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六國後,各國的君王結局如何?全都不得善終

2020-12-23 你們的蓋世英雄

一個天下容不下兩個王者,自古以來就是如此,所以就不難理解嬴政為什麼那麼追求天下一統了。那麼嬴政在滅掉六國後,六國的君主各自的結局都如何呢?

韓國

韓國與秦國接壤,按理說,秦國民風彪悍,作為鄰居應該也差不到那裡去吧,可偏偏韓國就屬於那種軟柿子型。韓國被滅後,韓國君主安被囚禁在了陳縣,後來因為韓國的舊部起兵反秦,韓王安就被拉出來當了替罪羊,被砍了頭。

趙國

同為三家分晉之一的趙國,不同於弱小的韓國,趙國在戰國七雄之中,一直就是軍事實力最強之一,強大時期的趙國可以單獨對抗秦國。趙國被滅後,趙王遷的結局可以說是很慘的,他被流放到了深山中活活餓死。

魏國

公元前225年,十萬秦軍向著魏國發起了最後的總進攻,為了快速破城,秦兵將黃河之水引到了魏都大梁,大梁的城牆被大水浸泡了三個月,魏王假看大勢已去,於是選擇向秦國投降。本以為能留下一條命,可是後來被憤怒的秦軍給斬殺了。

楚國

在六國當中,楚國的版圖最大,底蘊最強。因此楚國也是秦國統一六國戰爭中耗時最長的,動用兵力最多的,總計耗時三年,動用的兵力超過六十萬。楚國的君王昌平君是楚國貴族項燕擁立的,可是後來在與秦軍的戰爭中被殺,楚王也是六國當中唯一戰死的君王。

燕國

燕趙之地自古就多出壯烈悲歌之士。楚國被滅後,秦軍就很快消滅掉了殘餘的燕國,不過燕王喜被活捉後卻又下落不明了。

齊國

齊國是最晚被秦國消滅的七雄之一。當時秦國在攻打其餘五國時,都曾向齊國求援過,可是齊國卻一直在隔岸觀火,心想秦國又不是打我,幹嘛要主動去招惹他。燕國被滅後,秦軍以橫掃天下之勢降臨齊國,齊王一看不是對手,所以選擇主動投降,後來他被流放,最後餓死在途中。

其實當時的六國被滅,無非就是秦國連續出英明的君主,而其餘六國卻一直出昏庸的君主,或許真就是天下一統之勢已經不可逆轉了吧。

如果你們對於這篇文章比較喜歡,可以點讚加關注,你們的支持才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相關焦點

