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三個誤判引發兩岸新對抗 有識者深以為憂

2020-12-19 華夏經緯網

  「第三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30日在廣西桂林召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郭震遠在論壇上指出,蔡英文在臺灣執政後,兩岸關係迅速由和平發展,轉變為新對抗。蔡英文堅持推行「和平臺獨」政策,將使兩岸關係處於嚴重不穩定狀態。

  郭震遠指出,民進黨蔡英文執政後,堅持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及其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意涵,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進程,不只是暫時停頓,實際上已經終止,而兩岸的再度對抗則已經開始。兩岸政治立場的對立、官方聯繫溝通的中斷等對抗的要件,在短時期內迅速形成;蔡在臺灣島內大力推進「文化臺獨」、「教育臺獨」,以及全面推進「強化臺灣獨立主權國家地位」的大戰略,兩岸民眾對立情緒深化,又不斷增強了對抗的能量。所以,兩岸關係雖然還沒有「地動山搖」,但卻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任何一個突發事件,都可能引發兩岸關係的激烈對抗。對於事態未來的發展,有識者都深以為憂。

  郭震遠認為,兩岸的新對抗,不是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兩岸對抗的簡單再現。蔡英文明顯記取了李、扁公然推進「臺獨」而遭到大陸嚴厲打壓的教訓,對推進「臺獨」的策略、方式做了重要調整。對「九二共識」採取了「間接否認」、「柔性否認」的做法,製造正「逐步向『九二共識』接近」的假象。另一方面,對於一些具體的兩岸關係事務的處理,蔡則大肆宣揚「不挑釁、無意外」的所謂「善意」。因此,蔡執政後的兩岸統「獨」對抗明顯複雜化。形成了兩岸深層次上統「獨」激烈對抗,但表面的具體問題對抗相對較緩和並存的複雜局面。

  郭震遠認為,蔡英文當局對大陸、美國、以及對臺灣民意存在以下三個嚴重誤判,是導致兩岸統「獨」對抗難以避免全面、嚴重激化的重要原因。

  首先,蔡認為當前和未來時期,大陸內外問題多多,解決臺灣問題不在優先處理日程上,因而臺灣只要「不挑釁」,就可能促使、甚至迫使大陸「忍受」其「和平臺獨」政策。

  其次,蔡認為,中美已陷入嚴重戰略衝突,遏制、圍堵中國是美國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的重點,臺灣將可以在中美衝突中扮演重要角色,從而提升「美臺關係」,在兩岸統「獨」對抗中得到美國更多的保護和支持。

  第三,蔡認為,「臺獨」已成為臺灣「主流民意」,她得以執政即顯示了臺灣「主流民意」對其「臺獨」立場和理念的認同、支持。

  郭震遠認為,上述三個判斷不僅是蔡當局兩岸關係政策的基礎,而且還是蔡堅持其政策的自信心的基礎。但這只是蔡的一廂情願,這三個判斷都是完全昧於大陸、美國和臺灣民意的現實和發展大趨勢的嚴重誤判。其中最具決定性影響的誤判,是對大陸內外形勢、發展前景,特別是大陸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的意志和能力的誤判。

  郭震遠認為,實際的事態發展正在向完全相反的方向發展。蔡執政以來,積極推行建立於上述三個嚴重誤判基礎上的兩岸政策,不僅短短三四個月,政策本身的推進即陷於難以為繼的嚴重困境,而且兩岸關係由過去8年的和平發展,迅速轉變為嚴重的統「獨」對抗。蔡的一系列動作,正在引起大陸越來越嚴重的關注。可以預料,蔡的企圖實現的難度將越來越大,因為大陸在兩岸統「獨」對抗中的主動權越來越明顯,不可能任由蔡引導兩岸的走向;而且即使得以部分實現,也不可能導致大陸減少對「臺獨」的警覺,因為大陸對蔡「和平臺獨」政策和策略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大陸明確表示,反對各種形式的「臺獨」就是一個清晰的信號。(記者 李傑)

