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10家持牌消金機構 25位董監高變動

2020-12-19 金融界

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李冰

今年以來,持牌消金機構董監高變動頻繁。

近日,據上海銀保監局發布批覆顯示,核准朱強標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中銀消費金融」)董事長的任職資格。而這已是今年以來,中銀消費金融第5次董監高變動的消息。

此外,《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中銀消費金融董監高頻繁變動並非個例,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0年以來,已有10家持牌消費金融機構,25名董監高等高管變動調整。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疫情加大了消費金融行業洗牌力度,也為消金公司數位化發展提供了契機。消金公司董監高的變動可以視為應對挑戰和把握機遇的戰略調整和布局的體現。今年以來,大量巨頭的積極湧入,也會讓持牌消金機構『居安思危』謹防後來者居上。」

年內中銀消費金融董監高變動5次

資料顯示,中銀消費金融成立於2010年6月,是經中國銀監會批准設立的全國首批消費金融公司之一,中國銀行(港股03988)旗下的綜合經營公司,也是上海第一家消費金融公司,目前註冊資本為15.14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上述董事長任職資格獲批公告,已是今年以來,中銀消費金融第5次董監高等高管變動消息。

具體來看,今年4月份,上海監管局批准中銀消費金融杜雷雷董事任職資格;7月3日,李正茂副總經理任職資格獲批;7月7日,田紅豔任職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的資格獲批;8月份,劉綱總經理助理的任職資格得到核准;11月份,核准朱強標中銀消費金融董事長的任職資格。截至目前,中銀消費金融已有5次董監高變動調整。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董監高變動是機構銳意進取、謀求發展的一種常態,但是否頻繁變動取決於公司戰略發展的穩定性,進入較為穩定的發展階段後,高管頻繁變動的狀況或將有所緩解,另外,業績方面也可能是董監高調整的原因。」

根據目前中銀消費金融業績來看,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銀消費金融總資產為312.17億元,總負債為231.75億元,營業收入21.3億元,淨利潤1.01億元。

蘇筱芮認為:「消費金融行業已邁入變革期,頭部機構分化明顯,中小機構潛力凸顯的同時,後來者也不容小覷。在此背景下,持牌消金董監高頻繁變動,也是消金機構居安思危、順應潮流的體現。引進新型管理人才,有利於藉助人才經驗為機構提供專業力量,激發公司內部變革。」

10家持牌消金機構董監高變動

根據中銀協發布的《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0)》,截至2020年6月末,消費金融公司已發展到26家,註冊資本433.4億元,資產規模4861.5億元,貸款餘額4686.1億元,服務客戶數1.4億人。

值得關注的是,持牌消費金融機構董監高變動似乎已成為近兩年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的常態。當一個賽道上的公司管理層中擔任重要職務、負責公司經營管理等高管人員頻繁發生變動,顯然與行業的競爭與變化息息相關。

今年以來,《證券日報》記者通過對各地監管局官方批覆信息進行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10家持牌消金機構的近25位董監高發生變動,涉及機構分別有哈銀消費金融、廈門金美信消費金融、中信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晉商消費金融、上海尚誠消費金融、北銀消費金融、河北幸福消費金融。

而在2019年,據億歐金融統計,有19家持牌消金機構董監高發生變動。其中各別幾家消費金融機構高管變動頻繁。

縱觀整個行業,目前的持牌消金領域,一邊是董監高的頻繁變動,一邊則是大批巨頭進入。

4月份,上海銀保監局發布關於平安消費金融有限公司開業批覆;5月29日,重慶銀保監局官網發布關於小米消費金融的開業批覆,5月30日,重慶小米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宣布正式掛牌開業;8月份,光大銀行旗下北京陽光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掛牌開業等等。

陳文指出:「從新的巨頭湧入到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的人事變動上看,無論變動高管來自銀行或是出自其他消金機構,新上任的高管人員均具有相當豐富的從業經驗。這也說明當下消費金融公司調整組織人才,進行『積極備戰』的氛圍越來越濃。」

陳文進一步表示:「目前消費金融行業仍處在成長摸索期,各家機構的消費金融模式仍在打磨中。機構需要尋找與之相契合的高管和團隊,若機構本身的基因與高管人才的契合度不夠,往往容易造成頻繁的人員變動。」他建議:「在做好戰略規劃的基礎上,應當儘可能穩定高管團隊,從而讓正確的公司戰略能夠有效落地。否則,可能會因為頻繁的人事變動,錯過行業發展的紅利期。」

