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名士有部落 東南無與常州儔 宮梳名篦——常州梳篦

2020-12-13 口兒口物語

燦爛的歷史文化給常州留下了不少名勝古蹟,其中有中國最古老、最完整的地面城池遺址--春秋淹城;始建於唐代的"東南第一叢林--天寧禪寺";南朝古塔——文筆塔;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泊舟處——艤舟亭;仿古一條街——篦箕巷等,相互輝映盡顯古城風範。寫過了十裡洋場的上海,寫過了富饒的蘇州,寫過了愜意的無錫,寫過了舒適的揚州,這次來談談常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宮梳名篦的常州梳篦。清朝乾隆年間的《常州賦》載:「削竹成篦,朝京門內比戶皆為。」可見常州梳篦的地位崇高。

常州梳篦的歷史

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 「梳」、 「篦」是理髮專用工具,齒稀的叫「梳」,中間有梁、兩側有密齒的叫「篦」。木梳、篦箕是兩個產品,簡稱「梳篦」。以梳理髮,如梳頭、梳洗、梳妝,有去除發垢和保健的功能功效。

據宋代著名學者高承著《事物紀原》引《實錄》載:「赫胥氏造梳,以木為之,二十四齒,取疏通之意。」漢代著名學者劉熙在((釋名》中也採用此說。 「赫胥氏」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即炎帝。其實,據江蘇邳縣劉林新石器時代遺址發現的五齒骨梳,得知我國梳子的出現距今至少有六千年的悠久歷史。最早的梳子原型應是人的手指,原始的五齒骨梳就是模仿人手用獸骨製作的。

常州梳篦究竟始於何時?現在已經很難查考。可是,當地的人民群眾卻是把「梳篦」與「延陵」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常州民謠云:「宮梳名篦,情同伉儷;延陵特產,花開並蒂!」唱春藝人的傳統唱詞中也有「梳篦世家延陵地」的說法。常州梳篦始自晉代(265—420),迄今已有1600餘年歷史,昔為宮廷御用珍品,故有「宮梳名篦」之譽,是傳統手工藝品,亦為「延陵特產」。

常州梳篦的藝術特色

1.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梳體光滑亮澤,造型多樣,是將造型工藝與日常用品的完美組合。常州梳篦的形態多樣,涉及古代和現代藝術的題材,主要可分為日用型梳篦和裝飾型梳篦兩種。 日用型梳篦造型簡潔大方,裝飾少,更加注重實用性和操作的合理性。按照不同的使用人群和使用方式,梳篦把手的形狀及梳齒的密度、長度、銳度均有所不同。裝飾型梳篦造型形式多樣,注重觀賞品位。明代注重鏤雕、鑲刻等工藝,清代注重表面描、燙、印等工藝。這些梳篦的篦梁上有彩繪的,也有用烙鐵烙畫上去的,能夠把人物的頭飾、肖像、動作、服飾等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有些篦梁上繪有歷史名人,如十二金釵、少數民族人物、皇帝和格格、唐伯虎、秋香、光緒、珍妃等。特別是繪有四大美女的一套梳篦,把西施、昭君、貂蟬、楊玉環刻畫得淋漓盡致,使梳篦本身更具有觀賞性和文化性。除此之外,梳篦上還繪有《西遊記」《白蛇傳》((西廂記》等故事人物,祈福願望的吉祥圖案和造型,各種戲劇臉譜、花卉、飛鳥走獸等。現在,受西方商業文化的影響,繪畫的主題更是豐富多彩,比如很多卡通的造型(恐龍、秦淮八豔、十二星座、十二生肖)等,這些都體現了常州裝飾型梳篦造型形式多樣。

2.彩繪細膩,富有神韻。常州梳篦中的彩繪梳使用中國的毛筆來描繪圖案,一般先要畫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覆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後復在梳篦上,先用狼毫小筆勾勒,然後隨類敷色,層層渲染,從而取得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

常州梳篦彩繪裝飾的技法,筆法精謹細膩,花鳥能畫出禽鳥活躍之態、花卉芳豔之色,人物臉譜能畫出人物的表情神色、性格特徵。畫面製作的線條清楚,輪廓分明,表情豐富,精彩動人,具有概括、簡練、逼真等特點。色彩上一般設色豔麗、沉著、明快、高雅,有統一的色調,具有濃鬱的中國民族色彩審美意趣。例如在裝飾梳(金陵十二釵)中畫面的人物描繪筆法嫻熟生動而富有細節,顏色搭配與人物性格、身份相協調。人物探春的頭飾與服飾的藍色形成統一聯繫,致使整個畫面現出了完整的色彩意象,給人以調和的色彩關係和平衡美的體味。

