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為什麼能滅了六國?秦朝天下大統,但六國忠孝仁禮義卻被保留

2020-12-20 A大鵬的日常

自盤古開天闢地以來,天地始開,陷於混沌,期間過去萬年,才開始有了文明。而泱泱華夏打從茹毛飲血到有穀物耕作,也未曾有過大一統國家,幸得秦王嬴政嗷嗷野心,血洗六國,以萬人血淚澆灌自己的宏圖霸業。雖是殘忍十分,狼子野心頗甚,但終究是推進文明腳步。這起源於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得後人傳承改善,直到清朝雍正時期以設立軍機處為名,將封建君主集權高度集中,加強皇權,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秦滅六國,開啟了大一統的華夏大陸帝國,也稱之為「秦朝統一之戰」。從公元前230年開始,前前後後花了十年,籠絡燕國和齊國,穩住魏國和楚國,率先拿下韓國趙國,實行遠交近攻,逐個擊破。自此,結束了華夏大地上從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國家,秦朝!秦王嬴政自稱「始皇帝」。而在這十年間最不缺少的就是腥風血雨、爾虞我詐的愛恨情仇故事,忠孝禮義、仁義愛國的典故,也教會後世不少人為人處世的道理。

相傳在大秦的驍騎大軍攻打魏國都城大梁時,由於魏國國君早已疏於朝政,大梁城沒能守住幾日就被破了城門,國君死於宮中,而四散逃去的王公貴族也多數死在鐵騎的踐踏之下。唯有一嬰孩公子被乳母抱出王宮,藏於民間,秦國得知消息之後立馬頒下敕令,重金懸賞,捉拿魏國餘孽。一魏國舊臣無意間得知了該公子乳母的下落,邊去詢問,並威逼利誘,命其交出餘孽,也好的黃金萬兩,返還鄉間。公子乳母一開始是不承認知道公子的下落,而後無奈,說道「那些見到利益就背叛國君的人,是謀逆;害怕死而放棄正義的人,是作亂」。舊臣無奈,只好退去,不再強迫。

但在秦國強大的軍團面前,又有誰可以逃出秦軍的搜查呢?不久後,秦軍便找到了母子二人的下落,而在逃亡中,秦軍下令亂箭射殺,乳母為保公子,用自己的身體幫公子擋箭,最後死於亂箭之下,公子也難倖免於此,死在了乳母懷中.秦王嬴政得知此事,甚是感動,認為她用死來維護忠心和義氣的精神難能可貴,便命人按大臣的禮儀將其厚葬,並寵信其哥哥,封為五大夫,賞金百兩。這則典故教會世人應該重情重義,不能為了利益,就捨棄仁義道德,後被世人收錄在《列女傳》中,留與後世代代傳頌。

雖然我們應當學習乳母的仁義精神,但是,當我們遇到危機之時,更應該做的是要憤然反擊、不懼強權!牛缺是趙國附近一帶有名的學士,為立志報國,啟程去往趙國國都-邯鄲城。在途中不幸遇到劫匪,被洗劫一空之後,牛缺並不為此暗自神傷,而是不帶憂愁地繼續趕路。劫匪為此不明所以,便又上前盤問,牛缺說「一個有德行的人,不應當因丟失一點供養自己的財物而去與人爭鬥,這樣會危害它所供養的自身的安全啊。」劫匪們聽到這樣的回答都愣住了,想到,這樣一個賢德的人前往邯鄲城要效力朝廷,自然會受到重用,到時他再把我們的行蹤報告給趙國大王,我們豈不嗚呼。

想罷,一群劫匪追了上去把牛缺殺了。而這個故事也被傳到了一個燕國人那裡,該人教導家族後人,遇到劫匪一定不可像牛缺那樣展示的多麼高尚。這個燕國人的弟弟後來果真遇到了強盜,同樣被洗劫一空後他還不依不饒的求他們把東西還給自己,強盜不耐煩的說道「我們只是搶了你的財物,並沒有傷你一分或是取你性命,你應該感恩才對,怎麼還不依不饒」。說罷,抽出大刀將人砍死。

其實在遇到冷血殘酷的強盜之時,既不能講賢德,也不要苦苦哀求,也應該丟掉幻想,團結一致,戰而勝之,這也是唯一的選擇。面對秦國看似天下無敵的浩浩蕩蕩大軍,六國若是能團結一致,或是各司其職,舉國上下一心抗敵,又豈有不能戰勝的道理呢?秦國順應歷史,一舉滅了六國,統一諸侯分地,也算是順應天意,就算不是秦國,之後七國之中任何一個壯大起來,也會滅掉其他六國,統一天下。而戰爭能帶走人的生命,卻帶不走這些人留下的精神文明,秦國能滅六國,卻滅不掉六國的忠孝仁禮義!!!

