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7日,一篇有關於高考閱卷花絮的帖子在網絡上發布後,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其原因是這篇帖子裡面有一篇來自四川的作文竟是用甲骨文來撰寫的。
說起甲骨文,大家都不陌生,甲骨文是我國的一種古老文字,誕生於商朝,迄今為止已經有3600多年的歷史。可是,隨著歷史的變遷,甲骨文被淹沒在歷史的浪潮中,直到清朝末年,它才被偶然發現,可是由於史實的匱乏以及人們的忽視,現如今的甲骨文也與我們的生活相距很遠。
所以,當這樣一篇由甲骨文寫成的作文公布在公眾面前時,吸引到了公眾廣泛的好奇與關注。在高考的教學大綱上,對於作文的文字書寫並沒有禁止使用甲骨文的硬性規定,所以閱卷老師也不能隨意評判這篇作文的分值,本著負責任的態度,閱卷老師先把情況匯報給閱卷組長,再由閱卷組長報給上級,最終,這篇作文被交給了四川大學的古文專家,在專家的幫助下,才終於弄明白作文的具體內容。
經專家證實,該篇作文不僅含有甲骨文,還帶有小篆、金文等古文字,以此不難看出此篇作文的作者有著深厚的古文字基礎,但是由於作文內容跑題,該篇作文僅獲得了6分的成績。
隨著事件的發酵,甲骨文作者逐漸浮出水面,原來他是一位名叫黃圃的高考復讀生。究其甲骨文作文的寫作原因,黃蛉表示他在復讀時,結識了一位喜好古文字的老師——蒲體超,在這位老師的幫助下,黃蛉對古文字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和了解,古文字的儲備量越來越高,學會了多達800字的甲骨文字(當時被社會發掘的甲骨文字也不過千餘)。
黃蛉作為一名復讀生,他的學習實力並不突出,對黃蛉來說他的成績不佔優勢 。再加上高考的競爭極大,他才出此計策打算另闢蹊徑。而且在此之前,也有劉釗錄取研究甲骨文三輪車夫的故事,這也堅定了黃蛉用甲骨文寫作的心。
由於黃蛉的6分作文,導致他的高考總分僅有428分,這個成績無法支撐他選擇一個好的大學,可是輿論將他推向了風口浪尖,西南財經大學的下屬學院天府學院卻向黃蛉發出了錄取邀請,以望能和黃蛉互相成就,但是由於天府學院沒有古文字方面的專業,這與黃蛉的理想不符,所以黃蛉拒絕了天府學院的邀請。
黃蛉崇拜的復旦大學劉釗教授雖也對黃齡的甲骨文作文讚賞有加,但是由於黃蛉分數過低也沒有錄取他,但是劉釗教授鼓勵黃蛉在大學裡打好基礎,如果有機會可以考取他的研究生。
經過一段時間的兜兜轉轉,四川大學下屬的錦城學院將黃蛉破格錄取,黃蛉如願的考取了漢語言文學專業,通過黃蛉兩年的努力,他在考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後被四川大學本部錄取。
四川大學為了培養黃蛉,特意為他請來了已經退休的何崝教授,但是何崝教授對黃蛉的表現十分不滿意,認為他過於浮誇,因此何崝教授最終選擇了辭職。據說經過此事後,黃蛉的治學態度變得嚴謹了,學術水平也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