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秒差距》評測:高隨機性+獨特劇情,從地球到太空,手腳齊用

2020-12-23 無題話

以原子太空時代為背景的探索求生大冒險遊戲《60秒差距(60 Parsecs!)》手機版已於12月20日上架了谷歌商店。

看到這閃亮的「60秒」字眼和熟悉的畫風,聰明如你肯定知道這是什麼了。作為《60秒原子冒險》的續作,《60秒差距》在登陸手機端之前,同樣在STEAM上穩穩地拿住了特別好評。

同樣是原滋原味的60秒鐘決定生死存亡,當背景從地球末日避難所搬到了太空逃生空間站,這款《60秒差距》究竟會如何呢?

04 ▌活下去的第一步:操作與速度

首先讓我們看下遊戲的名字,其實它應該是這麼斷句的——60,秒差距。

「parsec」翻譯過來叫「秒差距」,是天文學上的一種距離的計量單位,指在天球坐標上一角秒所對應的天球上的距離,1秒差距=3.26光年。

所以利用這個60,我們也可以了解遊戲最主要的兩個部分,一個是上太空之前我們用60秒倒計時來收集物資,第二個就是登上逃生船後被躍遷至距離地球60秒差距的地方,利用手中的資源活下去。

在上太空之前的收集玩法,基本和前作一致。

遊戲的操作非常簡單好上手,左手搖杆控制右手按鍵點擊,便可以完美的操控這款遊戲。

在60秒的準備時間,玩家需要找到罐頭、醫療補給、太空居民手冊、還有你未來的船員,然後一股腦丟進逃生艙。

遊戲的提示非常非常明顯,移動到物品或者NPC身邊到時候,在物品或者人的周圍會出現綠框,直接點擊即可收集。

而此部分的難點在於,不同的物品佔據的空間都是不一樣的,而玩家攜帶物品的空間則是有限的。

在60秒時間裡玩家往往需要往返多次,而這個也是算在時間裡的,所以想佔據開局優勢,就得在收集過程中掌握好取捨和速度。

02 ▌活下去的第二步:高隨機性下的"克制"與"循環"

接下來遊戲進入了另外一個階段,在逃生艙中玩家需要利用已有的物資順利的生存下去,逃生艙的時間以天為單位進行推進。

每一天的事件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計算機中會出現一些選項給玩家,也算是某種每日目標提示,而能讓我們做出選擇的就是手裡握有的資源。

不同的資源能解決不同的隨機事件,而每個成員的特點(也可以說是屬性)都不相同,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心中有點感覺了。

反正嚶醬現在只要一看到屬性相關的成分,就意識到遊戲肯定是具備兩點了「克制」與「循環」。

其實遊戲一開始的資源收集就在提醒我們這點,罐頭會消除飢餓,玩具會平復精神,醫療會治癒傷病;聰明的人精於計算,敏捷的人更為靈活,老實的人足夠可靠。

這些很平常事情的底下,其實都是屬性在克制與循環。

僅靠帶的那點東西在太空困吃等死,肯定是活不成的,所以我們也會有一個製造機。

而遊戲中,循環表現得更為明顯的地方就是,各種資源都是在製造機中轉化得到的,而且同品質匯率是1:1的。

罐頭拆分電話,電話拆分罐頭,電話升級又可以多拆分一個罐頭。

在高隨機性的每日事件下,如何分配好已有的食物和水、利用好時間製造更合適的資源、派出哪位成員外出尋找物資,都是玩家維持生存所必須思考的。

03 ▌活下去的第三步:感受獨特的黑色幽默劇情

遊戲一開始的基調就定得非常到位,給予玩家的第一個概念就是,時間緊迫與求生。

劇情看似合理,細想卻不盡然,對事件的源頭交代很模糊,但這種不刻意合理化反而讓遊戲中各種天馬行空的事件變得合理化起來。

配上滿是頹廢感卡通畫風,在略顯詭異的BGM響起的那一刻,玩家就被帶入了一種黑色幽默的劇情氛圍中來。

而且這種遊戲基調和隨機性結合起來是能達到很多不錯的效果的。

比如,某次嚶醬唰唰唰瞬間玩到第8天,出現了一個隨機開保險箱的事件,這會導致我幾天之後全員狗帶的現象出現。

但在這之前,你是不會知道自己要白給的,會有的只是一覺醒來(屏幕黑一下)就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堆白骨。

