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六國為什麼是從韓國起,到齊國終,這順序有什麼講究?

2020-12-23 夜讀史書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派將軍內史騰率軍攻打韓國,從而正式拉開了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的大幕。經過近十年徵戰,秦國先後攻滅了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成功統一天下。那麼問題來了,秦滅六國為什麼是從韓國起,到齊國終,這個滅國順序到底有什麼講究呢?

秦國第一個目標選定在韓國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韓國實力在「戰國七雄」中最弱;二是韓國地處中原腹心,扼制著秦出函谷關東進的道路。所以秦國首先把韓國這個「軟柿子」給捏爆,既可以率先打破「戰國七雄」的平衡格局,又可以給秦軍將士增強信心。說白了,韓國就是給秦滅六國拿來練手的。

秦國第二個目標選定在了趙國。當時趙國實力在「戰國七雄」中名列前茅,國中還有李牧這樣的超級名將。那麼秦國為什麼不繼續捏「軟柿子」,而要選趙國這麼一個硬茬呢?主要原因也有兩個方面。

其一,秦國北臨趙國,南接楚國。秦軍東出必須要搬掉這兩座大山中的一座,以防陷入兩面作戰的不利境地。楚國疆域遼闊,境內水道縱橫,地勢條件複雜,秦滅楚的所需的時間和難度都要大於滅趙,所以在同等情況下,秦國還是選擇了相對容易的目標。

其二,秦與趙開戰,像齊楚這些強國會抱著坐山觀虎鬥的態度,希望一個打死,一個打殘,自己坐收漁翁之利。比如當年「長平之戰」秦國重創趙國,自己也元氣大傷,被迫停止了擴張的步伐。而秦攻魏國,就像吞下嘴邊的一塊肥肉,不僅不會耗損國力,反而會使其進一步壯大。這是其他諸侯國萬萬無法接受的結果,所以會迫使他們聯手幹預。而且趙國當時在各國中的號召力也是數一數二的。只要秦能順利攻滅趙國,統一天下的大局就基本奠定了。

秦國第三個目標選擇了魏國,這其實是摟草打兔子。因為滅趙之後,秦的主要對手便是南方的楚國,而魏國正好處在秦楚兩國的交界處。雖然當時魏國已經很弱了,但秦國也不希望自己在攻打楚國的同時還要防著魏國偷襲。與其提心弔膽,不如先順手將其攻滅,所以魏國只堅持了3個月就滅亡了。

秦國第四個目標選擇楚國就順理成章了。當時韓、趙、魏三國都已被攻滅。燕國國力與韓國差不多,根本不可能對秦國造成實質性威脅。齊國雖強,但國君齊王建卻是個傻蛋,他以為只要不得罪秦國,秦就不會對齊國下手。

秦滅楚之戰打了兩年時間,起初秦將李信率20萬大軍伐楚,結果先勝後敗,損失慘重。之後,秦將王翦率60萬大軍再度伐楚,這才艱難地啃下了楚國這塊「硬骨頭」。從秦楚之戰的過程也可以看出,秦滅六國並非是完全碾壓的勝利,所以滅國先後順序選擇至關重要。

韓、趙、魏、楚相繼被攻滅後,剩下燕、齊兩國先打誰,後打誰就沒什麼區別了。齊國雖然也是「戰國七雄」中的強國,但與此時的秦國相比已經完全不是一個量級了。於是秦國先是輕鬆滅掉了早已奄奄一息的燕國,然後由燕南下,直撲齊國國都臨淄。直到這時,齊王建才幡然醒悟,然而為時已晚。在面對秦國大軍的步步緊逼之下,齊國不戰而降,秦國就這樣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千秋偉業。