相關焦點

  • 北京陽光消費金融公司獲批籌建 有望成第25家持牌消金機構
    2020年伊始,又一家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獲批籌建。近日,由光大銀行與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青旅」)及其他發起人共同發起設立的北京陽光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陽光消費金融」)獲批。截至目前,已有24家消費金融公司開業,其中多為銀行系主導的消金公司。而北京陽光消費金融有望成為第25家持牌消金機構。
  • 如何看待持牌消金機構的年化利率不能超過24%?
    圖片來源@unsplash文|消金界關於持牌消金機構年化利率不能超過24%的監管紅線,近日有了最新進展。據新流財經報導,興業消費金融與金美信消費金融公司均已按要求調整其貸款產品在24%以內,而招銀、馬上也已在內部做貸款產品調整。如果後續各持牌消金機構所屬地監管部門跟進,消費金融的「暴利時代」或就此終結。
  • 持牌消金2019年業績出爐:招聯營收破百億,華融盈轉虧,高管多變更
    近期,隨著年報季的到來,多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2019年業績浮出水面。據獨角金融(微信公號:uni-fin)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3日,已有10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2019年業績被披露。從披露的情況來看,招聯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的盈利水平暫居行業前三,華融消費金融由盈轉虧。
  • 持牌消金公司ABS融資持續增長 同業拆借和借款仍是主力
    25家已開業持牌消金公司2017年至2020年(截至5月22日)ABS、金融債券、股東增資這幾項融資渠道的融資總和。據此前報導,自2017年持牌消金公司首筆銀團貸款落地以來,持牌消金公司通過銀團貸款融資已不下72.53億元。融資消金公司包括中銀消金、招聯消金、捷信消金、中郵消金、興業消金、中原消金等。其中,持牌消金公司2017年—2020(截至5月22日)銀團貸款業務成團額度分別不下21.5億元、31.93億元、6.1億元、13億元。
  • 持牌消金變天 捷信、招聯、中原、湖北消金股權高管大調整
    從平安消費金融、小米消費金融火速開業到頭部機構高管頻頻變動,一場疫情讓持牌消費金融玩家變得躁動不安。「消費金融頻道」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捷信今年以來上至高管下至市場前端的銷售人員都出現了較大規模調整,其中首席風險官和首席營銷官也將換帥。捷信原首席風險官李鴻離任,原首席營銷官馮耀康也被傳將要離職。
  • 我國已有30家持牌消金公司獲批 銀行系、產業系、網際網路系等各路...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31日,我國已有30家持牌消金公司獲批,其中26家正式開業,包括銀行系、產業系、網際網路系等各路巨頭爭鋒。在分析人士看來,新入場的多家實力新生,或將成為2020年持牌消金市場的新變量。隨著今後越來越多機構入局,在激烈競爭環境下,中小型消費金融機構將持續面臨考驗。平安、小米入場今年以來,消費金融行業頻頻傳來新消息。
  • 消費金融增速回歸平滑 高管變動為「常態」
    4月17日,紅星美凱龍發布了2019年財報,披露了海爾消費金融業績。海爾消費金融營業收入13.89億元,較2018年10.48億元增長約32.54%,淨利潤2.05億元,較2018年1.68億元增長約22.02%。隨著多家上市公司相繼披露2019年年報,部分持牌消費金融公司2019年度業績也正式揭開了面紗。
  • 4年開出13張罰單,持牌消金公司的監管紅線有哪些?
    從罰款次數來看,8家持牌消金公司被罰13次,其中:北銀消費金融和中銀消費金融兩家機構被罰次數最多,均被罰3次;湖北消費金融被罰2次;其餘5家機構均被罰一次。
  • 第11家持牌消金公司獲得發行ABS資格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共有17家消金機構獲得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準入資格,7家發行過ABS產品,5家獲批發行金融債。今年以來,招聯、捷信、馬上、興業、湖北消費金融等持牌消金公司通過發行ABS、金融債方式融資近200億元,獲批數量及金額遠超2019年同期。
  • 陸金所刷新銀團貸款記錄,超24家持牌消金公司
    在消費金融領域,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資金來源主要分為股東資金、同業拆借、銀團貸款、發行金融債及ABS,其中銀團貸款資金量大、成本較低,成為各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融資的一個重要渠道。銀團貸款通常由具有貸款資質的銀行牽頭,其他多家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共同參與,根據約定的貸款期限和條件向同一借款人提供融資。
  • 持牌消金是否受15.4%限制?民間借貸新規下司法判決給出答案