  來源:中國臺灣網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陸學者:兩岸關係處於「僵持對抗」 大陸給蔡英文的觀察期不會長
    民進黨執政半年來的兩岸關係評判」為主題的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圓桌會議日前在京舉行,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斌華在會上表示,蔡英文當局的兩岸政策路線已經基本成型,在蔡英文本個任期內難有改變的可能。他指出,這半年來,兩岸關係整體水平顯著下降,雖然避免了立即性的衝突與攤牌,但處於「僵持對抗」階段,體現出「脆弱平衡」的基本特徵。他也認為,大陸給蔡英文的「觀察期」不會太長。  陳斌華首先對民進黨執政半年來兩岸關係形勢作出評判,具體主要有以下三個特徵:  第一,政治互信的缺失導致「脆弱平衡」。
  • 陳桂清:蔡英文拒絕完成答卷源於誤判形勢
    他把這一變化概括為蔡英文繼續在深化「柔性臺獨」的論述,具體特徵有兩點:  第一,蔡英文更會玩平衡術了。陳桂清指出,首先,由於「929公開信」是為了黨內「深綠」做交代,於是蔡提出了「力抗中國壓力」的說法,但是她為了平衡這一論述,尤其是回應外界的反彈和不滿,隨後特別通過美日媒體的專訪釋放出「新四不」主張。其次,雙十講話也對她過去說的「新南向」進行了平衡。
  • 蔡英文上臺後為何兩岸隔閡越來越深?
    蔡英文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專訪時,回答了20多個問題,幾乎都跟兩岸有關。蔡英文的答覆與以往她的相關談話相較,既沒有提出新的主張,也沒有新的說法,好比她以民意為由,拒絕接受「九二共識」;聲稱自己在就職演說中已經釋出善意;要求大陸能夠有更大彈性;這些都是她以往曾經講過的話,可說了無新意。
  • 蔡英文對兩岸用「三新」提法 臺學者:三心二意
    國民黨主席參選人吳敦義批評蔡英文「用華麗的、很多人都不懂的詞藻,試圖解決沒智慧、沒能力面對的問題」。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稱,蔡英文要北京「調整兩岸立場」來遷就隱性「臺獨」路線,如非自不量力,就是痴人說夢。所謂的「三新」,蔡英文解釋說,臺灣與大陸要正視「變動中的情勢」,共同來維持一個和平穩定的狀態,這是雙方需要努力的,而且需要有一些結構性的合作關係。
  • 蔡英文:大陸不要誤判 以為臺灣人會對壓力屈服
    在致信民進黨員號召「力抗大陸」之後,蔡英文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再次向大陸喊話,竟聲稱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希望大陸不要誤解、誤判整個情勢,以為用壓力可以讓臺灣人民屈服。臺灣不會屈服於來自大陸方面不斷加大的壓力,不過她表示會避免對抗,並敦促北京方面與她的政府舉行談判。
  • 蔡英文新論調對抗統一,島內已「炮聲隆隆」
    蔡英文昨天召開「國安會議」,大動作拋出所謂對抗統一的「指導綱領」,涉及兩岸關係、「外交」和「國防」等七大方面。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今年以來蔡英文多次針對兩岸關係大放厥詞。今年元旦,蔡英文在新年談話中提出兩岸關係的「四個必須」「三道防護」。
  • 民進黨當局對抗統一,張亞中:兩岸民間的密切交往蔡英文無法阻擋
    【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本報記者 趙覺珵】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11日召開「國安會議」,大動作拋出所謂對抗統一的「指導綱領」,涉及兩岸關係、「外交」和「國防」等七大方面。在2020年「大選」日益臨近之際,民進黨當局不惜野蠻衝撞兩岸關係,其動機引發島內外警惕。
  • 楊昆福:變本加厲操作兩岸對抗 蔡英文有何政治算計?
    媒體人楊昆福在《臺海》雜誌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顯然,蔡英文當局如此操作,受害的還是臺灣民眾,那麼他們緣何會打出這種「自傷牌」呢?個中到底有什麼政治考量與盤算呢?又會引發何種後續政治效應呢?首先,蔡英文當局藉機升溫臺海緊張局勢,展露一貫的「對抗思維」。此次大陸啟用M503航線,民進黨當局進行報復,不核准176班兩岸春節加班航班申請。一方面彰顯此前蔡英文所謂「不會在壓力下屈服」的政策宣示,形塑所謂「強硬姿態」。另一方面,試圖藉機進行議題炒作,轉移臺灣民眾不滿焦點,緩解蔡英文當局施政壓力。
  • 馬英九提醒蔡英文:珍惜和平現狀 別誤判兩岸關係
    來源:臺灣《經濟日報》中新網3月3日電 據臺灣《經濟日報》報導,馬英九昨天(2日)指出,5月政黨輪替後,有兩大議題值得深思,一是兩岸關係,下一任臺灣地區領導人要用心珍惜並維繫兩岸和平現狀,絕不能輕率誤判;另一是能源政策,要打造一個最有利臺灣的能源組合,倉促廢核不是明智選擇。
  • 蔡英文接受美媒專訪:大陸不要誤判 以為臺灣人會對壓力屈服
    在致信民進黨員號召「力抗大陸」之後,蔡英文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再次向大陸喊話,竟聲稱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希望大陸不要誤解、誤判整個情勢,以為用壓力可以讓臺灣人民屈服。臺灣不會屈服於來自大陸方面不斷加大的壓力,不過她表示會避免對抗,並敦促北京方面與她的政府舉行談判。
