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常州梳篦帶到世界多個國家,打造一張具有常州特色的藝術名片

2020-12-11 常州生活派

常州梳篦,一直以來是宮廷的貢品,歷史悠久。郭隋曦1984年出生,到日本留學工作五年,曾經擔任某知名公司大中華區首席日語翻譯。這兩者走在一起,打造了一張具有常州特色的藝術名片。

1把梳子賣12800元

常州西直街1號在文亨橋畔,有一幢古雅的門樓,和周圍現代化的大型城市綜合體有了鮮明對比,這裡,就是「穿月」常州梳篦博物館。在博物館中一共陳列著8個系列500多款近1000把梳篦,這裡的每一把梳篦都是「穿月」原創設計製作的。

綠檀、烏木、小葉黃楊、大葉黃楊、牛角,這些都是穿月梳篦常用的材料,沿襲常州梳篦一直以來慣用的材料,傳承雕刻、烙畫、漆藝等工藝古法。而且造型更加獨特,將實用和現代審美進行融合,並將中國古典文化融入其中,賦予了梳篦更多的文化內涵和意韻。在博物館中有一把蒼鱗火鬣雙虯龍手雕小葉黃楊梳,售價高達12800元。在2018年的中非峰會上,被作為國禮贈予了幾內亞總統。

1個月銷售60萬元

從最開始的創業小白到現在集研產銷於一體的生產型企業,月銷售現在已經能達到60萬餘元,郭隋曦一直有將家鄉特產做好的信心。她說:「常州梳篦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卻很少人將它視為不可多得的好物。我希望可以可以出一份力,將常州梳篦做好,讓他們不僅成為日用品,也可以變成藝術品,代表審美、愉悅自我。」

在穿月梳篦,即使是只有手掌寬的梳子,它的厚度也要有手指粗細,這樣可以保證手感和使用感,採用日式圓磨技術,齒齒入發還不勾發。而且每一把梳篦都擁有美好的寓意,護宅降福佑螭吻、有鳳來儀、盛唐纏枝間金瓊、豬籠入水八方進財……而且這些梳子還有專門的身份卡,會用多國的文字闡述梳子背後的文化工藝與寓意。在加上高級定製的雲錦包裝,於是一份高質量禮品就形成了。一時間外企禮品採購部門、留學生、為兒女準備婚嫁用品的客人、外地遊客紛至沓來。

1張常州城市文化名片

將穿月梳篦打造成常州特色文化名片,僅僅依靠門店的展示和線上電商平臺還是不夠的。郭隋曦一直致力於能夠在更廣闊的的平臺上將常州梳篦和這座城市,介紹給更多的人。

郭隋曦每次都抓住機會能夠讓常州梳篦走得更遠,積極參加省、市非遺、旅遊商品等展銷。2013年她攜帶穿月梳篦參加梅賽德斯奔馳國際時裝周。2014年,穿月參加法國巴黎(羅浮宮)世界非遺展。2018年,榮獲東京LIFESTYLE創意設計優秀獎。2019年,穿月參與中羅建交70年地方交流活動,參加了南京版博會與澳門藝博會。而且在許多熱播電視劇《慶餘年》《宸汐緣》也都有常州梳篦的身影,現在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

