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飯看著手機才肯吃?「四葉草法則」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2020-10-16 豬豬娃變身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在小時候生活能力差,這時候父母會在孩子生活中扮演更多照顧的角色,對他們悉心照料,生怕他們遇到自己無法處理的難題。

但很多家長也會擔心長大以後孩子依舊無法獨立,一邊撒不開手,一邊又患得患失,自理能力同樣需要發展的空間,對此家長要有意識培養孩子的行為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很重要。

催孩子上學是家長最痛苦的事之一,對於有不好習的孩子更是如此,對此小閔媽媽就深有感觸。明天早早起床給孩子準備早餐,但孩子就是賴床不起,每天「兵荒馬亂」的日子可不好過。

現在的孩子睡覺越來越遲,睡得晚起的也晚,鬧鐘成擺設,非要父母大吼大叫才肯拖拖拉拉起床。另外吃飯問題也讓家長看著心煩,一碗飯就著手機才肯吃,不僅如此桌面、地面上還弄得滿地都是,每一次吃完飯都要把餐廳的衛生大搞一遍,這樣的生活對家長來說可真太累了。

不良習慣是自控力差的表現

面對孩子不好的行為不能只批評孩子「不乖」、「不懂事」,因為這樣的批評對孩子來說並不能產生使之向好的驅動力,問題的關鍵還在於習慣的養成。

比如吃飯看手機的問題,一開始就杜絕,或和孩子做好約定,看手機可以,但是要在合適的時候,控制時間,很顯然吃飯的時候看手機並不是好選擇。

思想上家長要給孩子更多自由暢想的空間,但行為上進行一定的約束是很有必要的。不好習慣的形成遠比好習慣養成來的簡單,拖拉、懶散,不好行為不需要用自控力和他控來約束,一旦放任不管會產生更多的問題。

每一位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都會有數不盡的「心酸」。那麼當孩子出現不好習慣苗頭的時候,家長該如何應對呢?

引導行為,培養好習慣是關鍵。具體方法,家長們不妨參考接下來介紹的「四葉草法則」,從四個角度入手,問題也許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四葉草法則」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每一片葉子都蘊含著不同的教育智慧,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強制和對抗往往會起到反效果,對此,家長應當採取相對溫和的手段,這樣孩子才願意接受,並主動地去進行改變,約束自己不好的行為。

第一片葉子代表提前的約定,讓孩子心理提前有數;

第二片葉子代表目標制定,有目標才有方向,否則會缺乏持之以恆的動力;

第三片葉子是有限的選擇,過分強調掌控感會讓孩子心生叛逆,因此有限的選擇是弱化矛盾的不錯方式;

第四片葉子,認可和鼓勵,讓孩子獲得價值感。

一、規矩的意義,提前約定提高孩子的接受度

四片葉子的展開方向不同,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採取相應的一些辦法,這樣習慣的養成會更有計劃,家長也不會覺得迷茫,不知道該如何對孩子進行習慣培養。

合理和睦的家庭規則可以為培養好習慣創造環境,維繫家庭成員行為規範,也印證了我們的老話「無規矩不成方圓」,好的家教一定需要規則作為約束

當然家長在其中需要以身作則,否則孩子也會心生想法,在守規矩問題上,家庭成員是處於平等位置的。具體實施,家長可以制定一個簡單的打卡表,對一些簡單的日常生活進行時間規範,並記錄在表格中。

比如今天是否有在鬧鈴響起後起床,沒有賴床的情況,晚上是否有按時上床睡覺,沒有熬夜不睡,再比如吃飯沒有看手機等等。讓孩子每天回顧自己做的一些事,完成的就在表格中打鉤。

這樣一周、兩周下來,行為習慣就養成了。作為適當的激勵,家長也可以設置「打卡」獎勵,打鉤超過及格、優秀分別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孩子就不會應付了事,更積極地去做這些事。

遊戲規則的制定家長們也可以開動自己的腦筋,針對孩子的一些喜好或性格來實施。有必要的話,強化家長在這些活動中的參與度,如此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成就感。