  • 陸專家:兩岸關係「脆弱平衡」 民意「敵意螺旋」上升
    半年來,兩岸關係整體水平顯著下降,雖然避免了立即性的衝突與攤牌,但處於僵持對抗階段,體現出「脆弱平衡」的基本特徵。具體主要有以下三個特徵。第一,政治互信的缺失導致「脆弱平衡」。「九二共識」是確保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通關密碼」,制度化溝通協商機制是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渠道。中美之間有包括元首會晤在內的數十種對話機制,但雙方政治互信仍嚴重不足。
  • 蔡英文拋出所謂「兩岸三個新主張」 專家:推卸責任
    「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在5·20就職周年前夕,蔡英文2日晚接受臺媒專訪,拋出所謂「三新」兩岸關係互動新主張。蔡英文此番新論述,各方都不買帳。臺灣地區前副領導人吳敦義直言,「蔡英文用華麗、很多人都不懂的詞藻,試圖解決沒智慧、沒能力面對的問題」。
  • 兩岸統一隻有三條路
    ▲資料圖:正在執行任務的航母山東艦倪永傑:兩岸統一隻有三條路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提出,兩岸統一隻剩「上中下」三條路:上策丨智統:以「零傷亡」、「不戰而屈人之兵」、「不戰而阻美軍來犯兩岸雙方都不希望擦槍走火,但是有可能因為第三方勢力介入而引發戰爭,提醒民進黨當局不要做美國炮灰。鬱慕明:民進黨編造謊言 糊弄臺民眾新黨榮譽主席鬱慕明撰文指出,民進黨政客不惜編造謊言糊弄臺灣民眾,鬼扯臺灣也能建設航母對抗大陸,甚至放話要破壞對岸核電廠,將臺海搞得戰雲密布。
  • 陸學者:蔡英文誤判大陸立場 政治幼稚病又犯了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指出,只要民進黨打好今年11月「九合一」選舉,「連大陸都會朝民進黨方向來調整」。此言論引發熱議。華廣網16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的文章直言:蔡英文的政治幼稚病又犯了。
  • 蔡英文的全局性誤判:在「一中一臺」路上越走越遠
    但是,蔡英文的發言可以明顯反映出她與民進黨在兩岸、國際局勢、臺美關係以及臺灣社會生態的變化上存在著嚴重的誤判。蔡英文針對布吉納法索斷交一事的發言措辭強硬首先,蔡英文的談話凸顯她並沒有認識到兩岸關係惡化的根本原因在於其放棄了「維持現狀」的政治承諾。
  • 蔡英文「制約大陸」言論遭批:你以為其他國家是傻子?
    針對蔡英文日前的有關言論,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6月27日應詢表示,其說法混淆視聽,毫無事實依據,目的是要在兩岸同胞之間製造敵意,企圖挾洋自重,進一步升高兩岸對抗。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6月28日報導,蔡英文在法新社專訪中表示,區域內甚至世界其他地方國家,現在或將來都將面臨中國大陸擴張造成的影響,她呼籲國際社會對中國大陸崛起施壓。希望與相關國家建立更緊密的聯繫。
  • 蔡英文誤判走錯一步:送大陸統一最好時機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上海市臺灣研究會會長嚴安林在日前舉行的「第三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上發表了題為《蔡英文上臺後兩岸關係中若干問題辨析》的報告。嚴安林在報告中指出,臺灣方面把5月20日後兩岸聯繫溝通與協商機制停擺歸咎於大陸,事實上蔡英文與民進黨需要為兩岸間的「冷對抗」局面負責。
  • 地震震不倒兩岸情!臺媒警告蔡英文:別把兩岸關係送入加護病房!
    【環球網綜合報導】蔡英文當局上臺後,兩岸關係出現急凍態勢。但6日晚間,臺灣花蓮發生6.5級地震,卻讓兩岸民間溫情蔓延。臺灣《旺報》8日發表評論稱,花蓮強震,完全震不倒兩岸民間一家的感情,大陸網友收起平日不少仇臺的言論,大陸一線明星也紛紛表達慰問。
  • 蔡英文稱兩岸不排除開戰風險,國臺辦撂下狠話警告
    據人民日報海外網1月17日報導,蔡英文近日接受英國媒體BBC採訪時聲稱,臺灣「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並大放厥詞,「兩岸不排除開戰風險」。這一暴衝式、赤裸裸的「臺獨」言論,引發島內輿論強烈憂慮和口誅筆伐。
  • 仍未收到WHA邀請函 蔡英文拋出兩岸「三新」主張
    蔡英文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也將滿一年,這兩個關鍵節點使蔡英文不得不直面兩岸問題,去年5月那份「未完成的答卷」,今年蔡英文將如何回答? 臺灣《聯合報》3日刊出對蔡英文的專訪,指出蔡英文拋出「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的兩岸關係互動「新主張」。蔡英文稱,「一張沒有答完的考卷」說法不善意,考卷需要兩岸共同回答,而且需要有一些「結構性的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