相關焦點

  • 常州梳篦上榜國家級非遺名錄
    近日  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公布了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保護單位名單我區的常州梳篦上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保護單位名單(常州)常州梳篦  常州梳篦廠始建於1951年8月,現座落在常州市勤業路17號,主要產品:篦箕、木梳,是全市唯一生產梳篦的正規廠家。
  • 常州梳篦上榜國家級非遺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常報全媒體訊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公布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鐘樓區的常州梳篦上榜。常州梳篦廠始建於1951年8月,現坐落在常州市勤業路17號,主要產品為篦箕、木梳,是全市唯一生產梳篦的正規廠家。
  • 常州梳篦
    餘忠良常州有三寶,梳篦是其中之一。梳篦是兩種器物,即木梳和篦箕。常州梳篦製作工藝技藝形成於魏晉時期,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1973年,常州東郊古墓中出土了一把高背半圓形漆雕菊花圖案木梳,經考證是東晉末期(公元420年)的產物。
  • 天下名士有部落 東南無與常州儔 宮梳名篦——常州梳篦
    常州梳篦的藝術特色1.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梳體光滑亮澤,造型多樣,是將造型工藝與日常用品的完美組合。常州梳篦的形態多樣,涉及古代和現代藝術的題材,主要可分為日用型梳篦和裝飾型梳篦兩種。 日用型梳篦造型簡潔大方,裝飾少,更加注重實用性和操作的合理性。
  • 張家港定製餐具、常州梳篦從本土邁向國際
    張家港定製餐具、常州梳篦從本土邁向國際 文章來源:現代快報 現代快報訊(見習記者 白雪銀)隨著人們審美力的提高," 讓藝術融入生活 " 成了當下許多實用性產品的設計理念。
  • 旅遊:常州的梳篦
    來到常州下榻旅館。一天奔波的疲乏,使我急急地要到盥洗室去梳洗一番。 打開洗臉盆上的壁櫥,一件小小的物品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見一把三、四寸長,手柄上刻有細花紋的黃楊木梳靜靜地躺在擱板上。我不由想到黃楊木梳篦不正是常州的傳統特產麼。常州素有「梳篦之鄉」之稱,一種好奇心驅使我要去走訪一下常州梳篦廠。
  • 細細來品常州梳篦!
    常州梳篦,又稱櫛,中國古代婦女的髮飾大致有八種,即簪、髻、釵、珠花、金鈿、勒子、步搖、梳篦。梳篦,為八大髮飾之一。篦箕制篦業始於春秋戰國時期,魏晉時期常州篦梳製作技藝逐漸成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故也稱常州梳篦。常州梳篦聲名之盛,在於選材嚴格,工藝獨特,製作精良。
  • 青絲繞夢,宮梳名篦:常州梳篦
    「揚州胭脂蘇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梳篦又稱「櫛」,是江蘇省常州市歷史悠久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我國古代八大髮飾之一。常州梳篦始自晉代(公元265-420年),迄今已有1600餘年歷史,昔為宮廷御用珍品,故有「宮梳名篦」之譽,是傳統手工藝品,亦為「延陵特產」。
  • 【文脈頌中華】常州梳篦:宮梳名篦 花開並蒂
    正如蘇州的盆景,景德鎮的瓷器,常州以出產梳篦聞名於世。自古便有有「揚州胭脂蘇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之說。盛唐時當地梳篦花色繁多,不勝枚舉,大的竟有二尺多長。北宋以來,質地日趨貴重,金銀櫛具相當流行。大文豪蘇東坡曾有「山人醉後鐵冠落,溪女笑時銀櫛 」 的詩吟。元代,常州梳篦從運河經長江出海,隨著水上絲綢之路傳到海外。
  • 常州梳篦,江南風情的「活化石」
    梳篦,又稱櫛,中國古代八大髮飾之一。是江蘇省常州市歷史悠久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古代婦女常把精美的篦箕插在髮髻上當作髮飾。梳篦製作是精湛的傳統技藝,用料精良,製作過程頗為講究。常州梳篦在千年傳承中形成分散而眾多的行業傳承體系。
  • 乾隆嫁女的禮單中,就有數十盒常州梳篦!
    上百件梳篦展示了常州梳篦悠久的歷史以及傳統手工藝之美。當天,市文廣新局、市文化館、市非遺中心等單位相關負責人及多位梳篦廠老員工、收藏家們匯聚一堂,對它們的演變歷程及特色進行了交流、品鑑。邢糧說,師傅希望他摸清常州梳篦的來龍去脈,比如,清代,常州梳篦有多少進貢到皇宮裡?目前可考的依據有哪些?為此,他廣泛收集資料,收藏、考證常州梳篦不同時期、各個廠家的梳篦,還去寧波、杭州、上海、北京、蘇州等地,只要跟常州梳篦相關的資料、實物,都收集了過來。今後他想把常州梳篦的資料整理一下,為再開設一個梳篦博物館做準備。這其中,不光有實物資料,也有相關的歷史資料。
