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被稱之為「五臟之首」,負責多種重要功能,如:合成凝血因子、分解毒素、分泌膽汁等。
但其卻是一個非常脆弱的器官,若平時不注意,就會造成肝臟受損,誘發肝臟疾病出現。
肝硬化就是諸多肝病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當肝出現硬化也代表著肝組織已經受損,出現了硬化、纖維化導致肝的彈性慢慢下降,若不及時治療嚴重時容易會誘發肝癌。
但肝臟卻是個比較特殊的器官,是五臟之中唯一一個沒有痛感神經的器官,導致在其發生病變時,不易被人體察覺到,所以我們可以從身體發出的一絲異常來判斷肝臟是否健康。
孫院士就是一位,研究肝病已有60年,如今已經91歲高齡的他,依然堅持講座,把自己的經驗和心得向大家進行傳授。
每次演講時,孫院士都會提醒,肝病多是吃出來的,預防應大於治療。
孫院士提醒:3種食物或是肝病「溫床」,少食用為好
1、精加工食品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零食種類也變得越來越多,並且口味各色各樣都有,零食雖然美味,其都屬於精加工食品,脂肪的含量也較高,常見的有比如:漢堡、辣條、泡麵等。
雖然這些食物吃起來都很美味,但在製作的過程中,多數都會添加非常多的食品添加劑,如:防腐劑、增鮮劑等。
如果攝入過多,可能會加重肝臟代謝毒素的負擔,非常容易誘發肝病發生。
2、醃製食物
鹹菜、臭豆腐、豆腐乳等食物,都屬於醃製食物。
也是我們餐桌上最常見的食物,深受人們的喜愛。
但,如果是偶爾吃還可以,若經常吃的話,對肝臟損傷極大。
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亞硝酸鹽這種毒素,當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後,很有可能會變成亞硝酸銨,這種物質雖然沒有黃麴黴毒素毒性強,但同樣都有致癌的作用,建議少吃。
3、黴變食物
發黴的食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甚至多數人還曾食用過。
將食物中發黴的部分扔掉,剩下好的部分繼續食用,這種做法想必很多人都做過,但,勸你以後還是少吃。
當食物黴變之後,會產生一種劇毒物質——黃麴黴毒素,這種物質對肝臟的傷害,極其巨大。
黃麴黴毒素,被列為一級致癌物,相關專家研究發現,此物質只要攝入大約1毫克,就很可能會導致肝臟癌變,甚至腎臟衰竭,所以勸你還是少吃。
孫院士提醒:身體出現以下這幾種異常,早做檢查,或是肝臟已受損
◇ 經常發燒;
◇ 右腹疼痛;
◇ 經常刷牙出血;
◇ 手心出現片狀紅斑;
◇屁量增多、味道腥臭;
◇頭髮油膩、臉上痘痘增多;
孫院士提醒:呵護肝臟健康,要堅持做2件事
1、戒酒戒菸
酒的主要成分,基本上都是由乙醇和水組成的。
但乙醇本身對肝臟是沒有傷害性的,損傷肝臟的是,乙醇進入人體後經過一系列的合成、轉化最後會形成的乙醛。
如果正常攝入飲酒量,肝臟能夠將其分解。
但若酗酒,超出肝臟承受能力後,乙醛則會直接損傷肝臟,引起肝組織變性,出現硬化甚至纖維化現象。
而煙,其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如:尼古丁、焦油等,點燃之後,便會被吸入人體,其含有的有害物質會非常容易導致肝臟纖維化。
2、多喝水
生命之泉所指的就是水,時常多喝水可以補充人體所需水分,保持體液的充足,以起到滋潤肝臟,促進排毒之效。
肝不好的人,可以在水中加入一些對肝有益的小植物——懷靈菊,效果會更佳。
菊花養肝,首選盛產於安徽黃山的懷菊為佳。
懷靈菊歸屬於懷菊的亞種,其含有極其豐富的菊甙、生物鹼類、胺基酸等養肝成分。
現代醫學已經證實:
菊甙和生物鹼類能夠加快肝臟損傷的修復作用,並減少毒素在肝內的沉澱,滅活損害肝臟的自由基,減輕肝臟壓力;
胺基酸被稱為「肝臟健康小助手」,能夠促進肝脂的代謝、在抗擊肝組織氧化方面,有著顯著的功效。
開水衝泡更容易被人體所吸收。
小知識:筷子菜板要勤換
多數家庭中使用到的筷子和菜板都是木質的,但若這兩種工具長時間處於潮溼的環境中,也會滋生出黃麴黴毒素。
攝入人體後,會直接損傷肝細胞,增加肝臟的患病機率。
建議:保持通風,定期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