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美仇中」?蔡英文未來四年處理兩岸關係竟要看美國臉色

2020-12-12 海峽新幹線

如何處理兩岸關係,一直都是民進黨的最大挑戰之一,蔡英文的第二個任期即將要進入人事調整,包括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安全會議秘書長李大維以及海基會秘書長姚人多,三個人的位置將會是聯動關係。對此怎麼解讀呢?馬上就要邁入新一屆的任期了,蔡英文又想要在兩岸政策上做什麼樣的文章?

蔡英文

陳鳳馨:我覺得先看大的國際氛圍,大的國際氛圍是川普正在競選連任,對川普來講,經濟跟疫情要走一個平衡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這個時候中美關係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定位?而美國的國際外交上會採取什麼樣的策略?在國際上會不會出現什麼變化?它需要跟中國大陸之間合作,或者它必須利用中國大陸作為一個「假想敵」,用獵巫的方式把中國大陸作為最重要的「敵人」。

我們現在都很不清楚的情況之下,我覺得現在蔡英文是且戰且走,所以蔡英文未來的任期,你必須分成兩段來看,前半段是蔡英文的下一任,就是第二任;後半段,對不起,就進入了「後蔡英文時期」了,因為她即將要卸任了。所以這樣回溯起來的話,前半段蔡英文任內的兩岸政策,繼續走「反中」的路線,大概是已經確定的,只是最後半段會是什麼樣的路線,我們現在還不清楚而已。

黎建南

黎建南:這三個人的人事,上面的問題就是蔡英文的問題,蔡英文上面的問題就是中美關係的問題。我們覺得美國第一看選舉了,第二還要看三個月後美國會是什麼情形。我們知道在世界上會出事的三件事情,一個就是戰爭、一個就是饑荒、一個就是瘟疫,而且這三個往往是互相影響,有戰爭就有瘟疫,有瘟疫就會有饑荒。但是這個饑荒跟農業社會不一樣,農業社會是沒有糧食了了,但現在的饑荒就是失業、就是沒有薪水。美國現在的失業人口已經開始以千萬算了,它發行了4兆美元,這4兆美元並不是底,幾個月還要再增加。在這個情況之下,這個地方是很不平靜的,所以蔡英文這個時候她自己,在這個情況之下臺灣完全押寶美國,她應該曉得並不靠譜,所以這是第一個她擔心的地方。

蘇貞昌

第二個就是「行政院長」是不是還用蘇貞昌,在前一段有講過,她要把蘇貞昌拿下來,但是後來聽說有人跟她建議,你現在把蘇拿下來,蘇在最「輝煌」的時候拿下來,後面的爛攤子新的人絕對接不好,是不是讓蘇貞昌再接一下,以後整個爛攤子不行的時候,再順勢換人,所以目前來講蘇貞昌就可能不會換。

當然這幾個人,姚人多是清華大學借調的,陳明通是臺大借調的,雖然有四年任期,但還好他們都不是真正四年前接的,都是有一段緩衝,所以這個緩衝,他們會不會繼續留任?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更可以考慮,即使他們不留任,李大維的沉穩、姚人多對蔡英文的親信、還有陳明通兩岸事務的了解,這幾個人可能不管在什麼位置上對蔡英文來說,蔡英文已經連任了,這個時候這三個人還是會被蔡英文重視,但位置可能會調整。