參考文獻:《史記》、《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秦國滅六國的順序,你懂的有什麼含義嗎?
    最近歷史大劇《大秦帝國之崛起》正在熱播,雖然目前秦國的崛起還只在第三部,但是秦帝國的形成已經處在了雛形,奠定秦帝國基礎的正是這部裡面的秦昭襄王,在秦惠文王之後的90年時間裡,秦國陸續擊敗了其它六國,從此中國再一統!
  • 秦滅六國後,六國的君主都是什麼下場?有沒有沒被滅的國家?
    二是誅滅了嫪毐勢力。重用李斯、尉繚等人,國內政權的穩固,讓秦王嬴政有足夠的信心完成他的統一大業。從公元前231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花了十年先後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中國歷史上長達500多年的分裂局面。嬴政建立大秦帝國,自稱始皇帝。被秦國滅亡的六國,它們的國君結局如何呢?下面我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之後,六國國君下場如何?
    那麼六國國君最後都被如何處置了呢?韓王安:被軟禁後處死韓國是第一個被秦國滅亡的國家,先滅韓是李斯提出來的。自三家分晉之後,韓國由於分到的國土面積最小,成為了戰國時期國力最為弱小的國家。當時秦始皇並沒有將韓國放在眼裡,而是欲先消滅勁敵趙國,但是李斯卻提出了不同意見並分析了先滅韓國的必要性。
  • 秦國歷代國君及秦國滅六國順序
    秦國歷代國君及秦國滅六國順序秦國歷代國君,從秦非子建秦國到秦始皇稱帝,泰國列代國君共有38位。秦國在列代國君的共同努力下,勵精圖治,最終成就了大秦帝國。秦朝皇帝列表,看秦國如何消滅六國。秦國歷代國君 秦朝皇帝列表:秦帝國(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朝代,由戰國時代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統一大國,它結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來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自秦始皇至秦王子嬰,共傳三帝,享國十五年。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怎樣的?哪國最難打?哪國又最難滅?
    雖然,秦始皇統一六國,是「奮六世餘烈」的結果。 但是,六世中起決定作用是秦昭襄王趙稷。 這位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在繼位第41年任命了一位新丞相——範雎。 這一年(前266年),距秦始皇統一六國,還有45年。
  • 秦滅六國,為何最先選定的是韓國,將其第一個滅掉呢?
    秦國崛起後,就開始不斷的攻打六國,蠶食六國的土地,削弱六國的實力,這讓六國有了危機感,隨後六國想通過連橫的策略,抗衡秦國,但是最終被秦國通過遠交近攻,以及合縱策略給破壞掉了。到秦王政時期,六國已經今不如昔,實力下降嚴重,不具備抗衡秦國的實力了。 秦王政長大後,除掉了嫪毐和呂不韋,將權力攬在了自己手中。
  • 秦滅六國後,六國國主分別落得了怎樣的下場?
    隨著最近熱播劇大秦賦的熱播,許多人又把目光集聚到了秦始皇滅六國的那段激蕩歲月中,同是戰國七雄,最終卻是秦國的嬴政一統了六國,這其中既有秦國六代先王奮發努力的結果,也有六國自甘墮落或者自毀長城的結果,總之結局就是秦滅了其他六國,在這六國中韓國是最先被攻滅的。
  • 秦滅六國始末
    有關這一問題需要特別澄清2點:其一,秦國在戰國中前期以來一直使用封君制與郡縣制並行的制度,這一點與六國別無二致,秦廷是在滅六國戰爭末期才突然轉向了單一的郡縣制——網上有觀點稱「秦國是郡縣制,六國是分封制」,或者稱「楚國是分封制」,這種觀點顯然是錯誤的;其二,秦滅六國戰爭絕非一帆風順的「躺贏」,而是一場漫長、艱難、血腥的殘酷戰役——網上有觀點稱「列國在長平之戰以後就無力抗秦了
  • 秦滅六國時,韓信張良蕭何項梁項羽範增都在幹嘛,為何不幫六國
    秦始皇滅亡六國、統一天下之戰,是他在解決成蟜謀反、嫪毐叛亂、罷免並逼死呂不韋,獨掌大權之後開始的,在李斯、尉繚等人的輔佐下,從公元前236年開始,到公元前221年為止,差不多用了15年時間,秦國並為此制訂了滅亡六國的順序:先滅韓國與趙國、然後是楚國與魏國,最後是燕國與齊國。
  • 秦滅六國後,各國的君王結局如何?全都不得善終
    一個天下容不下兩個王者,自古以來就是如此,所以就不難理解嬴政為什麼那麼追求天下一統了。那麼嬴政在滅掉六國後,六國的君主各自的結局都如何呢?韓國韓國與秦國接壤,按理說,秦國民風彪悍,作為鄰居應該也差不到那裡去吧,可偏偏韓國就屬於那種軟柿子型。韓國被滅後,韓國君主安被囚禁在了陳縣,後來因為韓國的舊部起兵反秦,韓王安就被拉出來當了替罪羊,被砍了頭。
  • 秦滅六國次序圖,趙國不是第一個被滅的!
