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最聞名遐邇的五首七言律詩,前兩首難分伯仲

2021-01-07 文博天下

詩詞,仿佛浮在書頁上的一彎殘月,即使你合上書卷,也會在你內心灑下一道道似水光亮;詩詞,仿佛一方小軒窗,窗裡的人對鏡貼花黃,窗外的人早已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詩詞,仿佛一株雨後芭蕉,憂愁的雨滴滑落在黃昏,嘆息聲,隔窗點滴到天明。

中國是詩的國度,尤其在唐代,古典詩歌發展到了最高峰,唐詩,代表了當時最高水平的文學形式,在唐代,共湧現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的詩人,誕生了五萬餘首詩歌。在如此眾多的詩歌中,七言律詩所佔比例較大,到了宋代,七言律詩成為了詩歌的主旋律。

今天,我們就一起欣賞一下史上最受好評的七言律詩。

1、杜甫《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歷代文人對此詩皆有諸多好評,堪稱好評率最高的七言律詩之一。清代楊倫說:「高渾一氣,古今獨步,當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 胡應麟稱為「曠世之作」。

2、崔顥《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是崔顥最著名的作品,相傳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曾遊覽黃鶴樓,興起之時,欲題詩留念,但正要下筆,看到了崔顥這首詩,便說:「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能讓赫赫有名的李白甘拜下風,足見此詩高妙。這首詩也是好評率最高的七言律詩。南宋嚴羽曾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黃鶴樓》與《登高》究竟誰才是七言律詩第一,千百年來一直爭議不斷。

3、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西塞山懷古》被稱為「唐人懷古詩之絕唱」,寫作於劉禹錫晚年,當時劉禹錫、白居易、韋應物、元稹四人齊聚於白居易家中,酒席間,四人商議決定寫一首懷古詩,懷念六朝歷史,劉禹錫咂一口酒,擺好筆墨紙硯,筆走龍蛇,一氣呵成,《西塞山懷古》瞬間誕生了,白居易看了看詩,大驚失色,感嘆說:「好詩!好詩!」元稹、韋應物急忙上前,看後皆嘆服。

4、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這是白居易最負盛名的七言律詩,頷聯、頸聯十分工整,表現了早春時節西湖的熱鬧景象,堪稱描寫西湖的詩歌中的經典。

5、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作為唐代最擅長七言律詩的詩人,理應有兩首詩歌上榜,這首詩在歷代詠贊諸葛亮的詩篇中,堪稱絕唱。《歷代詩評註讀本》中評價這首詩說:「悲壯雄勁,此為七律正宗」,《歷代詩法》也有評價說:「前四句傷其人之不可見,後四句嘆其功之不能成,憑弔最深。」