    關於民間借貸新規是否適用持牌消金機構?裁判文書網於近日披露的多則裁判文書給出了答案。法院判決顯示,目前持牌消金機構的利率司法保護上限仍為24%,利息和罰息均按照年利率24%計算。持牌消金當前利率判定仍為24%最高法8月20日發布的新修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即「民間借貸利率新規」)中提及,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因發放貸款等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
  • 持牌消金是否受15.4%限制?民間借貸新規下司法判決給出答案
    關於民間借貸新規是否適用持牌消金機構?裁判文書網於近日披露的多則裁判文書給出了答案。法院判決顯示,目前持牌消金機構的利率司法保護上限仍為24%,利息和罰息均按照年利率24%計算。不過,有業內律師指出,持牌消金公司利率判定存在過渡期,鑑於24%的出處正是民間借貸新規修訂前的利率司法保護上限,可以預見未來大概率或調整為4倍LPR(即15.4%)。
  • 持牌消金被判放貸利率不超過15.4%
    持牌消費金融是否受4倍LPR(15.4%)限制?近日又有新判決出爐。在裁判文書網披露的多則判決書中,已有多地法院判決,持牌消費金融貸款利率不得超過4倍LPR(15.4%)。持牌消金受15.4%限制判決出爐10月12日,成都市郫都區人民法院發布了多則四川錦程消費金融與個人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判決書,其中均提及利息、罰息、複利、違約金以不超過同期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四倍為限。
  • 馬上消費金融衝刺IPO 或成首家上市的持牌消金公司
    原標題:快看 | 馬上消費金融衝刺IPO,或成首家上市的持牌消金公司   首家衝刺A股的持牌
  • 消費金融發展進入快車道-第25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獲批籌建
    對於消費金融行業來說,剛過去的2019年無疑是迅猛發展的一年,而在目前看來,這一趨勢也將延續。1月10日,光大銀行謀劃了四年之久的消金業務終於迎來曙光,銀保監會官網發布關於籌建北京陽光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批覆,同意光大銀行在北京市籌建北京陽光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 小貸、持牌消金、助貸行業影響幾何?
    不過,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律師指出: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為X,則非法放貸的利率認定標準就是X,若放貸主體超過這一利率放貸,且為職業放貸人(2年內10次)則涉嫌非法經營罪。換句話說,以前超過年化36%的職業高利放貸行為(2019年10月21日之後)被定為非法經營罪,如今司法保護上限降低,該罪的入罪標準也就同時變低,直接影響本罪的構成要件裡的核心要點。這對已經遭受疫情折磨的消費金融機構而言無疑當頭一擊。
  • 這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又迎新總經理
    持牌消費金融發展到今天,兩級分化已愈發明顯。在這背後暗藏著一條規律:業績經營越不穩定,人員變動則越多。近日,知情人士表示,華融消費金融公司又迎來人事變動。新總經理劉輝,曾任中國華融(02799.HK)江蘇省分公司副總經理。而距離上一任總經理徐鍇任職獲批,還不到兩年時間。
  • 發現|桔子分期助貸、導流高利貸兩不誤,資金方持牌消金超紅線
    去年315過後,消金行業內開始颳起了整治714、55高炮平臺之風。在 各檢察部門同時出手,經歷了一整年的整頓後,眾多違規平臺表面上看似乎是在逐步消退和整改。
  • 年內第八次列為被執行人 捷信消金利潤連降 借貸利率新規後何去何從
    據天眼查顯示,這已是捷信消金今年內第8次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合計執行標的達35.1184萬元。2019年及今年一季度,該公司淨利連降,從而導致其消金公司"利潤之王"地位不保。此外,捷信消金曾有望成為首家上市的持牌消金公司,或受高利貸等負面影響,不得不中止上市計劃。如今,民間借貸利率15.4%新規的出爐,消金公司利率或面臨下調,捷信消金又將如何面對?記者就被執行人狀況、盈利狀況、借貸利率新規等問題,致電並致函捷信消金,相關負責人表示暫不做回復。
  • 消費金融急「輸血」一周內3家機構獲準進入同業拆借市場
    進入10月份,尤其是從10月中旬開始,已經有3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獲得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準入資格,分別為長銀消費金融、杭銀消費金融以及金美信消費金融。截至目前,已經有17家消金機構獲得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準入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