尤其是裝飾型梳篦,它的裝飾性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從構圖、線描、設色到形象的細部處理都帶有一定的平面感和裝飾性。關於裝飾性,一方面是來源於傳統的程式化手法,一方面是作者對生活中的形象通過提煉、誇張、刨造而形成的美感效果。

3.製作工藝精湛。常州梳篦的製作工藝之精、水平之高,在中國歷史上是可以考證的。梳恪守「天然材料,手工製作」之特色,以選料精細、工藝考究著稱。

篦箕的主要材料以毛竹為主,還要用牛骨、生漆、足度桐油、棉線等材料配合。篦箕選用毛竹,須採用生長四年以上的毛竹,外皮有白霜,最好是山北面的陰山竹,其竹身長而粗壯,質地堅韌,富有彈性,出篦篾率高。牛骨有水牛骨和黃牛骨,其中分牛腿骨與牛肋骨。腿骨是製作高檔骨架篦箕,肋骨是制篦箕兩端的骨檔之用。

篦箕從原料開始有篦篾、篦梁坯、骨檔、制漆、渣子、漆篦梁等六個工種42道工序。其次,精加工有膠工、打磨、拙草、鑲頭、撥工、抨刮等六個工種30道工序。最後進行複查整理作半道工序。共計72道半工序相傳至今。如果製作半面稀齒、半面密齒的骨梁等高檔篦箕,還需要增加雕、描、刻、燙等技藝工序。

木梳以優質名貴樹材為主,如黃楊、檀香、金絲木等。其質堅紋細、色澤清豔,經28道工序製成的木梳,齒渾潤滑,利於整發按摩,再飾以雕、描、刻、燙工藝,融使用與欣賞為一體,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常州梳篦的現狀

目前,常州地區仍有1200多戶家庭從事祖傳梳篦副業。常州梳篦廠曾經是全國梳篦龍頭企業。厂部檔案室精心保存著兩張紙頁泛黃的證書:「1915年巴拿馬國際和平展覽會銀質獎」、「1926年美國費城博覽會金質獎」,證書上的評價是「因為其精湛的製作和雕、描、刻、燙工藝,令世界各國人士敬佩」。

2002年,常州梳篦廠有限公司為支持上海申辦世博會,特意仿製了常州在1915年世博會上獲獎的「白象牌」黃楊木梳2200把,作為12月3日在摩納哥舉行的國際展覽局132次代表大會投票決定2010年世博會舉辦城市的特別禮品。

常州有一首有名的的民謠「宮梳名篦,情同伉儷;延陵特產,花開並蒂。」講的就是延陵梳篦,而延陵即今日常州之古稱。在流經篦箕巷畔古運河的槳聲燈影裡,這首歌謠至今仍在傳頌著延陵梳篦的美好。江南有諺云:「揚州胭脂蘇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齒尖潤滑、下水不脫的常州梳篦之所以聲名遠揚,就在於其匠人選材講究嚴格,工藝獨特,製作精良。

