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細來品常州梳篦!

2020-12-13 話談古今之妙議天下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相信看過《甄嬛傳》的朋友對這兩句詩詞並不陌生,劇中的安小主---安陵容,就曾經多次吟唱《菩薩蠻》,安陵容憑藉她甜美的嗓音吟唱這首曲子,贏得了皇上的喜愛。

安陵容

這首出自唐代溫庭筠手中的花間詞,真是極好的,而「小山重疊金明滅」一句,經沈從文在他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考證,讚美的是「當時婦女發間金背小梳」。

常州

梳篦,又稱櫛,中國古代婦女的髮飾大致有八種,即簪、髻、釵、珠花、金鈿、勒子、步搖、梳篦。梳篦,為八大髮飾之一。梳篦,在歷史的演變下逐漸變成男女定情的信物,代表著想和對方白頭到老,糾纏一生。所以小編在這裡提醒各位一句,千萬不要隨意送梳子給女孩子哦! 但是早期,梳子沒有這個含義,只是單純用於梳發,而且他的由來也十分的有趣。

製作

相傳,春秋時代,延陵監獄中有個犯人名陳七子。一天,他看到地上有不少因獄卒拍打他的毛竹板上而掉下來的竹篾片,便靈機一動,一根一根將其撿起,並理齊、削尖後,密密齊齊排緊,中間再加一根橫檔。在自己身上穿的麻衣中抽下麻線,把竹篾片編結牢固,拿它篦頭髮裡的蝨子。由於齒密,蝨子很快被篦落,而且連頭髮裡的汙垢也篦乾淨了。後來,受封於延陵邑的吳王四太子季子,知道陳七子會編竹篦後,就釋放了他,並令其開辦作坊,專門製造篦箕。因此篦箕行和製作竹篦的後人都要為這位篦箕祖師爺進行"祭祀"大典,以祭頌他的功德。

製作篦箕
篦箕

制篦業始於春秋戰國時期,魏晉時期常州篦梳製作技藝逐漸成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故也稱常州梳篦。常州梳篦聲名之盛,在於選材嚴格,工藝獨特,製作精良。於是2008年6月7日,常州梳篦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常州篦箕

宮梳名篦,情同伉儷;延陵特產,花開並蒂。常州最早叫延陵,這首常州地區傳統民謠所唱的就是常州有名的特產篦箕。 漢代許慎《說文解字》有雲:櫛,梳篦之總名也。古人興蓄長發,梳篦為每日梳理頭髮的必備之物。梳子齒距疏鬆一些,用於頭髮的梳理;篦子的齒距的密,用來篳去發間的汙垢,保持頭髮清潔,不長寄生蟲,使人煥發容光。梳篦還可以刺激頭皮神經,促進新陳代謝,延年益壽,並能插於發間作首飾。

常州篦箕

江南有諺雲:"揚州胭脂蘇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常州篦梳自魏晉南北朝流行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常州卜恆順梳篦店開設於明代天啟年間(1622),世代相傳,有「雕花、描花、刻花、燙花、嵌花"五種工藝。

梳篦沿用至今,它不僅有很高的使用價值還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藝術價值,只不過,梳篦的讀法被我們常用的梳子所替代。

常州精品篦箕古樸典雅,美觀精緻,賞心悅目,生動體現了江南人所特有的精神氣質和藝術智慧,說到這,不知道各位朋友有沒有心動去買一把常州梳篦呢?或許在明年的情人節,這也是一件很好的禮物送給心儀的女子呢

