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9月10日常州訊(記者 趙家瑋) 為弘揚常州民族文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常州大學藝術學院團委組織下,該校新媒體中心「龍城一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實踐團發起「以梳簪發,青絲成雪」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團成員
頂著烈日炎炎,近日「龍城一方」小隊來到常州梳篦博物館參觀考察。蹲點篦箕巷,同學們對經過各大梳篦品牌門店的消費者進行了針對性的問卷調查,一系列實證調研與質性分析,讓他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梳篦的發展現狀有了全面認知。
為了更加深入了解梳篦在歷史中所散發的光芒,「龍城一方」小隊還聯繫並且採訪了常州梳篦工藝大師、常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邢糧。
邢糧1960年出生,江蘇省著名工藝美術名家,也是常州梳篦新品設計的領軍人物。長達36年的梳篦製作設計經驗,使邢糧對這一行業感觸頗深:「梳篦是載體,賦予它相應的文化,才能提升它原有的價值。」
邢糧給小隊成員介紹了梳篦製作流程,分析了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的問題,也親手向小隊演示了梳篦製作的部分步驟以及展示了已經完成的梳篦精品。大師的慷慨授教,讓小組成員對梳篦文化傳承興趣滿滿,堅定了發揚推廣梳篦文化的決心。
邢糧講解梳篦藝術
在詳細研究了解常州梳篦現狀、傳承、及未來發展方向的基礎上,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實踐團團員分工合作,結合所學專業知識和設計理念,把當代藝術設計的視覺效果運用到傳統手工藝產品中,設計了 「梳篦小精靈」的可愛IP形象及「以簪梳發」系列海報 、「魏晉風骨」實物圖樣等系列作品。據悉,作品計劃近期就在校內展出。
展覽海報
部分作品
「以全新的藝術表達形式來包裝傳統手工藝產品,並運用新媒體等媒介宣傳梳篦古法製作工藝,」實踐團負責人告訴記者,保護常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常州大學新媒體"龍城一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實踐團的初衷,也是他們將堅持不懈做下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