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英高中畢業後,望女成鳳的父母將她送往英國留學,學的是工商管理專業。程英在英國待了五年,一口氣從本科讀到碩士,並取得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原本以為,憑著國外的碩士履歷,回國後找工作不是什麼難事。但是,現實卻令程英和她的父母始料不及。程英回國後大半年,投出去的一份份簡歷石沉大海。偶有幾家公司通知她去面試,提供的職位和薪酬卻又差強人意。高不成、低不就,程英就這樣一直在求職的路上兜兜轉轉。
程英差不多賦閒了一年,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宅在家裡,除了追劇就是玩遊戲。父母見女兒整日無所事事,心中萬分焦急,好好一個姑娘,總不能就這麼待在家裡啃老吧!儘管家庭條件不錯,不缺她吃的、用的那點兒錢,可是人也不能就這麼養廢了啊!
思前想後,程英的父母決定動用自己的人脈替女兒謀一份工作。
程英的父親在政府機關任職,是一名公務員,母親是中學教師,兩人都有一些不錯的社會關係。於是,一位朋友幫忙把程英安排到了一家保險公司的行政部門工作。
程英的工作很清閒,日常不過就是打打文件、印印資料之類的。當然,薪水也不高,月薪只有5000左右,扣除保險、公積金、個稅等雜七雜八的費用後,能夠拿到手的也就三千來塊錢。
程英起初並不滿意,認為自己一個留過學的工商管理碩士做這份工作,拿這樣的薪水實在有些丟人。好在工作穩定、輕鬆,又有社保,再加上父母整日耳提面命,久而久之,程英也就慢慢習慣並安於現狀了,也沒再想過要跳槽更換其他工作。
同樣的起點,為什麼兩次加薪卻都沒有她?
程英生性沉靜,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話都不多,在職場也是如此。可是,在領導和同事眼裡,卻認為她自恃清高。職場上的人際關係就是這樣,你不搭理我,我也懶得搭理你。因此,幾年下來,程英和辦公室領導、同事之間的關係處得不鹹不淡的。
相較於程英,領導似乎更青睞辦公室另外一個名叫劉芳的女孩。劉芳和程英前後差不多同時進公司,年紀也差不多。劉芳只是國內一所普通大學的碩士畢業生。不過劉芳在辦公室裡人緣不錯。她不管對誰,臉上都是掛著甜甜的笑容,同事都喜歡和她聊天、開玩笑。而且劉芳做事也麻利,把自己的工作幹完,閒著無事之時,還經常幫同事幹一些活兒。
從入職到現在,程英已經在保險公司待了快四年了。這幾年裡,公司先後對員工做過三次測評。所謂測評就是每個員工讓領導和同事輪流給自己打分,再把所有分數加上計算總分。測評總分直接決定能否加薪。
第一年,程英和劉芳的資歷都淺,兩人都沒有加薪;第二年,劉芳的測評成績達標,加薪一級。程英的測評成績不達標,沒能加薪。程英覺得無所謂,反正也沒多點錢,加不加薪她都不在乎。
第三年測評,劉芳的總分仍然遠遠高於程英的總分,程英的測評仍然未能達標。劉芳繼續加薪一級,程英再次無緣加薪。
程英的心裡不是滋味兒了。她是從英國留學回來的碩士,現在只拿著區區五千元的月薪,而且公司兩次給員工加薪竟然都沒有她。這簡直是在打臉!
程英回家後悶悶不樂。父母見此,詢問緣由。程英便一五一十告訴了父母。父親立即拿起手機聯繫那位曾經幫忙把女兒安排進保險公司工作的朋友。
電話接通後,簡略寒暄了幾句,程父就直接幫女兒詢問加薪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兩次都沒有女兒?當然,程父的語氣很客氣。對方也是保險公司的一名中層領導,但並非程英的直屬領導,而是管著其他部門。
「我聽說程英工作還行,可能就是不太合群,團隊合作意識稍微欠缺一些。工作上還是要儘量多和同事、領導溝通交流。」對方含蓄地說。雖然只簡單說了這麼幾句,不過透露出來的信息量已經足夠多了。程父無言地放下電話。
又過了半年左右,在程英入職保險公司後的第四年,單位以部門調整為由委婉地將程英辭退。
立足於職場,情商遠比智商重要
程英的故事告訴我們,高智商、高學歷是進入職場的必備條件,但是,要在職場上屹立不倒,僅憑高智商和高學歷顯然是不夠的。若想在職場上混得風生水起,常勝於職場,情商還必須要好。
高情商並非要求你放棄自我去討好所有的人;高情商並非要求你見人就要拍馬屁。但是高情商要求你必須「聰明」:在職場上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什麼事兒能做什麼事兒不能做;雖然你勿需討好所有的人,但是你必須儘量不得罪每一個人。
在小說中的江湖上你可以是獨來獨往的「獨行俠」;可是在現實中的職場上,孤獨卻未必受人欣賞。不論對方是君子還是小人,是博士還是專科出身,有才幹的還是平庸的,工作能力強還是純屬混日子的,都要儘量融洽相處。
雖然你不必一定要和對方做朋友,更不必一定要與對方真心換真心,但是你需要有一顆包容、善解人意的心,能令對方感受到你的大度和理解。既然大家都是混生活的,都是為了一張要吃飯的嘴,何不退一步海闊天空?
是的,在生活中你可以對自己孤芳自賞,但是不要在職場上對他人心存蔑視;你可以不「同流合汙」,但是不要對他人輕易貶損。就算你有多麼的不認同對方,從心底裡看不起對方,至少在面子上也要保持最起碼的尊重。
學習並擁有實用的專長更有利於就業
雖然程英曾經留學於英國,又是工商管理學的碩士,然而,她卻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實用的專長。說句不好聽的話,她貌似啥都懂,貌似什麼都能做,其實什麼都不精,要在任何一行裡縱深發展並不具備任何優勢。
更何況,現在能夠出國留學鍍金的人比比皆是,學工商管理的人也多如牛毛,所以,不管是出國留學還是工商管理碩士,都早已不是什麼稀缺的香餑餑。
那麼,什麼是實用的專長?所謂專長,就是不管你學什麼,不管你學了多少,至少要精通其中一門,至少要努力成為其中一個專業中的精英。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繪畫,學繪畫的人汗牛充棟,滿大街都是,而且你終其一生也不容易成為張大千、徐悲鴻那樣的大師。可是,你還是要努力做到最好,畫到最好。基本功紮實,那麼在面對生存時,不管是應聘廣告公司的設計,還是學校或者培訓機構的繪畫老師,在眾多求職者中,你僅憑畫作就能脫穎而出。再退一步說,即使你不上班,自己在家或者租一間屋子,招幾個學生教畫畫,也不過是輕而易舉、小菜一碟。
所以,如果從就業和生存的角度來說,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1. 大學裡學習的專業課,並非越熱門就越好,只有適合你個人的喜好和特長,並且有利於你在未來進一步往專、精方向發展的,才是有價值的。
2. 在大學裡,眼光要放長遠一些,不要只盯著專業課,也不要只盯著考研,最好再選修1~2門有利於未來求職生存的學科或者技能,比如ACCA、CPA等等。
3. 出國留學鍍金是好事,但如果所學非所用,與未來的就業大相逕庭,甚至對未來的職業發展可能絲毫沒有助益,那麼對於多數需要背負經濟重擔才能送孩子出國的普通家庭來說,究竟有沒有必要確實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