相關焦點

  • 兩岸關係未來走向的轉折點|民進黨|大陸|蔡英文|兩岸關係|臺灣
    [新聞頁-臺海網]據大華網報導 臺灣《聯合報》近日就兩岸關係對臺灣民意做了一次調查,反映了當前兩岸關係的複雜,以及臺灣民意的矛盾。尤其,從該報十年來所做的兩岸關係民調來觀察,此次民調的確是兩岸關係未來走向的一個轉折點,更要審慎分析,妥善面對。
  • 潘飛:蔡英文真的能夠處理好臺美關係嗎?
    近期,部分民進黨學者和大陸學者圍繞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是否有能力處理好兩岸關係和維持臺海和平穩定進行了一些交鋒,且不乏激烈言辭。其中個別綠營人士在為蔡英文辯護過程中,將6月份蔡英文訪美受到所謂「高規格」接待和美方「友好」回應作為蔡英文能夠處理好臺美關係的重要例證。
  • 如何處理兩岸關係?蔡英文的麻煩才要開始
    必須從這個高度和角度來看待兩岸關係,才能看清大局走向,而不被一些事件或插曲所困惑,或作出錯誤的解讀。尤其是下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呼聲最高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更要有這種高度的眼界和認知,才不致無知地引頸企盼,以為即使不處理「臺獨黨綱」,只要贏得選舉,大陸就會靠向民進黨。
  • 港媒:防空頭支票 美國就兩岸政策敲打蔡英文
    分析認為,在蔡英文籌備訪美之際,施藍旗暗批蔡英文仍未能制訂切實可行的兩岸政策,絕非偶然,應是美國政府藉此「警告」蔡英文,切勿如四年前那樣拿著「空頭支票」訪美,否則就是白走一趟、自討沒趣。  文章摘編如下:  施藍旗表示,民進黨要展現了解「九二共識」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而不是閃躲;臺灣民眾有權利知道民進黨一旦贏得明年「大選」後,如何處理兩岸關係。
  • 周志懷:蔡英文若連任,未來四年兩岸關係將進入新的政治寒冬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郭媛丹】華中師範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周志懷,在12月21日環球時報2020年年會上表示,在臺灣即將到來1月11號的選舉中,如果民進黨勝選,蔡英文連任,未來四年兩岸關係將衝突不斷,進入一個新的政治寒冬。
  • 美國會接受蔡英文的兩岸說詞嗎?
    雖然民進黨一再以「這不是美國政府官方立場」的說法來敷衍國人,明眼人卻了解,這些接觸美方對臺事務甚深的資深人士,根本就是代表美國政府向蔡英文喊話。   雖然蔡主席於4月中提出以「維持兩岸現狀」為處理兩岸關係的原則,也就是維繫臺海和平及持續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現狀,但她仍未說明要如何做到,也難怪許多人批評她仍是「空心蔡」,除了調性稍軟外,本性仍舊不變。
  • 謝鬱:蔡英文當局「倚美抗中」阻斷兩岸協商的可能性
    ,更給未來兩岸關係蒙上巨大的陰影。雖然兩岸關係當前處於風險高挑戰大的階段,但事物的發展往往是辯證的,審時度勢,登高望遠,我們就會看到,兩岸關係中的基本發展大勢和方向並未改變,勢比人強,諸多成果與進步已不可逆轉,國家要統一、民族要復興、人民要福祉,這些都是不會改變的,也預示著兩岸關係的發展前景可期。
  • 臺灣學者:美國靠不住 蔡英文有可能調整兩岸政策
    有輿論認為,川普的當選,令未來臺美關係充滿變數,臺灣的處境會越來越困難。一向「反陸親美」的蔡英文當局到底為何恐慌與憂慮?川普的當選,對未來臺美關係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蔡英文當局的兩岸政策會不會也隨之改變?
  • 未來四年,兩岸關係將呈現「漸行漸遠、惡性循環、充滿風險」態勢
    華東師大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仇長根5月1日投書中評網稱,受六大內外不利因素影響,未來四年兩岸關係可能持續惡化。三是民進黨當局推動「漸進臺獨」將持續「常態化」,文化「去中」、經濟「脫中」、對外「親美」已成為民進黨「漸進臺獨」的基本路數。
  • 大陸學者:兩岸關係即將進入關鍵十字路口,我們要保持憂患意識和...
    但是,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特別是當前臺海局勢可能因未來兩場臺灣和美國的重要選舉而出現一些值得警惕的、重大的、苗頭性的動向,需要我們保持一種憂患意識和底線思維,高度的去重視,嚴加防範,積極應對臺海局勢中出現的各種「灰犀牛事件」「黑天鵝事件」,全力化解兩岸關係發展中的重大的風險,把握正確的方向,鞏固有利於兩岸統一的態勢。
  • 港媒:蔡英文兩岸路線曖昧 美密集釋訊號施壓