此外,當規則制定後不出意外家長會遇到實施難題,比如規則存在不合理,導致孩子的強烈反抗,孩子不配合的情況下後續的工作就很難展開了,對此規則制定的時候要注意,不違背原則性,約定內容不宜超出孩子的能力範圍,適當地和孩子協商其中的細節,這樣才能提高孩子的接受度。

二、制定目標才有方向

目標設置可以參考SMART原則,這一方法可以廣泛地應用於管理和教育中。具體的:

S意味著明確的制定目標,比如起床的時間,在鬧鐘響起後,允許稍稍「磨蹭」1-2分鐘,但超過就算沒有完成「打卡」。

M意味著量化目標,最直接的就是考試成績分數的提高,這類量化標準還可以放在家庭教育中,比如說孩子一周內幫忙做家務的次數增加等等。

A是制定計劃要能夠達成,提供努力可以觸摸,而不是讓孩子產生遙不可及,無法達成的沮喪。比如一天背誦一首古詩,一周下來再進行回顧。

R是計劃的可行性,這一內容和以上的可達成性相似,但區別在於可行性是方便執行的基礎,家長在制定計劃問題上不宜把門檻設置地過高。

T時間限制,短期時間限制包括具體行為的約束時間,以及周期性階段的目標等等,比如一件事的完成進度,一周或半個月看孩子的完成程度,這樣才不會因為漫長的時間而導致孩子鬆懈。

三、讓孩子進行自我選擇,激發能動性

給孩子提供可選項,讓孩子在限制條件下做出選擇會讓孩子更有「主人翁」意識,因為是自己做的選擇,即便遇到困難也會想辦法克服。

而相反的,如果一切由家長代為選擇,當孩子遇到困難就會心生退卻,並且對父母埋怨,讓孩子進行自我選擇是健康教育,獨立教育的踐行。

當孩子擁有選擇的空間和自由,未來才能一步步適應自己做決定的人生路,減少對父母的依賴,因此在習慣養成問題上,不要忘了初心。

其實說到底還是為了讓孩子之後更好地獨立,在思想和行為上皆是如此。制定計劃中孩子在決策、選擇中的參與程度決定了潛能被激發的程度。

四、鼓勵和認同,讓孩子收穫價值感

打卡其實客觀來說可能會出現倦怠,對此有必要提高孩子的積極性,而鼓勵是最好的方式之一,當然誇獎還是講究技巧的。

比如一周總結計劃表中的完成內容,對做的好的地方進行表揚,有缺憾的也要明確指出,詢問孩子在執行中遇到的困難或無法完成的原因。積極的心理暗示是孩子向好的動力。

每個孩子都希望獲得家長的認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層面聯繫,這樣溝通才更有效,父母通過自己的積極情緒來持續強化孩子的行動力,好的習慣也就順其自然地養成了。