這種帶有未知感的情況會給玩家一種隱約的恐慌,這種感受在後期大家不是餓得瀕臨死亡,就是精神處於瘋狂的時候更為明顯。

04 ▌編輯實玩《60秒差距》體驗

60秒遊戲依賴於文字事件推動,但它並不同於一般的文字冒險遊戲。

無法確定的隨機事情,讓整個遊戲充滿了不確定性,你可能會遇到外星人、會遇到蘇聯人、會遇到未知生物,甚至還要思考下三男一女的感情關係。

此外,遊戲還有很多小細節,比如存在於遊戲各處的小彩蛋,以及場景裡超多有意思的小設計。

點到不同的功能按鈕對應的燈泡會亮,點書會攤開頁面,拉閘就真的給你拉閘。

而且遊戲中雖然採用了卡通化的設計,但角色們的形象會根據時間推移和事件發生變化,例如餓肚子的角色會變得漸漸消瘦,瘋狂的角色會把襪子穿在手上。

當你的生存要依靠事件描述後的選擇時,那麼最可怕的就是來自於劇情事件中最原始的誤導。雖然計算機中的事件描述都會有些指向性,但不代表它指向的就是正確的答案。

相反,就嚶醬的體驗,除非系統實打實的告訴你,你再不怎麼樣就會狗帶的時候,可以聽從一下以外。其他它建議你做的,或者看起來很吸引人的事件都有可能讓你陷入危機。

那這種時候該聽誰的呢?廢話,當然聽自己的啦~

相關焦點

  • 交互劇情與閃避跑酷完美融合 《Full of stars》評測
    ,隨著深入體驗發現,《Full of stars》其實是一款披著閃避外外衣的交互式文字劇情遊戲,你的每個選擇都會最終導致遊戲的成敗,在遊戲的過程中,我們就像哈品嘗怪味豆的巫師,在剝開表皮消化完糖衣後實際味道才能體會到。
  • BBC《從太空看地球》,一個你從未見過的地球
    谷 君 說 這次BBC藉助20顆不同衛星拍攝的300多張照片,用一個全新視角向我們展示這顆神奇星球的美麗景象。 本片以人造衛星從太空俯瞰地球的視角,層層展示地球系統內部的運作方式,以及各子系統之間令人驚嘆的相互作用,並揭示了它們如何塑造和維繫地球的各種生命。
  • 如果火山噴發到太空會怎麼樣?
    如果地球上一個巨大的火山可以噴出那麼高的巖漿呢?這對我們的氣候會有什麼影響?有什麼辦法能夠讓我們在這樣的火山噴發發生後繼續存在嗎?這裡是濤濤隨記,如果火山噴發到太空中會怎麼樣呢?我可以馬上回答你。
  • 《60秒差距》列車重啟結局怎麼觸發 列車重啟結局觸發流程攻略
    導 讀 60秒差距手遊真空列車中心線列車飛船重啟結局怎麼觸發?觸發條件和流程是什麼?
  • 太陽溫度6000度,地球都被烤熱了,為何日地之間的太空卻冷冰冰?
    核聚變會產生對外的壓力,這就可以和自身引力抗衡,確保太陽的引力不會把自身給壓到坍縮,這也形成了動態平衡,使得太陽不會像氫彈那樣一下子全炸了。反應前後會有質量損失,這部分質量會以能量的形式釋放出來。說白了,就是內核會有光子和中微子產生,光子平均要花14萬年的時間才能從太陽內核來到太陽表面,然後再花8分20秒抵達地球。
  • 地球很脆弱,宇宙很無情,人放到宇宙隨機的地方最多生存幾秒
    雖然有極少的臨近真空狀態的地方,但溫度又非常的高,就算是一些常見的化學反應都無法進行,分子在穩定形成之前就被分開了。而又有些地方又太冷——由於反應太過緩慢生命出現將無可能。幸運的是,有一個非真空,溫度不高也不低,恰到好處的地方地球,不幸的是各種各樣的危險潛伏在她的四面八方。
  • 《60秒差距》新飛船結局怎麼達成 機器狗新飛船結局達成攻略
    導 讀 60秒差距手遊機器狗線新飛船結局怎麼觸發?觸發條件和流程是什麼?
  • 《60秒差距》飛船重啟結局怎麼達成 飛船重啟結局達成方法
    導 讀 60秒差距手遊希拉線飛船重啟結局怎麼觸發?觸發條件和流程是什麼?
  • 人類目前最快的飛行器,飛到距離地球6光年的超級地球需要多久?
    在地面大型射電望遠鏡和環繞地球運行的太空望遠鏡觀測的基礎上,科學家們發現了越來越多有可能具備生命特徵的行星,那麼,如果這些發射升空的探測器,以最快的速度運行,能夠多久可以抵達到「超級地球」呢?目前飛行速度最快的探測器如果從地球表面運行的飛行器來看,目前速度最快的為美國宇航局研製的X-43A飛機,其飛行速度為11200公裡/小時,約合3.1公裡/秒,相當於音速的9.2倍,環繞地球赤道一周需要3.6個小時,在地球上這個速度已經相當快了,但是如果這個速度應用到航天領域,則基本上連龜速都談不上。
  • 地球重60萬億億噸,為何不向下墜落,而是漂浮在太空中?