    香港《大公報》7日評論指,最近多位美國前官員不約而同地要求民進黨調整兩岸政策,絕非偶然,與蔡英文即將訪美不無關係。由此也顯示華府並不認同蔡英文和民進黨現階段模糊不清、態度曖昧的兩岸路線,正以各種渠道向再一次代表民進黨角逐「大選」的蔡英文施壓。
  • 蔡英文遇兩岸困境就抱美國大腿 家務事找外人"越幫越忙"
    中國臺灣網4月28日訊 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上臺近一年來頑固奉行「親美遠陸」政策,據島內媒體報導,蔡英文於28日接受路透社專訪時聲言,不排除再與美國總統川普直接通電話,並首度公開希望向美國購買F-35戰機意願。此外,她甚至放話,「敦促」大陸加強維持和平的全球責任。
  • 港媒:美國不放心蔡英文? 別蔑視兩岸關係!
    海外網3月26日電 據中評社快評 美國智庫「2049計劃研究所」參訪團昨天上午拜會小英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蔡英文進行會談,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一開始就詢問學生運動,蔡英文表示,現在是臺灣民主發展非常重要的時刻,學生走上街頭,是反應出對政府的信心不足,但馬總統選擇了錯誤的處理方式
  • 臺教授: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 莫被浮雲遮望眼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 據中評社12月23日報導,臺灣新竹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劉容生22日出席前校長沈君山追思會時表示,中美貿易摩擦或許讓兩岸關係變得複雜,但是蔡英文身為臺灣地區領導人,要學會如何不被「浮雲」遮蔽眼睛。他說,承認九二共識的韓國瑜喊「貨出去、人進來」,當選高雄市長,足以說明臺灣老百姓最期待怎樣的兩岸關係。
  • 蔡英文以兩岸為輔的亞太戰略待考驗
    臺灣成功大學東亞發展暨治理研究中心與中共研究雜誌社合辦「520後兩岸關係之變局與走向」論壇,日前在成大舉行,趙文志認為,蔡政府的亞太布局與戰略,戰略重心由過去馬政府時期「親美、友日與和中」,調整為「親美、親日與冷中」,同時強化與東南亞和印度之關係。
  • 蔡英文與川普通電話對兩岸關係發展產生新衝擊 蔡當局得不償失...
    臺海網12月8日訊 海峽導報特約撰述人 陳淞山(專欄作家)蔡英文與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通電話,已經對兩岸關係發展產生新的衝擊。蔡英文近日則強調,一通電話不代表政策轉變,也不預見最近的未來會有重大的政策轉變,這是臺灣對美國選舉表達尊敬的方式。
  • 港媒:處理兩岸關係黃金時間 蔡英文顯然錯過...
    蔡英文(左)和馬英九(右)【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年終之際,脫口說出「不相信大陸會對臺灣動武」的表態,讓島內一驚。香港中評社3日發表評論稱,蔡英文如此對兩岸關係進行表態,意味著她要轉向愈來愈困難。蔡英文已錯過了在黨內處理兩岸問題的黃金時間。
  • 聯合早報:蔡英文的兩岸論述困境
    中新網8月5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6日刊文分析,四年前蔡英文敗選,蔡英文本人以及兩岸各界都認為是敗在兩岸論述上的空洞與模糊。四年後的現在,蔡英文雖然提出「維持現狀」,但究實而論,這樣地兩岸論述,其實還有不少的質疑聲音,也還未能獲得多數的認同與信任。究竟蔡英文的兩岸論述陷入了哪些困境?  文章摘編如下:  「獨派」的纏繞  四年前蔡英文敗在兩岸論述之後,一直苦心想要跳脫未能達陣最後一裡路的陰影。
  • 蔡英文兩岸立場緊貼美國
    隨著五二○的逐漸逼近,到底蔡英文及民進黨在五二○的講話中,會如何呈現有關兩岸關係的表態,已經成為相關各方,特別是大陸的關注。而要了解蔡英文及民進黨到底會如何就兩岸關係表態,恐怕必須從美國最近的相關表態切入,才能找到線索,因為,即將上臺的蔡英文及民進黨,其相關的兩岸關係立場,基本上是緊跟著美國的風向走的。
  • 蔡英文斥「兩岸一家親」 羅智強:選票之槌將敲醒蔡英文的腦袋
    文丨單珊2019年伊始,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對兩岸關係密集表態,但始終不見善意,甚至妄言不接受"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哪來的兩岸一家親"。蔡英文的言行引發了輿論反彈,在臺灣政治圈被光速"打臉"。前馬英九辦公室副秘書長羅智強2日表態,要用選票之槌敲醒蔡英文的腦袋。"看樣子蔡英文還要繼續蠻幹下去,那麼,2020年選民只能續用選票之槌,再次教訓蔡英文和民進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