作為古代婦女的八大髮飾之一的常州梳篦還有養頭髮等醫療功效。山水龍城,常來常州,常州梳篦甲天下,常樂之州,樂在梳頭。

相關焦點

  • 【文脈頌中華】常州梳篦:宮梳名篦 花開並蒂
    宮梳名篦,情同伉儷;延陵特產,花開並蒂。常州最早叫延陵,這首常州民謠所唱的就是常州有名的特產木梳、篦箕。篦梳,又稱櫛,是我國古代八大髮飾之一。漢代許慎《說文解字》有云:櫛,梳篦之總名也。古人興蓄長發,梳篦為每日梳理頭髮的必備之物。
  • 常州梳篦:宮梳名篦 花開並蒂
    「宮梳名篦,情同伉儷;延陵特產,花開並蒂。」常州最早叫延陵,這首常州民謠所唱的就是常州有名的特產木梳、篦箕。篦梳,又稱櫛,是我國古代八大髮飾之一。漢代許慎《說文解字》有云:櫛,梳篦之總名也。古人興蓄長發,梳篦為每日梳理頭髮的必備之物。梳子齒距疏鬆一些,用於頭髮的梳理;篦子的齒距的密,用來篳去發間的汙垢,保持頭髮清潔,不長寄生蟲,使人煥發容光。梳篦還可以刺激頭皮神經,促進新陳代謝,延年益壽,並能插於發間作首飾。
  • 青絲繞夢,宮梳名篦:常州梳篦
    「揚州胭脂蘇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梳篦又稱「櫛」,是江蘇省常州市歷史悠久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我國古代八大髮飾之一。常州梳篦始自晉代(公元265-420年),迄今已有1600餘年歷史,昔為宮廷御用珍品,故有「宮梳名篦」之譽,是傳統手工藝品,亦為「延陵特產」。
  • 洛陽初中常州晚報小記者特色活動精美的手工藝——宮梳名篦
    洛陽初級中學常州晚報小記者特色活動    精美的手工藝——宮梳名篦    「揚州胭脂蘇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近日,洛陽初級中學常州晚報小記者親身感受常州特色傳統手工藝——宮梳名篦的獨特魅力,親手製作了屬於自己的梳篦,真正做了一回常州梳篦·非遺小傳人!    常州瑰寶——梳篦    「實戰演練」,我們排好了隊,一個接一個的體驗做梳篦的28道工序,一開始是「裁」,望著飛旋的刀片,我打了個寒戰,一個不小心可能就成「維納斯」了!
  • 常州梳篦,江南風情的「活化石」
    梳篦,又稱櫛,中國古代八大髮飾之一。是江蘇省常州市歷史悠久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古代婦女常把精美的篦箕插在髮髻上當作髮飾。梳篦製作是精湛的傳統技藝,用料精良,製作過程頗為講究。常州梳篦在千年傳承中形成分散而眾多的行業傳承體系。
  • 常州梳篦上榜國家級非遺名錄
    近日  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公布了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保護單位名單我區的常州梳篦上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保護單位名單(常州)常州梳篦  常州梳篦廠始建於1951年8月,現座落在常州市勤業路17號,主要產品:篦箕、木梳,是全市唯一生產梳篦的正規廠家。
  • 細細來品常州梳篦!
    篦箕制篦業始於春秋戰國時期,魏晉時期常州篦梳製作技藝逐漸成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故也稱常州梳篦。常州梳篦聲名之盛,在於選材嚴格,工藝獨特,製作精良。常州篦箕宮梳名篦,情同伉儷;延陵特產,花開並蒂。
  • 常州梳篦上榜國家級非遺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常報全媒體訊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公布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鐘樓區的常州梳篦上榜。常州梳篦廠始建於1951年8月,現坐落在常州市勤業路17號,主要產品為篦箕、木梳,是全市唯一生產梳篦的正規廠家。
  • 「風雅」「非遺之旅·常州篇」讓您領略「慢工出細活」:小小一隻篦...
    我們的非遺之旅,選取了常州梳篦、亂針繡、留青竹刻、天寧寺梵唄等非遺項目。宮梳名篦美絕天下的純手工製造揚州胭脂蘇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2008年,常州梳篦入選國家級非遺。據介紹,梳篦的製作技藝形成於東晉,迄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至明代起,常州梳篦即被選為宮廷貢品,故一直享有「宮梳名篦」之稱。
  • 常州梳篦天下一,在篦箕巷給孩子買一把格格同款木梳
    因此在兼顧趣味性的同時,我總是更加傾向於有歷史底蘊的景點。說起常州,除了西瀛門城牆、京杭大運河、春秋淹城遺址,也少不了專門進貢給皇室使用的梳子。篦梳,又稱櫛,與簪、髻、釵、步搖等並稱為中國古代八大髮飾之一。常州人從晉代(公元265-420年)開始做梳篦,迄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