表揚要恰到好處不宜漫無邊際,比如「寶寶真棒」、「寶寶最棒」,但是棒在哪兒呢?自家孩子家長都不會吝惜誇讚,但就事論事,尊重事實。

否則很難保證孩子在過度的誇讚下出現認知偏差,盲目自信。成長的煩惱每個人都經歷過,因此作為過來人,應該要更清楚孩子需要什麼,什麼樣的鼓勵才最具有「力量」。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拖拉、遲到,自控力差怎麼辦?「四葉草法則」幫你溫柔應對
    如果孩子小時候生活能力很差,常常依賴父母,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失去自理能力,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極為不利。所以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非常重要。孩子只有養成好的生活習慣,長大後才更容易成功,成為出色的人才。
  • 孩子挑食滿屋子追著餵飯,沒有養成好習慣,再好的孩子也難帶
    然而到了吃飯的時候,我才見識到有娃的家庭可以可怕到什麼樣子。那些文章中所描述的追著孩子餵飯是真的存在的。看著跟著孩子屁股後面餵飯的姥姥,我有點坐不住了。「不是上幼兒園了嗎,怎麼還不會自己吃飯呢?」「幼兒園表現好著呢,一回家就這樣。」
  • 【大樹學堂】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導讀孩子愛玩手機、沉迷網路遊戲、愛吃零食、挑食怎麼辦?如
  • 如何幫助孩子養成整理玩具的好習慣?親測有效
    通過玩具可以幫助孩子培養手眼協調能力、手指精細動作、專注力等等。孩子喜歡,買買買;媽媽喜歡,買買買。這樣一來,家裡的玩具就會越來越多。房間、客廳到處都是玩具,不收拾嘛,看著百爪撓心;收拾嘛,實在是一件大工程,令人頭疼。 有沒有辦法讓孩子乖乖主動整理玩具呢? 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這個話題吧!
  • 餵飯太辛苦?如何幫助寶寶養成吃飯好習慣
    每次到了飯點的時候,寶寶喜歡到處奔騰,後面跟著個大人,餵一兩口,寶寶含著飯慢悠悠地吃,好久不吞。或者是在吃飯前,寶寶用髒兮兮的手直接抓起來吃的行為等。一旦說了寶寶,寶寶又哭了,心裡又難受,不說寶寶,寶寶又不明白,這個吃東西習慣的問題想要急切地更改過來確實是高估了寶寶,為難了父母。什麼是良好的進食習慣?
  • 給孩子三樣東西,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習慣對一個人的影響太大,習慣就好比在銀行存錢,好習慣就是存款,不僅有利息,還能用它換來很多其他的物品;而不好的習慣就像負債,你不僅要付利息,還要一直背負負擔。所以一個人的優秀是習慣,是品質,更是財富。我們的孩子就像小樹苗,如果要長成參天大樹,就要在幼苗的時候幫他扶直,這就是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 21天好習慣夏令營 幫助孩子養成受用一生的好習慣
    商報記者 汪嘉偉 早睡早起、吃飯不挑食、作業不拖拉、專心聽別人說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能讓孩子養成這些好習慣,但擁有這些好習慣的孩子也往往是「別人家的孩子」。
  • 育兒沒有捷徑,五大教育法則助力孩子養成好習慣
    第一次成為父母,大部分人都會迷茫,不知如何照顧孩子,更不知如何教育孩子。我們都希望成為一名優秀的父母,但親貝網小編要說的是,育兒沒有捷徑,所有一切都要重新開始學習,家長們抽出時間來看看這五大教育法則,通過實踐帶給孩子受用一生的好習慣。1.
  • 兩歲孩子不餵飯不吃?家長的責任不是包辦代替,而是幫助孩子自立
    網友李女士近日表示,自己家的寶寶現在兩歲,眼看著馬上就要上幼兒園了,但是連自己獨立吃飯的能力都不具備,為了給孩子即將到來的幼兒園生活打好基礎,她不得不對孩子獨立吃飯能力展開一場魔鬼訓練。原因是只要李女士狠下心來要求孩子獨立吃飯,孩子就會以止不住的哭泣表達不滿,無論她如何鼓勵勸說都不願意自己動手吃飯。看著委屈的孩子和放涼了的食物,李女士心底的最後一道防線剎那間被擊垮,只能把涼了的食物重新加熱,而後一邊安慰哭泣中的孩子,一邊無奈的又給孩子餵著飯。為此李女士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指點,助力孩子早日養成獨立吃飯的好習慣。
  • 15歲之前,請幫助孩子養成這7個好習慣,會令孩子受益終身
    一個人的命運與他的習慣息息相關,好習慣需要經年累月的培養,壞習慣可能不用幾天便能學會。因此,從小抓好孩子習慣的培養,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家長不妨看看以下幾個好習慣,能幫助孩子受益一生。>,獨立完成屬於自己的事情,爸爸媽媽的確願意無償幫助孩子,但其他人不會。
  • 會學習,更有好習慣——四葉草實驗學校招生簡章