相關焦點

  • 常州梳篦
    餘忠良常州有三寶,梳篦是其中之一。梳篦是兩種器物,即木梳和篦箕。常州梳篦製作工藝技藝形成於魏晉時期,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1973年,常州東郊古墓中出土了一把高背半圓形漆雕菊花圖案木梳,經考證是東晉末期(公元420年)的產物。
  • 旅遊:常州的梳篦
    來到常州下榻旅館。一天奔波的疲乏,使我急急地要到盥洗室去梳洗一番。 打開洗臉盆上的壁櫥,一件小小的物品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見一把三、四寸長,手柄上刻有細花紋的黃楊木梳靜靜地躺在擱板上。我不由想到黃楊木梳篦不正是常州的傳統特產麼。常州素有「梳篦之鄉」之稱,一種好奇心驅使我要去走訪一下常州梳篦廠。
  • 常州梳篦,江南風情的「活化石」
    梳篦,又稱櫛,中國古代八大髮飾之一。是江蘇省常州市歷史悠久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古代婦女常把精美的篦箕插在髮髻上當作髮飾。梳篦製作是精湛的傳統技藝,用料精良,製作過程頗為講究。常州梳篦在千年傳承中形成分散而眾多的行業傳承體系。
  • 常州梳篦上榜國家級非遺名錄
    近日  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公布了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保護單位名單我區的常州梳篦上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保護單位名單(常州)常州梳篦  常州梳篦廠始建於1951年8月,現座落在常州市勤業路17號,主要產品:篦箕、木梳,是全市唯一生產梳篦的正規廠家。
  • 青絲繞夢,宮梳名篦:常州梳篦
    「揚州胭脂蘇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梳篦又稱「櫛」,是江蘇省常州市歷史悠久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我國古代八大髮飾之一。常州梳篦始自晉代(公元265-420年),迄今已有1600餘年歷史,昔為宮廷御用珍品,故有「宮梳名篦」之譽,是傳統手工藝品,亦為「延陵特產」。
  • 【文脈頌中華】常州梳篦:宮梳名篦 花開並蒂
    正如蘇州的盆景,景德鎮的瓷器,常州以出產梳篦聞名於世。自古便有有「揚州胭脂蘇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之說。盛唐時當地梳篦花色繁多,不勝枚舉,大的竟有二尺多長。北宋以來,質地日趨貴重,金銀櫛具相當流行。大文豪蘇東坡曾有「山人醉後鐵冠落,溪女笑時銀櫛 」 的詩吟。元代,常州梳篦從運河經長江出海,隨著水上絲綢之路傳到海外。
  • 天下名士有部落 東南無與常州儔 宮梳名篦——常州梳篦
    寫過了十裡洋場的上海,寫過了富饒的蘇州,寫過了愜意的無錫,寫過了舒適的揚州,這次來談談常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宮梳名篦的常州梳篦。清朝乾隆年間的《常州賦》載:「削竹成篦,朝京門內比戶皆為。」可見常州梳篦的地位崇高。
  • 常州梳篦:宮梳名篦 花開並蒂
    常州最早叫延陵,這首常州民謠所唱的就是常州有名的特產木梳、篦箕。篦梳,又稱櫛,是我國古代八大髮飾之一。漢代許慎《說文解字》有云:櫛,梳篦之總名也。古人興蓄長發,梳篦為每日梳理頭髮的必備之物。梳子齒距疏鬆一些,用於頭髮的梳理;篦子的齒距的密,用來篳去發間的汙垢,保持頭髮清潔,不長寄生蟲,使人煥發容光。
  • 常州梳篦上榜國家級非遺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常報全媒體訊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公布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鐘樓區的常州梳篦上榜。常州梳篦廠始建於1951年8月,現坐落在常州市勤業路17號,主要產品為篦箕、木梳,是全市唯一生產梳篦的正規廠家。
  • 把常州梳篦帶到世界多個國家,打造一張具有常州特色的藝術名片
    常州梳篦,一直以來是宮廷的貢品,歷史悠久。郭隋曦1984年出生,到日本留學工作五年,曾經擔任某知名公司大中華區首席日語翻譯。這兩者走在一起,打造了一張具有常州特色的藝術名片。1把梳子賣12800元常州西直街1號在文亨橋畔,有一幢古雅的門樓,和周圍現代化的大型城市綜合體有了鮮明對比,這裡,就是「穿月」常州梳篦博物館。在博物館中一共陳列著8個系列500多款近1000把梳篦,這裡的每一把梳篦都是「穿月」原創設計製作的。
  • 乾隆嫁女的禮單中,就有數十盒常州梳篦!