  • 秦滅六國後,六國的君主都是什麼下場?有沒有沒被滅的國家?
    秦王嬴政親政後,做了兩件大事。一是逼死了呂不韋。二是誅滅了嫪毐勢力。重用李斯、尉繚等人,國內政權的穩固,讓秦王嬴政有足夠的信心完成他的統一大業。從公元前231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花了十年先後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中國歷史上長達500多年的分裂局面。
  • 秦始皇滅六國後,嬴政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結局讓人感慨
    有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那就是秦始皇滅了六國之後,是如何處置這六國國君的呢?其實秦始皇滅了六國之後,這六國國君的結局都不是很好,要麼流放要麼死亡,嬴政差不多花了十年的時間統一了六國,滅六國的順序是按照韓、趙、魏、楚、燕、齊的順序進行的,秦國結束了五百多年的諸侯割據時期,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專制主義的封建王朝。
  • 秦滅六國後,六國國主分別落得了怎樣的下場?
    隨著最近熱播劇大秦賦的熱播,許多人又把目光集聚到了秦始皇滅六國的那段激蕩歲月中,同是戰國七雄,最終卻是秦國的嬴政一統了六國,這其中既有秦國六代先王奮發努力的結果,也有六國自甘墮落或者自毀長城的結果,總之結局就是秦滅了其他六國,在這六國中韓國是最先被攻滅的。
  •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之後,六國國君下場如何?
    那麼六國國君最後都被如何處置了呢?韓王安:被軟禁後處死韓國是第一個被秦國滅亡的國家,先滅韓是李斯提出來的。自三家分晉之後,韓國由於分到的國土面積最小,成為了戰國時期國力最為弱小的國家。當時秦始皇並沒有將韓國放在眼裡,而是欲先消滅勁敵趙國,但是李斯卻提出了不同意見並分析了先滅韓國的必要性。
  • 一個專屬於風雲人物的古代封號,得此封號的4個人,結局出奇一致
    而且,從君王賜予的封號上,還可以看出此人的地位和君王對他的態度。 中國歷史上只有4人得到了這個封號,不知歷史是否有巧合,他們的結局竟出奇地一致:沒有一個善終,全都是慘死。這也讓後世的武將對「武安君」這個封號避之唯恐不及,而我們最熟悉的「武安君」應該就是秦昭襄王手下的大將白起,白起號稱「殺神」,又號稱「人屠」。
  • 嬴政滅六國,六國君主的下場怎麼樣?沒有最慘,只有更慘
    歷經幾代人的勵精圖治,秦國終於在嬴政一朝用了十多年相繼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中國幾百年的混亂局面。成王敗寇,自古亡國之君多半難有善終。那麼,六國末代君主的下場究竟如何?影視劇:嬴政第一個被滅國的是韓國。戰國七雄中,韓國是當時最弱小的國家,也在最早被秦國滅掉的國家。韓國末代國君是韓王安,史稱韓廢王。
  • 從年幼君王到千古一帝,嬴政完成了秦統一天下的夙願
    西周王室衰落後,諸侯兼併,列國爭霸;到了戰國時代,各國稱王,齊秦兩國先後稱帝。天下走向統一帝國的趨勢逐步明顯,正是在這種大趨勢中,秦以它特有的條件順應了天意,逐一消滅了列國,創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帝國——秦帝國。秦統一天下的過程,是一個延續了數百年的漫長歷史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 秦滅六國為什麼是從韓國起,到齊國終,這順序有什麼講究?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派將軍內史騰率軍攻打韓國,從而正式拉開了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的大幕。經過近十年徵戰,秦國先後攻滅了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成功統一天下。那麼問題來了,秦滅六國為什麼是從韓國起,到齊國終,這個滅國順序到底有什麼講究呢?
  • 秦滅六國次序圖,趙國不是第一個被滅的!
    秦滅六國次序圖:最近看了一點《大秦賦》,還是不錯的,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秦國從邊陲小國,經過歷代國君的努力,在嬴政時期終於一統山東六國,韓趙魏、楚燕齊相繼退出戰國舞臺,補充說明下公元前228年趙國國都邯鄲被攻破,殘餘勢力逃到代郡成立代國,在公元前222年被滅,趙國實質意義上是在公元前
  • 秦滅六國與晉滅三國哪個難度更高,答案顯而易見!
    秦滅六國與晉滅三國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事件,前者實現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次大一統,後者則終結了東漢末年的諸侯割據亂世,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從創業難度上,秦朝完爆西晉!但六國合縱抗秦並不盡心,而且六國內鬥嚴重,給了秦國更大的發展空間!表面上是秦滅六國,實際上六國之間也是紛爭不斷!西晉的對手吳蜀在戰略上還是盟友,雖說貌合神離,但也增加了統一的難度。好在吳蜀兩國都出現了昏君,西晉抓住機會一舉殲滅。從思想上來說,秦滅六國的難度更高!
