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的歷史文化給常州留下了不少名勝古蹟,其中有中國最古老、最完整的地面城池遺址--春秋淹城;始建於唐代的"東南第一叢林--天寧禪寺";南朝古塔——文筆塔;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泊舟處——艤舟亭;仿古一條街——篦箕巷等,相互輝映盡顯古城風範。寫過了十裡洋場的上海,寫過了富饒的蘇州,寫過了愜意的無錫,寫過了舒適的揚州,這次來談談常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宮梳名篦的常州梳篦。清朝乾隆年間的《常州賦》載:「削竹成篦,朝京門內比戶皆為。」可見常州梳篦的地位崇高。
常州梳篦的歷史
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 「梳」、 「篦」是理髮專用工具,齒稀的叫「梳」,中間有梁、兩側有密齒的叫「篦」。木梳、篦箕是兩個產品,簡稱「梳篦」。以梳理髮,如梳頭、梳洗、梳妝,有去除發垢和保健的功能功效。
據宋代著名學者高承著《事物紀原》引《實錄》載:「赫胥氏造梳,以木為之,二十四齒,取疏通之意。」漢代著名學者劉熙在((釋名》中也採用此說。 「赫胥氏」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即炎帝。其實,據江蘇邳縣劉林新石器時代遺址發現的五齒骨梳,得知我國梳子的出現距今至少有六千年的悠久歷史。最早的梳子原型應是人的手指,原始的五齒骨梳就是模仿人手用獸骨製作的。
常州梳篦究竟始於何時?現在已經很難查考。可是,當地的人民群眾卻是把「梳篦」與「延陵」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常州民謠云:「宮梳名篦,情同伉儷;延陵特產,花開並蒂!」唱春藝人的傳統唱詞中也有「梳篦世家延陵地」的說法。常州梳篦始自晉代(265—420),迄今已有1600餘年歷史,昔為宮廷御用珍品,故有「宮梳名篦」之譽,是傳統手工藝品,亦為「延陵特產」。
常州梳篦的藝術特色
1.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梳體光滑亮澤,造型多樣,是將造型工藝與日常用品的完美組合。常州梳篦的形態多樣,涉及古代和現代藝術的題材,主要可分為日用型梳篦和裝飾型梳篦兩種。 日用型梳篦造型簡潔大方,裝飾少,更加注重實用性和操作的合理性。按照不同的使用人群和使用方式,梳篦把手的形狀及梳齒的密度、長度、銳度均有所不同。裝飾型梳篦造型形式多樣,注重觀賞品位。明代注重鏤雕、鑲刻等工藝,清代注重表面描、燙、印等工藝。這些梳篦的篦梁上有彩繪的,也有用烙鐵烙畫上去的,能夠把人物的頭飾、肖像、動作、服飾等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有些篦梁上繪有歷史名人,如十二金釵、少數民族人物、皇帝和格格、唐伯虎、秋香、光緒、珍妃等。特別是繪有四大美女的一套梳篦,把西施、昭君、貂蟬、楊玉環刻畫得淋漓盡致,使梳篦本身更具有觀賞性和文化性。除此之外,梳篦上還繪有《西遊記」《白蛇傳》((西廂記》等故事人物,祈福願望的吉祥圖案和造型,各種戲劇臉譜、花卉、飛鳥走獸等。現在,受西方商業文化的影響,繪畫的主題更是豐富多彩,比如很多卡通的造型(恐龍、秦淮八豔、十二星座、十二生肖)等,這些都體現了常州裝飾型梳篦造型形式多樣。
2.彩繪細膩,富有神韻。常州梳篦中的彩繪梳使用中國的毛筆來描繪圖案,一般先要畫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覆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後復在梳篦上,先用狼毫小筆勾勒,然後隨類敷色,層層渲染,從而取得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
常州梳篦彩繪裝飾的技法,筆法精謹細膩,花鳥能畫出禽鳥活躍之態、花卉芳豔之色,人物臉譜能畫出人物的表情神色、性格特徵。畫面製作的線條清楚,輪廓分明,表情豐富,精彩動人,具有概括、簡練、逼真等特點。色彩上一般設色豔麗、沉著、明快、高雅,有統一的色調,具有濃鬱的中國民族色彩審美意趣。例如在裝飾梳(金陵十二釵)中畫面的人物描繪筆法嫻熟生動而富有細節,顏色搭配與人物性格、身份相協調。人物探春的頭飾與服飾的藍色形成統一聯繫,致使整個畫面現出了完整的色彩意象,給人以調和的色彩關係和平衡美的體味。
尤其是裝飾型梳篦,它的裝飾性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從構圖、線描、設色到形象的細部處理都帶有一定的平面感和裝飾性。關於裝飾性,一方面是來源於傳統的程式化手法,一方面是作者對生活中的形象通過提煉、誇張、刨造而形成的美感效果。
3.製作工藝精湛。常州梳篦的製作工藝之精、水平之高,在中國歷史上是可以考證的。梳恪守「天然材料,手工製作」之特色,以選料精細、工藝考究著稱。
篦箕的主要材料以毛竹為主,還要用牛骨、生漆、足度桐油、棉線等材料配合。篦箕選用毛竹,須採用生長四年以上的毛竹,外皮有白霜,最好是山北面的陰山竹,其竹身長而粗壯,質地堅韌,富有彈性,出篦篾率高。牛骨有水牛骨和黃牛骨,其中分牛腿骨與牛肋骨。腿骨是製作高檔骨架篦箕,肋骨是制篦箕兩端的骨檔之用。
篦箕從原料開始有篦篾、篦梁坯、骨檔、制漆、渣子、漆篦梁等六個工種42道工序。其次,精加工有膠工、打磨、拙草、鑲頭、撥工、抨刮等六個工種30道工序。最後進行複查整理作半道工序。共計72道半工序相傳至今。如果製作半面稀齒、半面密齒的骨梁等高檔篦箕,還需要增加雕、描、刻、燙等技藝工序。
木梳以優質名貴樹材為主,如黃楊、檀香、金絲木等。其質堅紋細、色澤清豔,經28道工序製成的木梳,齒渾潤滑,利於整發按摩,再飾以雕、描、刻、燙工藝,融使用與欣賞為一體,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常州梳篦的現狀
目前,常州地區仍有1200多戶家庭從事祖傳梳篦副業。常州梳篦廠曾經是全國梳篦龍頭企業。厂部檔案室精心保存著兩張紙頁泛黃的證書:「1915年巴拿馬國際和平展覽會銀質獎」、「1926年美國費城博覽會金質獎」,證書上的評價是「因為其精湛的製作和雕、描、刻、燙工藝,令世界各國人士敬佩」。
2002年,常州梳篦廠有限公司為支持上海申辦世博會,特意仿製了常州在1915年世博會上獲獎的「白象牌」黃楊木梳2200把,作為12月3日在摩納哥舉行的國際展覽局132次代表大會投票決定2010年世博會舉辦城市的特別禮品。
常州有一首有名的的民謠「宮梳名篦,情同伉儷;延陵特產,花開並蒂。」講的就是延陵梳篦,而延陵即今日常州之古稱。在流經篦箕巷畔古運河的槳聲燈影裡,這首歌謠至今仍在傳頌著延陵梳篦的美好。江南有諺云:「揚州胭脂蘇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齒尖潤滑、下水不脫的常州梳篦之所以聲名遠揚,就在於其匠人選材講究嚴格,工藝獨特,製作精良。
作為古代婦女的八大髮飾之一的常州梳篦還有養頭髮等醫療功效。山水龍城,常來常州,常州梳篦甲天下,常樂之州,樂在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