    ;明代、清代、民國,從側面一窺消逝的歲月風流……一場常州古舊梳篦品鑑會近日在鐘樓區文化館舉行。2014年,他成為常州梳篦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目前是該項目唯一一位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收藏梳篦十多年了,一方面是自己的愛好,另一方面,也是師傅的願望。」邢糧說,他的想法,就是通過收藏和各界朋友交流,理順常州梳篦的歷史。而他口中的師傅,就是「真老卜恆順梳篦店」第八代傳人——卜仲寬,先後擔任過常州真老卜恆順梳篦店經理、常州梳篦廠副廠長、工藝美術公司經理等職務。
  • 非遺梳篦 擦亮龍城文化新標識
    51 /a/20191004/b2fb45de1b364079b97c58e2f851cb99.shtml   揚州胭脂蘇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
  • 張家港定製餐具、常州梳篦從本土邁向國際
    張家港定製餐具、常州梳篦從本土邁向國際 文章來源:現代快報 現代快報訊(見習記者 白雪銀)隨著人們審美力的提高," 讓藝術融入生活 " 成了當下許多實用性產品的設計理念。
  • 常州大學共青團新媒體中心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梳篦」研究實踐活動
    中國江蘇網9月10日常州訊(記者 趙家瑋) 為弘揚常州民族文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常州大學藝術學院團委組織下,該校新媒體中心「龍城一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實踐團發起「以梳簪發,青絲成雪」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 常州梳篦天下一,在篦箕巷給孩子買一把格格同款木梳
    說起常州,除了西瀛門城牆、京杭大運河、春秋淹城遺址,也少不了專門進貢給皇室使用的梳子。篦梳,又稱櫛,與簪、髻、釵、步搖等並稱為中國古代八大髮飾之一。常州人從晉代(公元265-420年)開始做梳篦,迄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隋朝開鑿的京杭大運河從常州穿城而過,當時運河兩岸的整街滿巷都是篦梳作坊,因此也就誕生了木梳街、篦箕巷的名稱。
  • 「當鏡篦櫛話梳子」:從梳、篦的誕生與發明,聊聊梳篦發展的貢獻
    1983年夏,常州梳篦廠的接待室,還掛有兩幅長達丈餘的國畫,一幅畫的就是木梳始祖赫廉與皇甫,另一幅畫的則是竹篦創始人陳七子。兩幅條畫中間的兩個玻璃櫥內陳列著常州梳篦歷年獲得的獎章、獎狀。其中有1910年南洋勸業會農工商金質獎,1915年美國巴拿馬國際和平展覽會銀質獎,以及1981年國家質量獎銀牌等。
  • 小學生學非遺製作八道梳篦開心過暑假,過出一個時尚新穎文化假期
    就在2020年7月14日,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文化館開展暑期青少年非遺體驗課活動,來自鐘樓區懷德苑小學的小學生們學習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常州梳篦的歷史發展,在老師的指點下,親手體驗木梳製作中的開齒、拋齒、劃樣、鋸背、打磨、拋光、剔齒、描繪等八道重要工序,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 小木梳上演繹「新江南」 譚木匠第二屆彩繪大賽決戰「梳篦之鄉」
    小木梳上演繹「新江南」 譚木匠第二屆彩繪大賽決戰「梳篦之鄉」   8月12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彩繪比賽在常州武進區萬達廣場隆重舉行
  • 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名留學生學「非遺」,感受中國傳統文化
    揚子晚報網8月27日訊(通訊員 繆雙明 高陽 記者 郭靖宇)近日,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來自俄羅斯、孟加拉等10個國家的20名留學生來到常州梳篦廠、常州市梳篦博物館、青果巷常州梳篦省級傳承人邢糧工作室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深入調研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常州梳篦」的生成工藝。具有常州地方特色的傳統手工藝品「常州梳篦」,歷史悠久,享有「宮梳名篦」的美譽。「梳篦是兩種器物,即木梳和篦箕。
  • 洛陽初中常州晚報小記者特色活動精美的手工藝——宮梳名篦
    洛陽初級中學常州晚報小記者特色活動    精美的手工藝——宮梳名篦    「揚州胭脂蘇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近日,洛陽初級中學常州晚報小記者親身感受常州特色傳統手工藝——宮梳名篦的獨特魅力,親手製作了屬於自己的梳篦,真正做了一回常州梳篦·非遺小傳人!    常州瑰寶——梳篦    「實戰演練」,我們排好了隊,一個接一個的體驗做梳篦的28道工序,一開始是「裁」,望著飛旋的刀片,我打了個寒戰,一個不小心可能就成「維納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