  • 春秋戰國500年割據不斷,秦始皇為何能十年滅六國?
    這之後歷代秦國君王幾乎沒有犯過大的過失。經過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和秦昭襄王這四代國君大規模對外進行軍事擴張,尤其是秦昭襄王時期的遠交近攻,大規模進行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原則的擴張和兼併戰,東方六國首先在軍事實力上大大削弱。尤其在長平之戰後,東方六國在軍事實力上徹底失去了對秦國的抗衡力量。這為始皇帝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賈誼的《過秦論》中的」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講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 秦滅六國始末
    有關這一問題需要特別澄清2點:其一,秦國在戰國中前期以來一直使用封君制與郡縣制並行的制度,這一點與六國別無二致,秦廷是在滅六國戰爭末期才突然轉向了單一的郡縣制——網上有觀點稱「秦國是郡縣制,六國是分封制」,或者稱「楚國是分封制」,這種觀點顯然是錯誤的;其二,秦滅六國戰爭絕非一帆風順的「躺贏」,而是一場漫長、艱難、血腥的殘酷戰役——網上有觀點稱「列國在長平之戰以後就無力抗秦了
  • 秦國是怎麼統一六國?這六國君是怎樣的下場呢?歷史誤會秦始皇了
    三、公元前225年滅魏國公元前225年,秦將王翦之子王賁大舉進攻魏國,包圍了其都城大梁,魏王假不願投降,堅持抵抗。王賁為了儘快攻破大梁,便引黃河水灌大梁城,魏王假迫於無奈,只得投降秦軍。歷史上並沒有明載魏王假的結局,他或許也遭到了流放,並悽慘地離開了人世。
  • 揭秘|秦國哪些國君為滅六國統一天下起了作用?
    為了說清楚這個問題,讓我們先追溯一下秦國的歷史,秦國從立國到嬴政執政,歷經六百多年,一共有三十多位君王。而與兼併六國關係最密切的是秦國後期的七代國君,他們分別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王嬴政。秦國統一天下的必然性首先表現為秦國七代國君無一庸主,個個都為秦國統一天下完成了自己應該承擔的歷史使命。
  • 秦滅六國,為何最先選定的是韓國,將其第一個滅掉呢?
    秦國原本是邊陲弱國,中原諸國會盟都不找它,但是經過商鞅變法後,中原諸國反而變成了弱國。 秦國崛起後,就開始不斷的攻打六國,蠶食六國的土地,削弱六國的實力,這讓六國有了危機感,隨後六國想通過連橫的策略,抗衡秦國,但是最終被秦國通過遠交近攻,以及合縱策略給破壞掉了。
  • 秦國為什麼能滅六國?除了把民眾當機器外,還有一個最根本的原因
    秦國地勢險要牢固,境內民風淳樸,民眾對官府敬畏聽話,官吏奉公守法,不拉幫結派、營私舞弊,官府辦事效率高,不積壓公事,一切都顯得安然有序,所以,能夠擊敗六國勝出是必然的。秦國既然是安然有序的,那必然意味著東方六國是官吏貪腐、君王腐朽、民不聊生、亂七八糟、烏煙瘴氣吧?所以才有後人說滅六國者,六國也!
  • 秦為什麼能滅了六國?秦朝天下大統,但六國忠孝仁禮義卻被保留
    而泱泱華夏打從茹毛飲血到有穀物耕作,也未曾有過大一統國家,幸得秦王嬴政嗷嗷野心,血洗六國,以萬人血淚澆灌自己的宏圖霸業。雖是殘忍十分,狼子野心頗甚,但終究是推進文明腳步。這起源於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得後人傳承改善,直到清朝雍正時期以設立軍機處為名,將封建君主集權高度集中,加強皇權,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 秦滅六國都知道,但是為什麼說秦滅了兩次楚?
    秦王政在消滅了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集團後開始親政,隨後便著手制定了秦滅六國的計劃,秦國在先後滅掉了韓趙魏,中間除了滅趙其他基本是摧枯拉朽,與此同時順帶把燕國的國都也給打下了此時燕王出逃,北方的四國基本已經滅亡,隨後秦國便開始了滅楚之戰。
  • 秦滅六國過程中,這才是最難滅的國家,結果幾乎傾全國之力滅掉它
    2009年的電視劇《大秦帝國之裂變》讓人熱血噴張,特別是秦孝公重用商鞅變法,逐漸讓時為西北邊陲飽受六國摧殘撻伐小國的秦國走上了崛起強大之路。電視劇中秦孝公有句名言來源於老子,說的是「秦之國運,與周分合,周秦同源,同起西陲,秦救周,始為諸侯,秦周分離,離五百年,大合於秦,合十七年,霸王出。」
  • 秦國滅六國的順序,你懂的有什麼含義嗎?
    最近歷史大劇《大秦帝國之崛起》正在熱播,雖然目前秦國的崛起還只在第三部,但是秦帝國的形成已經處在了雛形,奠定秦帝國基礎的正是這部裡面的秦昭襄王,在秦惠文王之後的90年時間裡,秦國陸續擊敗了其它六國,從此中國再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