相關焦點

  • 秦滅六國與晉滅三國哪個難度更高,答案顯而易見!
    秦滅六國與晉滅三國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事件,前者實現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次大一統,後者則終結了東漢末年的諸侯割據亂世,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從創業難度上,秦朝完爆西晉!秦朝在商鞅變法以前完全是戰國七雄中最落後的國家,且長期被六國封鎖,秦國連三晉之一的魏國都打不過!從這種落後的國家到統一天下,難度是鳳凰涅槃,甚至一開始根本沒想過統一天下,商鞅變法最初是為了秦國能夠存活下去!西晉掌握政權是從高平陵之變,司馬氏實際控制的地盤就要比吳蜀合起來還要大,對兩國完全是碾壓之勢,完成統一是意料之中。
  •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之後,六國國君下場如何?
    趙王遷:流放之後被活活餓死趙國是第二個被滅亡的國家,自趙武靈王時期開展胡服騎射之後,趙國實力大增,成為了關中六國中國力最盛的國家,也是和秦國爭奪霸業的勁敵。自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後,趙軍四十餘萬主力被秦將白起坑殺,自此元氣大傷,在後來的邯鄲之戰中險些滅亡。
  • 秦始皇滅六國後,嬴政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結局讓人感慨
    有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那就是秦始皇滅了六國之後,是如何處置這六國國君的呢?其實秦始皇滅了六國之後,這六國國君的結局都不是很好,要麼流放要麼死亡,嬴政差不多花了十年的時間統一了六國,滅六國的順序是按照韓、趙、魏、楚、燕、齊的順序進行的,秦國結束了五百多年的諸侯割據時期,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專制主義的封建王朝。
  • 秦滅六國為什麼是從韓國起,到齊國終,這順序有什麼講究?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派將軍內史騰率軍攻打韓國,從而正式拉開了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的大幕。經過近十年徵戰,秦國先後攻滅了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成功統一天下。那麼問題來了,秦滅六國為什麼是從韓國起,到齊國終,這個滅國順序到底有什麼講究呢?
  • 秦滅六國後,各國的君王結局如何?全都不得善終
    一個天下容不下兩個王者,自古以來就是如此,所以就不難理解嬴政為什麼那麼追求天下一統了。那麼嬴政在滅掉六國後,六國的君主各自的結局都如何呢?韓國被滅後,韓國君主安被囚禁在了陳縣,後來因為韓國的舊部起兵反秦,韓王安就被拉出來當了替罪羊,被砍了頭。趙國同為三家分晉之一的趙國,不同於弱小的韓國,趙國在戰國七雄之中,一直就是軍事實力最強之一,強大時期的趙國可以單獨對抗秦國。趙國被滅後,趙王遷的結局可以說是很慘的,他被流放到了深山中活活餓死。
  • 秦滅六國時,韓信張良蕭何項梁項羽範增都在幹嘛,為何不幫六國
    秦始皇滅亡六國、統一天下之戰,是他在解決成蟜謀反、嫪毐叛亂、罷免並逼死呂不韋,獨掌大權之後開始的,在李斯、尉繚等人的輔佐下,從公元前236年開始,到公元前221年為止,差不多用了15年時間,秦國並為此制訂了滅亡六國的順序:先滅韓國與趙國、然後是楚國與魏國,最後是燕國與齊國。
  • 秦滅六國都知道,但是為什麼說秦滅了兩次楚?
    秦王政在消滅了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集團後開始親政,隨後便著手制定了秦滅六國的計劃,秦國在先後滅掉了韓趙魏,中間除了滅趙其他基本是摧枯拉朽,與此同時順帶把燕國的國都也給打下了此時燕王出逃,北方的四國基本已經滅亡,隨後秦國便開始了滅楚之戰。
  • 秦滅六國後,六國國主分別落得了怎樣的下場?
    隨著最近熱播劇大秦賦的熱播,許多人又把目光集聚到了秦始皇滅六國的那段激蕩歲月中,同是戰國七雄,最終卻是秦國的嬴政一統了六國,這其中既有秦國六代先王奮發努力的結果,也有六國自甘墮落或者自毀長城的結果,總之結局就是秦滅了其他六國,在這六國中韓國是最先被攻滅的。
  • 秦滅六國始末
    假設由其他諸侯國統一天下,在上述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該國大概率也會採取這樣的方法。在這裡,我們不應忽視人的主觀能動性,但也不應將當權者的抉擇完全歸咎於某些主觀因素。有關這一問題需要特別澄清2點:其一,秦國在戰國中前期以來一直使用封君制與郡縣制並行的制度,這一點與六國別無二致,秦廷是在滅六國戰爭末期才突然轉向了單一的郡縣制——網上有觀點稱「秦國是郡縣制,六國是分封制」,或者稱「楚國是分封制」,這種觀點顯然是錯誤的;其二,秦滅六國戰爭絕非一帆風順的「躺贏」,而是一場漫長、艱難、血腥的殘酷戰役——網上有觀點稱「列國在長平之戰以後就無力抗秦了
  • 揭秘|秦國哪些國君為滅六國統一天下起了作用?