  • 常州梳篦
    餘忠良常州有三寶,梳篦是其中之一。梳篦是兩種器物,即木梳和篦箕。常州梳篦製作工藝技藝形成於魏晉時期,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1973年,常州東郊古墓中出土了一把高背半圓形漆雕菊花圖案木梳,經考證是東晉末期(公元420年)的產物。
  • 徒步老街區,踏尋地道常州記憶,拾起回憶裡遺失的美好!
    《常州賦》云:「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陳。」後運河改道,巷名仍保留至今。攝影:蔣微古巷兩旁除了青磚雕瓦的明清傳統民居外,還有大量歷史文化價值頗高的名人故居,形成了常州的一塊名門望族聚集地。兒時的記憶便是從老街的晨市開始的!
  • 「當鏡篦櫛話梳子」:從梳、篦的誕生與發明,聊聊梳篦發展的貢獻
    一、梳、篦的誕生與發明梳和篦是誰發明的?誰是第一個使用人?史外軼聞說各有其祖。上古蚩尤部落,有一位心靈手巧的骨木工匠,姓赫名廉。他看到人們亂蓬的頭髮,垂胸搭背披肩,既礙操勞,又不雅觀,用五個手指也撕擄不開。他經過潛心捉摸,於是找來獸骨,按照人們用五指抓攏頭髮的象形,鏤刻出一個五齒耙梳。
  • 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名留學生學「非遺」,感受中國傳統文化
    揚子晚報網8月27日訊(通訊員 繆雙明 高陽 記者 郭靖宇)近日,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來自俄羅斯、孟加拉等10個國家的20名留學生來到常州梳篦廠、常州市梳篦博物館、青果巷常州梳篦省級傳承人邢糧工作室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深入調研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常州梳篦」的生成工藝。具有常州地方特色的傳統手工藝品「常州梳篦」,歷史悠久,享有「宮梳名篦」的美譽。「梳篦是兩種器物,即木梳和篦箕。
  • 文藝範|尋宮篦名梳,常州篦箕巷
    篦箕巷位於常州城西,是古毗陵驛所在地,雖然只有百米來長,卻歷史悠久、聞名遐邇篦箕巷東起新橋弄,西至西直街,位於常州市區西部古運河畔,可謂是常州一條年代久遠的老街巷。其實此街先前因賣宮花而得名「花街市」,著名的舭陵驛亦設於此,附近有接官館和驛官、皇華官,為達官顯貴登岸下船之處。後來,乾隆私訪來常州時發現街上出售「宮篦名梳」的篦箕店比比皆是,遂口諭改稱「篦箕巷」。
  • 江南旅行,你是是否將常州納入旅行計劃?
    3200多年的歷史文化古城,以及主題公園中華恐龍園,常州的歷史從圩墩新石器遺址,就會讓你發現這座古城絕非浪得虛名,更有天寧寺、紅梅閣、文筆塔著名的寺廟和景點的支撐,讓常州這座江南城市的歷史,顯得深遠和厚重,如果從旅遊角度,單憑看景聽風,不如揚州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浪漫有趣、不如鎮江的「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洲」朗朗上口,常州行看的是歷史
  • 乾隆嫁女的禮單中,就有數十盒常州梳篦!
    邢糧說,師傅希望他摸清常州梳篦的來龍去脈,比如,清代,常州梳篦有多少進貢到皇宮裡?目前可考的依據有哪些?為此,他廣泛收集資料,收藏、考證常州梳篦不同時期、各個廠家的梳篦,還去寧波、杭州、上海、北京、蘇州等地,只要跟常州梳篦相關的資料、實物,都收集了過來。今後他想把常州梳篦的資料整理一下,為再開設一個梳篦博物館做準備。這其中,不光有實物資料,也有相關的歷史資料。
  • 非遺梳篦 擦亮龍城文化新標識
    51 /a/20191004/b2fb45de1b364079b97c58e2f851cb99.shtml   揚州胭脂蘇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
  • 「城事」老街裡藏著的常州人回憶,這些你都曾見過!
    篦箕巷 篦箕巷位於常州城西,緊臨運河,是古毗陵驛所在地,舊稱「花市街」。常州自古以來就一直以製作篦箕和木梳而聞名,素有「宮梳名篦」和「常州梳篦甲天下」之盛譽,而這裡整條街巷,家家戶戶都以製作梳篦為生。
  • 旅遊:常州的梳篦
    來到常州下榻旅館。一天奔波的疲乏,使我急急地要到盥洗室去梳洗一番。 打開洗臉盆上的壁櫥,一件小小的物品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見一把三、四寸長,手柄上刻有細花紋的黃楊木梳靜靜地躺在擱板上。我不由想到黃楊木梳篦不正是常州的傳統特產麼。常州素有「梳篦之鄉」之稱,一種好奇心驅使我要去走訪一下常州梳篦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