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朝代的滅亡不是某一位皇帝的責任,都是日積月累留下的弊端導致的!清朝,在康熙帝之前,是風光無限的,從雍正帝開始,國庫空虛,財政緊張,官場黑暗,雖然有所改變,但弊端已經存在!
一方面源於明朝的「海禁」政策,到了清朝時進一步實施,清朝乾隆帝時,確定「閉關鎖國」政策,是中國幾乎徹底與外界失去聯繫,是中國在世界的潮流中逐漸落後;到了道光帝後,由於鴉片輸入中國,導致中國士兵成為「雙槍士兵」,是中國成為弱國。
而道光帝的抵禦態度不堅決,虎門銷煙以後,就在列強的威逼下將林則徐等抵抗派發配伊犁,如果當時候清政府能領導軍民英勇抗戰,也不會這麼快就滅亡,後來的光緒有了抵抗思想,有了志向,卻沒有實權,最終使大清朝在慈禧太后的領導下走向衰落。
清朝中後期由於政治僵化、文化專制、閉關鎖國、思想禁錮逐步落後於世界。1840年爆發了中英鴉片戰爭,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地主階級進行了洋務運動。甲午戰爭後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以康有為、梁啓超為首的維新派推動戊戌變法,因慈禧幹涉導致變法失敗。
1900年的夏天,八國聯軍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維護在華利益侵略中國,清朝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從此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
外國列強侵略中國,鴉片在國內打開市場,煙館遍布大街小巷。這東西意志力再強也能被摧毀有這東西無論是國力還是軍隊的戰鬥力都直線下降到最低點,還怎麼與外界抗衡,況且武器還落後。打仗失敗後割地賠償,籤定的不平等條約,更是後患無窮,有收復香港臺灣為證。
清朝的滅亡不是哪一個皇帝的錯,是它逐漸腐敗,誰也阻擋不了。只有自強不息才能永久昌盛。願中國永遠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