相關焦點

  • 10首七言律詩,有唐一代,巔峰之作
    10首七言律詩,有唐一代,巔峰之作1.錦瑟唐代:李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也是唐詩最奇幻最迷人最不可解的七律。如果只要讀一首唐詩七律,我選這首。一首詩寫出一個夢幻般的審美世界。這首詩引發的註解之多,也是其他任何詩詞無法比擬的。這首詩可以說是最美朦朧詩。2.
  • 30首七言律詩,首首經典,字字珠璣,傳唱了千年
    七言律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簡稱七律,屬於近體詩範疇,起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等進一步發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七律詩格律嚴密,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由八句組成,每句七個字,每兩句為一聯,共四聯,分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中間兩聯要求對仗。
  • 不輸《定風波》,蘇軾這首七言律詩,同樣寫出驚豔千古的哲理
    說起來,兩兄弟同為「唐宋八大家」中人,蘇轍的存在感恐怕連曾鞏都不如。蘇軾詩文裡經常提到「子由」, 我想絕大部分讀者不會關心「子由」是什麼人。讀者都把目光給了蘇軾,顯得蘇轍看起來似乎更像是哥哥創作的催化劑。稍微留點心的,恐怕也只會認為蘇轍就是一個活在蘇軾詩文裡的平庸之輩。蘇轍平庸嗎?
  • 律詩與絕句
    自漢到唐,五、七言詩經過了長期發展,在題材走向、 格律形式、藝術手段、風格傾向等方面都基本成熟,絕句、律詩的格律結構也最後形成。絕句、律詩,都是格律詩。格律詩是按照嚴格的格式和規則寫成的詩歌,字數、行數、句式、音韻都有嚴格的規定。這種規定就是所謂的絕句律詩格律。一、古體和近體從格律上看,詩可以分成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 這十首唐詩,代表了唐朝七言律詩的最高水平!
    前幾天小仙給大家分享了唐朝最好的十首七言絕句:>>>雖說創作七言律詩,猶如帶著鐐銬跳舞,但是唐朝人才輩出,湧現了無數大詩人,創作了非常多經典的七言律詩。《唐詩三百首》中收錄經典七言律詩50首,《全唐詩》中,七言律詩保守估計也有幾千首,那麼這幾千首作品中,最光輝耀眼的是哪些呢?小仙今天就鬥膽給大家盤點一下。
  • 王勃絕句律詩8首,首首精彩,千古傳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詩人王勃的一首經典五言律詩。首聯描畫出送別地與友人出發地的形勢和風貌,隱含送別的情意,嚴整對仗;頷聯為寬慰之辭,點明離別的必然性,以散調相承,以實轉虛,文情跌宕;頸聯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使友情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尾聯點出「送」的主題,而且繼續勸勉、叮嚀朋友,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
  • 律詩和格律詩的區別
    律詩和格律詩的區別關於古典詩詞寫作方面的資料網絡有很多,或許一般都是洋洋萬言的長篇,大家很難有耐心看下去。我隨便就古典詩詞說幾句,對不對的大家再糾正。看來的朋友有可以按格律寫的,也有才接觸不太了解的,所以就低不就高,從最基本的說起。
  • 戚繼光的這首七言律詩,寫得雄渾豪放,聲情並茂
    這首七言律詩,寫得雄渾豪放,聲情並茂。讀來如見詩人屹立在盤山絕頂指揮若定的身影,如見盤山關塞無限險峻雄奇的風光。全詩洋溢著一種英武之氣。憂患雖多,成守亦苦,但當時國祚未衰,反映到詩裡就全無哀傷氣息。試與明末陳子龍、張家玉等人詩作比較,就可以看出這個差異。沈德潛評這首詩,認為它「無意為詩,自足生趣」。戚繼光我馬銘,確實不能如文人雅士似的刻意為詩。
  • 律詩七首
    律詩七首作者丨雨載鷹發布 | 緣來頁友文學社格律栓牢難禿筆,心思坐斷亂愁腸。經年未得名師助,失味才知左道惶。俗子鴻儒無可比,何須照此論文章。《七律 . 年末感吟》流年幾度換時空,日月循環信未窮。禿筆頭常忙獻策,殘文字屢怯邀功。
  • 這兩首唐詩,每一首都孤獨到極致,千載孤寂,難分伯仲
    (文·張凡)(原創作品:抄襲必究)在成千上萬卷的唐詩當中,有這樣兩首作品,就像是寒夜中的星辰,在遼闊的夜空中,閃爍著孤獨而又寂寞的光芒。在這兩首古詩當中,把孤獨與寂寞,詮釋到了前無古人的境界。甚至可以說,這兩首唐詩,每一首都孤獨到極致,千載孤寂,難分伯仲。孤獨是源自於心靈的感受,但是這兩位詩人,卻能夠通過文字,將這種感覺,淋漓盡致地呈現出來。是人們在自己的腦海中,不經意間,便能夠描繪出詩中的畫面,去體會那種,千年以來,都未曾磨滅的寂寞。這兩首古詩,其實並非十分神秘的作品,反而是每個人都無比熟悉的兩首唐詩。
  • 慶餘年中的登高出自哪裡 登高真的是古今第一七言律詩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慶餘年中的登高出自哪裡 登高真的是古今第一七言律詩麼? 最近,電視劇《慶餘年》火了,男主角在劇中靠著背誦杜甫的《登高》名滿京都。《登高》經範閒之口一出,就在劇中被冠以古今第一七言律詩的盛名,為什麼詩聖杜甫的詩會讓範閒博得滿堂彩呢?
