石人,無人破解,最後頭部被兩老農意外發現
    公元705年,82歲的武氏病逝於上陽宮,和唐高宗一同合葬在乾陵,按照武氏遺願,留下了一塊「無字碑」,是非功過,全都讓後人去評說。不過,在武氏的墓前,倒是有一處極為「神秘」的「石頭林」,是61個沒有頭的石人。那麼,這61個無頭石人立在此處有何意義呢?為此,後世很多的人發表過自己的看法。
  • 武則天生平簡介 女皇武則天究竟是怎樣上位的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 武則天墓前的石碑為什麼空無一字?無字碑有什麼含義嗎
    關於武則天的無字碑主要說法有三種,第一種武則天覺得自己功蓋千秋,再長的碑文也無法敘述她的豐功偉績;第二種武則天覺得自己罪孽深重,所以不敢把自己的事跡刻到石碑上;第三種武則天故意為之,把對自己的評價留給後人評說。
  • 揭秘:武則天挑選男寵的三個必備條件是什麼?
    武則天的男寵都是美男。薛懷義「偉形神,有膂力」(《舊唐書》),「偉岸」(《新唐書》),是一個相貌不凡、高大威猛的帥哥。史料沒記載沈南璆的相貌,但他能夠入得宮廷,專職給皇帝、皇后等高端人物看病,最起碼是一個溫和、儒雅的清秀男子。
  • 武則天和楊貴妃到底是什麼關係?二人最高有五輩之差
    在唐太宗朝,武則天做才人,李治朝,她卻成了皇后,再後來乾脆另起爐灶,晚年自創武周政權,成為一代女皇。就武則天和李治長眠乾陵而言,武則天是李治的皇后,屬於一代人。武則天生四子二女,神龍政變,曾為過帝王的李顯再次為帝,是為唐中宗。
  • 武則天為何要殺害姐姐?不是她心狠手辣,而是發現了姐姐的秘密
    因為唐朝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皇武則天,登基後的她也慢慢改變了很多人的想法。而武則天當上皇帝完全是通過自己一步步的努力上位的,在她成為皇帝之前,卻把自己的姐姐殺害了,這又是為何?武則天在李世民做皇帝的時候,因才貌雙全被招進宮,那時的她以為很快能得到皇帝的寵信,來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
  • 我國十大未解之謎,夏啟九鼎、傳國玉璽下落、武則天無字碑等等!
    說洛神是曹丕的妃子甄后的有之,說是曹植塑造的自比文學形象的亦有之。而歷史真相究竟如何,恐怕除了曹植本人之外,我們不得而知之。遺憾的是,這樣一幅不朽的經典作品,到現在其真跡在哪裡,引來了無數人的好奇,更引來了許多書法愛好者和收藏愛好者的苦苦尋覓,然而始終不見蹤影,失傳千年。有人說其真本藏於昭陵之中,也有人說其真本藏於乾陵之中,當然也有人說已流失海外,被私人收藏。眾說紛紜,都是推測之言,沒有真憑實據,而《蘭亭序》真本究竟在哪裡,至今仍是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