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閣下光臨詩詞歌賦匯!
本期為百家號作者「詩詞歌賦匯」原創連載第484期,侵權必究
「鬼門關」這個詞想必大家對此都不陌生。初聽這詞給大家一種不好的感覺。比如誰大病初癒後總會自諷地來一句「從鬼門關裡走了一遭又回來了」,你看看這個「鬼門關」是有多可怕、多不吉利了。
那麼筆者今天就給大家說分享一下關於這個「鬼門關」的知識吧!
01、「鬼門關」真實存在,來看看他的由來
根據《山海經》的記載,原文如下「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山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裡,氣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在這本帶有神話意味的著作中,鬼門關就是鬼門,是通向陰曹地府的大門。
不過根據《舊唐書·地理志四》記載,在現今廣西玉林北流縣西交界的山口上,古時兩邊山峰對立,所形成的關口地勢非常的險峻。同時這個關口更是通往廣西南部、雷州半島和海南島的關鍵通道,這裡的氣候溼熱,山林中更有致命的瘴氣。
在古時很多的文官被貶至邊遠地區時都要經過這裡,多數人因為熬不過這裡的惡劣環境而喪命,所以這個關口就是真實版的「鬼門關」,是真實存在的。在當時更流傳著這麼一句話「鬼門關,十人去,九不還」,可見,這個關口在古時如如何的可怕了。
02、「鬼門關」如今的地名
隨著時代的更替,科技的進步,國家疆土的拓展。古時的這個「鬼門關」歷經幾個朝代的開發,最後於明朝時已經改造完畢。山峰依舊青秀、高聳,但已經沒了之前環境的惡劣了,之前的「鬼門關」也已經更名為「天門關」了。如今的「天門山」石壁上的"天門關"三個大字十分醒目。天門山與龍狗嶺兩座山脈相對而立,山峰高聳,至天門關處緊收狹小,成一要隘,是古今交通要道。現今新修的玉(林)北(流)柏油公路從這裡通過,是重要的峽口。
明代的徐霞客在他的《粵西遊日記》中也有對天門關的記載:「北流縣西十裡為鬼門關,東十裡為勾漏山,二石山分支聳秀,東西對列,而鬼門顛崖遂谷,雙峰夾立,路過其中,勝於勾漏實相仲伯。予自橫林北望即奇之,不知為鬼門也。」
以上便是對於古今「鬼門關的」相關記載介紹,如今的「天門關」已經沒有了彼時「鬼門關」環境的惡劣,想必也有很多朋友到過那裡過,如果出入還請評論區留言、指正,感謝友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