  • 黃庭堅師法王安石,這兩首詩一個嚴謹,一個新巧,卻難分伯仲
    這首詩描寫暮春時節,表達他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首聯點明時間,並用兩組疊字描寫春天裡時光慢慢地流逝,但依然還是草木茂盛、百花爭豔。頷聯採用比興手法,黃鶯和鴻雁都知道念舊、懂得感恩,自己宦海沉浮,四處飄零,卻歸期不定,令他感慨萬端。頸聯化用杜甫的「座對賢人酒,門聽長者車」,作者稍加改編,表達出自己孤獨苦悶的心情。
  • 五七言律詩之格律淺析
    律詩的平仄  平仄,這是律詩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詩的平仄規則,一直應用到後代的詞曲。我們講詩詞的格律,主要就是講平仄。  (一)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個類型,而這四個類型可以構成兩聯。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由這相聯的錯綜變化,可以構成五律的四種平仄格式。
  • 史上最難以超越的一首律詩,被稱為「古今七律第一」!
    唐詩是唐代詩歌的總成,其體裁包括古體詩、古風、近體詩(即格律詩)、樂府、甚至一些處於萌芽階段的長短句等等。而之所有唐詩就是格律詩的認知,大概是因唐詩中近體詩所佔比例很大,尤其是我們現今所學習的唐詩大多都是近體詩,因而易給人以錯覺印象。
  • 杜甫經典律詩十二首,堪稱古典律詩的最高成就
    律詩是唐代的新型詩體,唐詩的成熟是以律詩的確立與完成為標誌的,而這個歷史任務正是由杜甫最終完成的,杜甫以其精湛的藝術修養和驚人的藝術才能在這方面作了重大的探索和努力,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五律名篇和七律佳作。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古詩、律詩、絕句與樂府詩歌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古詩、律詩、絕句與樂府詩歌有什麼區別和聯繫。首先這幾個概念不是獨立的,他們有時是相互交叉的。古代詩歌分兩類,一是古體詩,一是近體詩。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絕。它源於漢及魏晉南北朝歌謠。唐以後盛行近體絕句,格律同於八句律詩中的前、後或中間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詩集中把絕句歸於律詩。後來也有學者認為絕句是截於律詩之半而成。
  • 詩詞基礎 | 古詩、律詩、絕句與樂府詩歌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古詩、律詩、絕句與樂府詩歌有什麼區別和聯繫。首先這幾個概念不是獨立的,他們有時是相互交叉的。古代詩歌分兩類,一是古體詩,一是近體詩。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絕句詩體,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
  • 唐宋時期最著名的五首悼亡詩詞,前兩首知名度最高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唐宋時期最著名的五首悼亡詩詞。1、《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這是唐代詩人元稹創作的七言絕句,是《離思五首》的第四首詩。全詩採用巧比曲喻的手法,用 「水」、「雲」、「花」來表達對妻子的無限懷念,也真摯熱烈的讚美了夫妻之間的恩愛。全詩悲壯而不低沉,不愧為傳唱千古的佳作。
  • 這首七言古詩,為什麼一句七言都沒有?卻成為人盡皆知的千古名篇
    作為一種擁有悠久發展歷史的詩歌題材,七言古詩在唐代走向了成熟,並迅速達到了最高潮。舉個例子,李白就是七言古詩的忠實愛好者,並對其發展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通過他浪漫主義的筆,七古被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七言古詩非常自由,包括形式、體裁、句法、韻律等都有很大的易動空間,而且它的藝術表現力相當強烈,這也是李白熱衷於七古的一大因素。
  • 律詩寫作第三講:格律詩的形成及其特點.
    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時間裡,留下了近五萬首詩,獨具風格的著名詩人約五、六十個。唐人以後,詩歌創作以格律詩為主,古體詩創作雖然也有,但已經不是主流。二、關于格律的一些概念(一)韻韻是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詩詞中所謂韻,大致等於漢語拚音中所謂韻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