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強迫症是一種長期負面情緒積累的爆發。人為什麼會得抑鬱症、強迫症?究其根源,是不健康的心理模式造成的,簡單來說,唯有改變這種心理習性(敏感、多慮、多疑、執著、完美主義等特質),抑鬱症、強迫症才能真正得以痊癒。
古人云:「心病還須心藥醫」。但是,這並不是否定藥物的作用,在抑鬱症、強迫症持續嚴重的階段,藥物的介入是會起到改善和控制的作用。但最終還是需要從心理介入,唯有改變我們的心理模式(思想模式),才是根本的,否則,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標不治本。
生理學上講,神經遞質的不平衡會導致抑鬱、焦慮等症狀。但我們必須要了解其中的因果關係,是什麼因素又導致了神經遞質(五羥色胺、腎上腺素••••••)的不平衡呢?畢竟我們不是從來就這樣的。
如果從中醫及心理學身心一體的觀點探究,便不難了解,源頭指在我們的心理,當一個人長時間處在抑鬱、焦慮、緊張、憤怒、壓力等負面情緒下,身體組織包括神經系統,就會遭受負面情緒不同程度的攻擊和破壞,造成神經遞質水平的降低、植物神經紊亂,從而進一步加劇負面情緒的波動,身心如此交互作用,惡性循環。
當然,我們不能局限片面地,對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比較哪個好,兩者都很重要,只是我們要了解自己最終的方向是什麼。
如果我們的心理模式倘若不改變,即使通過藥物的治療恢復了,但在未來生活中,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反應的模式,就還會和過去一樣造成同樣的情緒反應,一旦情緒的積累超出我們的心理負荷,抑鬱、強迫就會再次爆發。要了解,一個人的心理、思想是不能通過藥物改變的。
講了這些,那麼,有沒有什麼樣的方法可以有效改變造成我們抑鬱、強迫的這種心理模式的方法?是的,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給病友們分享的一種非常究竟、科學的方法「正念觀呼吸」。
觀呼吸怎麼就可以治療心理疾病?
心理學家李宏夫在《戰勝強迫症》書中講到,呼吸和心緊密相連。任何一種思想及感受的產生,不管是愉悅的還是不愉悅的,都會顯現在呼吸上。當心中產生負面的情緒時,呼吸就會失去它正常的節奏,變得粗重、急促,當內心平靜、安定時,呼吸就會變得輕柔、順暢。呼吸就像一面鏡子,如實地反射出我們當下的思想及情緒(感受)。藉由觀察呼吸,我們就是在間接的觀察我們的思想及情緒,觀察這顆心。
觀察呼吸,就只是單純、如實、客觀的觀察,沒有貪求,沒有厭惡、批判,也沒有縱容和打壓,這就是一種順其自然,一種無為的過程。經由持續、客觀的觀察呼吸,負面的情緒就會隨之消失。
這種身心的現象,正如內觀大師葛印卡老師所說的:「它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一面是心中生起的思想及情緒,另一面則是在身體上的呼吸和感受。每一個思想或情緒,不管它是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每一個心理的雜染都會立即顯示在呼吸和感受裡。」
「因此,藉由觀察呼吸或感受,你便是間接的觀察心中的雜染,是如其本然的面對實相而非迴避問題。接著雜染就會失去力道,最後煙消雲散,你將獲得安詳和快樂」
呼吸就像一個身心連接的通道,隨著持續的觀察呼吸,我們就是在不斷深入內心,了解內心的過程。這就像我們在照鏡子,通過鏡子我們得以看清自己。所有隱藏在心中的情結、負面積累,都會被剝離出來,進而去除,心得以淨化。
正念觀呼吸練習步驟:摘選《戰勝強迫症》書中章節
1、盤腿靜坐,手舒服的放好,合上嘴,閉上雙眼,將心(注意力)專注在鼻孔處,以持續專注的心,如實的去觀察(覺知、感覺)鼻孔的呼吸進出。也就是說持續不斷的專注鼻孔的呼吸進出。
2、除了呼吸的進出外,其他的一切都不去管它。無論頭腦產生什麼想法,無論內心產生什麼感受,還是身體產生什麼感覺,不管它們是愉悅的,還是不愉悅的,都只是保持平等心,也就是說不去管它們。你所要做的就是持續地觀察呼吸的進出,就好像除了呼吸的進出外,其他的一切都和你沒有關係。
3、如果呼吸是明顯的,就是明顯的,如果呼吸是不明顯的,也就是不明顯的,如果感覺不到呼吸,也就只是感覺不到。你只是與當下經驗到的呼吸現象同在,與實相同在,呼吸是什麼樣的,就是什麼樣的。 總之,你感覺到是什麼樣的呼吸,就是什麼樣的呼吸。
結語:
如果能每天堅持的去練習正念觀呼吸,最終你一定可以走出自己抑鬱症、強迫症。覺得有道理,那就去行動,因為只有身體力行才是唯一可以讓你走出抑鬱症、強迫症的途徑。只停留在思考方面,那麼再有效的方法也幫不了你。去行動吧,你可以做自己心靈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