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相信看過《甄嬛傳》的朋友對這兩句詩詞並不陌生,劇中的安小主---安陵容,就曾經多次吟唱《菩薩蠻》,安陵容憑藉她甜美的嗓音吟唱這首曲子,贏得了皇上的喜愛。
這首出自唐代溫庭筠手中的花間詞,真是極好的,而「小山重疊金明滅」一句,經沈從文在他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考證,讚美的是「當時婦女發間金背小梳」。
梳篦,又稱櫛,中國古代婦女的髮飾大致有八種,即簪、髻、釵、珠花、金鈿、勒子、步搖、梳篦。梳篦,為八大髮飾之一。梳篦,在歷史的演變下逐漸變成男女定情的信物,代表著想和對方白頭到老,糾纏一生。所以小編在這裡提醒各位一句,千萬不要隨意送梳子給女孩子哦! 但是早期,梳子沒有這個含義,只是單純用於梳發,而且他的由來也十分的有趣。
相傳,春秋時代,延陵監獄中有個犯人名陳七子。一天,他看到地上有不少因獄卒拍打他的毛竹板上而掉下來的竹篾片,便靈機一動,一根一根將其撿起,並理齊、削尖後,密密齊齊排緊,中間再加一根橫檔。在自己身上穿的麻衣中抽下麻線,把竹篾片編結牢固,拿它篦頭髮裡的蝨子。由於齒密,蝨子很快被篦落,而且連頭髮裡的汙垢也篦乾淨了。後來,受封於延陵邑的吳王四太子季子,知道陳七子會編竹篦後,就釋放了他,並令其開辦作坊,專門製造篦箕。因此篦箕行和製作竹篦的後人都要為這位篦箕祖師爺進行"祭祀"大典,以祭頌他的功德。
制篦業始於春秋戰國時期,魏晉時期常州篦梳製作技藝逐漸成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故也稱常州梳篦。常州梳篦聲名之盛,在於選材嚴格,工藝獨特,製作精良。於是2008年6月7日,常州梳篦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宮梳名篦,情同伉儷;延陵特產,花開並蒂。常州最早叫延陵,這首常州地區傳統民謠所唱的就是常州有名的特產篦箕。 漢代許慎《說文解字》有雲:櫛,梳篦之總名也。古人興蓄長發,梳篦為每日梳理頭髮的必備之物。梳子齒距疏鬆一些,用於頭髮的梳理;篦子的齒距的密,用來篳去發間的汙垢,保持頭髮清潔,不長寄生蟲,使人煥發容光。梳篦還可以刺激頭皮神經,促進新陳代謝,延年益壽,並能插於發間作首飾。
江南有諺雲:"揚州胭脂蘇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常州篦梳自魏晉南北朝流行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常州卜恆順梳篦店開設於明代天啟年間(1622),世代相傳,有「雕花、描花、刻花、燙花、嵌花"五種工藝。
梳篦沿用至今,它不僅有很高的使用價值還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藝術價值,只不過,梳篦的讀法被我們常用的梳子所替代。
常州精品篦箕古樸典雅,美觀精緻,賞心悅目,生動體現了江南人所特有的精神氣質和藝術智慧,說到這,不知道各位朋友有沒有心動去買一把常州梳篦呢?或許在明年的情人節,這也是一件很好的禮物送給心儀的女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