  • 非遺梳篦 擦亮龍城文化新標識
    51 /a/20191004/b2fb45de1b364079b97c58e2f851cb99.shtml   揚州胭脂蘇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
  • 常州大學共青團新媒體中心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梳篦」研究實踐活動
    中國江蘇網9月10日常州訊(記者 趙家瑋) 為弘揚常州民族文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常州大學藝術學院團委組織下,該校新媒體中心「龍城一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實踐團發起「以梳簪發,青絲成雪」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 常州梳篦:宮梳名篦 花開並蒂
    常州最早叫延陵,這首常州民謠所唱的就是常州有名的特產木梳、篦箕。篦梳,又稱櫛,是我國古代八大髮飾之一。漢代許慎《說文解字》有云:櫛,梳篦之總名也。古人興蓄長發,梳篦為每日梳理頭髮的必備之物。梳子齒距疏鬆一些,用於頭髮的梳理;篦子的齒距的密,用來篳去發間的汙垢,保持頭髮清潔,不長寄生蟲,使人煥發容光。
  • 洛陽初中常州晚報小記者特色活動精美的手工藝——宮梳名篦
    洛陽初級中學常州晚報小記者特色活動    精美的手工藝——宮梳名篦    「揚州胭脂蘇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近日,洛陽初級中學常州晚報小記者親身感受常州特色傳統手工藝——宮梳名篦的獨特魅力,親手製作了屬於自己的梳篦,真正做了一回常州梳篦·非遺小傳人!    常州瑰寶——梳篦    「實戰演練」,我們排好了隊,一個接一個的體驗做梳篦的28道工序,一開始是「裁」,望著飛旋的刀片,我打了個寒戰,一個不小心可能就成「維納斯」了!
  • 常州兩家企業入選2020年度省級工業旅遊區公示名單
    近年來,我市正在規劃新建一批工業旅遊示範點項目,包括金壇波仕曼、戚墅堰發電、天虹紡織、中天鋼鐵等,並力爭在3年內把我市有潛力、有思路、有幹勁的工業企業發動起來,打造全新的工業旅遊示範城,把工業旅遊變為我市高質量旅遊明星城的一張新名片。
  • 常州青果巷4月29日部分開放
    常州有條青果巷,巷內走出的名人、大家蔚為壯觀。它的歷史感和綿綿傳承的文脈讓當地人引為驕傲。2012年,常州青果巷啟動修繕以來一直備受關注。記者獲悉4月29號,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部分開放參觀。   真老卜恆順梳篦博物館位於青果巷的一家老字號,這幾天,常州梳篦省級非遺傳承人邢糧正在進行最後的展館布置。他收集來的唐、宋、元、民國等時期的近500把老梳篦將一一向市民展示。
  • 「金豬送福」禮遇常州!這些特產捎回家絕不會錯
    梳篦梳篦,又稱櫛,中國古代八大髮飾之一。江南有諺云:「揚州胭脂蘇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常州梳篦始自晉代(公元265-420年),迄今已有1600餘年歷史。宮梳名篦,情同伉儷;延陵特產,花開並蒂。常州最早叫延陵,這首常州民謠所唱的就是常州有名的特產木梳、篦箕。留青竹刻留青竹刻又稱平雕,皮雕等,是漢族傳統的雕刻藝術。
  • 常州梳篦天下一,在篦箕巷給孩子買一把格格同款木梳
    說起常州,除了西瀛門城牆、京杭大運河、春秋淹城遺址,也少不了專門進貢給皇室使用的梳子。篦梳,又稱櫛,與簪、髻、釵、步搖等並稱為中國古代八大髮飾之一。常州人從晉代(公元265-420年)開始做梳篦,迄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隋朝開鑿的京杭大運河從常州穿城而過,當時運河兩岸的整街滿巷都是篦梳作坊,因此也就誕生了木梳街、篦箕巷的名稱。
  • 常州國家高新區(新北區)人文旅遊地圖和城市形象宣傳片新聞發布會
    今年,區委宣傳統戰部、區教育局、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及編制單位,以城市形象專班為抓手,圍繞「文化+」和「旅遊+」戰略和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營造「一城、兩核、三帶」發展新格局,精心編制人文旅遊地圖,宣傳推介人文旅遊的特色、亮點,打造旅遊明星城市新名片,全力促進全區文化旅遊服務業、高端商圈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