    高效識字、書法練習、每日故事分享、高效閱讀、高效英語、高效課堂等,一系列科學嚴謹而又生動好學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養成最高效的學習習慣,保障孩子們不但能在學習中取得優異成績,而且優秀的學習習慣陪伴一生,時刻幫助學生成長進步。
  • 孩子總是很多壞毛病?了解「條件反射理論」,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孩子吃飯的時候只顧著看電視,吃到最後不僅飯也涼了,腸胃也未得到正常的進食,又或者放學一回家就直撲電視和手機,將自己的課後作業拋之腦後等等平時的小習慣都會影響孩子未來的成長發展……然而面對這麼多講不聽的壞毛病,家長究竟該怎麼辦呢?好習慣的養成需要什麼方法呢?
  • 七巧板育兒堂 | 想要孩子養成吃飯好習慣?從7-9月齡抓起
    - 孩子吃飯時總要看電視!- 孩子不好好吃飯,總是挑食!- 我家寶寶吃飯的時候,總是邊吃邊玩!孩子不好好吃飯,在排除了其身體原因之後,大多都是因為從小沒有養成吃飯的好習慣,例如長期餵飯、吃飯時給孩子看視頻等。
  • 利用「21天習慣養成法則」,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抗擊「疫情」階段,孩子們都在家,家長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促成孩子好習慣的養成。行為心理學家認為,新習慣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通過21天的行為暗示,正確重複練習,可以基本養成一個好的習慣。這就是所謂的「21天習慣養成法則」。
  • 如何孩子養成吃飯的好習慣?
    每當在餐廳用餐,「欣賞」鄰桌的「熊孩子」上躥下跳地折騰時;每當在親友家,看到一大家子人追在小娃後面,只為了娃多吃兩口飯時這是實現育兒事半功倍的不二法則。當寶寶開始學習做一件事時,相當於白紙一張,這時候定規則、養習慣是相對容易的,等到寶寶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習慣,再想扭轉,就費勁多了。落到進食這一具體問題,過來人常常會說:「辛苦三個月,輕鬆三年」在寶寶開始學習吃飯時,辛苦一陣子,培養起寶寶良好的進食習慣,把寶寶養成小吃貨,以後就輕鬆多啦。
  • 怎麼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分享一個我的日常,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是有規律可循的。每天早上我都會用圖中這個微信小程序制定我的每日計劃。打個比方吧,因為年齡大了,養生就提上日程,但是我又總是忘記,所以經常是到了晚上,我就懊悔不已:哎呀,我又忘了吃那個醋泡生薑了,晚上吃生薑不好啊,應該在早上吃啊。這些念頭就會給我帶來一些小煩惱,所以每天都過得不安逸。
  • 養成自閉症孩子「吃」的好習慣
    「很多自閉症孩子在進食方面都有問題:挑食、厭食、不吃、不會吃、只吃特定的東西等等。孩子從出生最先掌握的自理技能就是吃。學會獨立吃飯,是孩子開啟生活自理的裡程碑,讓自閉症孩子學會獨立進食,不僅僅可以幫助發展手眼協調、口腔運動、聽從指令、人際交往等能力,更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 拜託,不要再追著硬餵飯了,別害孩子了
    很多老人家都喜歡追著孩子餵飯,生怕他們吃不飽,吃不夠,跟餵豬一樣,一天餵幾頓,小孩不想吃了,把頭轉來轉去的避開,還是被勸著吃多兩口,來,乖,再吃幾口。一邊勸,一邊威逼利誘,什麼吃完了帶你出去逛街,吃完了給你吃糖什麼。或者不吃就不理你了,等下不跟你玩了。我媽為了讓孩子吃飯,只要說肯吃,就什麼都給玩。要玩水才肯吃,就打開水龍頭讓孩子一邊玩水一邊吃。
  • 如何利用暑假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但是,凡事都有個度哦,幼兒園的小朋友在學校建立的好習慣千萬不能放棄了。暑假是孩子培養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在輕鬆的環境中,孩子的良好習慣更易建立起來,我們的家長要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哦。孩子好的習慣有哪些?生活習慣按時起居、定時進餐、合理膳食、積極鍛鍊等,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
  • 家長必讀:如何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閱讀可以幫助孩子獲得哪些方面的進步?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呢?大家一起來讀讀如下內容。養成閱讀習慣的重要性:這樣不僅能增進親子感情,也更加容易讓孩子愛上閱讀。另外睡前故事很重要。睡前故事可以讓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對閱讀產生親切感,對他們長大後的閱讀習慣養成很有幫助。