    嬴政從公元前 230年發動統一戰爭,歷時十年兼併了六國。其實,在戰國後期七雄之中,任何一國都有統一天下的可能與機會,然而最終卻由秦始皇以氣吞萬裡之勢,橫掃六合。所有的歷史課本談到秦滅六國,都有一個共同的觀點——統一天下是歷史發展的大趨勢。但是,人們似乎都忽略了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由秦國統一天下是歷史發展的大趨勢呢?這是歷史的必然,還是一時的偶然?
  • 秦滅六國後,六國的君主都是什麼下場?有沒有沒被滅的國家?
    二是誅滅了嫪毐勢力。重用李斯、尉繚等人,國內政權的穩固,讓秦王嬴政有足夠的信心完成他的統一大業。從公元前231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花了十年先後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中國歷史上長達500多年的分裂局面。嬴政建立大秦帝國,自稱始皇帝。被秦國滅亡的六國,它們的國君結局如何呢?下面我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 秦國滅六國的順序,你懂的有什麼含義嗎?
    最近歷史大劇《大秦帝國之崛起》正在熱播,雖然目前秦國的崛起還只在第三部,但是秦帝國的形成已經處在了雛形,奠定秦帝國基礎的正是這部裡面的秦昭襄王,在秦惠文王之後的90年時間裡,秦國陸續擊敗了其它六國,從此中國再一統!
  • 秦滅六國時的名將眾多,後與項羽對陣的居然是章邯這種小角色?
    秦朝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名將,如內史騰、尉繚、王翦、王賁、李信以及在中元北部抵禦匈奴的蒙恬,在朝的馮劫、馮去疾等都可以稱得上是當時的一流名將,雖然後來的章邯與這些人中的某些名將相比,或許有所不及,但是他絕對不是不入流的小角色,他在大秦王朝帝國大廈即將傾倒的前一刻仍然能以力挽狂瀾之力,將陳勝、吳廣以及向良等人的數十萬大軍消滅殆盡,其軍事能力可以想見。
  • 六國被滅後,後人都向秦復仇,秦滅亡後秦人怎麼不向漢復仇?
    戰國末年,秦始皇氣吞八荒,橫掃六合,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俗話說:「治亂世,用重典」,六國剛剛統一,很多地方的百姓對秦還沒有歸屬感,所以秦始皇制定了嚴苛的刑法。也因此,六國王室貴族都妄圖復闢故國,其中以楚國舊貴族實力最為強大。
  • 秦滅六國次序圖,趙國不是第一個被滅的!
    秦滅六國次序圖:最近看了一點《大秦賦》,還是不錯的,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秦國從邊陲小國,經過歷代國君的努力,在嬴政時期終於一統山東六國,韓趙魏、楚燕齊相繼退出戰國舞臺,補充說明下公元前228年趙國國都邯鄲被攻破,殘餘勢力逃到代郡成立代國,在公元前222年被滅,趙國實質意義上是在公元前
  • 秦國歷代國君及秦國滅六國順序
    秦國歷代國君及秦國滅六國順序秦國歷代國君,從秦非子建秦國到秦始皇稱帝,泰國列代國君共有38位。秦國在列代國君的共同努力下,勵精圖治,最終成就了大秦帝國。秦朝皇帝列表,看秦國如何消滅六國。秦國歷代國君 秦朝皇帝列表:秦帝國(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朝代,由戰國時代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統一大國,它結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來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自秦始皇至秦王子嬰,共傳三帝,享國十五年。
  • 秦國是怎麼統一六國?這六國君是怎樣的下場呢?歷史誤會秦始皇了
    眾所周知,秦王嬴政最終消滅六國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秦朝,積累了璀璨的歷史功績。秦始皇是怎麼一步步滅掉六國的呢,而這六國的王又是什麼下場呢?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終於剷除了尾大不掉的丞相呂不韋,開始真正掌握國家的大權。他在李斯、蒙恬等人的協助下,推行「遠交近攻」之策,分化瓦解其餘六國的攻守同盟。
  • 秦滅六國,為何最先選定的是韓國,將其第一個滅掉呢?
    秦國崛起後,就開始不斷的攻打六國,蠶食六國的土地,削弱六國的實力,這讓六國有了危機感,隨後六國想通過連橫的策略,抗衡秦國,但是最終被秦國通過遠交近攻,以及合縱策略給破壞掉了。到秦王政時期,六國已經今不如昔,實力下降嚴重,不具備抗衡秦國的實力了。 秦王政長大後,除掉了嫪毐和呂不韋,將權力攬在了自己手中。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怎樣的?哪國最難打?哪國又最難滅?
    3、滅魏。 4、滅楚。 5、滅燕。 6、滅齊。 前221年,六國全部被滅。
  •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為何楚滅楚人想著復國,而秦朝滅亡後無人復秦
    項梁項梁、項羽以及整個項氏家族都是原楚國的貴族,他們是楚人,打起反秦第一戰的陳勝、吳廣也是楚國人,包括後來建立西漢王朝的劉邦也同樣是楚國人,所以說秦朝被一幫楚國人所推翻也說得過去,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楚國人對秦朝這麼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