    地球上的所有物體都是附著在地面上的,就算想離開地面,也要藉助一些工具,而且也不能長時間離開,從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我們可以得知,地球上的萬物都受地心引力的吸引,物體的質量越大,受到的引力就越重,那麼我們的地球足足重5.965*10的24次方千克,也就是60萬億億噸,這麼重的一個球體,為什麼在太空中是懸浮的狀態,沒有往下墜呢?
  • 雙胞胎一個在地球,一個在太空,一年後他們的身體會有什麼不同?
    更重要的是,凱利將讓科學家進一步了解人體在太空中的變化,因為他有個完美的對照組──他的雙胞胎弟弟馬克(Mark Kelly)。馬克本身也是一名太空人,作為哥哥凱利的對照組,他這一年多來都待在地球上,為的就是讓科學家能更了解宇宙對人體的影響,這項研究將對未來送人類上火星有幫助,讓人們在地球就可以學著適應身體的變化。
  • NASA數百萬開發太空筆,蘇聯人卻用鉛筆輕鬆解決,差距在哪?
    其實它的工作原理非常的簡單,就是用一個微小的金屬滾珠,再通過與紙面的滑動來進行書寫,這個小小的滾珠都是由碳化鎢所製成的,它的硬度也是非常高的,要進行高度的拋光才可以生成,將整個拋光過後的球裝入筆中,整個拋光球和整個筆之間求做的空隙是非常小的,無限接近於0,這樣才是一個合格的原子筆,如果整個過程中有任何一個部分有缺陷,那麼整個生產過程中滾珠將無法被使用,所以我們隨處都可以買到的原子筆,其實是一個工藝要求非常高的產品
  • 《60秒差距手遊》希拉線修補飛船結局怎麼觸發 修補飛船結局觸發流程
    導 讀 60秒差距手遊希拉線修補飛船結局怎麼觸發?觸發條件和流程是什麼?
  • 如果一個行星在3.6秒差距之外,那麼它的距離是多少光年呢?
    但是我打賭你肯定想知道為什麼一秒差距等於走了3.26光年吧! 秒差距這個詞來源於兩個不同的詞:視差和秒。一秒差距等於對一個遙遠物體視差的倒數。!那麼,下面我將解釋我們是如何將視差,秒,倒數結合在一起的。首先我們來從視差著手。
  • 從太空看地球,中國亮了
    幾乎所有科幻作品想要給人震撼一刻時,都會開啟一個獨特的視角——當人類俯瞰地球。△ 《2001太空漫遊》《地心引力》《星際穿越》和微信開機畫面但,很少有電影讓你看清。地球的每一條紋理中,發生著什麼故事。《太空看地球》Earth From SpaceBBC有特別的拍照技巧。攝影機將分別從地面、空中到太空,層層抽離,藉助20顆不同衛星拍攝的300多張照片。以全新的角度講述地球生命的故事。
  • 素食文化:素食太空餐 太空船和地球採用素食非常重要
    在長途太空旅行期間種植穀物和蔬菜是可行的,但是飼養肉用或奶用的動物就完全行不通,因為飼養動物不僅需要很大的空間,而且耗費的資源遠超過宇宙飛船和太空站的供應能力。例如,生產一磅牛肉就要消耗將近十磅的玉米。另外,飼養動物也會嚴重汙染周圍的環境。所以,適應以素食為主的飲食,對長途太空旅行是必要的。
  • 打開太空資源,反哺地球文明
    其實「上天」這件事情人類已經實現了將近60年時間,尤其是我們國家在經濟、科技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的時候,在太空探索的過程中,不管是用地面望遠鏡還是太空望遠鏡,在太空探索當中越來越佔到世界的先機。我們在做的事情真的開始變成最先進的事情並被歐洲人、美國人看到。這樣的進展,今年年初的時候成為了刷屏的事情:我們國家的「嫦娥4號」探測器落到了月球的地面。
  • 《流浪地球》殺出重圍,太空旅行不再是幻想!
    劇情發生在2075年的大年初一,各種中國人場景的春節元素層出不窮,春晚,倒計時,煙火,特別是馮鞏的名句「我想死你們啦! 」讓人忍俊不禁,契合了春節檔期的節日氛圍。電影主題表達了中國人對家園和親人的眷戀,凸顯出中國人的精神內核:鄉土情節。讓觀眾深有共鳴。
  • 太陽把溫度傳到地球,為何太陽到地球之間的太空是冰冷的?
    喜歡研究宇宙天體的朋友們都知道,我們地球上的熱量幾乎全部都是來自於太陽的,正是因為太陽帶給地球的熱量才孕育了地球上的這麼多生命,對於所有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來說,沒有了太陽的熱量我們就會無法存活,我們是依賴於太陽存在的。
  • 太陽讓地球溫度升高,照亮整個太陽系,為何太空溫度是零下?
    太陽作為地球唯一的能量來源,陽光帶來的能量為地球上所有生物提供了必要的熱量,可以說沒有太陽就沒有地球生物的存在,但是有一個問題來了,為什麼太陽的溫度可以傳到地球,但是地球和太陽之間的太空中卻都是零下溫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