    秦滅六國次序圖:最近看了一點《大秦賦》,還是不錯的,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秦國從邊陲小國,經過歷代國君的努力,在嬴政時期終於一統山東六國,韓趙魏、楚燕齊相繼退出戰國舞臺,補充說明下公元前228年趙國國都邯鄲被攻破,殘餘勢力逃到代郡成立代國,在公元前222年被滅,趙國實質意義上是在公元前
  • 揭秘|秦國哪些國君為滅六國統一天下起了作用?
    嬴政從公元前 230年發動統一戰爭,歷時十年兼併了六國。其實,在戰國後期七雄之中,任何一國都有統一天下的可能與機會,然而最終卻由秦始皇以氣吞萬裡之勢,橫掃六合。所有的歷史課本談到秦滅六國,都有一個共同的觀點——統一天下是歷史發展的大趨勢。但是,人們似乎都忽略了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由秦國統一天下是歷史發展的大趨勢呢?這是歷史的必然,還是一時的偶然?
  • 嬴政滅六國的順序是什麼?哪一國最先滅亡,哪一國讓秦軍吃了大虧
    選擇這樣滅六國的好處就是,每打下一寸土地來,都能夠以最快的速度併入到秦國的領土上,不用擔心被攻打下來的土地再次分裂了。這也就標誌著,秦國就會在原來的基礎上變得更強大了。正是他們採取了這樣的滅六國的方式,所以,才有了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的滅亡順序的。
  • 秦為什麼能滅了六國?秦朝天下大統,但六國忠孝仁禮義卻被保留
    自盤古開天闢地以來,天地始開,陷於混沌,期間過去萬年,才開始有了文明。而泱泱華夏打從茹毛飲血到有穀物耕作,也未曾有過大一統國家,幸得秦王嬴政嗷嗷野心,血洗六國,以萬人血淚澆灌自己的宏圖霸業。雖是殘忍十分,狼子野心頗甚,但終究是推進文明腳步。
  • 戰略有什麼用:從秦統一六國說起
    也難怪,歷史課本中,這段歷史的敘述大體是這樣的: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實行變法,秦國的國力蒸蒸日上,到秦始皇這一代,秦國的國力已經足夠強了,同時六國也被歷代秦王收拾得差不多了,所以秦始皇不過是「續六世之餘烈」,完成臨門一腳而已。
  • 秦滅六國與晉滅三國哪個難度更高,答案顯而易見!
    秦滅六國與晉滅三國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事件,前者實現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次大一統,後者則終結了東漢末年的諸侯割據亂世,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從創業難度上,秦朝完爆西晉!秦朝統一天下遇到的對手是非常強大的,無論是魏、楚、齊、趙,在戰國時代都有巔峰期。但六國合縱抗秦並不盡心,而且六國內鬥嚴重,給了秦國更大的發展空間!表面上是秦滅六國,實際上六國之間也是紛爭不斷!西晉的對手吳蜀在戰略上還是盟友,雖說貌合神離,但也增加了統一的難度。好在吳蜀兩國都出現了昏君,西晉抓住機會一舉殲滅。
  • 秦始皇滅六國後,嬴政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結局讓人感慨
    有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那就是秦始皇滅了六國之後,是如何處置這六國國君的呢?其實秦始皇滅了六國之後,這六國國君的結局都不是很好,要麼流放要麼死亡,嬴政差不多花了十年的時間統一了六國,滅六國的順序是按照韓、趙、魏、楚、燕、齊的順序進行的,秦國結束了五百多年的諸侯割據時期,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專制主義的封建王朝。
  • 秦滅六國都知道,但是為什麼說秦滅了兩次楚?
    秦王政在消滅了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集團後開始親政,隨後便著手制定了秦滅六國的計劃,秦國在先後滅掉了韓趙魏,中間除了滅趙其他基本是摧枯拉朽,與此同時順帶把燕國的國都也給打下了此時燕王出逃,北方的四國基本已經滅亡,隨後秦國便開始了滅楚之戰。
  • 秦滅六國,為何第一個目標就鎖定了韓國?
    始皇九年,嬴政終於加冠親政,開啟了東出滅國的進程。 從公元前238年開始,到公元前230年結束,秦始皇用了近十年的時間滅掉韓國,之後更是以每一到二年滅亡一國的速度,於公元前221年完成了統一。
  • 秦國是怎麼統一六國?這六國君是怎樣的下場呢?歷史誤會秦始皇了
    眾所周知,秦王嬴政最終消滅六國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秦朝,積累了璀璨的歷史功績。秦始皇是怎麼一步步滅掉六國的呢,而這六國的王又是什麼下場呢?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終於剷除了尾大不掉的丞相呂不韋,開始真正掌握國家的大權。他在李斯、蒙恬等人的協助下,推行「遠交近攻」之策,分化瓦解其餘六國的攻守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