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孩子聰明與否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為數學能力的高低,數學能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
孩子的數學能力培養領域為四大部分,即:數與計算、量與實測、形狀空間、邏輯推理關係。其中,「數與計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在生活中,家長跟孩子一起玩一玩數學遊戲,能有效地提升孩子的「數與計算」能力,讓孩子對數字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有一本書叫《神奇的專注力訓練遊戲書:數字大爆炸》,是通過讓孩子進行數字訓練遊戲,從而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可以說,是抓住了培養一個聰明娃娃的兩個關鍵點。
1.數數與點算
先來看這個數字遊戲:
冰激凌店有四種冰激凌,賣給了在海邊玩耍的老老少少。看圖畫中,很多人手中都拿著一種冰激凌。讓孩子數一數,這四種冰激凌每一種賣了幾個?
孩子們都喜歡吃冰激凌。這個生活中常見的真實情境,首先就提起了孩子的興趣。
很多孩子在呀呀學語的時候都會學會了數數,但是,這個數學遊戲讓孩子要口中所念的數字與冰激凌一一對應,從而強化了孩子對數量的認識。
這個數學遊戲還有一個難度,是一共四種冰激凌。每一種共有多少個?不僅僅是數數,在數的時候還要注意觀察、區分,從而也培養了孩子的觀察力和辨識力。
這一群人,是不按規律地站在一起的。怎樣才能不多數,不漏數,不重複數?孩子是需要動動腦筋的。這個問題,對小孩子來說也是一個智力上的挑戰。孩子們都喜歡挑戰。有點挑戰的遊戲才更好玩。
在數的過程中,孩子們自己就會發現,要想不數錯,要就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方向數,使用做記號的方法,數起來會更簡便。
數學知識本身是十分枯燥的,而孩子的思維特點是形象思維佔優勢。這種數學遊戲,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兩個難題。
2.比較多少
在小學數學一年級,就有比多少的教學內容。在一年級孩子的數學試卷上,出錯比較多的也是比多少。如果在生活中,有關於比較數的多少的經驗鋪墊,孩子對這部分內容掌握起來會比較容易。
來看《神奇的專注力訓練遊戲書:數字大爆炸》中的一個數學遊戲:
把每隻動物和他們的鼓用線連起來。
大象說:「我的鼓上有七顆星星。」
小猴子說:「我的鼓比大象的鼓多2顆星星。」(7+2=9)
長頸鹿說:「我的骨上面的星星最多。」(比9多的是11)
小老虎說:「我的鼓比長頸鹿的鼓少5顆星星。」(11-5=6)
孩子們在玩兒這個數學遊戲的時候,是不需要會算式的。他們只需要在圖片中數一數,並將不同鼓的星星一一對應。這樣來比較鼓上星星的多少,既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也能在探索的過程中建立起良好的數感。
3.數的分解合成
數的分解合成是學習四則運算的基礎。
上面這個數學遊戲中,10可以分解成2和8,8和3組合成13。利用數的分解合成,孩子很快就會填上空白處。
《神奇的專注力訓練遊戲書:數字大爆炸》中,有58個有趣的數字遊戲,孩子可以反覆操練。書的最後附有答案,便於家長參考。
4.序數
數字可以表示數的順序表示位置,例如第一名,第五名。還可以表示位置的方向和先後,例如,從左邊數第2個。
這個「找寶藏」數字遊戲,孩子如果不認真觀察,會摸不著頭腦。仔細看一看,會發現:1、2、3、1,這四個數字是找寶藏路線所有的格子,數字的箭頭指示出了方向。第一個數字1,就是向左走一步,數字2就是向下走兩步。明白了數字的意思,寶藏很快就找到啦!
5.分數、倍數概念
分數倍數概念,是特別抽象的數學知識,如果把它放到數學遊戲中,孩子接受起來,要容易的多。
圖中皮膚黝黑的小男孩兒說:「我的貝殼數,是穿綠色短褲的皮帕的兩倍。」
孩子就會去看一看,皮帕的水桶裡有多少個貝殼呢?有兩個。
那麼兩個的兩倍是多少呢?那就是四個。
別看有四個貝殼的那個水桶,離小男孩兒遠遠的,那個就是他的水桶。
分數這個名詞,孩子太陌生了,好像離孩子也很遙遠,但是看看下面的場景,孩子馬上就會回想起來,在生活中,經常遇到這樣的事情。
皮亞傑認為,數學知識的學習,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對外在刺激的直接反應或來自於自己的經驗,而是幼兒自己在活動中主動建構和「重新發明」的過程。
簡單的說教和講解,不是孩子學習數學的正確方法。
這樣在遊戲中,在孩子自己探索的過程中,建立起的數學概念和能力,才是最鮮活和有生命力的。
運用《神奇的專注力訓練遊戲書:數字大爆炸》對孩子進行數學薰陶,在玩中對孩子的「數與計算」領域進行培養,寓教於樂,潤物無聲。
對幼兒的數學學習來說,數學活動的過程,比是否正確的結果,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